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4.21 KB
- 文档页数:2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与治疗相关护理研究进展[摘要] 食管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并联合其他治疗的综合治疗。
食管癌术后常会并发吻合口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是食管癌术后最常见、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为有效防止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本文将近年来有关文章进行整理分析作一综述。
[关键词] 食管癌;吻合口瘘;护理;进展1 引言据统计食管癌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第六和第四位,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
食管癌的治疗手段中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常有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占比均较大,分别为20%和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始终无法避免,这不仅是临床外科医师面临的难题,也是临床护理人员最具有挑战的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相关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2 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吻合口张力过大,供血不足,操作技术与吻合技术等都与吻合口瘘发生有关,术前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术后肺部感染和白蛋白水平过低等是吻合口瘘的独立高风险因素[2, 3]。
新辅助治疗是近年来食管癌的热点治疗方法,但已有研究表明,新辅助治疗会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其中术前严重心肺合并症的患者为甚[4]。
3 临床表现术后一周食管吻合口瘘的高发期[5]。
早期瘘一般与吻合技术有关,中晚期瘘大多与感染和瘘口愈合不良有关[6]。
发生在颈部的吻合口瘘切口会红肿热痛,流脓等,严重时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7]。
发生在胸腔内的吻合口瘘一般早期就会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如不明原因的高热,感染性休克等;中晚期时由于脓液被包裹,感染症状较轻,诊断较困难[8]。
4 预防性护理吻合口瘘的发生不仅对患者来说是灾难性的事件,对医护人员来说更是难以预测的事件,吻合口瘘是吻合口狭窄的重要原因之一[9],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吻合口瘘发生。
综述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汤梅阜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摘要】简述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产生的原因,归纳总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基础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胃肠减压护理、营养支持等,得出护理人员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协助医生早处理,要不断深化专科服务内涵,把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到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真正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提出了胸外科专科护士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原因分析;护理进展食管癌80%-85%的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以鳞状上皮癌为主,食管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1],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2],手术操作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吻合,而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3],一旦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可高达50%[4]。
吻合口瘘多发生于术后2-7d,发生率为1%-5%,根据术后发生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早、中、晚期瘘,以中期瘘最为常见[5]。
食管吻合瘘一旦发生,消化液甚至食物可经瘘口进入胸腔,形成脓气胸,造成严重的局部和全身感染,如诊断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随着手术技术和围术期管理的不断进步,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但病死率仍较高[6]。
现对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吻合口瘘的发生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进行归纳以下几点:⑴全身营养状况:术前营养不良,术后营养支持不力,易导致低蛋白血症。
⑵术前放疗、手术时间长短(≥4.5h)、吻合部位(颈部及胸内)、术前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疾病)、吻合途径(胸骨后及食管床)[7],是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因素;⑶与术中操作技术密切相关:术中吻合技术不到位[8]、器械操作不熟练[9],术中胃游离不到位,易导致吻合口张力增大,血运障碍,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10];⑶术后护理不当:术后胃排空障碍或/和胃肠减压不畅导致胃扩张,增加吻合口张力,致使缝线切穿胃壁或食管壁;术后深部吸痰误入消化道,损伤吻合口;术后强行拔除误缝于吻合口上的胃肠减压管或空肠营养管,撕裂吻合口[11];⑷饮食不当[12]:术后进食时间过早、量过多、速度过快或过早进食粗、硬食物导致吻合口瘘;晚期吻合口瘘主要是进食坚硬、大块的食物所致;⑸吻合口感染。
食管癌三切口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三切口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的护理。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外科自2005年06月~2010年06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0例中,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3例护理情况。
结果本组3例患者经早期发现、及时有效治疗与护理,均在20~4 0天痊愈出院。
结论食管癌三切口术后经及时有效的护理,降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并促进其愈合。
【关键词】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护理【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38-01食管癌三切口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对生理干扰性大,因此手术并发症较一般手术高,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尽早发现、及时有效的处理,能促进吻合口的早期愈合。
本文对靖江市马桥医院自2005年06月~2010年06月期间3例并发颈部吻合口瘘进行早期正确的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食管癌,男36例,女14例,年龄45~70岁,平均60岁,食管癌上段13例,中段22例,下段15例,病理切片示鳞癌,发生颈部吻合口瘘3例,术后3天发生2例,术后5天发生1例,经20~40天的治疗全部痊愈出院。
