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 格式:ppt
- 大小:9.30 MB
- 文档页数:28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黎族竹竿舞的起源与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杆舞”的形成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等有着紧密联系,是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适应生存和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竹竿舞是我国黎族、哈尼族、畲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以竹竿为道具而跳的一种舞蹈,而以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最为出名,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
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武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诗句。
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而且有其独特的魅力。
内容简介:真正的竹竿舞起源于黎族民间,也叫跳竹竿,是佤族、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在黎族民间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历史,目前已经被国务院正式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竹竿,黎语叫“转沙”,意为“跳柴”。
最早是在丧葬仪式中表演,已成为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
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人们都要跳竹竿,而且往往跳个通宵达旦。
一般是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
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早年是男子跳,女子扶竿击节,后来发展为男女同跳,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两人一对,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在演出中女性更多。
因为女子步态轻盈灵巧,爽快活泼。
舞者在竹竿间跳跃,像小鹿欢蹦,不断地表演出磨刀、筛米、穿门、鹿跳、转身、来回等花样动作,舞姿十分优美迷人。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介绍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介绍》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那些超有意思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正好赶上他们举办活动,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舞龙啦!哇塞,那长长的龙在人们的舞动下简直活灵活现,就好像真的要飞起来一样。
那些舞龙的人一个个精神抖擞,他们的动作整齐有力,随着锣鼓声的节奏,龙一会儿高高飞起,一会儿盘旋舞动,真是太精彩了!我在旁边看得眼睛都直了,忍不住跟着欢呼起来。
还有射箭呢,看着那些射手们站在远处,瞄准目标,一箭箭射出去,那姿势简直太帅了。
我当时心里就痒痒的,也想去试试,结果自己一试,哎呀呀,那箭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引得周围人一阵大笑,真是太尴尬啦。
再说说蒙古族的摔跤吧,那可是力量和技巧的较量。
两个大汉在那相互较力,一会儿这个占上风,一会儿那个又扳回来,看得人热血沸腾。
我心想,这要是我上去,估计一下子就被撂倒了吧。
还有好多好多其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呢,比如傣族的孔雀舞,那优美的舞姿就像真的孔雀在翩翩起舞;还有朝鲜族的跳板,看着他们在跳板上高高弹起,真觉得又惊险又刺激。
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有趣,还承载着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呢。
它们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和风采,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呀,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和传承它们,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们的魅力!希望大家有机会也都去亲身体验体验这些好玩的项目,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它们的!哈哈!。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新疆作为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的传统体育资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疆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希望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体育活动逐渐融入了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之中,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
例如,哈萨克族的摔跤、赛马和射箭,维吾尔族的舞蹈、秋千和摔跤等,都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
当前,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传统体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举办了多次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推动了传统体育的普及和发展。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市场化程度低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得到解决和改进。
未来,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广阔。
政策支持将是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市场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将逐渐走向市场,成为旅游、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重要资源。
传承创新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关键。
各民族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传统体育进行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和文化需求。
例如,新疆某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节,通过将传统体育与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成功打造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这不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为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传承创新的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青海民族体育参与旅游业发展因素及对策刍议作者:邓彩兰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年第03期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孕育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土族的轮子秋,藏族、蒙古族的赛马,撒拉族的皮筏子,回族的民间传统武术等。
这些民族传统项目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其中,有些项目在其产生与流传过程中与动人的传说、神奇的故事相结合,被赋予了令游客神往的文化内涵和传奇色彩。
如土族的纳顿节、回族的木球、撒拉族的抓蚂蚱等活动。
加之青海高原拥有广阔的地貌景观,这些丰富的体育民间运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旅游价值。
