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家族》-红高粱
- 格式:pptx
- 大小:504.86 KB
- 文档页数:17
红高粱家族的历史背景红高粱家族,是依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视剧。
该剧以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描述一个家族经历的起伏变迁,展现了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和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
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深入人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而要深入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我们就需要了解红高粱家族的历史背景。
红高粱家族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的中国农村。
那个时代,中国农村正处于艰苦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
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农民们在土地使用权和劳动收入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他们无法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劳动成果也很难被充分体现。
这种局面造成了农村社会的封建主义残余和不平等现象的存在,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红高粱家族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
家族成员们的命运和生活轨迹被外界的环境和社会因素所左右。
他们被置身于政治动荡、家族纷争和个人追求之中,时而面临生存危机,时而迎接希望的曙光。
红高粱家族的历史背景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农民个体命运的抉择。
红高粱家族代表了中国农民阶层,他们是中国社会中最底层的一群人,他们的生活艰辛且缺乏机会。
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面对着困境,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红高粱家族的历史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中国农民群体的缩影。
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反映了中国农民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这些困境也反映了中国农民在社会变革中的纠结与焦虑,以及他们对于生存和尊严的渴望。
通过这个故事,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农民的现实和生活状态。
虽然时间和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中国农民依然是我们社会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命运和生活状态不容忽视,在当代的中国社会,他们依然面临种种困境和挑战。
红高粱家族的历史背景通过电视剧的方式展现给观众,这种形式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近这个故事。
同时,这个故事也传递了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国农民阶层的辛酸和坚韧。
他们虽然在外界环境的压力下生活,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和尊严。
从叙事策略看《红高粱》的影视改编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主要是写抗日战争时期的高密东北乡的历史,获得无数读者的喜爱。
此后,该作陆续被改编成了张艺谋版的电影《红高粱》、郑晓龙版的电视剧《红高粱》,同样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和“奇死”五个部分组成,虽然是写抗日战争的,却与一般描写抗日战争的小说截然不同。
第一,莫言的叙述方式非常的巧妙,将叙述的时间打乱,时空不断的转换,插叙、倒序等修辞手法运用得很成功。
第二就是抗战的主体也与一般抗日题材的小说不同,以前都是共产党或国民党的抗日,有时宣传性过重,使小说的文学性被削弱,而在《红高粱家族》中主要描写平民的抗日,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写抗日战争。
莫言没有上过战场,对于战争的很多东西都是间接学来的,而不是亲身体验过的。
莫言自己也承认,他若如实地反映战争肯定比不过老一辈的作家,毕竟老一辈的作家对战争是深有体会的,并且深受其害。
而作为后起之秀的莫言,另辟蹊径地描绘战争前、战争中和战争后的人们自身以及环境的改变,而不再刻意追求战争场面如实的再现。
2015年播出的郑晓龙的电视剧《红高粱》也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而成,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郑晓龙导演的《红高粱》电视剧是根据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整部小说来拍摄的。
关于莫言写这部小说的主旨,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卷首语可窥一二:“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
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
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
伏惟尚飨!尚飨!”[1]从这段卷首语可以看出莫言写此书是为了祭奠抗战中死去的英烈,莫言是怀着一种惭愧和敬畏的心情来写的。
《红高粱》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这得益于小说、电影、电视不同的叙事特点,它们互相促进。
小说文本与影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它们的叙事差异是很大的,小说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来进行叙事,而影视主要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来进行叙事的。
