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四轮转向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3
4ws概述及二自由度建模规定:1、下划线字为为自己讲诉的内容!**PPT上方显示当前讲解的小标题!**图片的序号不一定配对!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四轮转向系统(Four - wheel Steering ———4WS)的前世今生。
在开始讲之前,我想先说说我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吧。
在我第3周拿到《车辆系统动力学》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讲什么,后来我想先看看这本书吧。
在第4页,我了解到关于4WS能够提高车辆的总体操纵性和稳定性,但由于这种系统对车辆后桥的改动过大,制造成本过高,很多年未受到汽车厂商的重视,知道20世纪80年代末,四轮转向产品才在小日本汽车开始应用。
并且我发现30年过去了,未来汽车发展必然趋势的4WS的汽车并没有大方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带着这种想要看看4WS 到底为何不得志的好奇心,我开始对4WS做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
针对什么是4WS?请先看一段视频是不是大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今天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看关于4WS的点滴,在这之中当然还有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由于时间有限,如有纰漏,希望老师和同学的指正!下面看一下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知识点1、4WS概念、发展历程、优缺点、汽车上的应用;2、4WS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过程、转向方式(同相,逆向)(同相---中高速--)转向半径和转向特性比较、转向装置的类型(转角,车速);3、结构类型/控制方案(机械等)4、二维建模(重点讲)讲一下汽车转向的基本要求5、稳定性分析(时域、频域)6、控制策略7、目前研究内容今后的发展方向、难题9、四轮转向汽车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10、四轮转向研究目前存在问题11、四轮转向系统今后发展方向1.1概念汽车的四轮转向(Four - wheel Steering —4WS) 是指后轮也和前轮相似,具有一定的转向功能,不仅可以与前轮同方向转向,也可以与前轮反方向转向。
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分类转向系统是指汽车中用于控制车辆行驶方向的一系列组件的总称。
它由转向器、转向齿轮、转向节、转向杆、转向助力泵等部分组成。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转向系统可以分为机械转向系统、液压转向系统和电动转向系统三种类型。
一、机械转向系统机械转向系统是最基本的转向系统,也是传统汽车上常见的转向系统。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人力操作转向盘,通过转向杆和转向齿轮传递力量,使车辆转向。
机械转向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较低,但操纵力大,转向不够灵活,需要驾驶员耗费较大的力量来操控转向盘。
二、液压转向系统液压转向系统是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转向系统。
它通过液压助力泵产生的压力,将液压力传递到转向齿轮上,从而减小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力量。
液压转向系统具有转向灵活、操纵轻便的优点,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液压转向系统广泛应用于大多数传统汽车上。
三、电动转向系统电动转向系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转向系统,它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来实现转向。
电动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感应马达的转动,产生转向力矩,从而改变车轮的转向角度。
电动转向系统具有转向灵活、操纵轻便、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大大提高了驾驶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电动转向系统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上。
除了根据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分类,转向系统还可以根据转向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转向方式的不同,转向系统可以分为前轮转向和四轮转向两种类型。
一、前轮转向前轮转向是指只有前轮进行转向的方式,后轮保持固定方向不变。
前轮转向系统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大多数传统汽车。
前轮转向主要通过机械转向系统和液压转向系统实现。
二、四轮转向四轮转向是指不仅前轮进行转向,后轮也同时进行转向的方式。
四轮转向主要有两种方式:主动式四轮转向和被动式四轮转向。
主动式四轮转向是指后轮的转向角度可以根据车速和转弯半径进行自动调整,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被动式四轮转向是指后轮的转向角度随着前轮的转向角度而改变,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转弯半径的缩小。
新能源汽车主动四轮转向稳定性控制技术刘阳勇发布时间:2023-05-10T08:11:51.78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5期作者:刘阳勇[导读] 车辆运动时可通过主动四轮转向系统控制前后轮转角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主动四轮转向系统控制后轮时通常将质心侧偏角设置为0,在此情况下,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感极差,因此,需要在不改变驾驶员驾驶习惯的前提下优化汽车主动四轮转向系统。
在不同驾驶环境下车辆的轮胎侧偏刚度、质心位置和质量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设计四轮转向系统时,应该将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作为目标。
基于此,本文章对新能源汽车主动四轮转向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江津区 402247摘要:车辆运动时可通过主动四轮转向系统控制前后轮转角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主动四轮转向系统控制后轮时通常将质心侧偏角设置为0,在此情况下,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感极差,因此,需要在不改变驾驶员驾驶习惯的前提下优化汽车主动四轮转向系统。
在不同驾驶环境下车辆的轮胎侧偏刚度、质心位置和质量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设计四轮转向系统时,应该将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作为目标。
