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 格式:pdf
- 大小:234.04 KB
- 文档页数:3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摘要]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华兹华斯诗歌的重要主题,他的自然观渗透着一种浓重的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目标,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社会相对薄弱的生态意识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主要障碍。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华兹华斯自然观和谐社会生态危机生态意识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湖畔派”诗人。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咏自然的赞美诗。
透过这些诗歌,诗人意图传达的是一种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和主题,抨击工业文明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异化,发出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统一、互利互惠的吁请。
构建和谐社会是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其基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目前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破坏因素,又是两者不和谐的表现,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华兹华斯生活于1770-1850年间的欧洲资产阶级时代,正值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迅猛发展的时期。
工业文明的巨大进步造成了对自然环境和人的心灵的双重污染,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异化。
由此,诗人产生了对现代文明的极大厌恶之感,遂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热情地歌咏自然的纯洁、美好,从中寻找慰籍,寻求一种心灵与自然的交融,并试图建立人与自然亲近、平等、和谐的美好关系。
华氏眼中的自然是人类的欢乐之源,亲近自然,与之亲密无间,人类可以获得思想的支撑和精神的快慰。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在诗人眼中都生机勃勃,给人带来快乐。
在著名的《咏水仙》中诗人描绘了一大片金黄的水仙花在微风中婆娑起舞,就像一群精灵美丽动人,波光粼粼的湖水衬托出水仙的婀娜多姿;而诗人自己则如同一片浮云,独自漫步在青山翠谷之间,自己也不禁和水仙一起翩翩起舞。
134华兹华斯自然诗与柳宗元山水诗的对比——以《咏水仙》与《江雪》为例罗卓玲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中学摘要:柳宗元与华兹华斯乃中西方山水诗歌的集大成者,二者都是在政治失意、历尽人生挫折之际转向自然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超脱。
本文选取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与柳宗元的《江雪》两首代表诗作进行比较,从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诗歌中的宗教哲学内涵以及观物方式三方面深入分析二者山水诗的异同。
关键词:山水诗;时代背景;宗教哲学;观物方式中国的山水诗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诗经》,至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柳宗元作为唐代诗坛成就卓越者,其山水诗歌也是独树一帜,他的代表作《江雪》更是中国山水诗歌史上的绝佳之作。
西方的山水诗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也获得了蓬勃发展,华兹华斯则是西方山水诗的集大成者。
本文选取了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与柳宗元的《江雪》两首代表诗作进行比较,从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诗歌中的哲学宗教内涵以及观物方式三方面深入分析二者山水诗的异同。
一、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华兹华斯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此时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然而,工厂里永不停息的工业机器极大地压抑和摧残了人的个性,贫富悬殊,贵族资产阶级腐朽专制,人们道德败坏、自私自利、尔虞我诈、信仰缺失。
华兹华斯经历了理想的幻灭、对现实的失望,加之痛失爱人,陷入了精神的极度失落与痛苦当中。
伍(1997)指出,“这场大革命对他是以欢乐的希望开始,以他诗人想象力的沉沦和对人的信仰的丧失而结束”。
于是华兹华斯远离黑暗污浊的现实社会,认为只有大自然能够启迪人性中的善良和博爱,给人以精神的抚慰以及心灵的启迪。
他的诗歌代表作《咏水仙》正是他在大自然中恢复思想的平静之后创作而成。
柳宗元时期的唐朝已开始衰落,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的体制弊端,而朝廷却腐败无能。
柳宗元参加革新失败,柳宗元随即被贬永州。
柳宗元的山水诗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更多的是在极度苦闷中寻求精神的超脱。
评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作者:刘华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9期【摘要】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诗人,获得了英国桂冠诗人称号。
小时候,他的母亲曾教给他许多关于自然的事物,在这所大自然的学校里,他尽情享受了其绚丽的风光,并且从中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中得不到的知识。
自此,他一生都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1795年以来,他和妹妹一起在湖畔区度过了一段隐居的生活,并且在享受和平悠闲的乡村生活的同时致力于诗歌创作。
华兹华斯终生定居于田园乡野,从自然中汲取欢乐、智慧与力量。
他用简单而富有活力的话语和伟大的激情,高度赞赏自然赋予他的宁静和灵感,并向世人展示他对自然的真挚感情。
【关键词】华兹华斯;诗歌;自然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他和柯尔律治一起开创了了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代,他在诗艺上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
他提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流溢”,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诗歌定下了基调。
华兹华斯的诗歌在当时的英国,以及对现在的英国文学的历史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其经典的代表作《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也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他首创了一种洗尽铅华的新型诗歌用语,用以前的英国诗人从未用过的清新、质朴、自然、素净的语言来写诗。
诗歌的一字一句都寄托着诗人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的探索,饱含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维。
华兹华斯写了大量关于自然,儿童和简单乡村生活的诗歌,所以他也被称为自然诗人。
十九世纪初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时代。
华兹华斯常常因他所看到的种种社会景象而感到沮丧,所以他在自然界的奇迹和美丽中寻求安慰和内心的宁静。
他的浪漫主义诗歌不仅描绘了了一幅关于自然的宏伟画卷,而且还展现了大自然对人类精神的神奇的治愈功能。
