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进程间通信机制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进程间通信一:【进程间通信简介】进程间通信(I P C)用于处理一个多进程系统中各个进程之间的协调。
所谓进程间通信就是指多个进程之间相互通信、交换信息的方法。
二:【进程间通信方法】一般分为七种:共享内存、信号量、管道、命名管道、消息队列、套接口、全双工管道。
三:【主要通信方法简介及实例】【1】共享内存:共享内存是l i n u x中最底层、最快速的通信机制,与信号量同属于系统V(S Y S T E M V=S Y S V)子系统进程间通信机制。
其原理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进程共享同一块内存区域来实现进程间通信。
范例:v i t e s t w r i t e.c#i n c l u d e<s y s/i p c.h>#i n c l u d e<s y s/s h m.h>#i n c l u d e<s y s/t y p e s.h>#i n c l u d e<u n i s t d.h>t y p e d e f s t r u c t{c h a r n a m e[4];i n t a g e;m a i n(i n t a r g c,c h a r**a r g v){i n t s h m_i d,i;k e y_t k e y;c h a r t e m p;p e o p l e*p_m a p;c h a r*n a m e="/de v/s h m/m y s h m2";k e y=f t o k(n a m e,0);i f(k e y==-1)p e r r o r("f t o k e r r o r");s h m_i d=s h m g e t(k e y,4096,I P C_C R E A T);i f(s h m_i d==-1){p e r r o r("s h m g e t e r r o r");r e t u r n;}p_m a p=(p e o p l e*)s h m a t(s h m_i d,N U L L,0);t e m p='a';f o r(i=0;i<10;i++)t e m p+=1;m e m c p y((*(p_m a p+i)).n a m e,&t e m p,1);(*(p_m a p+i)).a g e=20+i;}i f(s h m d t(p_m a p)==-1)p e r r o r("d e t a c h e r r o r");}V i t e s t r e a d.c#i n c l u d e<s y s/i p c.h>#i n c l u d e<s y s/s h m.h>#i n c l u d e<s y s/t y p e s.h>#i n c l u d e<u n i s t d.h>t y p e d e f s t r u c t{c h a r n a m e[4];i n t a g e;}p e o p l e;m a i n(i n t a r g c,c h a r**a r g v){i n t s h m_i d,i;k e y_t k e y;p e o p l e*p_m a p;c h a r*n a m e="/de v/s h m/m y s h m2";k e y=f t o k(n a m e,0);i f(k e y==-1)p e r r o r("f t o k e r r o r");s h m_i d=s h m g e t(k e y,4096,I P C_C R E A T);i f(s h m_i d==-1){p e r r o r("s h m g e t e r r o r");r e t u r n;}p_m a p=(p e o p l e*)s h m a t(s h m_i d,N U L L,0);f o r(i=0;i<10;i++){p r i n t f("n a m e:%s\n",(*(p_m a p+i)).n a m e);p r i n t f("a g e%d\n",(*(p_m a p+i)).a g e);}i f(s h m d t(p_m a p)==-1)p e r r o r("d e t a c h e r r o r");}testwrite.c创建一个系统V共享内存区,并在其中写入格式化数据;testread.c访问同一个系统V共享内存区,读出其中的格式化数据。
操作系统的进程间通信与同步机制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软件之一,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使用。
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操作系统需要管理多个同时运行的进程,而进程间的通信和同步是操作系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操作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和同步机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进程间通信是指不同进程之间交换信息的机制。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间通信是实现进程协作和数据共享的基础。
常见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包括管道、消息队列、信号量、共享内存等。
1. 管道(Pipe)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将一个进程的输出连接到另一个进程的输入,实现进程之间的单向通信。
管道分为有名管道和无名管道,有名管道可以在不同进程之间共享,而无名管道只能在具有父子关系的进程之间使用。
