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救治烧伤复合肺爆震伤
- 格式:pdf
- 大小:229.80 KB
- 文档页数:3
成功早期救治批量烧伤的“五早”方案目的:总结成批烧伤病人的成功救治经验。
方法:对10年来10批78例烧伤病人实施的“五早”救治的方案,即:①正确及时的现场救治,有序的转运伤员;②合理的快速液体复苏;③保持气道通畅;④正确合理的创面治疗;⑤坚持早期胃肠道营养和支持疗法。
结果:成批烧伤病人应用“五早”方案,显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结论:只要组织措施和治疗方法得当,对于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标签:成批烧伤;早期救治自1997~2007年间我院收治了10批78例烧伤病人。
因成批烧伤需要集中力量抢救治疗,治疗难度较大。
我们采用了“五早”治疗方案,即:现场急救,有序的转运,液体复苏,防止休克,早期气管通畅、正确的创面治疗和早期胃肠营养等一系列有效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78例,男52例,女26例。
平均年龄(31±9.9)岁,烧伤面积(42.4±21.3)%。
Ⅲ度为(25.0±13.8)%。
其中特重度烧伤38例,重度烧伤18例。
烧伤原因有火焰烧伤、化学(酸碱)烧伤、交通意外、石油气燃和氧气爆炸伤、钢水烧伤以及暖气、液化气爆炸伤等。
烧伤合并伤有:休克、吸入性损伤、复合伤(颅脑、骨折、肺爆震伤、腹部闭合性损伤和软组织损伤等,)其中死亡11例,治愈率85.9%,死亡率14.1%。
1.2治疗方案1.2.1现场救治事故发生后立即通知急救中心,并向上一级主管单位汇报。
由其组织专家及安排医护人员根据伤情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
可根据条件将技术力量延伸至抢救现场。
医院做好接受准备,成立领导小组,做到合理分工,有序工作。
并根据医院条件和接受能力适当分流。
1.2.2休克期液体复苏休克期抢救特别重要,是预后的关键。
休克期液体复苏和延迟复苏是重点中的重点。
在休克期补液第1个24 h补液量=1.5×体重(kg)×烧伤面积+生理需要量。
成批中重度烧伤患者的气道管理当面对成批中重度烧伤患者时,气道管理成为救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道管理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成功案例,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烧伤患者中,气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烧伤导致的皮肤和黏膜破损,患者的气道极易受到感染和阻塞。
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患者的应激反应也可能对气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气道管理在成批中重度烧伤患者的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成批中重度烧伤患者的气道管理,我们提出以下治疗方法:紧急处理:对于烧伤患者的气道管理,首先需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如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解除气道梗阻等。
机械通气:对于气道受损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
机械通气能够维持患者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药物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可以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对于改善气道功能、防止瘢痕挛缩具有积极作用。
在进行气道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防范并发症:气道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确保患者舒适: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舒适度,采取必要的止痛和镇静措施。
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某医院收治了一批因工业事故导致的中重度烧伤患者。
在救治过程中,该医院采用上述气道管理办法,逐步稳定了患者的病情。
治疗过程中,医生们密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及时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和药物使用剂量。
同时,注重患者的疼痛和心理管理,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较好的依从性和心理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大部分患者成功脱机,转为自主呼吸,且无明显肺部感染和气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
通过这个成功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和教训:快速诊断和评估:对于成批中重度烧伤患者,应迅速判断病情,全面评估气道受损程度,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肺爆震伤健康宣教
什么是肺爆震伤?
肺爆震伤是指由于爆炸、枪击、汽车事故等外部暴力引起的严重胸部创伤,导致肺部组织受损、积气和出血的一种病理状态。
这种创伤常见于军事作战、交通事故及工业意外等。
肺爆震伤的症状
肺爆震伤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气促、心悸等。
患者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确诊。
肺爆震伤的治疗
肺爆震伤的治疗主要包括积极的呼吸支持、休息、卧床休息、给予氧疗等。
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或其他治疗手段。
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及全面的护理。
肺爆震伤的预防
避免身处危险环境、遵守交通规则、不使用不合法武器是肺爆震伤的有效预防方法。
同时,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安全防范也能有效减少发生肺爆震伤的风险。
肺爆震伤的康复
对于康复的患者,需遵医嘱继续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运动等。
同时,定期复查检查,保持康复过程中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肺爆震伤是一种严重的胸部创伤,对患者的生活及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因此,加强肺爆震伤的健康宣教,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卫生保健水平,对于降低肺爆震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肺爆震伤健康宣教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谨防肺爆震伤,保护自己的健康。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系统回顾目的回顾性分析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治疗经验。
方法对50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患者实施了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
通气方式:压力预设通气(吸入气压≤30 cm H2O)允许性高CO2通气(潮气量4~7 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5~10 cm H2O)反比通气(吸呼比11∶1~2∶1)限制吸氧浓度(FiO2 50%~60%)。
结果死亡5例,死亡率为10%,其余45例均顺利脱离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72~168 h)。
结论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能有效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使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机械通气更为合理化,从而提高其成活率,降低死亡率。
标签:急性肺损伤/ARDS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且预后差,死亡率高,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重症急性胰腺炎晚期可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渗出血管外致肺间质和肺泡水肿,成为充血性肺不张。
临床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前期。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及时正确处理原发病重症急性胰腺炎以及抗感染的同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治疗是早期救治的关键。
笔者所在医院对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LI的患者实施了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L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20~50岁。
12方法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ALI后入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该50例患者均在并发ALI后24~72 h内出现严重低氧血症(PaO2/FiO2=200~300 mm Hg),X线胸片均有肺纹理增多、模糊或片状阴影等改变,双肺弥漫性浸润,确诊为急性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