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发展和创新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任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自身特定的语言环境,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变化决定了艺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面貌。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一门独立的画科,自诞生起,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千百年来,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工笔花鸟画产生了不同的风格面貌,延续着中国人民的审美理想,并在观察客观形象的基础上,形成了章法严谨,色彩艳丽的创作传统。
然而,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美术思潮纷呈,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古老文明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使得绘画在不断的转化与衍生中出现了新的形态。
新的工具、新的材料、新的观念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引入和相互借鉴,使得工笔花鸟画呈现出一种艺术特征、形式语言、美学风格多元化的格局。
如何面对传统、西方、现代等多种艺术观念对工笔花鸟画的影响,是当代花鸟画家致力研究的课题。
中国工笔花鸟画自五代独立分科以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延续着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并以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生活,揭示自然中的美。
在人类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工笔花鸟画艺术的功效也逐渐由以自然怡情上升到借景抒情的高度。
然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更需要一种寄托情思的艺术语言。
在此背景下,新一代工笔花鸟画应运而生,其能够给予人们心灵上的慰藉,调节人们紧张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加之当今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各种艺术思想的活跃,工笔花鸟画得以繁荣并持续发展。
一、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概述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史较长。
早在史前新石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用绘画形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在石头、骨头、玉器以及在陶器上进行绘画的尝试。
史前遗迹上留存的各种花、鸟、虫、鱼等形象可以说是最早的花鸟绘画艺术。
夏商周、秦汉、魏晋时期,在玉器、铜器、陶器、木器、丝织物等物品上也出现大量的花鸟装饰,就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审美象征。
魏晋以后花鸟画逐渐从人物背景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它与人物画、山水画构成中国传统绘画体系。
一、色彩渲染是诗意性表达的载体诗和画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诗词表达情感的载体多为文字语言,而绘画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是绘画题材、绘画技法,但是二者都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对事物进行连续、动态的表述。
宋代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1]可见诗和画虽然分属不同的艺术范畴,但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诗和画都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只不过是运用了不同的呈现方式,诗以文字为载体,画以图像为媒介,都是用美的方式去再现客观世界。
所以无论是诗还是画,都需要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生体悟才能赋予作品以表现力和活力,营造出充满神韵的艺术情境。
清代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说:“故善诗者诗中有画,善画者画中有诗,然则绘事之寄兴,与诗人相表里焉。
”[2]5也就是说,诗歌和绘画可以组合出现、互为补充。
题画诗就是一种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表现形式。
如元代画家、诗人倪瓒的《雨后空林图》(图1)就是诗画结合的典范,整幅画中以水墨着色为主,山林岩石施以淡赭色,画中有层层叠叠的山峰,有飞瀑、小溪、小桥、草屋、山林、树木,将江南的雨后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画中题诗“雨后空林生白烟,山中处处有流泉”,先描绘风景,大雨过后水雾渐起,一片白茫,山中清泉潺潺,“因寻陆羽幽栖去,独听钟声思惘然”,作者由景入情想要去探访陆羽,他突然听闻寺庙里传来的钟声,猛地意识到陆羽已经去世,心中充满了悲伤与怅然。
在诗中,低沉悠远的钟声让无人的山林更显空旷,汩汩的溪流不禁让人联想起水雾笼罩的岸边丛林,让观者在品读诗文的同时由诗如画,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浓浓惆怅。
当代工笔画家在创作中极少运用传统题画诗的形式,要想将画中的诗意性表现出来,主要依靠色调的呈现和色彩渲染技法。
色彩是人类感官最快捕捉到的信息,它是创作者传达情绪的一种关键信号,而不同的色调能够带给观者不同的心理感受,能让人感觉到寒冷或温暖,快速引起情感体验上的共鸣。
探索工笔绘画语言的表现工笔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强调形象的精细、细致和严密,不仅要求绘画技巧的高超,还要有较强的构图和色彩的表现能力。