通过分析华兹华斯的代表性诗歌,当时的时代背景,他与家人朋友的亲密关系以及他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发现华兹华斯在浪漫主义运动乃至整个人生中所取得的成就都与大自然的力量息息相关。
读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观摘要:华兹华斯诗歌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诗人不仅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礼赞中获得欢愉和宁静,更重要的是他着意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重新确立人生的永恒价值。
文章从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对自然的吟咏,分析诗人淡泊、宁静、追求和谐的自然观以及对现代人的启示。
关键词:华兹华斯;诗歌;自然观;启示18世纪的欧洲,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旧世界土崩瓦解并失去了昔日的神性。
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下,欧洲思想界追求知识,理性思想成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最高判断。
然而,那时欧洲人却在这种理性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自然界遭到破坏,人性受到扭曲,人的物质欲望不断膨胀⋯⋯物质文明的向前发展不但没有给西方人带来预想的幸福和安宁,反而使整个欧洲走向了堕落,信仰和传统的动摇与崩溃直接导致了人们精神的混乱。
华兹华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感到恐惧和担忧,在他的诗中,他表达了对自然的信仰和崇拜,对物质和权力的淡泊。
崇尚自然的华兹华斯对他所处时代的那种理性的破坏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人类的生存状态有了新的理解。
一、“物我合一’’的自然观华兹华斯在其诗学中曾提到“诗人是把自己的心声向人类叙述的人,他应比普通人对事物更敏感,更赋予热情⋯⋯”,认为“诗歌是人与自然的映象,,[1]416;“所有的好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圳2r]417。
诗歌创作是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华兹华斯的诗歌是他自己情感的流露,是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中产生的。
诗人漫步湖边时,曾看到迎风起舞的水仙花。
这幅自然美景一直深深地印记在他心里,这美景给他带来无限的财富。
他似乎找到了“那金色的时光”,回到了那天真纯洁的童年时代。
可以看出,诗人把他在自然景物影响之下产生的强烈的感情激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呈现出来。
诗人先写水仙,再写水仙对于诗人的魅力,写的既是客观之物(水仙),又是主观之情(诗人)。
“这时我的心被欢乐充满,还随着那水仙起舞翩翩”。
大自然的美完全进人了诗人的内心,尽管他远离自然,其心境还是在自然之中,孤寂的时候同样充满了欢乐,感到快慰。
华兹华斯自然观产生的背景华兹华斯自然观产生的背景的时候,他则以平静的目光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不时流露出追求崇高理想信念和向往理想境界的心态。
华兹华斯自然美的另一大特点表现在其对人类心灵创伤的治疗。
这一点在他对水仙花的描绘和咏叹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可以看出,自然美的意象可以幻化成一粒药片净化烦闷和寂寞的心灵治疗历久的伤痛。
水仙花使诗人如痴如醉,不仅仅因为它表面的美丽,更源于这种美好的东西带给是人的关于美的无限联想。
诗人不仅仅从自然中获取了创作的灵感、想象和激情,而且还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透视出生活的本质,揭示了永恒的真理。
在英国文学史上,华兹华斯是最典型的平民歌咏者。
他常把自然与下层人民生活联系在一起,穷人常被赋予一种品质或才能,从中体现出他们的自然本性。
他认为,下层人民与自然离得最近,因而他们身上拥有更多的人性。
譬如在《西蒙·李》这首诗里,诗人描写了一个年老的猎人年轻时跃马如风、箭步如飞,狩猎的技艺超群绝伦,而在和诗人相遇时已经十分虚弱,正在吃力地挖一棵已经腐朽的树根,却迟迟难以刨断。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与庄子的自然观之间,既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又存在着巨大差别。
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观念和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等方面;差别则主要在于寻求自由的途径:华兹华斯坚信人类应重返自然,而庄子则强调人在正确理解和合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的道法自然。
华兹华斯诗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自然观。
泰纳说:“华兹华斯见了一株绿树,便生枯荣之念;见了一朵行云,便悟到人世的浮沉”[1] 。
华兹华斯以诗歌的形式,在讴歌和赞美大自然的过程中,向人们表达了一系列的哲学理念。
“这是一颗温热的心、推己及人的心,能感动的心”,同时还是一颗“哲学的心,使你能看透人生”[2]。
正是华兹华斯独特的自然观,使他有别于西方其他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以及有诗人气质的哲学家,而部分地接近于东方哲人的思想。
在对华兹华斯与庄子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与庄子的自然观之间,既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又存在着巨大差别。
2542019年16期总第456期ENGLISH ON CAMPUS华兹华斯《咏水仙》意象塑造文/纪子琳出一种离群索居的感觉。
作者将自己的孤立无援与读者心中对于云的先入之见进行契合,将其具化,使得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接着出现了本诗最为重要的意象—水仙。
在西方文化中,水仙大体有以下两种含义:1.希腊神话里美少年纳西塞斯的化身,因迷恋自己的倒影郁郁而终,故而西方文学中,水仙总是清幽脱俗而高傲孤清;2.因其在英国大多丛生于户外,处在自然环境之下,更多的时候是动态的呈现在观赏者的眼中,且开放时间一般为三四月间,故而象征着自然的活力与生机。
本诗第一诗节最后,孤傲的诗人突然发现了金黄的水仙,团团簇簇,争相开放于湖水之滨,随着清风尽情舞动,染得湖岸遍地金黄,不禁让人想起浩瀚星空的点点繁星,因后者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经验,直接将两者进行比拟,更易于读者进行画面的重构,给此情此景更添美感。
而后诗人又注意到了在一旁欢跳的水波,因其无法跳出水面的限制,总觉不如水仙潇洒自在,美丽的水仙使得诗人深受鼓舞,一时间忘掉了凡世间的种种烦恼,久久凝望不能自已。
全诗行进到这里,读者能够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诗人感到孤独寂寞,却在思及水仙时倍受鼓舞,水仙此时代表着自然最美好的本质和事物,代表着作者内心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是一种作者的心灵与精神寄托。
而后,诗人想到自己时常郁郁沉思,辗转反侧不得安眠,又联系眼前生机勃勃的水仙,突然领悟独处沉思的精妙之处,诗的最后,欢快跃动的水仙俨然成为诗人自己的象征,抛去种种不快,与其他花朵一起翩然起舞。
诗从人而起,到景物,在最终回归到人本身,人与景契合交融,贴合自然。
此外,本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将拟人用到了极致。
开头,诗人自比流云,直接将其人物化,赋予人类的情感,远比直接描绘诗人在山间漫步要生动;诗中也多次出现水仙翩翩起舞的场面,因微风吹拂不断摇摆的花朵在诗人的描绘中也被赋予了生命,拥有了曼妙身姿,颔首摇头;波光粼粼的水面泛起的阵阵涟漪也在诗人笔下欢快舞动。
华兹华斯大自然的诗歌摘要:1.引言:介绍华兹华斯及其与大自然的深厚联系2.大自然的诗歌主题: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3.自然诗的创作特点:浪漫主义风格,强调主观情感和想象力4.分析华兹华斯的代表作品:《水仙花》、《露西》等,解读其背后的自然情怀5.华兹华斯自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6.结论:总结华兹华斯大自然的诗歌价值,强调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生于18世纪末,与大自然有着不解之缘。
