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现状分析与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3.98 KB
- 文档页数:2
高职院校办学经费问题分析作者:吕侠来源:《商情》2017年第08期【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现状分析,对比国外职业院校经费筹集多元化情况,提出经费改革创新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办学经费一、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现状近几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其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日益突出。
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的经费都不能满足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各项办学成本都大幅度上升,办学经费不足所引起的教育公平欠缺也呈现出来,使学校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将影响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1、政府财政拨款不足,且在地区和高校间分布不均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主要依赖当地政府和主管单位,地方财政随地方经济发展不同,差异较大;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重视程度不同,也造成了对高职教育财政资金投入的地域性分布不均;在财政拨款上很大比例的资金重点用来支持本科院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建设,而实际上高等职业教育要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实验实习场所的建设有较高要求,经费投入需求甚至更大。
2、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对教育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拨款的严重不足,致使教学条件严重跟不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为了使学校能正常运转,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不得不依靠增加学费收入来解决办学经费问题。
于是,一些学校不顾办学条件,盲目扩大办学规模,以规模效益来弥补经费不足的闲境。
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硬件建设和师资跟不上,教育教学质量必然要受到影响。
从2014年到2015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减少10.3%,生均图书减少9.5%,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减少5.3%,分别比同期本科院校的相应指标要低7.9个、10.3个和9.0个百分点。
特别是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更慢,难以满足科技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以至于学生实践能力差,不能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及产业调整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的需要。
因此,毕业生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现状分析与实现策略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使得高校也在迅速的发展。
随之许多高校将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以往我国高校的经费主要是由政府来承担。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高校的筹资也由传统单一的以政府为主体,转向为多元化的筹资模式。
接下来,笔者就针对高校筹资多元化的目标现状,及其具体的实现策略等,做出如下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现状分析实现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高校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然而,又因为经费又是决定一个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采用合理、高校的筹资措施,以保证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也是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筹资的现状及其遇到的问题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上来看,国家财政不再是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而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弥补办学资金不足的现象。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就针对我国高校筹资的现状,及其一些问题等进行分析。
1、高校对筹资的重视程度不够一直以来,高校的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和学生的学费这两种渠道,长期下去就会对政府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政府为各大高校提供的资金占到了全部学校的一半以上,这些经费足够保证各大高校的正常运转,所以很多高校根本不去考虑采用其他的途径来为学校的办学经费进行筹资。
2、政府的投资不够虽然政府财政给高校的投资能够保证高校的正常运转,但是仅仅保证正常的运转是不够的。
例如,很多高校要进行一些科学研究,这就需要引进大量先进的设备。
如果单单靠政府财政的投资,就很难完成这些科研项目,从而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经费来源结构的不协调政府财政拨款和学费成了高校筹资的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占到了所有资金来源的90%以上。
这些资金虽然能够保证学校正常的运转,但是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国外很多大学的筹资方式是多元化的,不仅仅局限于几种方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一、政府财政拨款政府财政拨款是我国中小学校最主要的经费来源渠道之一。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办学经费、教育改革发展费两部分。
办学经费是用于学校日常运营、教学设备、教材、教辅材料购置等方面的经费,而教育改革发展费则主要用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培养教师等方面的经费。
政府财政拨款的额度一般由各级政府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学校规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来确定,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
政府财政拨款对于中小学校来说非常重要,它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社会捐资、捐款社会捐资、捐款是我国中小学校经费来源的重要补充渠道。
社会捐资、捐款主要包括个人捐款、企业捐款、社会组织捐款等,目的是为了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改善学校硬件条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
在我国,社会捐资、捐款的渠道较为丰富多样。
一方面,一些知名企业、富豪以及社会爱心人士会通过设立教育基金会或者直接向学校捐款的方式来为中小学校提供经费支持。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也通过募捐、公益拍卖等形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教育事业,为学校提供经费支持。
三、学生收费学生收费是我国中小学校另一个重要的经费来源渠道。
学生收费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杂费等各类费用。
学生收费是学校日常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经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学生收费的标准一般由各级政府制定,并经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协商和认可。
学生收费的征收应当合法合规,合理收费,杜绝乱收费现象。
政府要加强监管,确保学生收费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益。
四、其他经费来源除了上述主要的经费来源渠道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经费来源。
比如,学校可能会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举办培训班、出售学校资源等形式来获取经费。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发展教育产业或者筹集教育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