《红高粱家族》全书完稿于1986年,莫言31岁的时候。
用莫言自己的话说:《红高粱家族》虽是少作,技术上有诸多粗疏之处,但文中那股子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气魄,却正是借助了那股子初生牛犊之蛮劲儿才喷发出来。
叙述者“我”,总好像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在故事讲到激动之处,要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
正是这种冲动,赋予了《红高粱家族》独有的魅力。
相比较,莫言的《檀香刑》的艺术性更完整些,却远远没有《红高粱家族》动人。
激情的作品只属于充满激情的年龄和激情的年代。
那个年代诞生出《红高粱家族》,颠覆意义应该是很强的,正义、爱情这些神圣的字眼,在书中完全走了样。
余占鳌、戴凤莲等人,他们就像高密乡野生的一片片红高粱,原始而真实。
鲜活的生命。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伟人?在红太阳的照耀下,英雄好汉的头上无一例外顶着光环。
那光环如此耀眼,让人目眩神迷,让人忘了英雄好汉拉的屎也是臭的。
是男人,就难免花心;是女人,就难免发春;是人,就会有小肚鸡肠睚眦必报;……是英雄,必然杀人不眨眼。
《红高粱家族》里的人,真实到不像人,只是一群没有进化完全的半人半兽的存在。
在高粱地做爱,在高粱地抗战,在高粱地死去,在高粱地埋葬。
他们活着,不标榜道德;他们冲锋杀敌,不呐喊口号;他们死前不交党费。
在刘心武先生的影响下,我曾经对水浒英雄吃人肉纠结了很久。
为什么英雄好汉要吃人肉?那么英雄好汉该吃什么肉?《红高粱家族》中的英雄好汉,吃了疯狗肉,而狗群生前吃了死人肉,所以英雄间接吃了死人肉。
想来不过如此,对《水浒传》的纠结也就放下了。
诚如莫言先生书中所说,最英雄好汉的人,就是最王八蛋的人,他能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就能在战场下啖人肉。
全书最后一个小节,一直以讲述者身份出现的“我”,终于露了正脸。
短短三页纸,却是全书极其重要的部分,使得全书充满了反思和虔诚的忏悔。
其实,就算没有最后这一节,《红高粱家族》也已经是完整的了。
但是,正是这最后一笔,让整部书具有了寻根的意义,让红高粱的生命力传承了下去,让这个家族生生不息,让读者抛书后陷入沉思:忘了本,人生就如同脚踩浮云,离开了大地,我们将飘向何方?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
红高粱花下的家族传奇:《红高粱家族》观后感红高粱的颜色象征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而《红高粱家族》这部影片则是一部珍贵的乡土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这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农村家族的故事。
整个故事围绕在小山村的高家展开。
这家种植红高粱成为当地的富豪,却不惜用横暴手段维护其地位。
高氏家族代代相传这个家族秘密,只让家族中的男性知道其内容,毫不妥协地维护着家族血统的纯洁。
在这种家族传承和权力的斗争中,女性成为了受害者。
电影让我想到一句名言:“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虽然此言简洁,但是其寓意深刻。
与高家类似的故事相隔甚远的地方也曾出现过。
自古以来,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家族和权力争斗的悲剧。
各种历史事件、战争等发生的背后,最主要的诱因都是权力斗争。
此外,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乡土印象。
乡土,是我们从小熟悉的环境,是我们的故乡,也被我们称为家乡。
乡土,是我们人生最原始的精神寄托,是世俗尘嚣之外最美好和难以忘怀的记忆。
《红高粱家族》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
它用诗人的笔触,抒发了一个乡土的悲壮史诗。
最后,我们不得不感叹这部电影的拍摄之难和之美。
此片导演张艺谋是中国最杰出的电影人之一。
在电影的构图和拍摄上,他尽情地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
他非常出色地挖掘了人物内在的原始情感,将情感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超凡的摄影、音乐让影片变得更加动人。
这些视觉元素无声地营造了出电影神秘而独特的气息。
总之,《红高粱家族》的故事在多方面取得了成功,在导演的构筑下,它在画面、音乐、演员的表演等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高水平,人类社会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到了过去和未来的启示。
感谢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美好片刻。
以《红高粱家族》为例分析莫言的女性话语莫言是中国当代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生动的文笔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和认可。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女性形象,而《红高粱家族》这部作品可以说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女性形象也是此次分析的对象。
《红高粱家族》是一部具有浓厚的家族史诗色彩的小说,描写了中国农村家庭在民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悲欢离合。
在小说中,莫言通过丰富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年代下女性的人生经历和命运。
莫言塑造了坚强的女性形象。
小雪是一个农村女孩,她出身贫困,但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她在农村的劳作中展现出执着和敬业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雪的形象展现出了农村女性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和顽强。
莫言也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受到的压迫和束缚。
小雪的母亲、她们家族的祖母们以及其他一些女性角色在小说中的形象都展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剥夺。