2 护理体会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食管癌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体质弱,机体抵抗力差,术后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防止呼吸、循环功能不全的发生;注意神志、面色、末稍循环及每小时尿量,以了解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注意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果患者出现体温忽然升高或高热不退或退而复升,白细胞计数上升,切口有大量渗液,应考虑吻合口瘘的发生。
2.2 基础护理病室保持安静,适宜的温湿度。
当发生吻合口瘘后,立即嘱病人禁食,直到吻合口愈合,并向患者讲明其意义和目的。
常规的口腔护理外,指导患者每天用淡盐水和温开水漱口,必要时可给予碳酸氢钠漱口以防霉菌感染。
因吻合口瘘的患者禁食和身体消耗,因此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给予皮肤护理、功能锻炼、骨隆突部位给予溃疡贴外用保护以防止压疮的发生[1]。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人帮助下,先扶双拐下地站立,5~6d后扶拐下床活动。
加强健肢运动和残肢近侧部分肌肉运动。
上臂截肢者加强背部、胸部和肩部肌肉锻炼;大腿截肢者可加强臂肌和腹肌锻炼;小腿截肢者可加强股四头肌锻炼。
②加强肺功能练习,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吹气球等,预防肺部感染。
③指导患者每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防止肌肉挛缩和残肢肿胀。
2.10 出院指导 ①嘱患者出院后进行功能锻炼,并对残端进行均匀压迫,以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
对下肢患者取站立位,身体保持平衡,锻炼残端承受压力及重力;增加营养,增强机体体能,为假肢的安装、训练提供身体基础。
②嘱患者注意护理残肢,每天用肥皂水清洁残肢,并加强功能锻炼,积极康复训练。
③观察残端皮肤有无压痛或发红的情况,是否出现撕裂现象。
④让患者适当参加社会娱乐活动,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保持心情愉快。
⑤做好社会家庭爱护,尊重残疾人的宣传,让人人都关心帮助伤残人,绝不能歧视、怠慢、冷落等,避免加重患者不良心态反应。
⑥告知患者拆线2d后可沐浴,但不可泡澡,不能去除残端角质层,浴后继续予以弹力绷带包扎。
⑦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一般伤口愈合后安装正规假肢。
但对低恶性骨肿瘤截肢患者,应在伤口愈合半年至1年,肿瘤无远处转移时再装配假肢。
⑧嘱患者遵医嘱3个月复诊,有异常随时就诊。
3 讨论 截肢是外科中破坏性极大的手术,若消极对待治疗和护理,易带来不良影响。
截肢患者因术后残缺的肢体以及形象的严重破坏而非常痛苦。
应通过良好的医、护、患沟通方法,精细化的护理和功能锻炼方法,改善患者紧张、焦虑、忧郁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精细化护理是近年来医院用于术后患者的新型护理方法,其根据“知、信、行”康复理念,分阶段开展各项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细节性、全方位且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总结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产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进行食管癌手术后产生吻合口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和护理方法,并对食管癌术后产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在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10例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死亡1例(10%),其余9例(90%)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总结食管癌术后产生吻合口瘘产生的原因,加强对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率。
标签:食管癌;吻合口瘘;原因;护理措施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临床中食管癌术后产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1],该病具有发生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
具国内临床研究显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病发率为3~5%,死亡率更是高达50%[2]。
本文对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行食管癌手术后产生吻合口瘘患者,产生吻合口瘘的具体原因做进一步分析,并总结了我院在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希望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1临床资料对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行食管癌手术后产生吻合口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为32~84岁,平均年龄为(57.3±12.8)岁2吻合口瘘形成原因吻合口瘘产生的时间:根据临床中患者形成吻合口瘘的具体时间可分为,早期瘘:术后前3d;中期瘘:术后4~13d;晚期瘘:术后超过14d。
2.1产生吻合口瘘的自身因素①高龄:患者年龄越高,各脏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走向衰弱,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抵抗能力、代偿能力,以及机体组织的修复能力都会逐渐下降,因此,高龄患者在食管癌手术过程中的吻合口瘘的病发率、恢复时间和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②基础疾病:患者在患有食道癌的同时伴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在手术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会大大提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常规病患者的几率会明显提高。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护理。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外科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收治食管癌患者16 例。
结果 16 例患者经早期及时、准确、有效地预防护理,均痊愈出院。
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经有效地预防和正确的护理,能降低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病率,并促进吻合口的愈合。
【关键词】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护理【中图分类号】R826.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1-164-01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能尽早发现并及时正确处理,能大大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促进吻合口的愈合,使患者尽快康复。
本文对16 例颈部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本院外科自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收治食管癌患者16 例,食管癌上段4 例,中段8 例,下段4 例,年龄56~66 岁,平均(62±0.29)岁,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 例,病理均为鳞癌,术后3 天发生1 例,术后7~10 天发生1 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2 护理体会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原因很多。