工笔画注重人物、景物、动物、花鸟等形象的具体描绘,其细致入微、色彩绚烂、造型准确,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高度的审美感受。
那么,工笔画是如何通过语言表现出这些美感的呢?一、形体精细工笔画的形体描绘是其细致入微、精细严谨的特征之一。
工笔画家要求画面中人物、景物等各个部分的形态和结构都要精细具体,完美刻画出细节,以表现出形体的复杂和准确,从而使人物和景物更加鲜活、逼真。
在表现这些内容时,工笔绘画语言注重用精准、具体、细致的笔触,以此来表现出物象的深度、厚度、立体感和质感等。
二、色彩绚烂工笔画因其对于色彩的朴素的追求,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表达方式。
传统工笔画采用的色彩主要包括蓝、翠、丹、紫、黄等。
这些颜色虽然比较少,但是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表现出典雅、充满生机和文化的丰富性与深度。
工笔画家注重用色块来表现光影效果,运用不同的色彩和色彩层次的变化,来表达细节的丰富和深度感。
三、构图精妙工笔画构图精妙是工笔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工笔画家在构图时,要准确把握整幅画面的布局和各个部分的比例、位置等,以此营造出一个和谐、美丽的艺术空间。
同时,在构图中要注重画面元素之间的关系,体现出画面中人物、景物、物象等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使其呈现出更加有机、自然的结构。
在表现这些内容时,工笔绘画语言运用的是刚柔结合、虚实相生、重点突出等构图技巧,使画面更加吸引人。
四、意境深远意境深远是工笔画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
工笔画家在表现主题时,注重通过表现物象、情感等细节内容,以此给观者留下美感和思考。
同时,要通过点滴细节的描绘,引起人们联想和想象,营造出一种深刻而宽阔的艺术氛围。
在表现这些内容时,工笔绘画语言运用的是丰富的象征手法、细腻的情感表达等手段,使画面充满着历史文化、人性哲理与思考深度。
中国画创作创新案例那我给你讲几个中国画创作创新的超酷案例吧。
1. 创新之处。
从中国画创作创新的角度看,这就像是在传统汉字这个超级重要的文化元素上做了个超级大的变形。
在中国画里,书法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他相当于把书法里最基本的元素——汉字,给重新塑造了。
这就好比把中国画里画山水的石头形状全给改成了奇奇怪怪的几何图形,但又保留了那种用笔墨来创作的感觉。
2. 艺术效果。
这种创新让人看了就觉得特别震撼。
你原本以为自己很了解汉字,可在他这儿,一下子就懵了。
它让人们重新去思考汉字的意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就像中国画传统里一直在探讨的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他这个作品就像是在这个平衡木上做了个超级酷炫的空翻。
而且他用传统的活字印刷术来制作这些假汉字,又把古老的技术和这种新奇的创意结合起来,有点像中国画里把古老的皴法和现代的色彩观念结合起来一样,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妙感觉。
3. 影响力。
他这个作品在国际上都引起了轰动。
很多外国人本来对汉字就觉得神秘,看到这个作品更是惊掉了下巴。
而对于中国的艺术家来说,也给大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大家意识到原来中国画里那些传统的元素可以这样大胆地玩。
就像告诉画家们,画山水的时候,你不一定非要照着真山真水画,你可以把山想象成外星来的奇怪形状,只要还能传达出山水的那种意境就好。
二、蔡国强的烟火画。
1. 创新之处。
蔡国强这家伙可不得了。
他把烟火当成了他的画笔。
咱们平常看烟火,就是觉得漂亮、绚烂。
但他把烟火和中国画创作联系起来了。
他在创作的时候,会精心设计烟火的燃放顺序、形状和颜色,就像画家在构思一幅画里的线条、构图和色彩一样。
比如说,他想表现一幅山水画卷,他就用烟火炸出那种山脉的起伏形状,还有云雾缭绕的感觉。
这可跟传统中国画用笔墨在宣纸上画山水完全不一样。
他把瞬间即逝的烟火变成了一种可以记录下来的艺术形式,就像中国画里把流动的灵感定格在纸上一样。
2. 艺术效果。
当他的烟火表演开始的时候,那场面简直绝了。
工笔画分类一、工笔画的定义和特点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绘画技法,以细腻、细致的线条与色彩的运用为特点。
其以工细筆劃描绘细节、准确表达主题,注重形态结构、色彩表现,被认为是中国绘画中的瑰宝。
二、工笔画的历史起源2.1 古代工笔画的发展古代工笔画起源于唐代,当时是以绘制人物肖像为主,注重精确的轮廓线条和色彩塑造。
宋代以后,工笔画逐渐发展为一种多样化的绘画形式,主题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
2.2 现代工笔画的崛起现代工笔画在20世纪初开始崛起,并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些著名的工笔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等为这一绘画形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工笔画的分类方式3.1 按绘画题材分类•人物工笔画:以绘制人物形象为主要题材,注重细节表现和形态结构的准确性。
•山水工笔画:以绘制山水景色为主要题材,注重表达山水的气势和细腻的纹理。
•花鸟工笔画:以绘制花鸟为主要题材,注重表达花鸟的形态、姿态和色彩变化。
3.2 按绘画风格分类•传统工笔画:延续传统技法的工笔画风格,注重细腻且精确的线条与色彩表达。
•现代工笔画:结合了传统技法和现代艺术元素的工笔画风格,更加注重个人创新和表达。
3.3 按绘画流派分类•北京工笔画:以北京为中心,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工笔画流派,注重写实、精细的表现方式。
•江南工笔画:以杭州为中心,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工笔画流派,注重表达意境和艺术情感。
四、工笔画的创作过程1.素描:绘制基本形态和结构,为后续的上色提供准确的参考。
2.上色:运用细腻的线条和颜料进行填充和渲染,注重层次感和细节的表现。
3.着色: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变化来突出绘画的主题和表达情感。
4.精修:对细节进行修饰和调整,使画面更加完美。
五、工笔画的艺术价值1.艺术表现力:工笔画以其精细、准确的表现方式,能够深刻地表达绘画主题和情感。