论高校教育经费的配置与使用摘要:从1998年开始,经过近十年的高等教育规模扩招,很多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都有了巨大的增长,其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筹集方式以及投入重点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但规模的发展必将以质量的提升为持续动力,高校的发展也必将从前十年的外延式规模发展向内涵式规模质量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经费;管理;配置1. 高等教育经费概念高等教育经费主要包括:预算内教育经费(含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科研拨款、其他拨款)、各级政府征收于教育的税费(含教育费附加)、事业收入(含学杂费)、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
2. 我国高校教育经费配置现状及挑战2.1. 高校教育经费配置存在的问题2.1.1.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布局不合理一是缺少位居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校,难以形成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集聚与扩散体系。
二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不够,高技术人才出现严重短缺。
三是专业设置及层次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高度化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我国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人才市场需求不合拍。
2.1.2. 教育资源利用率偏低近年来,国家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在使用这些教育资源时表现出明显的低效益。
首先是高校规模“小而全” 。
虽然近年有不少的高校实行了合并调整,但仍然有不少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不够。
其次,师生比偏高,不仅大大高于基础教育,而且大大高于国外高等教育,造成大量的人才资源浪费。
2.1.3. 经费不足,管理体制欠缺,浪费严重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国家财政投入高等教育的经费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高校生均实际拨款额呈下降趋势。
同时,我国大学财力等资源的分配权力往往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无论是经费分配,还是各种政策的制定都由行政部门决定,行政权力在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这种情况造成了管理性资源在高校教育资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问题探析刘军宝(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号业,江苏南京210097)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经费现状,和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现状形成比较,并提出改变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问题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民办教育经费比较现阶段。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经费短缺.出现了一些办学问题。
经费足民办高校生存的基本f j i『提,了解我围民办高等教育的经费现状、寻求合理解决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一、我国民办高校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态势,20世纪80乍代山于大一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民办高等教育不是真上E意义上的教育事业组成部分,足国家办学的补充。
90年代以后,民办高校快速发展。
机构数量增加,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之后学牛规模大幅度增长,但受政治、文化、历史条件影响在发展中中断了三十多年,这使得民办教育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很队成员的集体行为,其弊端是显而易她的。
从高校的发展而吉,真正的学术刚队亟需建立。
各所高校都有一定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理所当然是团队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旗下应有自成体系的学术团队,其中包括专职的学术秘书。
有学术带头人的指导和学术团队浓厚的研究氛围,学术秘书将得到很好的"j练。
诚然,从事学术研究应有“板凳需坐十年冷”的心理和心态。
不能急功近利,凶为学术研究需要扎实的基础,但足学术研究的方向、学术信息的拥有量、学术成果的产出量等对高校教师而占足很重要的。
,除了教师的个人努力外,高校臆提供更好的条件,建立学术团队便是良策之一。
因为学术秘书的设置,可以给初涉科研工作者提供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的机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的机会。
他们是学术刚队的新生力量.是科研后备军,较之于本科生或硕t生而言,他们有更允足的时间、更强烈的学术研究热情、更稳定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学术团队中搞科研.呵以减少个人探索的盲目性和难出成果的可能性.可使年轻教师尽早地确立研究的方向,较为顺利地走上成功科研的轨道,整体而占,则有利于科研T作的可持续发展。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中美高校在创收渠道上存在显著差异。
美国的高校以捐赠、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为主要的经费来源,而中国的高校则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
捐赠是美国高校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约占大学总收入的10%至15%。
大学会通过各种方式寻求捐赠,包括开展宣传活动、积极互动、对捐赠者进行适当表彰等。
在某些情况下,捐赠还可能与高校招生或研究合作项目相关。
与此相比,中国高校在捐赠方面发展较为滞后,大多数捐赠来自于企业或权威人士,单笔金额很少,也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管理。
政府拨款在美国高校中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尤其是公立大学。
美国政府通过向高校提供拨款来支持研究和教育。
这些拨款通常与特定领域或项目相关,例如研究生奖学金、科学研究资金和建设项目补贴等。
相比之下,中国政府对高校的拨款占比更高,并且通常延伸到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然而,中国政府的资金主要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分配,而高校通常只能按照政府规定的项目和金额运作,缺乏更多自主权。
学费收入是美国高校的第三大收入来源。
美国大学根据学生数量和学制收取学费,通常是按学年或学期支付。
此外,美国高校还收取各种学杂费,例如住宿费、图书馆使用费、健身房使用费等。
相比之下,中国的高校在学费和学制上通常较为固定,一般按照学年或学期费用的固定金额收取,而且由于高校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在整体资金中的比重较小。
除此之外,美国高校还利用其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价值获得收入。
高校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商业商品或服务并获得经济价值。
美国高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研发或提供咨询服务也是很常见的创收手段。
中国的高校在这方面的发展较落后,只有少数高校开展了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也缺乏对知识产权价值的充分认识。
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现状及对策研究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步进入大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而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民办高校也逐渐崛起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筹资问题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现状1.政府资助不足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得不到与之相应的政府经费支持。
