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

加入时间:2006-3-5 23:40:43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

肌电图检查诊断(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肌电诊断检查

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

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

神经、外围神经及肌肉病变。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

(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

侦测病变的性质(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

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以下就此三类肌电诊断检查

作一概括介绍:

神经传导检查

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

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检查。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

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

最大反应波之传导潜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

病变(demyelination)。例如在髓鞘病变可见潜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变慢,而轴突病变或有肌纤

维丧失则可导致振幅或表面积减小。须注意的是有些因素会影响检查所得参数值,包括检查

者技术、病人年龄、及皮表温度等,因此,检查时须将此等因素列入考虑,才能得到正确检

查结果。以正中神经为例,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检查之方法如图I所示,上下肢其它神经之

检查可比照此法,包括上肢的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及肌皮神经,及下肢的股神经、腓神

经、后胫神经、外侧股皮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及内外脚掌神经等。

F反应及H反射之测定:F反应是利用超大电量刺激神经,使去极波沿运动神经轴突逆向传到脊髓,再经同一运动神经元或数个中间神经元后传回下运动神经元,引发其支配的肌肉收缩所产生之反应

波。经由一定次数之刺激(20-100次)可计算其出现频率及传导潜期,当出现频率变少或传导

潜期延长则表该运动神经至脊髓的近端传导径路有问题。H反射则是利用较小电量刺激神

经,经感觉神经纤维向上传导至脊髓,再经单一突触联结(monosynape)传入下运动神经元而

引发肌肉收缩所记录到之反应波,同时随着电量加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逐渐变大,H反

射波会逐渐被抑制变小乃至消失。H反射不同于F反应,后者可见于所有运动神经,而H

反射在正常成人只在于第一荐椎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为必定出现,其它部位则较少见。若H

反射消失则表该神经根有病变或是传导径路的其它部位有问题,相反的若H反射大量出现

于其它部位则代表中枢神经病变。

重复电刺激检查(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主要用于诊断神经肌肉接点之异常。检查方法是利用低频(2-3Hz)或高频(10-20Hz)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若于低频电刺激下出

现递减反应(decrement response),即前五个连续电位波中,最小的波与第一个最大波间振幅

减小达10%以上,则可诊断重症肌无力;反之若于高频电刺激下,连续电位波显示递增反应

(increment response)则为肌无力症候群(Myasthenic syndrome)。

针极肌电图检查

利用针极刺入肌肉,记录其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活动,再经由多条肌肉的检查来判定神经、肌肉病变的特性,部位及范围和严重度。一般常用针极为同轴针极(较耐用,干扰少,但较痛)及单极针极(记

录面积大、较不痛,但干扰大、易损坏)两种。常规之针极检查包括四个步骤,依序观察下

列活动电位:1.针极刺入活动电位(insertional activity) 2.自发性活动电位(spontaneous activity)

3.轻微自主收缩时运动单元电位波(motor unit potential, MUP)之型态。

4.最大力量收缩下,

运动单元电位之征召(recruitment)皮应及干扰型态(interference pattern)。在正常情况下,针极

利入肌肉会引起短暂的刺入活动电位,但正常应于300ms内恢复静止状态,如针刺活动电

位延长,代表肌纤维细胞膜之不稳定,如去神经现象,肌强直异常,或肌肉病变等;反之针

刺活动电位减少或消失,常代表肌肉明显萎缩或纤维化。若针极静止不动,肌肉亦处于完全

放松状态,此时应记录不到任何活动电位,除非针极正好位于运动终板区,则可见到运动终

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或微运动终板电位(miniatual end plate potential),除此之外,若出现

下列自发性运动电位均属异常:1.颤波(fibrillation)或正相尖波(positive sharp wave):均为单

一肌纤维放电形成之自发性活动电位,通常代表肌肉去神经现象,但须在神经受伤后2-3周

才会出现,亦见于肌肉病变,某些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及失用性肌萎缩症。2.肌束波

(fasciculation)及肌束阵弯(myokymia):肌束波是由一群肌纤维同时不自主的放电而造成之运

动单元电位波,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疾病,但也可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特定代谢疾病、及

偶尔在正常肌肉见到。而肌束阵弯则指一群运动单元连续反复的放电引起肌肉收缩,临床上

可见该肌肉上的皮肤蠕动现象,见于慢性神经病变。3.复杂重复放电波(com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 C.R.D.):一组肌纤维以相同频率重复放电所形成的复杂电位、声音有如机关枪,见

于肌肉病变及慢性神经病变。4.肌强直放电波(myotonic discharge) 肌纤维周期性振幅由小而

大再由大而小的放电,造成如飞机俯冲般之声音,见于先天性肌强直症及肌强直性肌肉失养

症。

个别运动单元电位波之型态则于轻微肌肉收缩时观察。运动单元是肌肉收缩的功能单位,每一运动单元包括一个运动神经元、其轴突及所支配的肌纤维,当一运动神经元之神经冲动传至其所支配之

肌纤维时,引起所有肌纤维收缩,经整合而得一运动单元电位波,其判读参数主要包括:1.

振幅(amplitude):最高正相波与负相波间之电位差,正常在200μv~5000μv之间,过高或过

低均为异常。2.间期(duration):电位波初离开基线至最后回到基线之时间,与记录范围内之

肌纤维数有关,正常约2-15ms之间。3.表面积(surface area):指电位波内所含之面积。4. 相

数(phase):波形穿过基线之次数,代表肌纤维密度与放电整合情形,正常不超过4个相数,

否则称为多相波,每条肌肉之多相波约占5-15%。5. 转折(turn):波形极化方向转变之次数。

6. 升起期(rise time):针极接近肌纤维之程度。

7. 电频率(firing rate):在不同疾病及疾病不

同阶段所出现之运动单元电位异常均不相同,例如在神经病变急性期可见到残余之正常运动

单元电位波及一些正常间期之多相波;当神经末梢再生时可见微小多相波;如有侧枝再生则

出现后电位(late component);至于慢性神经再生则呈现长间期、高振幅之多相波。至于肌肉

病变之典型异常则为放电频率增加、短间期、低振幅之多相波。

最后则叫病人作最大力量收缩,使所有运动单元均被征召(recruitment)加入收缩,同时个别运动单元电位之放电频率亦增加,以加强肌肉收缩力量,此称为征召现象。此时针极记录到的众多电位波互

相干扰,使整个监视器屏幕均充满电位波,看不到基线,是为干扰型态(interference pattern)。

随着肌肉征召异常的程度,可将之区分为轻度下降(decreased rich)、重度下降(decreased

poor)、弧离征召(discrete recruitment)、单一动作电位征召(single unit recruitment)乃至无征召

反应。

除了上述常用检查外,还有一些特殊针极检查,如单纤维肌电图即是以微小电极(25以m)来侦测单一肌纤维运动电位波之变化,藉以了解单一肌纤维运动终板及肌肉内神经枝之活动情形,由于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