她们受到了家族中男性的控制和支配,没有自主权,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她们的人生被家族的传统习俗所束缚,没有机会追求个人的幸福。
莫言还通过描写女性的情感和欲望,展现了女性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小雪和大火是小说中两个重要的女性角色,她们的情感经历和欲望的追求真实地揭示了女性对于爱情和性的渴望和追求。
小雪对于男性的爱慕和性的向往,以及大火对于自由的追求和男性的情感纠结,都是对女性复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
莫言的女性话语还体现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反思上。
小说中描绘的女性形象多数都遭受了不幸的命运,受尽了痛苦和苦难。
这也可以看作是对于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的有力呈现。
莫言通过这些女性形象,表达了对于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和呼吁。
莫言的女性话语体现在对女性坚强、压迫、欲望和命运的揭示上。
他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多维度刻画,真实地展现了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这些女性形象既是对封建社会习俗的批判,也是对女性自身力量的赞美和尊重。
莫言的女性话语整体上呈现出对女性关注和呵护的态度,为女性在文学创作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红高粱家族》的艺术特色研究作者:宋相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2期摘要:莫言一代文学巨匠,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堪称一部经典著作,《红高粱》主要描写的是“爷爷”余占鳌如何率领武装部署袭击日本汽车队以及和“奶奶”戴凤莲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叉结合的叙事方式,以回忆的方式来讲述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段往事。
小说中的“红高粱”象征着宽广深厚的民族精神,作者用当代人的责任意识来呼吁大家,让我们勇敢地直面民族的过去,呼唤“红高粱”精神,重塑民族血性,重建遗失的家园。
小说也成功地塑造了两位新农民的形象,揭示农民的命运,拯救农民命运,重建精神家园,是一部经典的伟大作品。
关键词:莫言;红高粱家族;民族精神作者简介:宋相辉,河南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10级3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01莫言于1987年发表了《红高粱家族》,再次用荡气回肠的血性语言震撼了沉睡的中国文坛,《红高粱家族》一书包括《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奇死》等五章,讲述了一个家族的血性勇敢的抗战历史,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的生命意识更加脆弱的“种族的退化”的深切忧虑。
《红高粱家族》可以说是一群小人物的奋斗历史,是一群勇敢的人们的成长历史,也是一群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前赴后继死而不已的抗战历史。
《红高粱家族》中穿插表现了复杂的人性,“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我母亲”、“二奶奶”都以一种十分立体清晰的形象鲜活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即使文中的小人物性格也十分突出饱满,如任副官、罗汉大爷等人仿佛都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甚至还带有他们特殊的一贯的表情。
《红高粱家族》中“我爷爷”与“我奶奶”、二奶奶恋儿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相信爱情的伟大。
《红高粱家族》的叙述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主线是“爷爷”余占敖率领的武装压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红高粱家族》:中国文学中的家族史诗中国文学中的家族史诗有许多经典之作,其中《红高粱家族》是一部被广大读者熟知且备受赞赏的作品。
这部小说由著名作家莫言创作,并于1993年出版,曾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后更是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成为众多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红高粱家族》的家族史诗之处。
首先,在《红高粱家族》中,著名作家莫言通过家族史的叙述方式,展现了家族历史的延续和传承。
小说以豆爷家族为主线,通过对家族成员的生活、情感和命运的描写,呈现了一幅身世艰辛、曲折多变的家族图景。
通过跨越多代人物的故事,莫言将家族作为一个微缩的社会,揭示了家族在历史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家族成员命运的史诗化叙述,展现了家族的传承和生命的坚韧。
其次,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通过对家族成员的个体经历与国家、民族命运的交织,突出了家族史与中国历史的对照与映射。
小说中,家族成员的命运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紧密相连,彰显着家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交织。
以红高粱为象征,莫言把家族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相连,体现了家族史与国家史的一体性。
通过对群体经历的叙事,莫言以民族史观照亮家族史,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历史中家族的伟大与不朽。
此外,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通过对家族成员的情感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家族之间的血脉联系和亲情纽带。