2.文化传承: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3.艺术收藏价值:一些优秀的工笔画作品被收藏于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的藏品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工笔画毕业论文工笔画毕业论文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以精细、细腻的线条勾勒和丰富多彩的色彩运用而著称。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工笔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工笔画的起源与发展、技法与特点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思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工笔画的起源与发展工笔画起源于唐代,当时的绘画风格以写意为主,注重形神兼备,追求意境的表达。
然而,到了宋代,绘画风格逐渐转变,人们开始注重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
这种转变促使了工笔画的兴起。
宋代画家杨万里被认为是工笔画的奠基人,他以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开创了工笔画的先河。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笔画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形式,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明代画家仇英、唐寅、文徵明等人都是工笔画的代表人物,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表现力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清代画家石涛、石鲁、八大山人等人也为工笔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工笔画的技法与特点工笔画的技法主要包括线描、填色和渲染。
线描是工笔画的基础,通过勾勒出细腻的线条,描绘出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填色则是为了突出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和层次来表现。
渲染则是为了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
工笔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笔画注重细腻的描绘,追求精确的表现力。
其次,工笔画强调色彩的运用,通过细腻的色彩层次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
再次,工笔画注重细节的处理,对于每一个物体的细节都进行精心描绘,力求达到真实的效果。
最后,工笔画追求意境的表达,通过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来传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三、工笔画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在工笔画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有独特的创作思路和艺术追求。
首先,艺术家需要对所要表现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以便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主题的内涵。
其次,艺术家需要具备扎实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以便能够运用恰当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主题。
再次,艺术家需要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以便能够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作者:冯雪莲来源:《黑河教育》2021年第11期[摘要]中国画是我国最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内容、极其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特性。
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是其重要的表现语言,是画者审美情趣和绘画理念的体现;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形式更是独有的,是中国画的文化底蕴的呈现,正是这独具特色的用笔、用墨、用色才构成了享誉世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不仅需要去传承,更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发展,美术教师要在传承的同时致力于新的、现代的中国画创作。
[关键词]小学生;中国画;传承;创新美术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中国画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才能真正认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辉煌灿烂。
中国画的传承与发扬不能仅限于中国画爱好者,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也要通过课堂教学及校本课程等,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画,感受中国画,表现中国画,发展中国画。
一、中国画笔墨方法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是其最重要的表现语言,是画者审美情趣和绘画理念的体现,也是对绘画作品分析的基本标准。
随着时代不断前进,中国画的笔墨呈现更加成熟了。
优秀的作品都不是“无本之木”,完全是在我国世代相传的中国画笔墨发展的根本上进行创新,因而教师更应该将这种笔墨的主观和客观认识传递给学生。