他的诗歌创作以大自然为主题,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深刻地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他的笔下,大自然不再是冰冷的客观存在,而是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意象。
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独具特色,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大自然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他的作品中,大自然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自己对人生、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思考。
在他的眼中,大自然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滋养着人类的灵魂,激发着无尽的创作灵感。
华兹华斯的代表作品《水仙花》和《露西》等,都是他对大自然的赞美诗。
在《水仙花》中,诗人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在美丽的水仙花上,表达了对和谐自然景象的向往。
而在《露西》中,华兹华斯以大自然的形象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强调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还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华兹华斯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提醒我们要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华兹华斯的大自然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大自然景象,还能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以华兹华斯‘咏水仙花“为例牛耀方,张庆彬(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南郑州450001)㊀㊀摘要: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其创作的很多诗歌与自然生态相关㊂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以语言三大元功能为分析视角,对华兹华斯的‘咏水仙花“一诗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探索诗歌的语言结构如何实现其意义㊂研究表明,通过及物性系统㊁情态系统和主位-述位系统对语料进行分析,可以较好地解释文本的生态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生态话语分析模式相结合,可为诗歌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㊂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生态话语分析;华兹华斯;‘咏水仙花“中图分类号:H0-06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3798(2020)02-0081-07收稿日期:2019-09-29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语言犯罪:系统功能语言视域下的诽谤话语研究 (2017CYY030);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 双一流背景下英语学科研究生教育转型研究 (2019JKGHYB0010);郑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双一流视域下国家化外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19ZZUJGLX295)作者简介:牛耀方,女,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庆彬,男,河南开封人,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㊂一㊁引言英国生态语言学家ArranStibbe把话语分为三大类:有益性话语(BeneficialDiscourse);中性话语(AmbivalentDiscourse);破坏性话语(DestructiveDiscourse)㊂同时,他认为,自然诗歌是有益性话语的一种[1]㊂研究自然诗歌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生态观念的理解,树立保护自然㊁热爱自然的意识㊂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为 桂冠诗人 ,他创作了很多描写湖光山色和田园生活的自然诗歌㊂本文选取其自然诗中的‘咏水仙花“(IWanderedLonelyasaCloud)一诗,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运用功能语篇分析的研究路径,遵循 形式是意义的体现 的假定[2-3],试图回答以下问题:诗歌的语言形式如何体现其意义?诗歌的语言形式怎样体现出作者的生态观?二㊁文献综述生态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有两种研究路径㊂一种是豪根模式,也被认为是隐喻式的生态语言学研究[4-5],即关注语言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对语言本体的影响[6];另一种是韩礼德模式,即非隐喻式的生态语言研究路径,它是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研究路径㊂生态话语分析是建立在生态语言学基础之上的话语分析第40卷㊀第2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Vol.40㊀No.22020年4月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EducationApr.2020模式,它既包括对生态话语的分析,也包括对话语的生态分析㊂近年来,国内已经有不少学者尝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并已取得不少成果㊂戴桂玉,仇娟从及物性过程和态度资源两个方面对20篇生态酒店英文简介的语言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阐释语言㊁环境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7];辛志英,黄国文通过对生态话语的分析来唤起人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呼吁㊁唤醒人类社会的生态意识[8];赵蕊华以银无须鳕(SilverHake)评估报告的生态文本为例,从语域㊁语义和词汇语法三个层面对非人类动物身份进行构建,展现系统功能视角下研究生态话语的模式[9];谭晓春㊁王雯琪分别以‘一个真实的故事“和‘老人与海“为例,揭示了小说体裁中话语的生态意义[10-11]㊂从既往研究中可以发现,除了黄国文㊁陈旸,陈令君等人对诗歌进行生态话语分析[12-14]以外,很少有人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对诗歌类型的文本进行分析㊂学界对华兹华斯‘咏水仙“一诗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比两种汉语译本的不同,或者两首相同的主题诗之间的差异[15-16]㊂在语言学的视角下,虽然王建玲㊁万新宇分别对其文体和主位结构进行分析,朱小美等人对诗歌的语言功能进行分析,但未能挖掘其中蕴涵的生态意蕴[17-19]㊂鉴于此,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拟深入挖掘‘咏水仙“一诗中语言所体现的生态内涵,旨在为诗歌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进一步拓宽生态话语的分析领域㊂三、理论框架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探讨小句层面上的语法现象,主要集中于探讨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㊁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㊂通过对小句中三大元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诗歌中