一、民族体育参与青海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给青海民族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使我省的交通、通信、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为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
随着国家经济的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加快,人们观念的改变及服务质量的提高,青海民族地区将会迎来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青海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名目繁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普及性,可以说每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一段传奇神秘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情结,且与当地民族节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等紧密相连,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的特色,为现代旅游文化的求知、求新、求异的人文追求创造条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参与青海旅游开发成为可能。
2 青海民族体育参与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旅游产业是一种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产业,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更是一个朝阳产业,不能将其完全定格为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景观旅游,民族地区的旅游更需要不断充实与挖掘。
青海旅游的基本特色和优势在于其文化性和民族性,这种内在的特色和优势,能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精神和文化享受。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更具有文化性,唯有将民族传统体育与青海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才使二者显示出活力和竞争力,同时也起到保护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对贵州民族项目“独竹漂”的旅游开发构想作者:张丹来源:《体育时空》2014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摘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少数民族项目“独竹漂”的历史特点、健身、文化价值以及旅游开发现状等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探讨该项目与旅游业联姻的价值意义,并对其旅游开发进行初步构想。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旅游发展一、独竹漂简介“独竹漂”顾名思义,在一根竹子的支撑下实现水上漂。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一种黔北民间绝技,是贵州省独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称“水上芭蕾”。
其生产劳动原型主要是赤水河及其支流地区的苗汉同胞,在水运竹子的集竹、运竹过程中逐渐掌握的划单颗楠竹的技艺,因此,“独竹漂”在历史上既是一种生产劳动技能,也是一种由生产劳动中提炼出来的原生态体育活动[1]。
二、独竹漂历史特点体育运动项目的产生和传播总是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习俗有关。
“独竹漂”是贵州省独创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承载着省内一定区域的民族文化现象。
因此,该项目具有特色的地域性,较高的观赏性、竞技性、参与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等历史特点。
三、独竹漂健身价值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当然独竹漂的体育内涵也体现在它的健身性上。
“独竹漂”项目要求人体直接参与运动,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伴随着一定的负荷,有助于促进人体向健康强壮的方向发展并能有效地调节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四、独竹漂文化价值无论是起源于生产劳动,还是出自于对竹的热爱,独竹漂的起源无不浸染着贵州人民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无不彰显着独竹漂运动的丰厚文化底蕴[1]。
贵州省是—个多民族省份,各族人民也曾是中国的人文初主,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贵州人民不忘历史,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民族精神。
因此,独竹漂运动对于人们探究早年黔北地区的社会生产、经济发展、民居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第3l卷第6期2010年11月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 nal of J i shou U ni ve r si t y(N at ur al Sci e nce Ed i t i on)V01.3l N0.6N O V.2010文章编号:1007—2985(2010)06—0123—03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
赵志强(吉首大学人事处.湖南吉首416000)摘耍:要将民族传统体育有机地融合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之中,形成高效、有序、双赢的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文化的融合达到曩佳旅游效果.必须从制定区城化开发策略、建立体育旅游中介、培养复合型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等方面多譬齐下。
同时注意两者问的双向互动关系.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I旅游文化I融合中圈分类号:G85文献标志码:A自2008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全球化进程中的诸多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健身、娱乐、特色养生的传统活动,具有丰富理性内涵的文化特质.在体育形态中,民族传统体育交织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文化模式和民族心理结构种种因素.…随着闲暇时间逐步增多,人们对文化、娱乐、健身、体闲等活动需求也日益增强,旅游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重要内容和休闲消费的热点.然而传统的自然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旅游消费的重点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人们旅游的心态已从自然观光、山水旅游转向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上来。
在旅游活动中求新鲜、求乐趣、求知识、求运动的心理日渐增强.[23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本身就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能将民族传统体育有机地融合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之中。
拓展民族地区旅游的经营领域,毫无疑问将会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新支点.但是.从目前民族地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仍处于较低的层面上.笔者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功能人手探讨其与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和发展模式,以期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功能.开发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地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1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色和社会功能1.1民族风采竞技表演中的的审美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在竞技表演中,首先能体现的是矫健和剽悍美.矫健美当数表演苗族刀、枪、剑、棍、叉、耙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