2.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是一种可以在不相关进程之间传递数据的通信机制,它通过将消息放入队列中,实现进程之间的异步通信。
消息队列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解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
3. 信号量(Semaphore)信号量是一种用于进程间同步与互斥的机制,它可以用来解决临界区问题和进程同步问题。
信号量可以用来控制资源的访问顺序,避免竞争条件和死锁等问题。
4. 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共享内存是一种高效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它允许多个进程直接访问同一块内存区域,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
共享内存可以提高进程间通信的性能,但需要合理控制访问权限,防止数据的冲突和错误。
二、进程间同步(Process Synchronization)进程间同步是指多个进程之间按照特定的顺序执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在多进程环境下,进程之间的并发执行可能导致竞争条件、死锁和资源冲突等问题,进程间同步机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 互斥锁(Mutex)互斥锁是一种二进制的同步机制,用于保护临界区,避免多个进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
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机制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是操作系统中实现不同进程之间数据传输、共享资源、协同工作的一种机制。
在多进程环境下,各个进程相互独立运行,因此需要一种机制来实现它们之间的通信与协调。
本文将深入探讨进程间通信的概念、分类以及常用的实现方式。
一、进程间通信的概念进程间通信是指在操作系统中,不同进程之间通过一定的方法来交换数据和信息的过程。
它是为了满足进程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传递、任务协作等需求而设计的。
通过进程间通信,进程可以相互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同步、互斥等功能。
二、进程间通信的分类根据通信时是否需要借助操作系统来实现,进程间通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隐式通信隐式通信是指不需要借助操作系统提供的特殊通信机制,而是通过共享的文件、数据库、内存等资源来实现进程之间的数据交换。
这种通信方式通常适合于处于同一主机上的进程通信,无需操作系统进行干预。
2.显式通信显式通信是指需要借助操作系统提供的通信机制来实现进程间通信。
其中常见的通信机制包括管道、消息队列、信号量、共享内存等。
这些通信机制是操作系统提供的API,用于实现进程间数据传输和共享资源。
三、常用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在显式通信中,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进程间通信。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式:1.管道(Pipe)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用于在两个进程之间传递数据。
它基于文件描述符实现,包括有名管道和无名管道。
有名管道可以在不相关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而无名管道仅用于相关进程之间的通信。
2.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是一种可以在不同进程间传递、保存消息的机制。
它采用先进先出的方式,保证消息的有序发送和接收。
通过消息队列,进程可以发送和接收各种类型的消息,实现数据传递和同步。
3.信号量(Semaphore)信号量是一种用于进程间同步和互斥的机制。
它通常用于解决多个进程之间对共享资源的访问问题。
进程和进程间通信进程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代表了一个正在运行的程序实例。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多个进程可以同时运行,并且需要进行相互之间的通信和协调。
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是指不同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机制。
一、进程间通信的需求与作用进程间通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共享:不同进程可能需要共享数据,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同处理。
2. 信息传递:进程之间可能需要进行消息的传递,以便进行协调和同步。
3. 资源共享:进程可能需要共享系统资源,如文件、设备等。
进程间通信的作用主要包括:1. 提高系统性能:进程间通信可以使不同进程并发执行,提高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
2. 实现协作:不同进程之间可以交换信息、协调工作,实现更复杂的任务。
