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2019.06种植技术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茶科常绿小乔木[1],近年来茶油价格持续走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一次种植,终身受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也是广大林区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良好的林业产业项目。
广西现有油茶林680万亩,年产茶籽25万吨,茶油6.5万吨,位列全国第3位。
为此,新建的油茶园要按丰产的标准建设,老化的油茶园要进行低产林改造,这将与广西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相呼应。
1 平乐县概况平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总面积1919.34平方公里,县城平乐镇位于漓江、茶江(恭城河)、荔江(荔浦河)三江汇流处,与桂林相距118公里,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气候温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沙田柚、柑橙、柿子、板栗等水果及甘蔗、黄豆、烤烟、苎麻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94058 公顷,绿化率98.6%,覆盖率53.4 %。
2 新建油茶园丰产栽培技术2.1 油茶林基地选择新建油茶林选择交通方便,阳光充足的南向、东向或东南向阳坡和半阳坡的中下部,坡度小于25°以下的斜坡或缓坡造林,要求土壤排水好的红壤土或黄红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以上,PH为4~6.5,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200m以下、光照充足,远离污染源相对集中连片的宜林荒山荒地或采伐迹地作为新造林地。
2.2 栽培技术因地制宜选择良种壮苗造林,如低海拔林地选择广西的岑软系列油茶等良种苗。
海拔较高的选择湘林系列油茶良种苗。
最好是营养苗,其没有缓苗期,生长快;提倡大苗造林,其结果周期短,成林快,效益高。
油茶造林时间春、秋季均可。
新建油茶,为方便管理,先进行砍山清山。
油茶林地清理方式分为不炼山与炼山类型。
不炼山的林地将林地上的杂草灌木砍倒,然后清理宽为1m的等高线带用于挖种植坎。
炼山造林的,砍除杂灌后炼山,然后清理燃烧不完全的枯木,再挖坎造林。
油茶种植方法油茶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油茶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油茶种植方法1、土壤耕作土壤耕作是油茶增产的基本措施,它应该包括垦复、中耕、除草和水土保持等内容。
其作用在于:清除杂草、灌木,改良土壤,增强抗旱能力,改变林地环境,增加光能利用,减少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油茶产量。
所以,对林相整齐、生长健壮的油茶林来说,加强耕作,可以做到“当年垦复、头年得利、两年增产、三年丰收”。
土壤管理能使油茶林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调节了土壤水分、空气和温度,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显著地改善了土壤的水肥条件。
经过垦复,土壤含水量提高了,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比未垦复的提高了1倍以上,土壤孔隙度提高了,从而促进了油茶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油茶的根系发达了,新叶增加了、新梢增加了,花芽数增加了,产量提高了。
油茶林大面积增产,垦复是重要手段。
根据各地积累的经验,就是因地、因时、因树制宜进行垦复。
在地势平坦、坡度15以下可搞林粮间作或荒芜的成林可用全垦。
根据地形情况隔一定距离,沿水平环山作梯带,外高内低,外缘作土埂,内开竹节沟,达到保水、保肥、保土。
对于坡度15-30度和不搞间作的油茶林,用带垦或穴垦。
油茶垦复中耕,一般冬春进行,但深度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做到:冬春稍深,夏秋稍浅;荒山稍深、熟山稍浅;成林稍深、幼林稍浅;平地稍深、坡地稍浅;冠外稍深、冠内稍浅。
一般深挖20-25cm,浅锄10-15cm,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
但是,在生产实践中,深挖和浅锄应根据林地杂草和树势的情况灵活掌握,既要保证抚育管理及时,又要考虑节省用工投资,更要注意保持水土。
2、间作施肥油茶成林的间作、施肥,是促进油茶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
(1)间作间作就是在油茶林内因地、因时制宜间种适宜的作物。
油茶林地间作,以种代管,保证了油茶林经常性的抚育管理,是达到一地多用,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熟化土壤,提高肥力,增加收入,促进油茶生长发育的好办法。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邓敏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优良食用油料树种, 为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用阔叶树种,大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茶油气味清香,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和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是理想的优质保健食用油。
