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杆菌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作用重金属是一种污染物,它们会进入土壤,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包括电子垃圾、矿山开采、废水排放等。
在这些污染源的背景下,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难题。
土壤是环境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土壤中的微生物是修复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作用。
一、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细菌是最主要的微生物类型之一,它们数量巨大,同时也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
例如,许多细菌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粒子,从而使重金属离子从土壤中去除。
许多菌株可以利用重金属离子作为感应诱导物而生长。
这些细菌能够利用重金属离子作为能量和碳源,从而促进其生长和扩张。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土壤修复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微生物种类的丰富和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可以完全理解为一种基于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生物适应性。
现在,土壤修复技术中除了关注细菌以外,真菌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真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分,能够促进重金属离子的结合和去除。
例如降解土壤中的有毒化合物,如苯并芘、多氯联苯等。
因此,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为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
二、土壤微生物的修复作用土壤微生物遍布在整个土壤生态系统中,不仅包括土壤表层,还包括土壤内部。
这使得土壤微生物能够发挥多种利用重金属污染的角色,这些角色包括但不限于地质转化、化学分解、有机物降解、化学还原等。
地质转化一些微生物能够促进土壤物质循环,此外,这些微生物还能够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这些细菌能够代谢重金属离子,有机物降解产物和有机物。
土壤中的铁细菌可以帮助还原土壤中的二价铁和三价铁之间的络合物来加速污染物的去除。
微生物的一部分部分能够促进腐殖质的分解,从而提高土壤的吸附能力,以进一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细菌、真菌和酵母等也能通过降解土壤微生物中存在的有机物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
利用生物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及污泥一、引言重金属废水及污泥是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的金属元素,包括铜、镉、铬、铅、汞等。
这些元素在环境中具有高毒性和难以降解的特点,如果排放到水体或土壤中,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然而,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及污泥的有效手段。
二、利用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微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生物体,具有高效的代谢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利用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机制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
1.菌种筛选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的首要步骤是选用适合的菌种。
目前,常用的菌种主要包括铁蓝菌、硫酸盐还原菌、乳酸杆菌等。
其中,铁蓝菌可以通过交换电子降解重金属离子;硫酸盐还原菌可以利用硫酸盐进行还原,并形成硫化物沉淀;乳酸杆菌可以通过菌体吸附和离子交换将重金属去除。
因此,在选择菌种时应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进行筛选。
2.反应条件控制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反应条件主要包括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反应温度一般在25℃左右,PH值在6.5-8.0之间,氧化还原电位在-0.2V~0.4V之间。
此外,微生物代谢需要耗氧,因此需要进行通气或搅拌,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3.反应机理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反应机理主要包括吸附、离子交换、还原和沉淀等过程。
其中,吸附和离子交换机制是最常见的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方式。
微生物的细胞膜具有高度的可渗性和选择性,可以将重金属离子吸附并进行离子交换。
而还原和沉淀机制则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
三、利用植物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作为固定重金属的生物体,可以通过吸收、转运和富集等方式,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1.植物筛选植物的吸收能力与其根系的发达程度有关。
同时,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也有所不同。
比如,锌富集植物可以吸收和富集锌离子,而铬富集植物则可以吸收和富集铬离子。
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1 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原理许多重金属是生命必需的物质或元素,但是当它们在环境中的浓度超过了限度就成了毒物,微生物可对它们进行固定、移动或转化,改变它们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从而达到生物修复的目的。
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吸附和生物转化。
1.1 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细胞壁带有负电荷而使整个细菌表面呈现阴离子特性,通过细菌细胞中均聚物或杂聚物上的羰基或磷酰基等阴离子作用可以增加金属离子的吸附。
此外,细胞壁中的分子结构也具有活性,可以将金属螯合在细胞表面。
细菌可以通过细胞表面的络合作用而阻止某些重金属进入细胞内部敏感区域,而对于那些细胞化学反应需要的金属则可以通过细胞壁运输到原生质中特定位点。