每一个小句所实现的意义㊂大体上来说,概念意义指的是信息作为表征所传达出来的意义,即小句的及物性㊁心理过程㊁物质过程等;人际功能指的是信息作为对话所产生的意义,即小句的情态和语气;语篇功能指的是信息的连贯性,如文本中代词和连词的使用㊂本文将以这三大元功能为理论框架对诗歌进行分析,下面对三大元功能进行具体的阐述㊂㊀㊀(一)概念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Function)指的是语言具有反映事物发生进程以及人们内心世界的功能,即讲话的内容;概念功能通过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System)来体现㊂概念功能分为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㊂逻辑功能涉及的是两个或更多的小句之间的联系和语义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看:(1)相互依赖关系;(2)逻辑语义关系㊂相互依赖关系有并列型和从属型之分,逻辑语义关系有扩展型和投射型之分[20]㊂及物性系统是用来表示参与某种交际活动的人之间的某种关系以及参与者的活动㊁状态或环境之间的关系㊂它主要包括六个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Process)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过程本身由动态动词来表示,逻辑主语是动作者;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表示感觉㊁反应㊁认知等心理过程,如see,look,like,know等;关系过程(RelationalProcess)反应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可分为归属和识别两大类㊂归属类指某实体具有什么属性或者归为什么类型㊂识别类含一个识别者和被识别者;行为过程(BehavioralProcess)指的是诸如呼气㊁咳嗽㊁叹息㊁做梦等生理活动过程;言语过程(VerbalProcess)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常见的表示语言过程的动词有say,tell,talk等㊂㊀㊀(二)人际功能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Function),指在话语情境中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说话者对其所说或所写内容的态度,主要由语气系统(MoodSystem)来体现㊂语气系统包括情态和语气两个子系统㊂语气表明发话者是给予信息(或物品㊁服务等)还是索取信息(或物品㊁服务等),因此也就赋予了交际双方不同的言语角色:给予者(发话者)与索取者(受话者);情态则是对所传递的内容进行判断和评价㊂㊀㊀(三)语篇功能语篇功能(TextualFunction)指语言具有组句成篇,并根据交际语境组织信息并传递信息的功能㊂语篇功能通过主位-述位系统(Theme⁃Rheme㊃28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40卷㊀System)㊁衔接关系来体现㊂主位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无标记和有标记的区分㊂在一个句子当中,如果一个成分占了不寻常的位置,则它的地位便被凸显出来㊂衔接是一种连接手段,韩礼德将衔接分为两种: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包括:照应(Reference)㊁省略(Ellipsis)㊁替代(Substitution)和连接(Conjunction)㊂词汇衔接包括:重复(Repetition)㊁同义/反义(Synonymy/Antonymy)㊁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Hyponymy/Mer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㊂四、基于元功能的生态话语分析‘咏水仙花“一诗作为华兹华斯的代表作,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山水诗,也是作者生态观的重要体现,我们对其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具有重要意义㊂下文将在对文本进行三大元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挖掘诗歌中的生态意蕴㊂系统功能语法主要探究小句的元功能㊂因此,本研究首先对诗歌进行小句的划分,其次对划分好的小句进行元功能分析,即根据小句中的动词判断句子的主要过程,根据小句的语气以及情态动词的使用判断人际意义,识别小句中代词和连词,最后解读其中的生态内涵㊂㊀㊀(一)概念功能概念功能主要探讨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描述对世界的经验,即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主要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个部分㊂1.经验功能在‘咏水仙花“第一节中,共有3个主要过程㊂(1)Iwondered(物质过程)lonelyasacloud/(2)Thatfloats(物质过程)onhigho ervalesandhills,/(3)WhenallatonceIsaw(心理过程)acrowd,/(4)Ahost,ofgoldendaffodils;/(5)Besidethelake,beneaththetrees,/(6)Flutteringanddancinginthebreeze.ʊ在第二节中,共有4个主要过程㊂(7)Continuousasthestarsthatshine(物质过程)/(8)Andtwinkle(物质过程)ontheMilkyWay,/(9)Theystretched(物质过程)innever-endingline/(10)Alongthemarginofabay:/(11)Tenthousandsaw(心理过程)Iataglance/(12)Tossingtheirheadsinsprightlydance.ʊ在第三节中,共有7个过程㊂(13)Thewavesbesidethemdanced(物质过程),butthey/(14)Out-did(物质过程)thesparklingwavesinglee:/(15)APoetcouldnotbutbe(关系过程)gay/(16)Insuchajocundcompany:/(17)Igazed(行为过程)-andgazed(行为过程)-butlittlethought(心理过程)/(18)Whatwealththeshowtomehadbrought(物质过程):ʊ在第四节中,共有4个过程㊂(19)Foroft,whenonmycouchIlie(行为过程)/(20)Invacantorinpensivemood,/(21)Theyflash(物质过程)uponthatinwardeye/(22)Whichistheblissofsolitude;/(23)Andthenmyheartwithpleasurefills(物质过程),/(24)Anddances(物质过程)withthedaffodils.ʊ全诗共有18个主要过程,其中物质过程11个,心理过程3个,行为过程4个㊂从参与者和过程的关系看,与 I 有关系的是3个物质过程(第1㊁23㊁24行:wondered,fills,dances),3个心理过程(第3㊁11㊁17行:saw,saw,thought),3个行为过程(第19㊁17行:lie,gazed,gazed)和1个关系过程(第15行:be)㊂值得注意的是, Isawtheclouds,Isawthetenthousandofdaffodils,Ithoughtwhatwealththeshowtomehadbrought ,这三个心理过程的小句的受事分别是 theclouds,thedaffodils,andtheshow ,3个心理过程的受事都属于大自然,施事 I 与受事 thethingsinnature 交替出现,地位平等,相互交融㊂以水仙花为施事或受事的小句共有6句,以 水仙花 为施事对象的主要是物质过程(第9㊁14㊁21行), theystretchedinnever-endingline,theyout-didthesparklingwavesinglee,theyflashuponthatinwardeye 这三个小句揭示了水仙花的生长环境及其自然属性;以 水仙花 为受事对象出现的主要是两个心理过程(第3㊁11行)和一个物质过程(第24行), ahostofgoldendaffodils 和 thegreatshow ,在这个物质过程中,水仙花是受事对象,反映了它们在经验世界的非能动地位㊂何伟㊁张瑞杰认为语篇分析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依据小句谓体性质进行过程分析,确定小句的表层含义;第二步则是结合参与㊃38㊃2020年第2期牛耀方,等: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 