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兴趣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先培养他们对中国画的基本好奇感,让他们对这样的绘画有初步了解与感受;还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或者是学生的演示去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当学生有这方面兴趣的时候,再一步一步、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国画的笔墨技巧知识;笔墨的练习也是一种技法训练,通过教师在宣纸上为学生示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心理。
学生在初步学习时,可以从欣赏作品入手,练习时可以先从随意涂鸦开始,学生慢慢就会在水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笔墨变化产生奇特有趣的效果,使他们学到笔墨技法。
学生在一种笔墨形态变成另一种笔墨形态的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和归纳,对中国画的笔墨技艺了解和熟知,并加以运用。
工笔画与写意画的发展中国绘画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与风格的变迁,其中工笔画和写意画是两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工笔画强调细节的刻画和真实的表现,写意画则注重笔墨的意境和意蕴。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发展演变。
一、工笔画的起源与发展工笔画起源于古代的壁画,以宋代的绘画为代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工笔画的特点是色彩鲜艳、线条精细,注重人物形象的写实性和细节的刻画,在画面中通过精细而又纷繁复杂的细节来表现画面的主旨和描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等。
明代的工笔画以花鸟画和人物画居多,以面部表情、舞姿、服饰和神态等为主题,表现出古代人物的生活形态和情感表现。
清代的工笔画则更为注重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描绘,如清宫女性的衣着变化、臣子官职和礼仪等。
此外,在近现代,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工笔画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呈现出一些新的形态和表现手法,如现代城市风景的绘制,山水画、花鸟画等等。
二、写意画的起源与发展写意画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唐代,但直到宋代才逐渐成为一种流行风格。
写意画最早的表现是以山水画为代表,追求笔墨的奇特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由于手法独特、工具简单,描绘时更注重墨迹和山水意境,描绘出来的山水简洁、气势磅礴。
到了元代,写意画逐渐从山水画扩展到花鸟画、人物画等领域,同时开始注重笔墨手法和画面的意境、意蕴。
在明清时期,写意画逐渐成为绘画主流,表现了一种自由、虚幻、含蓄、浪漫的艺术风格。
清代的文人画尤为典型,注重以笔为主,更加注重墨墨草草的表现方式,从而表现出深邃的情感和一种凄美的人生哲理。
随着时间的变迁,写意画也受到了现代主义和西方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多种新的表现风格和表现技法。
三、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在表现手法上,工笔画注重形、色、线与墨技的结合,逼真传神,在局部上能够再现真实情境、细节、造型等,工程量大,需要极高的画技和精神。
写意画则讲究抓住山水画、花鸟画等主旨,以简单的勾勒和笔墨的韵味,表现出画家所感受到的自然意境。
85文|付晨路当代工笔绘画表现新形式——材料与技法摘要:当今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我国经济的腾飞,文化大繁荣,各种新观念、新思想的涌入,对传统的工笔绘画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融合大变革。
当代的中国工笔画借鉴吸收外来的绘画表现形式,采用更为创新的表达肌理的材料和更为大胆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当代中国工笔画的独特韵味。
作为表现新手法的“肌理”将是本文的重要论点,及其对我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工笔;材料;肌理;创新工笔画作为中国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画种,在画史上以“细画”“工画”称之,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帛画,帛画以传统白色丝帛为绘画材料,运用工笔重彩绘制而成,其色彩采用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色,丰富而鲜艳。
而后经历各代的努力使工笔画得到巨大飞跃,唐宋时期达到顶峰,线条,工谨洗炼,造型,生动准确,设色,独到考究,具东方美术韵味。
宋后工笔逐渐没落沉寂,取而代之的文人写意画则繁荣兴盛,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工笔画又从获新生,伴之共同兴起的还有壁画、油画、版画、水彩等其他画种。
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画家受到外来艺术思潮的影响,主观能动的将各画种的材料技法融入传统的工笔绘画当中,使之工笔画得到不断的发展与突破,当代的工笔画家不仅仅局限于对传统的绘画材料的研究应用,还更多的在应用一些繁杂的综合材料,以更好的反映个人美学思想和表达艺术家自我的绘画语言。
当代工笔画的重新崛起,不只是对传统的继承,更多的是对外来艺术表现形式的吸收与融合,以使中国工笔画充满“现代”的因素,而本文则从当代工笔绘画表现新形式中的材料与技法进行探索。
一、传统工笔画与现代工笔画的材料传统工笔画无论是人物、花鸟、山水,绘画使用的材料相对单一,无非是我国传统特制的笔、墨、纸、砚、绢等等。
从战国的帛,到唐宋的绢,再到明清的纸,大多都是运用这些材料来进行绘画。
而另一种传统材料--颜料,在我国古代色彩系统中主要分为石色和水色,也就是矿物质颜料和植物质颜料,石色顾名思义是来源于纯天然矿物石,采矿后对其进行多程序人为加工制成颜料,其特点:易沉淀,上色不均匀,颗粒粗,色泽经久不变。