真菌对重金属的吸附方式主要有2 种:一是细胞壁上的活性基团(如琉基、羧基、羟基等)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定量化合反应(如离子交换、配位结合或络合等)而达到吸收的目的;二是物理性吸附或形成无机沉淀而将重金属污染物沉积在自身细胞壁上。
细胞通过螯合作用吸附重金属已被证明和真菌细胞壁结构有关,如细胞壁的多孔结构使其活性化学配位体在细胞表面合理排列并易于和金属离子结合。
此外,胞壁多糖可提供氨基、羧基、羟基、醛基以及硫酸根等官能团,它们对金属离子有着较强的络合能力。
1.2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转化作用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生物转化主要作用机理包括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氧化和还原、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以及重金属的溶解和有机络合配位降解转化重金属,改变其毒性,从而形成某些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解毒机制。
细菌对Hg 的抗性归结于它所含的2 种诱导酶:Hg 还原酶和有机Hg 裂解酶,其机制是通过Hg-还原酶将有机的Hg2+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性挥发态Hg。
微生物也可通过改变重金属的氧化还原状态,使重金属化合价发生变化,改变重金属的稳定性。
微生物能氧化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元素,某些自养细菌如硫-铁杆菌类(Thiobacillus ferrobacillus)能氧化As、Cu、Mo 和Fe 等,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能使As、Fe 和Mn 等发生生物氧化,降低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活性。
微生物技术是改良重金属污染的好方法农业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矿区或污水污染,以及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等方面的污染。
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微生物作用于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固定、移动或转化降解,促使有毒有害物质降低毒性,以达到生物修复土壤的目的。
生物菌剂富含有菌数超过2亿个/毫升。
它由494种微生物组成,主要菌种有强大的固氮菌、乳酸菌、多种多功能的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热放线菌等,可分为好氧和厌氧两大类。
这些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能有效降低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及毒性,或使其处于完全无害状态。
这比起常用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经济高效,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是天然环保高效的修复方式。
其基本的作用原理和应用成效主要表现如下:1、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积累和吸附微生物菌剂对重金属的生物积累和吸附主要表现为胞外络合、沉淀以及胞内积累等三种三种形式;诸如蓝细菌、动胶菌、硫酸盐还原菌以及某些藻类,能够产生多糖和糖蛋白等胞外聚合物,这些物质通过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来吸附环境中的多种重金属;同时,芽孢杆菌对镉的富集可以达到其生物量的21.4%,对铅的富集则可高达61%;柠檬酸细菌蔨属的细菌具备一种抗钴的酸性磷酸酯酶,它的分解物质2-磷酸甘油能够与钴形成沉淀;另外,重金属进入征生物细胞后,可以有机的分配在细胞内的不同部位,细胞通过合成金属硫蛋白与金属离子结合而形成低毒或无毒络合物。
2、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转化作用微生物能够利用铬酸盐的还原特性,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它们可以使铬酸盐和重铬酸盐还原,通过将高毒性的6价铬还原为低毒性的3价铬以降低其危毒。
微生物也可通过改变重金属的稳定性,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步修复。
如硫铁杆菌类细菌能氧化铜、砷、钼和铁等,假单孢杆菌?能使砷、铁和锰等发生生物氧化,降低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活性;硫还原细菌可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再通过脱硫作用使硫离子分泌于体外,与重金属钴形成沉淀,这一过程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³、原子质量较大、化学性质相对固定的金属元素,如汞、铅、镉等。
大量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药、化肥和矿渣等,这些物质大多是全球性的污染源。
如何有效地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今天科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微生物修复技术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微生物是指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病毒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生物,它们具有分解、转化、去除重金属和筛选/激活细胞因子等功能。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人类利用微生物的这些功能,通过生物化学途径处理、降解、转化或去除污染物质的一种方法。
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是指将适应重金属污染的植物种植在污染土壤中,在根系部位添加特定微生物,协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反应,将重金属元素吸收到植物根系中,再通过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去除或稳定重金属元素。
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对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进行的研究和应用,其中反应最为明显的是超微镉芥(Thlaspi caerulescens),它能够在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使其种子发芽和茎叶生长,并且吸收大量的重金属元素,植物根系产生的有机物可以使重金属元素发生还原,微生物则可促进这一作用。
二、生物富集污染物技术生物富集污染物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选择有强化学亲和力的特定微生物,将其加入到污染土壤中,使其富集组成有机物的重金属元素。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富集作用可以大大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有机物的浓度,进而进一步降解重金属污染物。
