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理论基础

  • 格式:docx
  • 大小:30.32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理论基础

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基本介绍

所谓“有效教学”,这是一个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它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强调的是三个要素,首先是有效果,就是学生把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懂了,学会了。也就是说我们在评价一节课的时候,应把着眼点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放在教师身上,既不要单纯的看教师的讲解多么博大精深,也不要单纯的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多么条分缕析,更不能单纯的看教学方法多么新颖别致,而要着重看学生到底有多大收获。这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评价的观念和评价标准所发生的根本转变。以前有的教师总在课堂上以“讲”为主、夸夸其谈地喧宾夺主,有些公开课或示范课总出现带有弄虚作假性质的花样翻新,这都是因为教学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出现了偏颇。我们说,任何不管学生实际收获的教学,不论是在课改的背景下,还是在常态的教学中,也无论样式上怎样“新颖”或“创新”,都是失败的。成效才是衡量效果最准确的量化标尺。

其次是有效率,就是让绝大多数或者全体学生都学懂了、学会了。“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由于中高考升学导向的问题,致使

有些学校在教学上只关注尖子生,只关注高分段,这就导致了对教学效率的忽视。准确一点说,就是对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忽视。这些人,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会就会,不会就不会,反正升不了重点。而我们所以强调要搞有效教学,目的就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目的就是要有效转化学困生,有效转化临界生,有效转化瘸腿生,让“优生更优,中等更强,后进赶上”。在操作的层面,我们今后衡量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学生的成绩,不应该单纯用平均分或者排名次的办法,而要重点权衡其提升的幅度,要考核其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真正面向全体,才能兼顾上中下,从而实现在每一个层面上都有效率。

最后是有效益,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尽可能少的投入以及学生尽可能轻的负担便达到了上述效果和效率。这一点,应该说是从中央到地方,三番五次大声呼吁必须彻底解决然而至今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学生负担过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教学层面说,主要是一些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对学情的分析,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习题、测验题的编制等研究的不深入、不到位,从而导致教学无效或低效。在这种情况下,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不得不拼时间、拼题海。这些高消耗、低效率的作法,必须在有效教学的深入实施中加以认真的解决。

提出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新课程改革自2005年已经全面推行,新课改对教师将是一次彻底的洗礼,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将改变我们

的教育思想和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教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校的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尽人意,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还不够强。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名

称大家都知道,但对课程改革怎么改,课堂教学怎么上还是一片茫然。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状况。我们做了一个测试,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课能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听讲就不错了,在二分之一听讲的学生中有记住教师讲课内容二分之一的就不错了,在二分之一能记住教师讲课的内容的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的不足二分之一。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大约在八分之一左右,效率是很低的。存在着不少的课堂教学方法呆板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低微的现象。或表面、片面理解课改理念,致使课堂教学华而不实、热而乏效的状况。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很多教师对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很茫然,对课程改革的实质并不清楚,一面抱怨课程的空洞,一面按老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低效的教学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行,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恰逢此时,上级教育部门大力推行有效教学,为我校这一问题的带来了解决良策。学校认真研读有效教学相关理论,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标准》,从实际出发,打造高效活力课堂,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实施能力。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因素。即:学生投入、教学投入以及社会文化影响,可以说教学的有效性是这几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生投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是学生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因素,包括学生倾向性(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类型、对科目的认知基础)和学生原有动机(学生受家庭影响对学习的一种认识,区别于课堂中所激发的那种动机)。学生投入在短时期内很难改变,所以可以被看成是影响有效教学的一个较为稳定的因素,但并不是说是不可改

变的,而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加以影响的。例如学生在某一节课的学习能力倾向往往受到原有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强烈影响,但是就任何一个特定的课程来说,学生的变量可以认为是固定的。

教学投入是师生投入在教学中的时间、精力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教学投入是教学的可变因素,也是调控教学的内在因素。教学投入包括教学设计、应有教学时间以及教学评价。教学投入对教学的影响可以通过两种与时间相关的变量为中介:教学效率和有效教学时间。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时间安排以及正确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会在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是公众性的事业,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仅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社会、社区、政策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学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可行的。这是影响有效教学的外在因素,也是现代教育强调人的社会性、主体性价值的体现。

有效教学的各种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运作的过程。要使各个因素处于最佳运作状态,发挥整体效能,就要研究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核心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那么如何做到教学效益最大化呢?

1、教学目标有效——科学简明。教学目标是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比如教学目标高、多、空,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