油茶树根系发达,是喜酸性的阳性树种,适宜酸性红壤,沙壤山地种植。
盛果期每公顷产茶果 3 ̄9 吨,可榨油 500 千克左右,年收入 2 ̄3 万元。
⒈培育良种壮苗育苗:油茶良种应选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二年生苗,苗木规格达二级以上,苗高 25 厘米,基径粗 0.4 厘米,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整地: 油茶建园地应选土层深厚, 排水良好, PH 值为 4.5 ̄6.0 的沙壤土阳坡山地。
根据坡地坡度的缓陡进行全垦或整土成梯, 然后开 20×90 厘米的壕沟或挖 80×80×80 厘米的大穴。
天厩肥, 堆肥等有机肥作基肥, 每公顷 45 ̄75 吨, 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 然后填满, 待稍沉降后栽植。
定植: 油茶栽植大多选在春季 3 月进行。
定植密度需根据坡度、土壤肥力和是否套种等情况而定,大致每公顷900 ̄1800株。
适宜的株行距为 2.5×3 米。
定植时可加些肥沃的培泥土作定植土, 将苗木根系自然舒展开, 加土分层压实。
栽植嫁接苗时可使嫁接口稍高出地面, 浇透水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⒉幼林管理幼林期是指从定植后到进入盛果前期的阶段, 油茶嫁接苗一般为8 ̄10 年。
此时期主要是促使树冠迅速扩展, 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促使树体养分积累, 为进入盛果期打下基础。
施肥:幼林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则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钾肥,主攻春、夏、秋 3 次, 随树龄大小使施肥量从少到多,逐年提高。
定植当年可不施肥, 从第 2 年起,3 月份新梢萌动前半月左右施入速效氮肥, 每株 50 ̄100 克,11 月上旬则以土杂肥或粪肥作为越冬肥,每株 5 ̄10 千克。
抚育:油茶园怕渍水和干旱,所以雨季要注意排水,夏秋干旱时应及时灌水。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油茶是一种特色产业作物,是中国南部地区的一种重要油料作物,也是中国“绿色食品”的主要原料之一。
油茶的主要产地在中国的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省份,以及我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这些地区都以其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为油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油茶栽培技术是影响油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有着一定的技术含量。
油茶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这也是制约油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掌握油茶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对于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茶高产栽培技术1.土壤选择:油茶生长需要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4.5-5.8。
2.品种选择:选用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油茶品种,如广油1号、广油16号等。
3.适时播种:油茶的播种期一般在每年3月至5月之间,播种前需先将种子进行浸发处理。
4.密植适量:油茶株距宜保持在1米×1米左右,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油茶株的生长。
5.施肥管理:油茶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一般每年施施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化肥,提高树体的养分含量。
二、油茶病虫害防治1.炭疽病:炭疽病是油茶树上常见的病害,主要症状为叶片和嫩枝上出现棕色的病斑,严重时会引起叶片凋零。
防治方法为采用过氧化氢、福美双等药剂进行喷雾处理,同时保持油茶树的通风透光。
2.蛾类危害:油茶树上经常受到蛾类危害,主要为蚜虫和蛾虫,会严重危害油茶树的生长。
防治方法为采用安全、有效的杀虫药进行防治,如敌敌畏、氯氟氰菊酯等药剂。
3.果蝇危害:果蝇是油茶树上的重要害虫,常以幼果和半熟果为害,严重时会影响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为采用甲基对硫磷、敌敌畏等药剂进行喷雾处理,同时及时清理油茶树下的果实。