目前,这种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在污染土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使用硫氧化菌来消除羟基氯苯的污染。
三、模拟显微环境修复技术模拟显微环境修复技术是指将特定微生物加入到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通过制造适于微生物呼吸代谢的氧气和微生物的饲料,形成模拟显微环境,创造一种抵御重金属污染的新生态。
硫磺菌硫磺菌是一类具有独特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原生生物。
它们属于真菌界中的一个小分支,是一类能够在极端环境下存活和繁殖的微生物。
硫磺菌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将从其分类、生活特征、生物学意义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硫磺菌的分类可追溯到最早的地质时期,大约在4亿年前的始新世。
根据其生理特征和基因序列等方面的相似性,硫磺菌被分为十字花菌门(Sulfolobales)、细胞壁硫磺菌门(Thermoproteales)和硫杆菌门(Thermoplasmales)等几个目。
每个目下又包括了若干科、属和种。
硫磺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生活环境对于大多数其他生物来说是极端的,如高温、强酸、高浓度硫磺等,这使得硫磺菌在其生态学和生理学上具有独特之处。
硫磺菌通常生活在硫磺矿床附近的酸性环境中,其主要来源是由地下热水所提供的能量。
在这样的环境下,硫磺菌能够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生物能,并进行光合作用。
硫磺菌的光合作用可以通过细胞色素和其他辅助色素来完成,这种作用方式与其他真菌和植物截然不同。
硫磺菌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分裂繁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其中有性生殖主要通过配子体的形成和融合来实现。
硫磺菌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由于硫磺菌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研究硫磺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是如何适应和适应极端环境的。
其次,硫磺菌在化学物质的转化和环境修复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硫磺菌能够利用硫磺和氨气等物质进行代谢,并产生一些有用的化合物,如硫酸、氨酸以及酶等。
此外,硫磺菌还可以通过降解有机物和吸附重金属等方式,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清除和修复。
在工业应用领域,硫磺菌具有潜力。
由于硫磺菌能够生产出一些重要的化学物质,如酶和抗生素等,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农业等领域。
此外,硫磺菌的生物催化性质也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发酵工具,可以用于生产酒精、有机酸和生物质能等。
在环境工程领域,硫磺菌的能力可以被利用来清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微生物对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修复研究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保护的一大挑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利用微生物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微生物由于其多样性和多功能性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手段。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机制及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和野外试验,发现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藻类)可以有效吸附、富集和转化重金属。
通过微生物修复,环境中的重金属可以被有效去除,从而减少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毒性。
二、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机制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机制复杂多样,可以分为微生物自身的修复能力和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来理解。
1. 微生物自身的修复能力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或代谢产物对重金属进行还原、氧化和解毒作用。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利用重金属作为电子受体或给体进行呼吸作用,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另外,微生物产生的某些酶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沉淀物,将其从环境中沉淀下来。
2. 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微生物表面的活性基团,如羧基、磷酸基和胞外聚合物,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或离子交换,从而使重金属沉淀或吸附在微生物细胞表面。
此外,微生物的细胞表面结构和电荷特性也会影响其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
三、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应用前景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例如成本低、效果显著和对环境友好。
因此,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土壤修复微生物修复可用于修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和工业废弃地。
通过将具有重金属耐受性和吸附能力的微生物引入土壤中,可以有效清除重金属,恢复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功能。
2. 水体修复微生物修复还可应用于修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体。
通过引入适应重金属环境的微生物,可以将水中的重金属转化为无害的形式,从而净化水源,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微生物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由于20世纪以来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重金属离子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如铅、锌、镉、铬等,其污性高,对环境和生态的持久损害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对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治理成为当今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内容。