以华兹华斯‘咏水仙花“为例者角色和其他评价成分判断小句的生态取向,确定小句的深层含义[21]㊂其中,参与者细化为个体施事㊁群体施事㊁物理性场所施事㊁社会性场所施事和人外生命体施事,不同的施事强调的及物性重心是不同的㊂在本篇诗歌当中,与水仙花相关的过程大都是物质过程,水仙花是过程中的参与者,属于人外生命体施事,但被表征为有行为能力的主语,即个体施事,而不是人类行为的接受者㊂作者通过将 水仙花 置于施事位置赋予了人外生命体和人类同等的地位,并承认其有各种行为感知能力,是一种积极的生态行为,这就体现了作者的生态观㊂同时,人和水仙花作为主语出现的频率是不相上下的,说明人和自然的平等,人并非可以驾驭自然㊂此外,从过程意义来看,作者 gazed,lied,danced 表层形式是行为过程和物质过程,但依托前后语义表达了更多的深层含义㊂作者 凝视 而不是 看 本身就表达了作者对此处美景的着迷,是目不转睛地看; 躺在椅子上 来欣赏美景更加是一种舒服惬意的状态,而在大自然如此美好的风景下,作者身心愉悦,想和水仙花一起 跳舞 ,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人对所依附场所的正面态度,传达了语篇积极正面的生态意义㊂从经验功能来看,我们可以采用生态的视角,从拟人化和明暗喻两个角度来分析诗歌㊂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无生命的东西或动物被赋予了人的属性,使他们(它们)在话语中被塑造成有能力像人那样行为(包括动作㊁感觉和说话)的人[12]㊂‘咏水仙花“中就采用拟人的手法给予了水仙花人性㊂在诗歌第一小节,作者写道 WhenallatonceIsawacrowd,/Ahost,ofgoldendaffodils;/Besidethelake,beneaththetrees,/Flutteringanddancinginthebreeze. ,当我第一次看到水仙花时,他们在微风中摇曳㊁舞蹈㊂第9行和12行, Theystretchedinnever-endingline Tossingtheirheadsinsprightlydance ,水仙花像人们一样伸展腰肢,随风点头㊂此外,诗歌中还用 they 来代替水仙花,用人称代词来表示物,赋予物体以人性的特征㊂人称代词 they 的使用突出了诗人把植物当作人看的艺术塑造㊂苗兴伟认为,语境由语义选择来体现,语义由词汇语法选择来体现㊂也就是说,我们的表意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态社会环境㊂我们所处的生态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称代词㊁非人称代词的划分和词汇搭配的排他性[6]㊂ They 的使用,表现了作者尊重自然㊁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㊂第一句诗中(1)Iwanderedlonelyasacloud是一个明喻,作者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云,孤单的游荡来游荡去,与下文遇到水仙花时美丽的心境形成对比㊂第7行第8行 Continuousasthestarsthatshine/AndtwinkleontheMilkyWay ,采用明喻和暗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认为水仙花像星星一样闪耀,在银河里闪闪发光㊂ themilkyway 一词属于暗喻,暗喻了水仙花不只是一丛一簇,而是很大的一片花海㊂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水仙花盛开的美景,并表达了自己的内心被此美景感动,想在美景当中与花共舞,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亲近自然的渴望㊂2.逻辑功能逻辑功能包含两种关系:相互依存系统和逻辑-语义系统㊂相互依存系统包括并列关系和主从关系,逻辑语义系统有扩展型和投射型㊂扩展型又分为详述㊁延伸和增强㊂整篇诗歌当中,共有4处并列的地方㊂诗歌第7㊁8行,第17行,第23㊁24行都是用and连接的扩展延伸并列句㊂第13㊁14行是用but连接的延伸并列句,即使水波粼粼,随风荡漾,水仙花还是依旧闪耀㊂诗歌大多数都是在平铺直叙,扩展延伸句的使用,表明了观察和叙述的层层推进:从 看到的 (视觉)到 感受到的 (触觉)再到 想到的 (认知);人类处理和自然的关系时也必须经历这几个阶段和层次:首先,认识自然,即看的过程;其次,了解自然,即感受的过程;再次,与自然和谐共处,即对自然进行再认知,考虑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㊂因此,此语篇符合生态发展的原则㊂第2行和第22行是两个次要小句,前者是对 cloud 的进一步说明,没有引入新的成分,是一个详述性的定式小句;后者是对 theyflashuponthatinwardeye 一句进行的描述性评论,是对已有成分的进一步刻画㊂第17㊁18行是主从投射句,第18行 Whatwealththeshowtomehadbrought 是对第17行 Ithought 的投射,表明作者想知道,这些美丽的风景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大自然究竟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也为下文作者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做了铺垫㊂㊃48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40卷㊀㊀㊀(二)人际功能人际功能在语义上主要通过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评价系统来实现㊂人们在选择语气㊁情态和评价模式的过程中会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态度,从而影响生态意识的传播[22]㊂从语气系统来看,诗歌所有小句都是陈述句㊂陈述句的主要功能是给予信息或者提供货物或劳动,从诗歌来看,陈述句主要描写自然景观以及作者看到自然风光后的感受,用于表达发话者的观点,反应了语篇的真实性㊂从情态系统来看,诗歌第15㊁16行 Apoetcouldnotbutbegayinsuchajocundcompany 运用了情态系统中的couldnotbut,属于高级情态词,和 must 一词的意义相同,表示在大自然的影响下,我们是快乐的,是不由自主的㊂若基于生态话语分析模式而言,此句话是推广正面生态场所观的正面描述,属于生态保护型情态㊂从评价系统来看,语篇中的态度系统较多,而作为态度系统的子系统的情感系统是整个态度系统的中心,因此在语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如 jocund,bliss,sprightly 等词属于正面情绪㊂虽然 pensive 一词属于负面情绪,但其作用也是为了与见过水仙花之后心中的 bliss 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作者欢愉的心情㊂语言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正面词汇的运用更是渲染了因欣赏大自然美景所带来的愉悦氛围,描述了美景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㊂我们用语言来相互影响㊁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㊂就‘咏水仙花“这首诗歌而言,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探讨人际功能的问题㊂从自然与作者的关系来看,诗歌表达了作者心境的变化㊂作者刚开始的时候是孤单地像云一样游荡,内心苦闷抑郁㊂而后来碰见水仙花之后,作者的用词开始明朗起来, asthestarsthatshine/AndtwinkleontheMilkyWay 以及 sprightly,jocund 等词,表明作者的心情也因此变好㊂从另一方面看,诗歌也反映了作者的价值观念㊁意识形态㊁思维模式㊁人生态度和生活环境㊂华兹华斯笔下的自然是人性化的自然㊁道德化的自然㊂他把自己对人性善恶美丑的感悟与思考附于自然景物的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句中的 物 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情绪[23]㊂作者在遇到水仙花之后,对 solitude 的理解发生改变,他开始对孤独有一个积极的理解㊂基督教徒生来就认为他们的地位是低下的,他们会靠上帝的指引来获得救赎㊂水仙花的 flashuponthatinwardeye 对于作者来说就像是 获得了上帝的指引 ,于是作者便处在一个欢愉的状态中㊂华兹华斯认为,上帝的精神体现在自然当中,主张上帝㊁自然和人类的统一㊂上帝和自然是共同存在的,上帝永远是祥和的,可以帮助人们抚慰伤痛㊂本首诗歌正是彰显了这样一个主题㊂㊀㊀(三)语篇功能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主位作为话语的起点,通常代表通识性的㊁不言自明的背景信息,因此在描述人与场所元素的互动时,话题主位的选择可体现不同的生态取向㊂在人类中心意识过强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给予人外生态因素更多关注,提升其在话语中的存在性,更多地将其作为话题起始点,尽可能传播生态保护意识[21]㊂例如在第9㊁13和21行,主位是 水仙花 ㊂但语篇并不按照单一的主位模式进行,在第1行,主位是 