4.蚜虫危害:油茶树上经常受到蚜虫危害,主要为大蚜和小蚜,会严重危害油茶树的生长,严重的时候会影响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为采用噻虫嗪、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冷雾处理,同时及时清理油茶树周围的杂草和病叶。
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适应力强、能够防火等特性。
本文从选择良种壮苗、林地规划(林地选择、整地设计、密度设计)、定植、基础设施建设、松土除草及间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油茶造林的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油茶造林业主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油茶;造林;丰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20-0145-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陶世泽(安徽省桐城市林业局,安徽桐城231400)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
油茶树寿命长,可达百年以上,该树种适应性强,丘陵、山地、沟边、路旁均能生长[1]。
油茶不仅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而且树干光滑,能起到防火作用。
因此,油茶也是防火林带的较佳树种。
虽然油茶适应性强,但是建设丰产油茶基地还是要依据油茶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其能丰产的立地条件种植。
近几年,桐城市木本油料林、林苗两用林工程建设规模大、发展快,立地条件较好且适宜油茶种植的地块已经比较少。
油茶基地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使用适宜本地的良种壮苗、科学选择林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减少用工等。
造林后还要进行合理的经营抚育,油茶基地才能达到丰产、稳产和高质量的目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桐城市自2012年实施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以来,油茶基地建设发展迅速,种植的油茶面积己达266.67hm 2,笔者从不同立地条件、抚育措施等方面对桐城市近几年发展的油茶基地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桐城市油茶丰产栽培的技术措施,现就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进行阐述。
1选择良种壮苗良种是油茶基地丰产的基本要素之一,不使用良种苗丰产无从谈起。
目前,适合桐城市的无性系良种是长林系列部分品种(3、4、53、18)及大别山1号。
造林使用壮苗是幼林期快速生长的基础,使用省定点油茶育苗基地培育的二年生营养杯嫁接苗造林,即Ⅰ级苗高30cm 以上、地径35mm 以上,低于上述标准的弱小苗不能造林,慎用裸根苗,这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高保存率。
浅谈浙江浙江红花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又名浙江红山茶,与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都同属茶科(theaceae)茶属(camellia l),也是食用、药用、观赏、绿化价值较高的山茶优良品种。
经测定,种子出油率为25%~30%,油脂中含不饱合脂肪酸90%,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滋补提神、驱虫健胃的功效;也可做为纯天然优质化装品原料。
其种子榨油后剩下的油枯可作生物杀虫农药和优质有机肥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浙江红花油茶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它与油茶在垂直分布上有个重要区别就是它主要分布于海拔600~1200m的中高山中,油茶则分布于低山丘陵区。
目前,浙江红花油茶生产主要存在品种混杂退化、管理粗放、乱摘滥采、产品加工研发滞后、整体效益偏低等问题。
需要技术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在本地优良品种选育、无公害丰产种植技术推广、浙江红花油茶产品精深加工和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开展工作,使浙江红花油茶发挥更强的产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笔者经多年的实践和观察,现将浙江红花油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生长条件浙江红花油茶分布于浙江的缙云、青田、龙泉、遂昌、庆元、松阳、云和、开化、常山、仙居,福建的拓荣、霞浦和江西东部的高山上,春季2、3月开花,9月中、下旬即果实成熟,比其他种类果实的发育周期短,适于中、北亚热带地区,海拔600~800m的山地种植。
海拔八百米以上,才是采果理想种植地区。
浙江红花油茶喜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ph值4.5~7.0范围内都能生长,以ph值5.0~6.5最适宜,碱性土壤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长不良。