有食管本身缺乏浆膜层,不易受承受缝线拉力的原因,也有吻合口供血不足,食管腔细菌感染,体弱营养不良等原因。
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肿瘤患者心理负担重,易产生焦虑、悲观甚至绝望的心理。
住院后陌生环境,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入院时护士应首先向患者详细介绍其主管医师、护士以及医院的医疗条件、病区环境、同室病友,利于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和主动配合治疗的意识。
认真介绍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顺利度过围术期。
2.1.2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营养不良、糖尿病及饮食困难的患者是并发吻合口瘘的高危人群。
因此,需要了解患者进食情况,鼓励可进食者,术前合理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对于消瘦、营养状况差或饮食困难的患者,要做必要的生化试验,了解机体有无电解质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输液,静脉高营养。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发表时间:2014-10-14T16:02:36.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7月第21期供稿作者:陈凤玉陈荣治[导读] 食管癌在我国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首选手术治疗,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病死率较高。
陈凤玉陈荣治(福建泉州第180医院胸心外科福建泉州 362000)【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1月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10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瘘口护理等措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使瘘口愈合。
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1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早发现、正确治疗和护理是治愈吻合口瘘的关键。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139-02 食管癌在我国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首选手术治疗,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病死率较高。
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危及患者的生命,尤其是胸内吻合口瘘。
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治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治疗吻合口瘘,重视食管癌术后的护理,可降低吻合口瘘的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10例为本科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行食管癌手术患者,其中男性88 例,女性22 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4 岁,手术方式均为: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性切除+ 胃- 食管右胸膜顶吻合术。
全部病例均使用吻合器吻合。
吻合口瘘发生于术后7~11d,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9.09%。
1.2病因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复杂,一般认为与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吻合技术、吻合方式、吻合口区的血供、吻合口张力、术后胃排空功能障碍、胸内感染等因素有关。
食管癌术后由于食管与胃的连接部被切除,术后排气时间较晚以及胃肠减压管不畅等均会使消化道内压增加,加之胸腔负压的影响极易导致吻合口处膨胀或裂隙增大,内容物外溢至吻合口组织间隙,造成局部组织感染而继发吻合口瘘;术前病灶作过放疗,吻合处组织水肿,愈合能力差亦可造成吻合口瘘;吻合口操作失误,如胃食管吻合缘对合不佳、缝合针距过小、缝合疏漏、结扎过紧等均可导致吻合口瘘;吻合口周围有积液、感染胸腔闭式引流不畅,或者抗生素使用不规范而引起吻合口周围有积液、感染而发生吻合口瘘;身体条件差术前未予纠正严重营养不良、贫血,加之手术打击大,代谢增高,术后要求禁食1周,因此加重患者营养不良,影响疾病的恢复,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心理因素紧张、焦虑、恐惧、担心等心理因素可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1]。
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护理
1、术后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特别是可能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患者,术后应给予密切观察。
观察的侧重点为体温、情绪和颈部伤口。
本组23例患者中有20例于术后4~5d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并出现烦躁不安、多汗、失眠等。
检查颈部伤口可见局部红肿、压痛、皮下气肿,这提示发生了颈部吻合口瘘。
此时应尽快采取措施,切口伤口引流。
20例出现体温、情绪方面异常的患者中,有17例及时检查并处理了颈部伤口,结果于吻合口瘘发生后18d左右愈合。
有3例由于观察不够细致,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改变未能及时处理,结果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延长,平均达1个月。
伤口延迟愈合的原因考虑为吻合口瘘发生后,局部分泌物增多而未能及时引流,引起组织张力增高,血液循环障碍,感染加重。
这一结果表明,术后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是保证伤口尽快愈合的前提。
2、颈部伤口护理:颈部伤口必须充分引流,及时冲洗,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本组23例中有11例瘘口较大,脓臭分泌物较多,我们采用利凡诺尔液湿敷,每日换药2~3次,效果较好,4~5d后分泌物明显减少,再改用洗必泰液冲洗。
其余12例瘘口较小,直接用洗必泰液冲洗换药,每日1~2次。
经过上述处理后,大多数伤口于瘘发生后10~12d呈现出良好的愈合状况,肉芽组织较为新鲜。
有3例于瘘发生后3周伤口愈合状况好转。
此时再分别辅以红外线局部照射,促进血液循环,伤口均顺利愈合。
3、营养护理
(1)空肠喂养:颈部吻合瘘的患者无法经口腔进食,本组23例均行空肠造瘘术,进行空肠喂养。
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相比,采用空肠喂养价格较低廉,更符合生理需要,实验室监测项目较少,导管有较大灵活性,不易堵塞,且并发症较少。
本组23例均采用持续滴入的方法,滴入的要素营养液为我院营养科配制,每日滴入总量2 500~3 000ml。
营养液经加温后滴入造瘘管,开始时速度宜慢,约300ml/h,逐渐加快至500ml/h。
采用空肠喂养后,每周需复查2次电解质、肝肾功能,根据具体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有12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等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后缓解。
(2)空肠造瘘管的护理:造瘘管给予确实固定,严防滑脱。
定期消毒造瘘管管口和外壁。
冲洗造瘘管管腔,防止堵塞。
空肠喂养完毕后,将管口妥善包扎,防止污染。
腹部皮肤接触造瘘管处给予氧化锌糊剂涂擦,防止皮肤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