基于此,本文章对新能源汽车主动四轮转向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主动四轮转向;稳定性控制技术引言新能源汽车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其续航里程仍然是束缚其成长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存储容量、发展高效率的控制系统以及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点来延长其使用寿命,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城市道路上,车辆在制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约为车辆所需要的能源的50%。
一、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也被称为替代燃料汽车,由非石油燃料驱动,通过应用汽车启动,电源控制等各种先进技术制造,制造出具有新结构,技术标准和先进原理的新型汽车。
目前,常见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天然气汽车,酒精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与传统的石油动力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更好的运行性能,在节能和环保方面表现出足够强大的优势。
第六章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此章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对转向系统的要求和动力转向系统分类;掌握传统动力转向系统、液压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了解四轮转向控制系统(4WS)的转向特性、转向角比例控制及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状态和控制逻辑。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节概述理论教学:1学时。
第二节液压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理论教学:2学时。
第三节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理论教学:2学时;电控动力转向的拆检实践技能:4学时。
第四节四轮转向控制系统理论教学:1学时。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传统动力转向系统、液压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难点:四轮转向控制系统(4WS)车的转向特性、转向角比例控制及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状态和控制逻辑。
四、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过程此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对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内容的授课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
五、作业1.液压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2.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四轮转向控制系统(4WS)车的转向特性4.四轮转向控制系统转向角比例控制及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第六章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第一节概述一、对转向系统的要求二、动力转向系统的分类机械转向系统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动力转向系统传统动力转向系统:设计缺陷按控制方式不同电子控制转向系统:EPS三、传统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 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如图7-1所示。
Array⑴转向液压泵⑵转向动力缸⑶转向控制阀2.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结构形式分开式——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三者分开布置半分开式——是将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组合制成整体整体式——将转向控制阀、转向动力缸和机械转向器三者组合成一个整体⑵整体式和半分开式按照转向控制阀的形式不同可分为:滑阀式瓣阀式转阀式3.整体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⑴整体滑阀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如图7-3所示。
编号
无锡太湖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相关资料
题目:基于横摆率反馈的四轮
转向系统的仿真研究
信机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25日
目录
一、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二、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及原文
三、学生“毕业论文(论文)计划、进度、检查及落实表”
四、实习鉴定表
无锡太湖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横摆率反馈的四轮
转向系统的仿真研究
信机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11月12日。
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理想角传动比的研究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理想角传动比的研究摘要:本文提出了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理想角传动比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考虑车辆的不同属性,确定了传动比的最佳设计值,实现了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优化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理想角传动比能够显著提高车辆的转向性能和稳定性。
关键词: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理想角传动比;数学模型;优化控制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工具日益普及,车辆行驶安全和性能的提升已成为汽车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轮转向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车辆转向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技术,其应用已逐渐普及到大众车型中。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线控四轮转向系统,通过设计与优化控制,提高车辆的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
其中,理想角传动比是系统控制的核心问题。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理想角传动比的研究。
2.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理想角传动比2.1 理想角传动比的概念理想角传动比是指车轮在满足行驶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要求下,使四个车轮的理想转向角一致的比值。
即根据车辆属性和运动学原理,通过决策车轮前后的转向角度比例,使得车辆具有最佳的动态响应和转向稳定性。
