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各种全息图及衍射效率
- 格式:ppt
- 大小:692.00 KB
- 文档页数:44
简介全息的意义是记录物光波的全部信息。
自从20世纪60年代激光出现以来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它包含全息照相和全息干涉计量两大内容。
全息照相的种类很多,按一定分类法有:同轴全息图、离轴全息图、菲涅耳全息图和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等等。
本实验主要包括两项基本全息照相实验:(一)全息光栅:可以看成基元全息图,当参考光波和物光波都是点光源且与全息干板对称放置时可以在干板上形成平行直条纹图形,采用线性曝光可以得到正弦振幅型全息光栅。
(二)三维全息:通过干涉将漫反射物体的三维信息记录在全息干板上,再通过原光路衍射得到与原物体完全相似的物光波。
本实验的意义是让学生通过这两个实验,掌握全息照相的基本技术,更深刻地认识光的相干条件的物理意义,初步了解全息术的基本理论。
全息光栅光路图全息照相光路图教学重点1.使学生学会全息照相的干涉记录和衍射再现的技术手段。
2.使学生较深刻理解全息照相的本质。
3.使学生了解全息照相的应用。
教学难点1.拍摄高质量的全息图的技术关键。
2.全息图的衍射效率。
自测题1.(1)全息照相通过条纹的对比度记录了物体的强度分布信息。
(2)全息照相通过条纹的深浅记录了物体的强度分布信息。
2.(1)拍摄物体的三维全息图时分束板的透过率为50%(2)拍摄物体的三维全息图时分束板的透过率为5%。
3.在拍摄全息图时所用的扩束镜为(1)长焦距透镜(2)短焦距透镜。
4.如果全息图被打坏了,取一小块再现看到(1)不完整的像(2)较小的像。
思考题1.用细激光束垂直照射拍好的全息光栅,如能在垂直的白墙上看到五个亮点,说明什么问题?2.如果想拍摄一个100线/mm的全息光栅应如何布置光路?3.怎样测量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4.为什么拍摄物体的三维全息图要求干板的分辨率在1500线/mm以上?。
全息光栅曝光衍射效率过调制效应全息光栅曝光衍射效率过调制效应,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别担心,我们一起从头捋一捋,给大家普及一下。
这说的其实就是在全息光栅制作过程中,一些小小的“麻烦”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效果,尤其是衍射效率的变化。
要知道,全息光栅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来记录和再现图像的,所以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你可以把全息光栅想象成一种非常精细的“图案”,就像是放大镜下看的细网,光线经过这张网后会按照特定的方式“折射”出去。
理论上,光栅的每一部分都应该能准确地把光线按预定的角度反射或折射出去。
结果呢?那就是衍射效率,也就是光线的“利用率”如何,决定了整个全息效果有多清晰、立体。
但问题来了,当我们在制作光栅时,曝光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比如光源的强度变化、材料的均匀性问题,甚至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会导致所谓的“过调制效应”。
这就好比是做一道菜,食材没选好,火候掌握不好,最后做出来的味道就不对了。
过调制效应就是这种不稳定因素影响下,光栅的衍射效率出现异常的情况。
你可以想象,光栅的每个小“格子”都应该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某些地方曝光过度了,光线通过时就会偏离预期的方向,这样一来,整体效果就大打折扣。
这个时候的全息效果,基本上是看不出什么立体感,甚至你可能只能看到一团模糊的影像,完全没有那种“哇”的感觉。
这就是曝光过程中的过调制效应,听着就有点让人郁闷对吧?不过,别以为这事儿就没救了,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减少这种过调制效应。
比如,调节曝光时的光源强度,尽量保持均匀的光照分布,让光栅材料尽量均匀地吸收光线,避免某些区域过度曝光。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材料进行特殊的处理,比如增加光栅的“容忍度”,让它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不那么敏感。
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没有办法,只要多下功夫,总会找到一条路。
不过,说实话,制作全息光栅就像做一项精细的艺术工作,既考验技术也考验耐心。
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细节疏忽,都会让最后的效果差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