3. 实现分布式计算:通过进程间通信,可以将任务分布到不同的进程或计算机上进行并行处理。
二、进程间通信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进程间通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1. 管道(Pipe):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可以用于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
常见的管道实现有匿名管道和有名管道。
2.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是一种通过系统内核提供的消息缓冲区进行通信的方式,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靠性。
3. 信号量(Semaphore):信号量是一种计数器,用于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操作,常用于控制对共享资源的访问。
4. 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共享内存是一种将同一块物理内存映射到多个进程的通信方式,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共享。
5. 套接字(Socket):套接字是一种通信机制,可以用于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进程间通信,常用于网络编程。
以上只是进程间通信的一些常见方式,实际上还有其他方式如信号、文件、RPC(远程过程调用)等。
在选择具体的通信方式时,需要根据实际场景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Python中的进程间通信进程间通信(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是一种进程之间传递数据和消息的方式。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程序在运行时分配给它的内存空间和系统资源的实例。
不同的进程可能运行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或者同一台计算机上的不同CPU中。
进程间通信是实现多个进程相互合作完成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
进程间通信的方式可以分为多种,包括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等。
Python通过提供不同的模块实现了这些方式,使得进程可以在Python中相互通信,完成不同的任务,实现高效的协作。
1.管道(Pipe)管道是在两个进程之间建立的一条通信通道,可以进行双向通信。
通常情况下,一个进程的输出被重定向到管道中,另一个进程则从管道中读取输入。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os模块的pipe()方法来建立管道。
示例代码:```pythonimport ospipe = os.pipe()pid = os.fork()if pid == 0:#子进程从管道中读取数据os.close(pipe[1])data = os.read(pipe[0], 1024)print(f"子进程读取到的数据:{data}") os._exit(0)else:#父进程向管道中写入数据os.close(pipe[0])os.write(pipe[1], b"Hello, Pipe!")os.wait()```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先调用了pipe()方法创建了一个管道,然后使用fork()方法创建了一个子进程。
子进程从管道中读取数据,父进程则向管道中写入数据,最终等待子进程结束。
2.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可以在不同的进程之间传递消息。
消息队列通常是先进先出的,每个消息都有一个标识符来标记其类型。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sysv_ipc模块来使用消息队列。
进程间通信原理进程是操作系统中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每个进程都具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和执行上下文。
进程间通信是指不同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共享资源或协调工作的方法。
进程间通信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管道(Pipe):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法,允许一个进程将输出连接到另一个进程的输入。
管道可以是匿名管道,也可以是命名管道。
匿名管道只能用于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通信,而命名管道可以用于无亲缘关系的进程间通信。
2. 命名管道(Named Pipe):命名管道是一种有名字的管道,允许无亲缘关系的进程间进行通信。
命名管道通过一个特殊的文件系统节点来实现。
3. 信号量(Semaphore):信号量是一种用于进程间同步或互斥的机制。
通过设置一个计数器,进程可以用信号量来控制对共享资源的访问。
当一个进程需要使用共享资源时,它会尝试将信号量减少,如果减少成功则可以进入临界区。
当进程使用完共享资源后,它会将信号量增加,这样其他进程就可以使用该资源。