小说中,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相互扶持以及婚姻、亲子关系的再现,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家族生命的春秋与盛衰。
通过对于家族成员之间爱恨情仇的叙述,莫言展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深情厚谊和血脉相连的关系,并通过这些情感联系,体现了中国家族的团结与坚韧。
最后,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通过对于家族命运的悲剧叙述,反思了家族、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坚强与挣扎。
小说中,家族成员在历史的巨轮之下历尽艰辛与苦难,虽然不幸多于幸运,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
通过对家族命运的悲壮描写,莫言表达了对于家族、民族坚持、奋斗和希望的讴歌,启示了读者对于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红高粱家族》的读后感与思考《红高粱家族》是一部由莫言创作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变迁,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独特风貌。
这部小说引人入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完《红高粱家族》后,我产生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首先,小说中对家族命运的描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故事以红高粱家族为线索,从上世纪初的农村小康到动荡年代的乱世沧桑,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展现了家族的兴衰和变迁。
这个家族代代相传,每个人都承载着家族的荣耀和悲哀。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的命运与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从而呈现出一个生动而复杂的家族图景。
其次,小说中对历史的描绘让我深思。
作者通过对家族历史的叙述,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迁。
小说中描绘的农村生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在这些事件中的遭遇和选择,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小说中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与融合,使我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进程有了更多的思考。
此外,小说中对人性的揭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他们的命运和选择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在面对困境和选择时的挣扎和矛盾。
小说中的人物有的奋发向上,有的沉沦堕落,有的面对压力选择逃避,有的勇敢面对困境。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思人性的善恶、人的选择与命运的关系等问题。
最后,小说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满而独立,她们在男权社会中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说中的女性有的顽强抵抗压迫,有的勇敢追求自由,有的通过智慧和勇气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让我对女性的地位和权益有了更多的思考。
通过阅读《红高粱家族》,我不仅享受到了一个家族的故事,还深入思考了许多问题。
这部小说通过对家族命运、历史变迁、人性和女性命运的描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它也激发了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读《红高粱家族》读后感大全多篇《红高粱家族》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
《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组成。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红高粱家族》读后感大全,希望能帮到各位。
读《红高粱家族》读后感800字1电影《红高粱》是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是张艺谋“摄而优则导”的一鸣惊人之作。
本片曾获得多项大奖,同时也捧红了不少演员。
一向想好好地看一下这片子。
以为从没有看过《红高粱》,但当我再次听到那狂放的将近吼出来的歌声“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莫回头。
”时,我才依稀记起,第一次看《红高粱》是在小学的时候。
当时什么都不懂得,只记得有一大片的高粱犹如一波又一波的海浪随风起伏,一碗又一碗的红酒洒向空中,洒出了上世纪中国三四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与野性。
《红高粱》所描述的并一个不完整的故事,如果必须要把它凑成一个故事的话,那也是一个很乏味的故事。
《红高粱》主要是透过颠轿、野合、祭酒和埋雷炸日本鬼子等故事情节来向观众展现出一种敢爱敢恨,敢生敢死,没有太多理性羁绊的原始生命力。
看完《红高粱》后,影片里最后那个画面在脑海中还是挥之不去,那是在这部片子里我最喜爱的地方。
那机枪招来的爆炸和爆炸所招来的日全食的漫天红,姜文所饰的“我的爷爷”站在日全食之景里,那已不仅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我的爷爷”,而是一个超现实的,有点神化的人物。
那是展现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的追求。
《红高粱》正是以这种超现实的、超自然的神话赢得大家的喜爱,让人们压抑在内心已久的人本有的野性得到了释放。
在影片里,无处不表现出了那种张扬狂放的原始生命力。
比如开头那段搞笑的,很吸引观众的颠轿。
一群汉子裸露真上身一边高歌一边颠轿,而轿里的是一个弱小女子,这构成了极大的反差。
不管是出嫁或迎亲的,都没有陪嫁人也没有迎亲人,在中国,这是不合乎情理的。
还有,“我爷爷”的一泡尿竟然酿成了好酒十八里红。
等等,似乎都是一些不合乎情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