我 ;第3行,主位为 我 ,述位则是 水仙花 ;再接下来主位便成了 水仙花 ,这就是主位同一型和延续性的复合㊂主位表示旧信息,述位表示新信息㊂在以水仙花为主位时,新信息表示的都是水仙花的美丽,犹如星星般闪耀,在风中随风舞蹈等,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水仙花㊁对大自然的热爱㊂从语篇功能看,按照语法结构,该诗共有十一句㊂其中第1㊁9㊁13㊁15㊁17㊁21行主位与主语一致,为无标记主位,剩余的句子属于标记主位㊂标记主位有其特殊的功能㊂比如,第3句中, WhenallatonceIsawacloud ,正常句式应该为 WhenIsawacloudallatonce ㊂其中 allatonce 在这里表示出作者途中偶遇水仙的激动心情;第11句中, tenthousandsawIataglance 的正常语序应该为 Isawtenthousandataglance ,作者将其倒装突出了水仙花数量之多[17]㊂语篇功能还可以通过衔接手段来实现,衔接手段主要包括照应㊁替代㊁省略㊁连接词及词汇衔接五大类㊂分析发现,本语篇使用了照应㊁替代㊁连接词这三种衔接手段㊂第7行和第8行的诗句无主语,根据语篇的连贯性,我们可以推测出其主语是上文中的 daffodils ;第8㊁17㊁23和24句中的 and 以及㊃58㊃2020年第2期牛耀方,等: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 以华兹华斯‘咏水仙花“为例第13句中的but体现了文章的连贯性;第9句和21句中的 they 以及12句中的 their ,指代的是前文中的 daffodils ;此外,根据互文性可知,第15句中的 poet 就是指作者本人[24]㊂五、结语本文以生态话语分析为切入点,从系统功能的三大元功能出发,对华兹华斯‘咏水仙花“一诗的及物性㊁情态功能以及主位-述位系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总结出诗歌语言特有的意义实现方式,并对作者的生态观进行深入剖析㊂研究结果表明:与水仙花相关的过程大都是物质过程,水仙花属于生命外施事者,是过程当中的参与者,却被表征为有行为能力的主语,即人为施事,而不是人类行为的接受者;诗歌中的语气多为陈述语气,使用高级情态动词以及积极正面的词汇,这些都符合生态保护型语篇的要求;此外,衔接手段的运用使诗歌的深层语义更加连贯㊂通过分析可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对语篇的生态话语进行解读,挖掘语篇更深层次的生态内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㊂同时,语言是表达思维以及意识形态的载体,我们要学会用语言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世界观,通过生态世界观逐渐影响人们的语言习惯,从而建造一个和谐共存的环境友好型社会㊂参考文献:[1]STIBBEA.Ecolinguistics:language,ecologyandthestoriesweliveby[M].London:Routledge,2015:85.[2]EGGINSS.Anintroductionto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M].London:Continuum,2004:43-53.[3]黄国文.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外语,2016,13(1):8-12.[4]FILLA.Ecolinguistics:statesoftheart[C]ʊFILLA,MUHLHP.Theecolinguisticsreader:lan⁃guage,ecologyandenvironment.London:Continu⁃um,2001:43-53.[5]ALEXANDERR,STIBBLEA.Fromtheanalysisofecologicaldiscoursetotheecologicalanalysisofdiscourse[J].LanguageSciences,2014,41(41):104-110.[6]苗兴伟,雷蕾.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9,40(1):13-22.[7]戴桂玉,仇娟.语言㊁环境㊁社会 生态酒店英文简介之生态批评性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48-52.[8]辛志英,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2013,34(3):7-10,31.[9]赵蕊华.系统功能视角下生态话语分析的多层面模式 以生态报告中银无须鳕身份构建为例[J].中国外语,2016,13(5):84-91.[10]谭晓春.和谐共生:生态诗歌的话语分析 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例[J].外国语言文学,2018,35(5):506-518.[11]王雯琪.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老人与海“的生态话语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12]黄国文,陈旸.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 以狄金森的‘一只小鸟沿小径飞来“为例[J].外国语文,2017,33(2):61-66.[13]陈令君.及物性系统视角下田园诗的生态话语分析 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及其英译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9,40(1):23-32.[14]陈令君,王钰杰.及物性视角下‘观沧海“及其英译本的生态话语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2019,39(1):95-100,128.[15]杨君君,申晓蕾.华兹华斯的‘咏水仙“汉译比较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6):127-128.[16]郑翔.王维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异同 以‘鸟鸣涧“与‘黄水仙花“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S1):263-265.[17]王建玲. 水仙 之韵 从文体学角度解读华兹华斯‘咏水仙“[J].科技信息,2014(7):143,91.[18]万新宇.华兹华斯诗歌‘水仙花“的主位结构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1):30-31.[19]朱小美,吴金华.英诗‘咏水仙“的功能文体分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4):72-75.㊃68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40卷㊀[20]HALLIDAYM.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Arnold,2004:441-452.[21]何伟,张瑞杰.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J].中国外语,2017,14(5):56-64.[22]袁颖.媒体报道的生态取向:BBC中国雾霾新闻标题的生态话语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4):33-41.[23]杨桦. 田园 与 湖畔 的诗情画意 比较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诗歌的自然意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3):100-101.[24]肖一,张发祥.华兹华斯诗歌‘咏水仙“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9):117-119.