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作者:邓彦峰来源:《大观》2016年第06期摘要:20世纪初,出现了一批对推动中国画转变有非常重大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画家,如刘海粟、徐悲鸿、徐志摩等,他们在激烈和尖锐的批评明清文人画的同时,提出来以恢复宋代院体画的那种写生,主张结合中西绘画之所长开辟中国画的新纪元。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科技和政治落后于西方,同时中国文化和中国画也同样落后于西方,因此,需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绘画体系。
西式绘画体系跟中国的绘画体系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宋人院体写生与之有很多跟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相近的地方。
而“专重写意不尚肖物”的元明清的文人绘画,则是中国画之衰落。
这些严厉的批评在今天看来虽然固有其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我们在当下需要重新的认识他们的观点。
但是在这些人当中,除林风眠之外,主张中西结合的画家大都以西方写实主义风格为参照,在实际创作中根本没有直接运用宋朝院体工笔画写生的古法创作,代之却以传统水墨写意的画材工具去努力融合中西两画种。
这种现象在很多时候对于处理写实造型与写意笔墨之间所形成的矛盾,使画者每每陷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困惑之中,这些都为当代工笔画的兴盛提供了契机。
不管怎么样,他们的思考与探索为后来工笔画的崛起和复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工笔画;当代;发展现状;特征引言20世纪初期的“美术革命”和20世纪80年代“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其求新求变的思潮对于纠正中国画与社会脱节的现实起到了转折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美术革命”重要的取向便是科学理性的广泛介入,这一运动为传统再发现与中西融合提供了有效的语境支持,并成一时的潮流。
这场变革对于工笔画家介入社会现实的诉求获得了难得机遇。
使工笔画家的视野由此走向深广。
一、当代工笔画的现状综述上世纪80年代工笔画开始真正崛起,改革开放后,大量的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想不断涌入,进而使思想和精神得到了自由和解放,引发了八五新潮美术,这种思潮是中国画摒弃了传统笔墨表现的很多束缚,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地新鲜感和冲击力。
工笔画的前景工笔画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起源于秦汉时期。
它以线条细腻、色彩明亮、笔墨细腻精细而著称于世。
工笔画的前景可谓是非常广阔的。
首先,工笔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文化影响力。
中国自古即有绘画的传统,工笔画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它的源远流长使得工笔画在中国文化中扎根深远,成为了独特的中国艺术品牌。
其次,工笔画在当代社会中也具有丰富的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升,工笔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而是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当代艺术创作中。
艺术家们通过创新,将工笔画与现代科技、社会现象等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充满时代感和现代艺术语言的作品。
这些新的工笔画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技法和特点,还赋予了更多的表现力和现代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收藏家。
此外,工笔画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艺术界关注和认可工笔画。
工笔画作品通过中国特色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许多国际艺术展览和拍卖会上,工笔画作品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吸引了各国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关注和收藏。
工笔画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工笔画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它承载了许多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同时也在当代艺术创作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工笔画作品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为传统绘画的传承和发展进步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工笔画会继续吸引更多的人们的关注和热爱,并成为世界艺术舞台上的璀璨明星。
浅谈工笔人物画风格特点和空间表现关键词:工笔人物;空间表现;风格特点引言工笔人物画作为一门视觉艺术肯定是围绕着视觉科学、视觉审美、视觉创造等问题来展开对艺术中意义的追寻的,研究与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工笔人物画艺术中艺术语言实践的基本任务。
在文学中,语言是表达思想和逻辑的根本符号,绘画中的“语言”则是将此进行类比后的一种视觉概念的转换,形成具有绘画特殊性质的语言表达系统。
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是发展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而工笔人物画又最先趋于成熟。
工笔人物画是以线描为骨干、精细、入微地表现人物对象的绘画手法。
