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课程设计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地震勘探课程设计报告

项目: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姓名:陈绩

学号:0802030416

指导老师:朱仕军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1/6/28—2011/7/8

目录

第一章目的

第二章资料情况及底层情况说明

第三章说明解释三个层位的波形特征

第四章成果图地质图分析

第一节综述

第二节第一层(A层)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

第三节第二层(B层)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

第四节第三层(C层(顶界面))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第五章结论

第一章目的

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主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野外工作、室内资料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野外工作主要是通过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来记录地面振动情况。室内资料处理就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工作等,以获取各种资料。地震资料解释的任务就是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地震剖面。地震剖面上的许多现象可以反映地下的真实情况。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于所给定的一个3D地震资料去解释一个复杂的地质演变过程,来解释勘探远景区得优点。实习中使用三维偏移数据来建立复杂的物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来描述典型的北海地区地层层序。本次所采用的时间切片剖面技术去实现解释。课程设计工作表明垂直切片和综合测井都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解释。

本次课程设计就是由对解释的三个层位了解其波形特征,并追踪而后由得到成果图,对工区的地质状况给出合理的地质解释。最终用于确定钻井的井位。为了在这些钻井位置中决定最佳井位。需要利用地震和测井数据来解释BRENT 和STATJFORD沙层的构造解释特征和区域展布。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整个工区中钻探的最佳位置。

第二章资料情况及地层层说明

本次所采用的资料是北海的3D偏移剖面资料。地震解释课程设计的资料全部来自于油田的实际的地震,测井钻井和石油地质资料。

本次实习采用的资料是北海地区的地震资料,其地震数据是根据北海一典型地质构造,用物理模型模拟得到的三维数据体。该构造根据主测线垂直构造走向原则布设,所有测线均由计算机统一处理成偏移剖面本次所用的资料会给我们展示垂直和水平剖面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对于解释复杂地质结构的共同作用。实习的重点是垂直剖面与水平切片之间是如何综合解释复杂地质现的

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底层经过剖蚀具有不整合面,且这个地区还有断层发育,并含有可以聚集油气的沙体,并且经过再次下沉,经过沉积对油气进行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以statfjord地层为标准层来看,它与brent地层之间的厚度基本保持一致,在断层面上下地层看来,上盘地层下降,下盘上升,所以该区发育正断层,受拉张应力作用明显。

根据两套地层的形状,可以判断在发生断裂以前,沉积是相当稳定安静的,具有良好的水平层理。且statfjord和brent都是能够储集油气的砂岩。

各层地层组合使得该区生储盖条件发育完全,图2-4中X处泥岩层作为此区的生油层厚度大,有机质丰富,BRENT和STATFJORD层两套砂岩,在BRENT砂层之上,发育一不整合面,为区域盖层,控制着油气的区域性运移,对油气的储集有着良好的封堵作用。除了不整合面有封闭作用外,有些封闭型断层面也对油气有封堵作用,从而形成断层油气藏

第三章说明解释的三个层位的波形(波组)特征反射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通过如下的时间剖面来实现。时间剖面对比的主要任务:确定反射标准层;选择对比相位,进行相位对比和相位闭合;识别时间剖面上各种波的类型,分析波与波之间的关系等。

在如下的时间剖面中,通过反射波的特征来确定反射标准层A、B、C。反射波的特征包括波形特征和波组特征。波形特征即标准反射层得相位数、视周期、视振幅及其相互关系。波组特征即标准反射波与前后反射波之间的关系。

1

A

B

C

图3-1 时间剖面图

其中A.B.C三个地层就是我们所追踪的地层。

地层A没有错断连续性好振幅较强同相轴完全在同一直线上,波形特征明显,可作为标准层。

B层上方紧挨反射弱的地层。其连续性差。在该层位下方为断块区域。B层上下方反射波起伏变化大。

C层存在一系列正断层,反射波同相轴错断,且断距不大,断层两侧波组关系稳定,特征清楚。

第四章

成果图的地质分析

第一节综述

运用LANDNMARK软件来完成恢复工区、建立地震测量系统、建立地震工区、进入其SEISWORKS建立解释SESSION等工作。最后在如下时间剖面上通过追踪三个标准反射层(A、B、C)得到反映每个剖面地质情况的成果图

第二节第一层(A层)自动追踪所得成果图及其分析

图4-1

图名Cretaceous地层自动追踪图

制图人陈绩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软件LandMark

日期2011/6/30

图4-2

解释:

在4-1图中,右边map color bar 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反射波到达界面的双程旅行时

间。所以时间越大,那么埋藏在地下的深度越深!

该层形成于不整合界面以后,且沉积过程稳定安静,形成近似水平的层理

在4-3中等值线越稀疏,表明该处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值差异不大,地层起伏不大,较平缓;等值线越密集,表明该处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异大,地层高低起伏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沉积面下不整合界面的情况。例如:在等值线稀疏的地方,也间接的反映不整合界面的平缓;在等值线越密集的地方,反映下面的不整合界面起伏变化大。

图名 Cretaceous 地层

自动追踪图

制图人 陈绩

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

软件 LandMark

日期 201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