民办高校只能依靠自身资金或者校友、企业等民间力量的捐助,这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发展。
从2016年到2018年的数据来看,民办高等学校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学费(占比57.26%)、社会募资(占比15.9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占比5.12%)和国家助学贷款(占比4.42%)。
其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国家助学贷款在经费来源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
2.学费较高因为缺少政府的资金支持,民办高校的学费通常会比公办高校高出很多。
由于学费的高昂,不少优秀的学生无法承受,从而影响了民办高校的招生和教育质量。
由于学费不可避免地绑架了学校与学生的利益,这也是民办高校难以在短期时间内解决的问题。
3.招生困难民办高校受到政府投资、学术资源和品牌效应等多方面的制约,难以在短时间内与公立高校相提并论。
由于学校发展不足,学校办学成本高昂,教学条件落后等原因,导致了一部分考生对民办高校的信心不足。
而学校为了盈利,也可能会出现恶性竞争的问题,进而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二、民办高校筹资的对策研究1. 建立公私合作模式民办高校与政府建立公私合作模式,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投入,缩小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之间的差距,肩负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
同时,这种模式也可以促进各个地区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育公平。
2. 科技创新助力筹资现阶段,民办高校在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发达国家高校经费来源分析及思考4600字摘要:伴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高校融资风险日益扩大。
文章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经费来源结构,认为政府拨款的主体地位、学费制加资助体系的发展以及积极开拓其他经费来源渠道是发达国家高校的发展趋势,并从这三方面提出对我国高校经费来源现状的思考。
毕业关键词:经费来源结构;学费制;资助体系近年来,伴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高校融资已日益成为高等学校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
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普通高校通过融资所得收入占经费总收人的比重于2003年就已经超过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到2004年上升到51.75%。
但融资必然会带来融资风险,借鉴国外高校办学资金筹集经验必是一条有效降低融资风险的可靠途径。
一、发达国家高校经费来源分析(一)美国高校经费来源概况美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多元化的融资格局被视为高校融资的经典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构架下,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于五大渠道(见表1)。
1、政府拨款、销售和服务收入、学杂费是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
政府拨款包括联邦政府拨款、州政府拨款和地方政府拨款三个层次,一直占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50%左右,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销售和服务收入主要是高校通过科研专利、校企合作、高校教育活动的销售与服务等方式获得的资金收入。
留学生招生就是一种重要的高校教育活动销售与服务手段。
据统计,美国高等学校中的留学生数量在过去20年间增加了3倍,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扩大收入的重要来源。
学杂费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从80年代开始逐年增加。
据有关数据,1986年美国公立学校总学费收入为1019863.3万美元,到2004年变为3852565.7万美元,翻了将近4倍;但占公立学校总收入的比例却稳定在20%以下。
随着学费的增加,为了保护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能力,美国建立了“学费折扣”制度、预付学费制度和延迟付费制度。
国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国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一)集中管理模式:英国。
英国所有大学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
中央政府一直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高等教育拨款基金制的国家,有独立的专门的向各高校拨款的机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政府部门通过它向各个高校进行拨款。
英国大学的科研经费的划拨都是在依据科研质量的基础进行的,科研质量成为院校获取更多经费的重要保证,高等教育教育科研评估由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负责实施,它对英国所有高校进行评估。
(二)分散管理模式:美国。
美国联邦政府在历史上形成了多元分散的科研资助管理模式,即联邦政府没有内各级部门统一管理科研资助,而是由联邦政府各个部门分别负责与各自事务相关的科研工作。
美国大学的科研经费按照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大类预算,直接费用是指直接用于该科研课题的人员和物资经费,包括项目人员工资和福利费用、项目材料费用、项目设备费及办公费用等。
间接费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劳务费等等被称为研究设备补偿费(research facilities reimbursement);另一部分则是由于管理事务而产生的费用这部分被称为研究管理补偿费(research administration reimbursement),简称管理费。
二、对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启示(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科研经费,以政府投入科研经费为主。
美国和英国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都是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这种方式不仅减小了高校争取科研经费的压力,也为高校节省除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可以用来搞科学研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教育经费捉襟见肘,因此投入到科研的经费更是有限,所以我们更应该面向全社会,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
(二)强化对科研成本的管理无论是美国的方法还是英国的方法,都根据科研活动特点,在精细核算科研项目成本时保持了一定的弹性。
OECD国家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及其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方面的现状,并分析其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启示。
OECD 成员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投入与成本分担模式,对于全球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首先将对OECD国家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进行梳理,包括政府、家庭和社会各方在学前教育成本中的分担比例、分担方式等。
接着,本文将分析这些成本分担模式背后的政策动因、社会经济背景及其影响。
本文将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OECD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制定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OECD国家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现状。
这些国家普遍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政策和实践层面进行了相应的投入。
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背景、教育体系和政策取向不同,因此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从公共财政投入来看,一些OECD国家通过政府预算直接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包括建设幼儿园、提供师资培训、制定教育标准等。