二、繁殖技术(1)种子繁殖。
秋季应做到随采随播,若不能及时播种,应进行湿沙贮藏,笠年2月播种。
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质疏松、灌溉方便、排水良好的土地作苗圃,播种前进行土壤清毒,精耕细作,施足基肥,作好苗床;同时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采用条播方式播种,幼苗出土后及时加强管理。
59农家之友 2018. 01新技术 种植金典 出菇管理。
菌棒入床后,管理上以调温、增湿、通风为主,并给予适量光照。
出菇温度控制在12℃~22℃为宜,每天洒水通风,保持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并保证空气清新,20天左右菌丝可长出土层,并形成菌蕾,这时,将地膜掀掉,勿向菇蕾上喷水,控制温度和通风,并随幼菇生长逐渐加大喷水量。
一般7~10天子实体发育成熟。
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伸长,富有弹性,菌盖边缘菌环刚开始松动,还紧包菌柄时及时采收。
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下部,轻轻旋转即可拔起。
采收后整理料面,清除菇根,没土的地方重新覆土,喷1次重水,盖上薄膜,培养10~15天即可出第2茬菇,第2茬菇管理与第1茬相同,每个栽培周期出菇5~6茬。
(综合) 一、大果红花油茶移植、定植时间:1.移植:以2~4月为最佳时节(视当地种植季节、气候情况而定)。
起苗时做好浆根工作,有条件的放生根粉浆根。
做到及时起苗及时定植。
避免大果油茶树苗受到风吹日晒而降低成活率;有条件的用营养袋(营养杯)二次育苗移栽,以提高成活率。
2.定植方法:施用适量复合肥或有机肥作基肥并回填部分表土。
定植时要求摆正、扶直、回土、轻提、踩实、浇定根水,嫁接苗的砧木以刚好与地面高度相平为佳,栽好后用干枯杂草或地膜覆盖于油茶苗周围,覆盖面积以树苗周围1平方米为好,四周用土盖紧。
二、丰产栽培要点 1.除草:清除大果红花油茶林带间的杂草、灌木,使油茶树通风透光,防止杂草、灌木与大果红花油茶抢肥从而影响大果红花油茶的果实营养的吸收。
每年清林一次,清林宜在冬季进行。
2.修剪:剪除油茶树体上的病虫枝、寄生树、徒长枝、干枯枝、老化枝,修剪宜在秋末冬初大果红花油茶成熟果实采收之后进行,可结合清林开展;修剪要因树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重剪,强树轻剪。
3.松土施肥:对种植带表土每年进行深翻(以不伤油茶须根为宜),挖除所有杂、灌木根系,将翻起的土壤捣碎摊平。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从造林地选择、良种选择、科学种植、抚育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种子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油茶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栽培技术;造林地选择;科学种植;抚育管理;种子
采收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53-02
油茶是浙江省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和蜜源树种,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经济树种。
油茶果经过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长期食用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植物油”。
除食用外,油茶在工业、医药、化妆品上还有多种用途,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日益扩大。
同时,油茶树耐瘠耐旱,适宜荒山野坡种植。
推广丰产栽培技术,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营养健康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发展山区经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造林地选择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15~18℃,最低月平均温度不得低于0℃,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1℃左右,相对湿度在74%~85%,年平均降雨量在1 000mm以上,且四季分配均匀,年平均日照1 800~2 200h。
宜选山地红壤、红黄壤,ph值5.0~6.5,海拔100~500m,阳光充足的阳坡或半阳坡,坡度25°以下的地方种植。
2 良种选择
优良的品种是实现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油茶的品种应选择果大、皮薄、出籽率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或无性系苗造林。
无性系繁育不仅能保持其母本的优良特性,而且还能提纯复壮增强抗性,提早开花结果,达到速生丰产。
其中徽优99、皖舒1号、皖舒2号、皖舒3号、皖舒4号、黄山1号、大别山1号、越南油茶、芩软2号、芩软3号,桂无1、桂无2、桂无3、桂无4、桂无5等都是比较优良的品种。
3 科学种植
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