4.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通信方式,允许一个或多个进程通过在队列中放置消息来进行通信。
每个消息都有一个类型和一个优先级,接收进程可以按照这些信息选择合适的消息。
5. 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共享内存是一种通过将一段内存区域映射到多个进程的地址空间来实现进程间通信的方法。
多个进程可以直接读写这段共享内存,避免了数据拷贝的开销,提高了通信效率。
6. 套接字(Socket):套接字是一种用于网络通信的机制,也可以在同一台机器的进程间进行通信。
套接字提供了一组系统调用,使得进程可以创建、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进程间通信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进程间通信是操作系统中重要的概念,它为进程之间的协作提供了基础。
进程线程同步的⽅式和机制,进程间通信/deppcyan/article/details/8169526⼀、进程/线程间同步机制。
临界区、互斥区、事件、信号量四种⽅式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互斥量(Mutex)、信号量(Semaphore)、事件(Event)的区别1、临界区:通过对多线程的串⾏化来访问公共资源或⼀段代码,速度快,适合控制数据访问。
在任意时刻只允许⼀个线程对共享资源进⾏访问,如果有多个线程试图访问公共资源,那么在有⼀个线程进⼊后,其他试图访问公共资源的线程将被挂起,并⼀直等到进⼊临界区的线程离开,临界区在被释放后,其他线程才可以抢占。
2、互斥量:采⽤互斥对象机制。
只有拥有互斥对象的线程才有访问公共资源的权限,因为互斥对象只有⼀个,所以能保证公共资源不会同时被多个线程访问。
互斥不仅能实现同⼀应⽤程序的公共资源安全共享,还能实现不同应⽤程序的公共资源安全共享 .互斥量⽐临界区复杂。
因为使⽤互斥不仅仅能够在同⼀应⽤程序不同线程中实现资源的安全共享,⽽且可以在不同应⽤程序的线程之间实现对资源的安全共享。
3、信号量:它允许多个线程在同⼀时刻访问同⼀资源,但是需要限制在同⼀时刻访问此资源的最⼤线程数⽬ .信号量对象对线程的同步⽅式与前⾯⼏种⽅法不同,信号允许多个线程同时使⽤共享资源,这与操作系统中的PV操作相同。
它指出了同时访问共享资源的线程最⼤数⽬。
它允许多个线程在同⼀时刻访问同⼀资源,但是需要限制在同⼀时刻访问此资源的最⼤线程数⽬。
PV操作及信号量的概念都是由荷兰科学家E.W.Dijkstra提出的。
信号量S是⼀个整数,S⼤于等于零时代表可供并发进程使⽤的资源实体数,但S⼩于零时则表⽰正在等待使⽤共享资源的进程数。
P操作申请资源: (1)S减1; (2)若S减1后仍⼤于等于零,则进程继续执⾏; (3)若S减1后⼩于零,则该进程被阻塞后进⼊与该信号相对应的队列中,然后转⼊进程调度。
实验七 进程间通信机制——消息传递实践
一、实验内容
在客户端(Client端)使用SendMessage函数发送消息到服务器端(Server端)实现进程间通
信。
二、实验目的
由于Windows是事件驱动的,所以消息传递对于Windows编程是很重要的。通过实践
来掌握Windows的消息传递机制。
三、实验原理
进程问的通信根据通信内容可以划分为两种:控制信息的传送与大批量数据传送。消息
传递机制是实现进程通信的一种方法。发送进程在发送消息之前,先在自己的内存空间设置
一个发送区,把欲发送的消息填入其中,然后再用发送过程将其发送出去。接收进程则在接
收消息之前,在自己的内存空间内设置相应的接收区,然后用接收过程接收消息。发送进程
向消息缓冲区写消息,而不用管接收进程是否已经准备好要接收。接收进程则从消息缓冲区
内读消息。
四、实验要求
程序需要实现客户端(Client端)和服务器端(Server端)。
五、实验步骤
1、在VC中打开程序;
2、仔细阅读程序,熟悉了解相关函数的使用;
(1)相关程序代码:
Client端相关代码
ClientDlg.cpp:
void CClientDlg::OnBUTTONSendMessage()
{
CString str = "server";
CWnd *pWnd = CWnd::FindWindow(NULL,str);
UpdateData(TRUE);
if(pWnd&&m_msg!=_T(""))
{
COPYDATASTRUCT buf;
buf.cbData = lstrlen((LPTSTR)m_msg.GetBuffer(0))+1;
buf.lpData = m_msg.GetBuffer(0);
CString tmp = _T("发送") + m_msg + _T("到Server");
AfxMessageBox(tmp);
pWnd->SendMessage(WM_COPYDATA,0,(LPARAM)&buf);
}
else
MessageBox(_T("No such Things"));
}
void CClientDlg::OnButtonOk()
{
CDialog::OnOK();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
(2)Server端相关代码
ServerDlg.cpp:
BOOL CServerDlg::OnCopyData(CWnd* pWnd, COPYDATASTRUCT*
pCopyDataStruct)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CString str = (LPCSTR) (pCopyDataStruct->lpData);
CWnd *p2Wnd = GetDlgItem(IDC_EDIT1);
UpdateData(TRUE);
p2Wnd->SetWindowText(str);
return CDialog::OnCopyData(pWnd, pCopyDataStruct);
}
3、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