尽管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系列的有效的工艺技术,但是大多数应用技术具有昂贵的成本,操作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缺点,使得处理过程效果不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微生物具有较强的代谢功能、容量大、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可以分解、转化、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一种重要的应用是微生物的集成吸附法,它采用聚合微生物大量繁殖的方式,将微生物运用到溶液中,以使它们吸附污染物,并将它们从溶液中浓缩起来,从而达到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该技术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低成本,投资少,能处理一定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废水,既可以分散在水体中形成小颗粒,也可以形成膜状颗粒。
此外,还有微生物硫化物和硫磺技术,它以硫磺为载体,将硫磺悬浮在水体中,微生物菌体在表面形成一层硫磺膜,通过膜表面反应,形成一种特殊的吸附活性,将重金属离子从水体中吸附,扩散到硫磺膜表面,形成细颗粒,从而达到降解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另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生物滤池和生物沉积技术,以改善重金属离子污染物的水质。
生物滤池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活性吸附重金属离子,减少废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而生物沉积技术则可以减少容器内悬浮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废水的浓度,减少陆地污染的扩散和处置,从而实现对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净化。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物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归纳出微生物集成吸附法、硫化物-硫磺技术和生物滤池技术、生物沉积技术等,分析了它们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效果。
微生物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于改善水质、促进绿色环保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严重挑战,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威胁。
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生物修复技术备受关注,而微生物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过程,包括微生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作用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
它们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生存繁衍。
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修复过程:1. 吸附作用:微生物表面的细胞壁含有大量功能基团,如羧基、羟基等,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实现重金属的吸附和富集。
2. 螯合作用:微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如蛋白质、多糖等,可以与重金属形成螯合物,减少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活性。
3. 沉淀作用:某些微生物可以分泌特定物质,与重金属发生沉淀反应,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或水体中,减少其毒性。
4. 生物转化:部分微生物具有还原、氧化、甲基化等能力,可以改变重金属的化学形态,降低其毒性和生物有效性。
二、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案例1. 铜污染修复:研究表明,一些铜耐受菌株如假单胞菌、硫酸亚铁细菌等,能够有效吸附和还原土壤中的铜离子,降低土壤铜浓度。
2. 镉污染修复:利用镉还原菌如硫酸还原菌、亚硝酸还原菌等,可以将土壤中的镉离子还原为不活跃的金属形态,减少其毒性。
3. 铅污染修复:一些铅耐受真菌如拟青霉、枯草芽孢杆菌等,通过吸附和螯合作用,可以有效清除土壤中的铅污染。
4. 镍污染修复:利用镍还原菌如硫酸还原菌、亚硝酸还原菌等,可以将土壤中的镍离子还原为不活跃的金属形态,降低土壤镍浓度。
三、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未来发展方向1. 多样性利用: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微生物资源,发现更多具有重金属耐受和修复能力的微生物种类,提高修复效率。
2. 基因工程改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增强其对重金属的吸附、转化和降解能力,提高修复效果。
硫杆菌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摘要:作为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重金属(Hg,Cd,Pb,Cr等)污染一直是世
界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由于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而生物富集,构成了对生物和
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所以如何治理重金属污染成为当今一大问题。本文将讲述
硫杆菌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硫杆菌;重金属;应用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日趋受到重视,环保产业的
世界市场价值目前已超28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6400亿美元。作为环境
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重金属(Hg ,Cd ,Pb ,Cr 等)污染一直是世界普遍存在的环
境问题。由于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而生物富集,构成了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严重
威胁。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有工业废水、垃圾填埋、采矿、冶炼、煤燃烧、电镀、
精细化学和放射性核素等。现行的重金属工业治理技术,主要是采用物理化学方