这些国家通常将学前教育视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通过税收等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所有儿童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例如,丹麦、挪威和瑞典等北欧国家,其公共财政在学前教育中的投入占比较大,为家长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减轻了家庭负担。
在家长分担成本方面,OECD国家也呈现出不同的模式。
一些国家通过设立教育券、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同时促进学前教育市场的多样化发展。
也有一些国家由于公共财政紧张或教育政策导向等原因,对家长分担成本的要求较高,家庭在学前教育中的经济负担较重。
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在OECD国家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组织和机构通过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筹集社会资金、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现状分析与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济增长作用的研究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
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教育对现代生产作用的程度,
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
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经费是特指一个国家
的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发
展教育事业的关键。因此,扩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拓展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就成为当
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国外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比较
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是一直备受关注的,也是我们一直需要分析借鉴的对
象。美国是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也是是美国一直在世界的前端的理
由。90年各国大力开展教育事业,教育国之本,第一名美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58 033
亿美元;第二名日本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30 522亿美元;第十名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
出3 878亿美元。2000年全世界gdp的排名第一名美国98 247亿美元;第二名日本47 661
亿美元;第六名中国10 808亿美元;2012年全世界gdp排名情况第一名美国:15.83万亿美
元,实际增长率为2.2%;第二名中国:8.3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7.8%;第三名日本:5.3
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1.7%。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主要包括:(1)学杂费。近几年学杂费都有大幅度的上
升,美国的学杂费主要包括公立学杂费和私立学杂费。具体是指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2)
政府。美国高等教育政府投入来自于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在近十年美国联邦政府对于教
育投入有大幅度的削减。在1996年联邦政府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14.4%在2000年下降到
13.8%。在1996年联邦政府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14.4%在1999年下降到13.8%。在1996
年州政府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2.1%在2000年下降到1.9%。在1996年地方政府投入占教育
经费投入的0.6%在2000年上升到0.7%。(3)捐赠收入。捐赠收入是美国高等教育经费重要
的来源。(4)销售和服务收入。主要包括教育活动收入,医院收入和铺助企业收入三部分。
在美国,利用学校自身的有事,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不仅能为企业培养大批量的人才,
也解决了学生实习等问题。美国大力开展实验室,促进了技术人员和知识人员的结合,也为
学校提供了学习的素材[1]。
三、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现状分析
(一)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构成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和预算外教育
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学费和学杂费,其他教育经费[2]。
1991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情况:在1991年合计7 315 028万元,国家财政性
教育经费617 286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4 597 308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628
209万元,学费和学杂费323 475万元,其他教育经费185 056万元。在1995年合计1 877 950
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4 115 233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0 283 930万元,社会
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203 671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1 628 414万元,学费和
学杂费2 012 422万元,其他教育经费819 759万元。在1998年合计29 490 592万元,国
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 324 526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5 655 917万元,社会团体和公
民个人办学经费480 314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1 418 537万元,学费和学杂费3 697
474万元,其他教育经费3 569 741万元。在2000年合计38 490 805万元,国家财政性教
育经费25 626 055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2 856 792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
费848 537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1 139 556万元,学费和学杂费5 948 304万元,
其他教育经费49 183 512万元;在2006年合计98 153 086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3 483
647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57 956 138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5 490 583
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899 077万元,学费和学杂费15 523 301万元,其他教育经
费12 756 477万元;在2010年合计195 618 47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46 700 669
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34 895 628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1 054 253万
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1 078 839万元,学费和学杂费30 155 593万元,其他教育经
费16 629 115万元。
(二)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分析
中国近二十年教育经费的来源发生一些变化,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整个表的分析来看财政性支出所占比例在2010年前一直保持着递减的趋势,在2009
年中国大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重也在增加。财政性支出还在整
个教育经费里面起到重要位置。在1990年财政性支出所占教育经费比例是84.46%,在2005
年下降为64.68%,在2009出现了上升趋势,上升为74.99%[3]。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
费在整个教育经费的比重越来越重,在逐年地上升,从1990年0上升到2009的 1 054 254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