通过翻松土壤,加深土层厚度,改良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垦复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垦复能有效改善土壤条件,提高通气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蓄积水分,减少病虫害,促根伸展,增加产量。
一般油茶林宜3年大挖1次,1年中耕1次。
垦复冬夏季皆可进行,冬季宜深挖,深度以25cm为宜;夏季宜浅挖,深度以10cm为宜,应尽量不伤根或少伤根。
垦复方法有:①15°以下平坦地宜用全垦,先砍杂灌杂草,而后顺水平带环山而上,边挖边把泥土覆盖在杂草杂灌上,并做好拦水埂,埂高15~20cm,埂宽60cm,以控制水土流失,加速杂物腐烂,提高土壤肥力;②对已遭受侵蚀的林地宜将沟先填平再进行深挖垦复,并做好水平排水沟或鱼鳞坑,以利水土保持;③带垦宜用于林相较整齐、坡度15°以上地块,即从山脚至山顶横向水平挖一带、留
一带,带宽视株行距而定,逐年更替垦复;④穴垦适宜于坡度在20~30°的地段,在全面砍除杂草杂灌的基础上,围绕树蔸深挖垦复,一般树冠多大垦复多大,把泥土往蔸上覆,杂物埋入土内;⑤修山,一
般适宜于陡坡、山塘、水库周围、交通沿线地带,仅砍除杂灌而不挖土,以免垦复造成水土流失。
4 抚育管理
整枝修剪是油茶丰产的又一重要措施。
修剪要因树制宜,掌握强树轻剪、弱树适当重剪的原则。
要修除病虫枝、枯死枝、衰老枝,以及位置不当的徒长枝、重叠枝、交叉枝。
对于树冠较浓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密林,要疏掉角度小于45°的直立枝,适当压低树冠高度,以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结果面积。
修剪以冬季及早春季节为宜。
(1)幼林。
①幼树整形。
造林后第3年,当树高70~80cm时,趁早春季节,在树干四周选留数个强壮主枝,剪去病虫枝,适当修剪脚枝,修剪后要及时除萌。
②中耕除草与施肥。
造林的前3年每年春末夏初和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
第4~6年每年秋季中耕除草1次,每3年垦复深挖1次。
施肥以施氮肥为主,适施磷肥,春施速效肥,每株施尿素50~150g,冬施长效肥,每株施磷肥100~250g,并实行林粮间种,以种代管。
(2)成林。
①整形修剪。
采取因树修剪、因枝作形、剪密留稀、去弱留强、大年轻剪、小年重剪的方法修剪,形成立体结果的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树冠。
②深挖垦复,改善土壤条件,提高通气保水性
能。
冬春深挖垦复,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蓄积水分,减少病虫害,促根伸展,增加产量。
一般深20~25cm,科学的方法是“三年一大挖(深挖),一年一中耕”。
垦复要防止水土流失,15°坡以下宜采用全
垦,15°坡以上宜带垦、穴垦、阶梯式垦复。
5 科学施肥
油茶有“抱子怀孕”的特性,一年四季花果不离枝头,必须补充肥源才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油茶生长结实情况,不同时期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
大年以磷、钾肥为主,小年增施氮肥、复混肥。
秋冬季节以有机肥为主,春夏季节以速效肥为主,盛果期施磷肥,适当施氮肥,也可配合叶面施各种微肥或生长调节剂,可于早晚进行,着重喷施叶背面效果更佳。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追肥一般施用化学肥料。
施肥次数依树长势而定,但春梢抽发前要施肥1次。
6 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油茶病害有20余种,对生产有一定危害的主要有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等。
油茶病害应以林业技术防治为主,加强林分经营管理,清洁林内环境,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减
低林内湿度。
发病期间不宜施氮肥,应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病区在早春新梢生长后,喷施1%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初次侵染。
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
0.3°bé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2)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危害油茶的害虫主要有油茶尺蠖、茶
毒蛾、油茶蛀茎虫、油茶蓝翅天牛等。
可采用的林业技术措施有:夏铲冬垦灭蛹、灭幼虫,人工捕捉和灯光诱蛾;招引益鸟捕食害虫,施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
让害虫染病死亡等生物措施是油茶虫害防治的方向。
药物防治只有在害虫大面积发生成灾时才使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或少用。
7 种子采收
果实采收与种子处理直接关系到油茶的产量和质量,须严格掌握。
油茶种子采收宜在茶果表皮茸毛脱尽,部分茶果开始开裂时采收,过早采收则出油率低,油质也受影响,太迟则会茶果开裂茶籽脱落导致减产。
采下的茶果放在晒场晒几天,待茶果全部开裂时捻出茶籽,晾晒干后便可放于通风处贮存或进行调运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