《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903.0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建筑尺寸:纵向跨度L1=2160mm,横向跨度L2=2400mm。柱截面尺寸:400m m×400mm。

2、楼面做法:水磨石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石灰砂浆抹底。

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板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梁箍筋、板构造筋采用HRB335级钢筋。

4、荷载:钢筋混凝土重度25KN/m3,舞厅标准值4.0KN/m2,恒荷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4。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5.4m,次梁的跨度为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1.8m,l02/l01=6/1.8=3.3>3,故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1800/40=45mm,对跨度大于等于1500mm,民用建筑楼板,h≥60mm,故取板厚h=6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8~l0/12=6000/18~6000/12=333~500mm。故截面高度取为h=450mm,截面宽度b=(1/3~1/2)h=150~225mm,故取b为b=200mm。

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5~l0/10=5400/15~5400/10=360~540mm,取h=500mm。截面宽度b=(1/3~1/2)h=167~250mm,故取b为=250mm。

楼盖建筑平面及楼盖结构布置平面图见附图1、附图2。

三、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如楼盖结构布置平面图轴线①~②、④~⑤的板属于端区格单向板;轴线②~④的板属于中间区格单元板。

1、荷载计算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水磨石面层0.65kN/m2

60mm钢筋混凝土板0.06×25=1.5kN/ m2

20mm石灰砂浆0.02×17=0.34 kN/ m2

小计 2.49kN/m2

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4.0kN/ m2

永久荷载设计值g=2.49×1.2=2.988 kN/ m2

可变荷载设计值q=4.0×1.4=5.6kN/ m2

荷载总设计值g+q=8.588kN/m2 近似取为g+q=8.6kN/m2

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45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2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l0=l n+h/2=1800-200/2-120+60/2=1610mm

中间跨l0= l n =1800-200=16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五跨。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从左到右节点编号依次为A,B,C.C,B,A。单元中点处的编号1,2,3,2,1。计算简图为:

3、弯矩设计值

由调幅法,查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分别为:

支承情况

截面位置

端支座

边跨支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

中间支

中间跨

A 1

B 2

C 3

梁板搁支在墙

0 1/11

两跨连续:-1/10

三跨以上连续:

-1/11 1/16 -1/14 1/16

板与梁整

浇连接-1/16

1/14

梁-1/24

梁与柱整浇连

-1/16 1/14

故:

M1= -M B=(g+q)l02/11=8.6×1.612/11= 2.02kN·m M C= -(g+q) l02/14=-8.6×1.62/14= -1.57kN·m

M2=(g+q)l02/16=8.6×1.62/16=1.376kN·m

这是对端区单向板而言的,对中间区格单向板,其 M C =-1.57×0.8=-1.256kN·m M 2=0.8×1.376=1.1kN·m 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 。板厚60mm ,h 0=60-20=40mm ;板宽b=1000mm 。C30混凝土,α1=1.0,f c =14.3N/mm 2 ;HRB400钢筋,f y =360N/mm 2。则板的配筋计算的过程如下表。 板 的 配 筋 计 算

截 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 ·m ) 2.02 -2.02 1.376 -1.57

)/(201s bh f M c αα=

0.088 0.088 0.060 0.069 ξ=1-s 21α-

0.092

0.092

0.062

0.071

轴线①~②, ④~⑤ 计算配筋

y c f f bh A /10s αξ=

146.2 146.2 98.51 112.81

实际配筋 (2m m ) 6@190

149=S A

6@190

149=S A

6@190

149=S A

6@190

149=S A

轴线②~④

计算配筋

y

c s f f bh A /10αε=

146.2

146.2

0.8*98.51=78.

8

0.8*112.81=90.2

实际配筋 (2m m )

6@160

177=S A

5/6@160

177123/=S A

6@160

123=S A

5@160

123=S A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原则;A s /bh=123/(1000×60)=0.205%,此值大于0.45f t./f y =0.18%,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5、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⑴分布筋选用6@250。

⑵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6@200。 ⑶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