一、工笔人物画风格特点对于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其造型主要以线条为主。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
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则超出单纯塑造形体的功能。
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各种线条的长短、粗细、繁简、疏密、浓淡、虚实等变化形成的节奏美。
二是每根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它是由线条在绘画过程中有控制的提按、行顿、转折、轻重,疾徐等所产生的变化。
对于传统的中国画,其色彩以固有色为主,一般以艳丽、高雅的颜色着色,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从构图上,还是在线描特点和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均会使得图像的平面感加强。
现代工笔画具有借古开今的特点,把传统中极为规范的程序性的技法应用到现实人物写生或创作中,同时现代工笔画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基础上纳洋兴中,以西方写实绘画的观念与方法来改造工笔画,加强了工笔画中对于色彩和空间的应用,形成了新的工笔画的特点。
工笔画在许多技法里,强调精确和写实,同时这也是的工笔画在传统的工笔画基础之上起了原则性的变化。
然而目前部分工笔画在绘画的描述上,更加保守化和庸俗化。
可以绘制当代女性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服饰靓丽,其技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却缺少其个性化的神态,是一种完全理想化的描述。
这种风气缺少精神,满足了关于作者在细节上的真实,然而这种真实走向了极端,导致起难以摆脱庸俗的世风。
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发展和创新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色彩的运用,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色彩才更丰富多彩,色彩的不同会
使人们产生喜怒哀乐的不同感受。那么绘画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画面的色彩表现更为
重要,色彩影响着整幅画面的艺术效果。在绘画艺术中,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东方的还是
西方的绘画,色彩始终是重要的构成元素。可以想象没有的色彩的绘画将会是怎样。特别是
在中国工笔画中,色彩的运用甚至引领了工笔画的发展方向,这从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史中可以
看到,唐宋以后的工笔画开始走向衰落,这主要受“五色令人目盲”、“以墨为主、以色为辅”
观念的影响,不重视色彩语言形式的运用就会带来这样的结果。可见色彩在绘画中运用的重
要性。
从中国画历史看,重视色彩表现的工笔画曾经是中国画的主流样式,这在宋代以前的宗教
画、石窟壁画、人物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及宋代花鸟画等艺术样式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早期的工笔画中所用的颜料主要是矿物质颜料,这是受到生产条件的限制,从而决定了早期
的工笔画主要是重彩工笔画。如敦煌壁画,去过敦煌莫高窟的人都能感受到 那里壁画的震撼
人心。它虽然经过风化,走过漫长的历史,但是色彩依然浑厚、强烈、丰富而瑰丽典雅,无论是
人物造型、绘画技巧、画面场景都让人惊叹和敬畏。到东晋时代,植物质透明颜料出现并得
到充分运用,工笔画的用色变得更丰富、细腻入微了,也就形成了工笔淡彩画,如东晋顾恺之的
《女史箴图》,精细巧妙的线条、色彩的巧妙运用刻画出了人物的神采。到了唐宋时代,水色、
石色融合使用,使工笔画发展得较为成熟。如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中的人物形
象“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历代名画记》),不但人物形象准确而且能揭示出人物的心里和
情性。宋代工笔画达到鼎盛,宋徽宗赵佶是工笔画高手,他完善了绘画体制,促进了画院的发展,
把工笔花鸟画推向高峰。到两宋以后,在“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五色令人盲”的古典美学思想
指引下,水墨文人画全面兴起,并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色彩被推向历史的边缘,传统工笔画也
因色彩的消失而逐渐被历史冷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论点,一直影响着中国画,使绚
烂多彩的颜色一直处于弱势,工笔画也就一直停滞不前。
新中国成立后,工笔画艺术开始逐渐从衰微走向复苏。中国画持续了数百年的“水墨独
尊”局面被打破,揭起了现代色彩变革。这场色彩变革是中国画传统观念的变革,是色彩语言
表达形式的变革,是中国画从传统转向现代变革。进入现代改革开放的中国,受到西方文化,
西方绘画的影响,工笔画的色彩语言形式的运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色彩运用变得更加
丰富、多样化、图案化、装饰化,肌理特殊技法也得到充分的运用,新材料、新颜料广泛的运
用,都使得工笔画有更大的活力和发展空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
样就唤醒了人们对工笔画的重视,给工笔画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解开一切的理论枷
锁,充分的运用色彩这一语言表现形式创作出别出心裁的艺术作品。同时一定不能丢弃我们
传统工笔画中的精髓,扎实练好基本功,认真系统的研究传统卷轴画、壁画中极丰富的色彩语
言表达形式,并进行发掘、研究和整理,更好的为今所用。
传统的工笔画色彩的运用理论一直影响着传统工笔画的发展。一,谢赫提出“六法”,中
的“随类赋彩”。这一色彩理论的运用,虽然使画家创作了大量崇尚自然的绘画精品,但是也限
制了画家的丰富想象力,使得不能那么充分的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内心意境。二、“以线为骨,
以色为肉”。这一理论使得色彩被限制在线条轮廓之中,这就使色彩在传统工笔画中处于从属
地位。从而就形成了无论是画什么,总用一套陈旧的方法,先用墨勾线,再“三矾九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