(责任编辑㊀蔡银春)AnEcolinguisticAnalysisofWordsworth̓sIWanderedLonelyasaCloudNIUYaofang,ZHAONQingbin(ZhengzhouUniversity,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Zhengzhou,Henan,450001,P.R.China)Abstract:WordsworthisarepresentativepersoninEnglishRomanticPeriod.Inhiswriting,therearealotofpoemsrelatingtonatureandecology.FromtheperspectiveofSFL,thispaperisbasedonthetheoreticalframeworkofthreemeta⁃functionandtakesthepoemIWanderedLonelyasaCloudofWordsworthasanexampletoanalyzetheecologicaldiscourseofpoetry,furtherstudyinghowthelinguisticstructureofpoetryrealizesitsmeaning.Thestudyshowsthattheanalysisoflinguisticdatathroughtheperspectiveoftransitivitysystem,moodsystemandtheme⁃rhemesystemhasapowerfulexplanationoftheecologicaldiscourse.ThisstudymakesacombinationofSFLandEDA,providinganewperspectivetoanalyzethepoetry.Keywords:systemicfunctionalgrammar;ecologicaldiscourseanalysis;Wordsworth;IWanderedLonelyasaCloud㊃78㊃2020年第2期牛耀方,等: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 以华兹华斯‘咏水仙花“为例。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观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以自然、激情和人文主义为主题,对于生态观念的表达也是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观,不仅可以了解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尊重,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他在诗中描述了自然的美丽、壮观和神秘,例如在《掌声》中,他写道:“树岸连山峦、山峦连梁藉、苍黛把翠微、亭亭拥滴首。
沐阳川水急、临春树声频、不存在搁独处、愁噪知我边。
”这种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华兹华斯的诗歌还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关怀和保护。
在《孤独的水仙花》中,他写道:“我见流水从石崖落下,飞溅起泡末,马鞭草摇晃潋滟波耗,衫蕴蓼塑。
我看野鸭羣集湖上,舞翔于蔚蓝意,阳光如篱辐舐照,水星如镜破影。
”他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可贵与美好,呼吁人们要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物。
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也体现出了他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思考。
在《秋天的风景》中,他写道:“举手叩朝曙、曙曙眷哺哺、念片割飘跦、列星皓元举。
蔊草秋扫天、雾漠首暮霁、方所迢阗阔、轩昊化仙翕。
”他描绘出了秋天的景色,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表现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向往。
华兹华斯的诗歌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在《小溪》中,他写道:“红蜻卦嬉闹、绿水迢头引、真单便巾掩、叠叠祁阶颈。
”他深刻地意识到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呼吁人们要关注环境问题,采取行动保护大自然,避免环境恶化。
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环境的关怀和保护,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环境问题的关注。
他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也传达了他对于生态观念的深刻思考。
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背景下,也许我们可以从华兹华斯的诗歌中找到一些启示,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共同建设美好的地球家园。
:叁整童塑竺!竺!璺兰!竺!_曩困《水仙》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赵茵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财经学院,江苏常州213000)摘要: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者,其作品《水仙》通过描写大自然里的风光及诗人在自然风光里的感受。充分表达了华兹华斯的自然观:自然与人本为一体,因此在被工业和商业主义异化了的现代,只有自然才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关键词:华兹华斯水仙自然观精神家园华兹华斯(1770--1850)是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伟大的田园诗人。他的诗作大多以自然景物为对象,表现了他在自然风景中的狂喜心态;但他并不是一个单纯为赞美自然而写诗的人,他的自然观有着极丰富的内涵。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作品《水仙》的分析,探讨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水仙》是首情景交融的英诗名篇,1804年成文,18cr7年发表,其语言朗朗上口,节奏鲜明流畅,韵律工整简洁,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抒情诗的典范。它真实地再现了诗人华兹华斯与妹妹多萝茜在1802年一次郊游时看到的湖边水仙盛开的美景:沿湖两岸.大片的水仙郁郁盛开,清风徐来,漾起层层水波,水仙迎风摇曳,如银河中闪闪发光的繁星一般在欢舞起伏,粼粼波光闪烁着与水仙嬉戏。如此美景,“Apoetcouldnotbutbegay”。仔细解读这首《水仙》,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华兹华斯通过以对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水仙花描绘,来表达的浪漫主义自然观。诗歌的题目是《水仙》(亦有以诗的第一行“1wonderedlonelycloud”为题)一目了然地给出了本诗的歌咏对象。自然景物往往是浪漫主义诗人诗歌创作的重要的主题,不但是激发他们行动、思考和创作的源泉,而且浪漫主义者的咏物诗还给自然景物以人的生命、情感和表现力,从而分享着人的思想和感情,甚至还是人的精神导师。确实,纵观全诗你将发现,《水仙》的高明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是一首咏物诗——它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水仙是春天的使者,暗示着万物的复苏,生命的蓬勃。本诗首联“1wonderedlonelycloud/Thatfloatshigh0’ervalesandhills”用词雅致。把一个孤傲清高的形象一下勾勒出来。“我”是孤独又自在的云,高高的漫游在涧谷和山岭的上空。尽管孤高。然而云一旦与涧谷和山岭相连,就成为滋润大地山谷的雨水,成为生命的源泉的象征。因此,诗人并不是无病呻吟、孤芳自赏。他是为惋惜社会的颓唐而孤高.是为人类的前途而担忧,是在孤独中追寻真理。在无目的的漫游——也就是追寻真理的过程中,大片水仙的出现.使得诗人眼前一亮。华兹华斯在第二与第三节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湖畔水仙的美丽多姿,采用了诸多比喻、拟人、想象等修辞手法创造了一个鲜明的意象水仙。我们随着诗人的视野看到了“金色的水仙”,“迎着微风起舞翩翩”(飞白译),看到它们如“在银河里闪闪发光”的“繁星”一般“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看到它们同“粼粼的波光”一同起舞。所有的这一切显得那么的生机盎然.叫我们随同诗人一起“满心欢喜”。这里,以水仙为代表的,为诗人所崇尚的不被现代工业文明浸染的质朴自然之美被诗人神奇的笔描写得淋漓尽致。在诗人看来,这种自然之美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净化人的思想,构筑人类灵魂的激情,可以一扫都市生活的喧嚣、浮华、世故、无情。第四节描写了诗人在这自然美景的影响下,激情澎湃而出.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切好的诗歌都是“强烈情感的流露”(spontaneousoverflOWofpowerfulfelling)。诗人在诗中与大自然交流、对话、沟通,与自然和谐相处,感到无比的欣喜,天赋受到灵感的启迪,进入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忘我境界:“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这情景赋予我多少财宝:”诗人在此用冒号把我们的注意引向最后一节,得出财宝的真正含义:当诗人一个人心中茫然或默默沉思时,水仙在脑海中闪现时所带来的极大的幸福——孤独中永远的福祉