2.2 理想角传动比计算理想角传动比的计算涉及到车辆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的转动可以看作是一个关于车体转动点的转动,而车体转动点在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时的位置以及车轮的刹车加速度都会对车轮的转动角度产生影响。
因此,在计算理想角传动比时,需要考虑车体转动点的位置、前后轮胎的数据等多个因素。
计算过程中,需要首先对车辆的属性、重心高度以及悬挂系统进行分析,并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
通过求解数学方程组,确定车轮转动角的大小和比例,得到理想角传动比的最佳值。
3.优化控制理想角传动比的计算是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核心问题。
但是,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外界干扰、驾驶员的驾驶习惯等因素,实际传动比难以严格保持在理论值。
因此,需要通过优化控制来实现传动比的最优化控制。
汽车四轮转向系统
1、前言
随着现代道路交通系统和先进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先
进的主动底盘控制技术是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四轮转向系统是主动底盘控制的重要组成
部分。汽车的四轮转向(Four -wheel Steering——4WS)是指汽车在转向时,后轮可相对
于车身主动转向,使汽车的四个车轮都能起转向作用。以改善汽车的转向机动性、操纵稳定
性和行驶安全性。
2、汽车四轮转向技术概况
从二十世纪初(1907年),日本政府颁发第一个关于四轮转向的专利证书开始,对于汽
车四轮转向的研究一直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进行着。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些军用车辆和
工程车辆上采用一种前、后轮逆相位偏转的简单机械式4WS系统,以适应恶劣的路况,改善
汽车低速转向时的机动性能。1962年,在日本汽车工程协会的技术会议上,提出了后轮主
动转向的4WS技术,开始了现代4WS转向系统的研究。在70年代末,本田(Honda)和马自
达(Mazda)积极投入4WS的开发。1985年,日本的尼桑(Nissan)在客车上应用了世界上
第一例实用的4WS系统,应用在一种车型上的高性能主动控制悬架(High Capacity
Activety-Controlled Suspension――HICAS)上。随着对4WS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
出现了多种不同结构型式、不同控制策略的实用4WS系统。
一般来说,4WS汽车在转向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行驶条件,前、后轮转向角之间应遵循
一定的规律。目前,典型4WS汽车的后轮偏转规律是:
(1)逆相位转向
如图1(a)所示,在低速行驶或者方向盘转角较大时,前、后轮实现逆相位转向,即后
轮的偏转方向与前轮的偏转方向相反,且偏转角度随方向盘转角增大而在一定范围内增大
(后轮最大转向角一般为5°左右)。这种转向方式可改善汽车低速时的操纵轻便性,减小
汽车的转弯半径,提高汽车的机动灵活性。便于汽车掉头转弯、避障行驶、进出车库和停车
场。
(2)同相位转向
如图1(b)所示,在中、高速行驶或方向盘转角较小时,前、后轮实现同相位转向,即
后轮的偏转方向与前轮的偏转方向相同(后轮最大转角一般为1°左右)。使汽车车身的横
摆角速度大大减小,可减小汽车车身发生动态侧偏的倾向,保证汽车在高速超车、进出高速
公路、高架引桥及立交桥时,处于不足转向状态。
现在,有许多4WS汽车把改善汽车操纵性能的重点放在提高汽车高速行驶的操纵稳定性
上,而不过分要求汽车在低速行驶的转向机动灵活性。其工作特点是低速时汽车只采用前轮
转向,只在汽车行驶速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如50Km/h),后轮才参与转向,进行同相位四轮
转向。
与普通的前轮转向汽车(2WS)相比,4WS汽车具有如下特点:
优越性:(1)转向操作的响应加快,准确性提高。
(2)转向操作的机动灵活性和行驶稳定性提高。
(3)抗侧向干扰的稳定性效果好。
(4)超车时,变换车道更容易,减小了汽车产生摆尾和侧滑的可能性。
不足性:(1)低速转向时,汽车尾部容易碰到障碍物。
(2)实现理想控制的技术难度大。
(3)转向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
(4)转向过程中,阿克曼定理难保证。
3、四轮转向汽车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4WS汽车是在前轮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在汽车的后悬架上安装一套后轮转向系统,两者
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使得汽车在前轮转向的同时,后轮也参与转向,从而达到提高汽
车低速行驶的机动性和高速行驶的稳定性。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型的4WS汽车
类型有多种,组成、结构不同,控制方式及工作原理也各异。典型的电控4WS系统主要由前
轮转向系统、传感器(如转向角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等)、ECU、后轮
转向执行机构和后轮转向传动机构等。目前,以电控液压式4WS系统应用最多。
如图2所示,转向时,传感器将前轮转向的信号和汽车运动的信号送入ECU,ECU进行
分析计算,向后轮转向执行机构输出驱动信号,后轮转向执行机构动作,通过后轮转向传动
机构,驱动后轮偏转。同时,ECU进行实时监控汽车运行状况,计算目标转向角与后轮实时
转向角之间的差值,来实时调整后轮的转角。这样,可以根据汽车的实际运动状态,实现汽
车的四轮转向。
4、四轮转向汽车后轮转向装置的类型
随着对4WS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出现了多种不同转向要求、不同结构型式和不同
(b)同相位转向
(a)逆相位转向
图1 四轮转向汽车的前、后轮偏转规律
转向模式开关
前轮转角传感器
后轮转角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 横摆角速度传感器 ECU 后轮转向 执行机构 后轮转向 传动机构 后轮
后轮转角
图2 4WS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转向模式指示灯
控制策略的实用4WS系统。按控制后轮转向的方法,后轮转向装置主要可分为转角随动型和
车速感应型两种。
4·1 转角随动型
转角随动型四轮转向装置的工作特点是后轮偏转受前轮偏转控制,作被动转向,即后轮
偏转方向和转角大小受方向盘转动的方向和转角大小的控制(如图3所示)。结构上通过一
根后轮转向传动轴将前、后轮转向机构相连,一般都采用机械式传动和人力直接控制。早期
应用在军用车辆、工程车辆上的4WS系统、装于本田Prelude轿车上的4WS系统就是采用全
机械式的转角随动型四轮转向装置。这种4WS系统存在一定的系统结构和动态控制的局限
性,尤其在高速急转弯时,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恶化,在现代的4WS系统中已很少采用。
4·2 车速感应型
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的工作特点是后轮偏转的方向和转角大小主要受车速高低的
控制(如图4所示),在转向过程中,同时还受前轮转角、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等动态
参数的综合控制作用。这种4WS系统综合考虑了汽车的各种动态参数对汽车转向行驶过程中
的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动态模拟控制效果好,是目前4WS汽车上主要采用的四轮转向装置。
按照控制和驱动后轮转向机构的方式不同,4WS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电控机械
式、电控液压式和电控电动式等几种类型。
图3 一种4WS汽车前、后轮转角之间的关系
前轮
后轮
方向盘转角(°)
30
20
10
0
-10
200
400
车
轮
转
角
(
°
)
图4 一种4WS汽车后轮转角与车速之间的关系
后
轮
转
角
(
°
)
车速(Km/h) 逆相位 同相位 -5
5
0
10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