法,包括吸附、离子交换、膜和化学沉淀以及溶剂提取等,虽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但大多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且有的操作复杂而难以推广,对于大流域低浓度有害
的重金属污染,更是难以处理。
目前,研究表明可以用来进行滤除污水污泥及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硫杆菌
属细菌有许多种,如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嗜酸硫杆菌、排硫硫杆菌、
脱氮硫杆菌等。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是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
1.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形态与特点
对于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它是由Hinkle和Colmer
于1947年首次从酸性坑矿水中分离出来的。此后Temple,Leat hen等对这种细
菌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简称T.f菌。是硫杆菌属的主要菌
种。此菌是一种化能自养,革兰氏阴性,棒状细菌,尺寸为(013~018)μm ×
(019~2)μm。该类细菌是通过一极生鞭毛来完成游动的。
氧化亚铁硫杆菌是专性化能无机营养生物,它利用无机化合物如S0,硫代硫
酸根离子,亚铁,二氢化物或硫化矿物作为生长基质。其唯一的碳源是二氧化碳。
除无机铵盐外,氧化亚铁硫杆菌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来满足其对氮的需要,广泛
分布于高铁含量的酸性水中,黄铁矿砂和白铁矿砂的土壤中,含沥青的煤矿排水
中。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1.0~6.0,最佳pH 为2~2.5。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
为2~40℃,最佳温度为28~35 ℃。
氧化亚铁硫杆菌体内有一种特定的酶,通过此酶的催化作用, Fe2 +可以被迅
速的氧化成Fe3+,其氧化速度要比同样条件下采用空气氧化Fe2+的氧化速度快
200,000倍,氧化硫化物的速度快100~1000倍。氧化亚铁硫杆菌在利用硫作为
基质生长代谢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酸,使得体系的pH值下降。科学家们基于对氧
化亚铁硫杆菌的这些特点的了解,将其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行业。
2.硫杆菌滤除污水污泥及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
氧化硫硫杆菌滤除污水污泥及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基本原理:
直接作用:氧化硫硫杆菌通过其分泌的胞外多聚物直接吸附在污泥中金属硫
化物表面,通过细胞内特有的氧化酶系统直接氧化金属硫化物,生成可溶性硫酸
盐。
间接作用:氧化硫硫杆菌利用元素硫做为底物,进行生物氧化获得能量,产
生H2SO4,然后在H2SO4的作用下,生成可溶性硫酸盐。
3.含重金属污泥的处理
在我国,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污泥的主要出路是农用,填埋,焚烧,湿式氧
化,建材等方面。从经济和废物资源化角度考虑,污泥农业利用被认为是最可行的
污泥处置方法,但污泥中常含有较多的重金属,若在农田施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
属积累,使农作物遭受污染,最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因此污泥在农用前必须去
除或降低重金属含量。人们对氯化,螯合,酸化,生物沥滤等各种方法去除污泥中
的重金属进行了研究。其中,生物沥滤法因其成本低廉,沥滤效果好,操作简单,
工程化可能性大而备受瞩目。
利用嗜酸微生物特别是硫杆菌溶解去除污泥中重金属是近10年来才兴起的
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净化污泥的新技术。重金属去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特殊细菌
的生物氧化作用及其产生的低pH环境,使难溶的重金属溶解于液相中,再通过固
液分离将含有重金属的液相去除。
Gomez ,Consuelo ,Bo secker ,Klaus等人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
杆菌初步对污泥当中的重金属进行淋滤,并将两种细菌的淋滤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前者的淋滤效果要好于后者的效果。国外很多学者对利用污泥当中的
硫细菌对厌氧消化污泥进行生物沥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其沥滤产物的
农用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由于沥滤过程中酸的产生使得污泥当中大肠杆
菌,链球菌等细菌数量大大减少,氮磷含量也有所提高,污泥农用更为安全可靠。
国内部分学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生物淋滤法的作用机理及高效去除污泥中重金
属的操作程序,并对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并且通过驯化
分离和加富培养源自污泥自身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初步研究了其对污泥中重金属
生物淋滤的效果,结果表明,Cu、Zn、Cd、Cr、Ni和Pb的去除率分别达70%、80%、
50%、35%、70%和25%以上。国内周顺桂等学者从污泥中分离出氧化亚铁硫杆菌
菌株,并利用该菌株进行污泥生物淋滤,发现可有效溶出污水污泥中重金属,Cr、
Cu、Zn的最高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0%、100%和100%。
结论
硫杆菌在生物浸矿技术中已经有了广泛应用。但是利用其基本原理在去除污
泥、土壤中重金属的应用以及其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的应用的研究时
间较短,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项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必须
通过不断地实验和探索。但由于利用硫杆菌和元素硫的运行成本低、实用性强,
因此这一方法仍是修复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朱南文,蔡春光,吴至超,等. 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沥滤及其机理分析[J]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5):801-804.
[2]周立祥,方迪,周顺桂,等. 利用嗜酸性硫杆菌去除制革污泥中铬的研究[J] .
环境科学,2004,25(1):61-65.
[3]张玲,曾春水. 细菌在净化废水方面的应用[J].铜业工程,2000,2 ,39-40.
[4]周立祥,方迪,周顺桂,等. 利用嗜酸性硫杆菌去除制革污泥中铬的研究[J] .
环境科学,2004,25(1):61-65.
[23 ]张苏文,叶华. 细菌在矿山酸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国外金属矿选
矿,2000,1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