“theblessof
solitude”。这里与第一节遥相呼应:“我”已不必
像云一样孤独和漫游,而是伴水仙同乐共舞。这就是自然带来的极乐世界。通过以上对《水仙》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自然观:自然与人本为一体,在对大自然的复归中,人性才得以复归。人类的精神才得以放松、解脱。因此,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自然观的构建一是来自于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二是来自于对童年的认识、重返自然作用的发现。在他看来,童年是人类认识、重返自然的中介(苏文箐.2000)。华兹华斯出生在英国山色秀丽的坎伯兰郡的考克茅斯。他从小就孤独而敏感,喜欢独自远足,这种虔诚地与大自然的交流构成了他的终生的财富。1787年,华兹华斯进入剑桥,这里培养了他的兴趣与早期思想:希望法国通过革命建立更平等、合理、友爱的社会秩序。为此他亲赴法国,追求理想,但法国革命后期的恐怖行为使他的革命理想破灭。于是他陷入极度痛苦和悲伤之中。他十分厌恶上层社会81
万方数据—国囫竺竺兰!皇竺叁壑篁型浅析山姆·谢泼德的“家庭剧三部曲"刘春慧(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摘要:山姆·谢泼德是当代美国剧坛上的重要剧作家。他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问世的家庭三部曲《换饿阶级的诅咒》、《被埋葬的孩子》、《真正的西部》已成为他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引起了越来越多评论家的关注。本文对他的三部剧作进行分析介绍.旨在揭示他的家庭剧创作是实验剧技巧与现实主义主题的结合。虽然这三部剧作是传统的家庭剧,剧中惊人的意象、开放随意的情节显示出谢泼德的家庭剧仍然带有很多后现代主义特征。关键词:谢泼德实验剧现实主义一、引言山姆·谢泼德(1943一)是美国六十年代“外外百老汇”小剧场运动中脱颖而出的杰出剧作家,在当代美国剧坛上至今仍具有影响力。他多才多艺.是电影、戏剧双栖的艺术家.同时又是颇有造诣的演员和摇滚乐爱好者。在戏剧上,他为美国剧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谢泼德于六十年代开始戏剧创作,二十多年来。他写了四十多部独幕剧和多幕剧,还写了电影剧本、短篇小说和诗歌。他先后十一次被授予奥比奖,以表彰他在外外百老汇的戏剧贡献。1979年,他的《被埋葬的孩子》(BuriedChild)一剧被授予普利策戏剧奖,更巩
固了他在美国剧坛的地位。美国戏剧史家C.W.E.比格斯毕曾在《二十世纪美国戏剧》一书中称他为“外外百老汇最成功的作家”。在下文当中,笔者将对他的“家庭三部曲”作以简单评介,希望能够借此说明谢泼德在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和风格。二、谢泼德与他的“家庭剧三部曲”家庭剧的传统在美国戏剧舞台上由来已久。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和婚姻是美国剧作家一直关注和不断探讨的焦点。在美国,家庭剧的创作可以追溯到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以及田纳西·威廉斯等大师。上个世纪末,美国剧坛上涌现了一批以山姆·谢泼德,兰福德·威尔逊为代表的实验剧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求新求异,大胆综合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谢泼德最初也是以实验剧作家的身份登上戏剧舞台的。他的早期剧作充分体现了实验剧的特点:即兴创作,情节模糊、拼贴、超现实等。然而,进入七十年代,谢泼德的戏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位曾经以实验剧创作著称的剧作家开始了一系列以家庭剧为主的
的浮华生活,认为工业社会压抑个性,摧残人性,束缚ca由。于是他开始遁迹山水,希望大自然能医好自己内心的创伤。1795年.华兹华斯远离了城市现代工业文明的罪恶.携妹至英格兰北部湖畔的德塞郡的一个小村庄中住下并认识了柯勒律治(SamuelTaylorColeridge),两人并称“湖畔诗人”。1798年。两人合作发表了世界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浪漫诗歌——《抒情歌谣集))(LyricalBallads),其中《序言》(r11lePre.1ude)被公认为划时代的浪漫主义宣言书。在隐居湖畔的过程中.华兹华斯深刻地认识到了他所处时代的理性的破坏性和有限性。他要用诗歌的形式来重新建立已被破坏的传统美德,将之重组,再建西方人的道德信仰丰碑,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华兹华斯认为自然有三层意义,是人性、理性、神性的一体。自然孕育了万物,是人类的老师、朋友和精神慰籍者,它充满了人性。自然又是真正理性的象征,与现代社会的浮躁、动荡相比,自然的和谐和稳定表现出令人的敬仰的理性。对诗人来说,自然还具有神性。他认为自然和人都是上帝的创造物,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在人类依附的大自然中,上帝的精神无处不在,自然是上帝与人类的纽带。因此他认82为,自然还具有神的光晕,是整个人类的精神家园。他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华兹华斯的诗中,“自然”都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把自然视为“我最纯净的思想的寄托,我心灵的保姆、向导和守护人,我所有善良的本质的精魂”。在《水仙》——这首融入了严肃的哲理思考的清纯的自然诗歌佳作中.他同样用自然景观——水仙来讴歌自然,让读者不仅陶醉在大自然的芬芳中,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时光,而且还能在诗人的引导下于平凡中见不平凡.体会到自然给人类的启迪,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和灵魂的拯救。
参考文献:[1]WoodringCarl:Wordsworth.1965.[2]GeoffreyHHarman,Wordsworth’spoetry1787-18141964.[3]苏文箐.华兹华斯诗学,2000.[4]《水仙》与华兹华斯诗学理念.外国文学研究,2004.5.『5]自然心底存欢愉孤寂时——论华兹华斯自然观,四
川外语学院院报.2002.6.
万方数据《水仙》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作者:赵茵作者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财经学院,江苏,常州,213000刊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2006(8)被引用次数:6次
1.Woodring Carl:Wordsworth 19652.Geoffrey H Harman Wordsworth's poetry 19643.苏文箐 华兹华斯诗学 20004.袁宪军 "水仙"与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期刊论文]-外国文学研究 2004(5)5.陈才忆 自然心底存 欢愉孤寂时--论华兹华斯自然观[期刊论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6)
1. 黄鑫.王洁 浅析《水仙》中威廉·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2. 游瑞娇 自然乃诗歌之源泉——华兹华斯诗歌创作原则探讨及其诗作《水仙》赏析[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3)3. 孙芳.Sun Fang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情结[期刊论文]-河南社会科学2009,17(6)4. 温成茜 从《水仙》看华兹华斯的浪漫生态观[期刊论文]-东京文学2009(4)5. 袁宪军 "水仙"与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期刊论文]-外国文学研究2004(5)6. 刘保安 大自然的歌手--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和自然诗及其贡献[期刊论文]-外语教学2003,24(3)7. 陈蓉蓉 鉴赏水仙——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期刊论文]-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7)8. 陈才忆.CHEN Cai-yi 自然心底存 欢愉孤寂时--论华兹华斯自然观[期刊论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