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意识

海洋意识

海洋意识
海洋意识

大学生加强海洋意识责无旁贷

摘要:尽管中国是一个拥有18000 公里的大陆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约300 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海洋大国。但令人忧虑的是,国人对此不甚了解,海洋意识还十分淡薄。特别是大学生,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教育应使学生充分认识海洋,树立海洋意识责无旁贷。让海洋知识教育进人大学课堂,加强各种媒介对全社会宣传海洋知识,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海洋科学知识等途径为我国培养拥有较高海洋意识水平的学生。

关键词:海洋意识大学生措施

一、背景

2010年9月7日的钓鱼岛问题和2012年4月10日的黄岩岛问题,这两件海洋事件发生都引起全国全民强烈反应,游行和抵制日货等弄得轰轰烈烈,这时大家的爱国情怀得到充分的体现,但很多都是一股热,过几天就不理不睬了,更让人可悲的是绝多数人都是一味地的说岛是中国的,实际那岛具体在国家哪里都是不知道,也不知道为啥会出现这纠纷。从这两事件中可以知道我们国家人们的海洋国情意识是多么的薄弱。作为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国家的栋梁的大学生的海洋国情意识的情况也没见好很多。共青团中央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 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只有不到 10%能够说出我国主张海域面积为约 300 万平方公里,许多大学生不清楚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根据我们对部分在杭高校的问卷调查,有 88.2%大学生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容了解不多,甚至有21.7%完全不知道。知道我国于1996 年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只有 9.6%。有 67.1%的学生不知道 12 海里领海制度和 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制度。有 91.3%的学生能正确答出我国有 960 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 但是只有7.7%的学生知道我国还有约300 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面积。能准确说出我国四大岛屿的仅有 7.2%,其中更有 31%的学生一个都不知道。对“中国国土面积那么大,争几个小岛是否有意义”问题的回答中竟然有 23.4%的学生认为没有【1】。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如此现状的海洋意识, 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海洋意识缺失的原因

我国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尽管海洋文明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海洋文明始终未能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海洋在国人面前始终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这种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造成大学生对海洋、海疆、海防、海运、海上贸易等海洋意识的缺乏,决定了大学生对陆地国土的依恋和对海洋的淡漠态度。

2、海洋意识教育的缺失。

近年来在我国,作为海洋教育主要载体的地理课程教育出现弱化倾向。一方面,中学地理作为副课,不少城市己不纳人高考范围,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我国中学、大学阶段细分专业过早,学生的接触面、知识面较窄,对地球环境缺乏了解,青少年海洋国土观教育严重不足。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已把地理和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5门核心课【2】。致使大学生的海洋知识没有良好的基础。在大学,海洋教育所占的比重也非常低,教科书涉海内容非常少,以海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鲜见,宣传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和海洋科技的机构更是寥寥无几,大学生不论从学校还是从社会都不能系统的了解海洋,致使海洋知识浅薄。

三、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必要性

无论从国际发展的大趋势还是从我国所面临的海洋划界问题;无论是从目前国家发展的需要还是从长久的影响看,加强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拥有管辖权的海域面积将达到300多万km字。管理、开发、维护好我们拥有管辖权的300多万肠罕的海域,需要大批的海洋管理人【3】。同时,由于《公约》的生效,海岸相邻和相向的国家之间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问题日益尖锐,海洋权益斗争日益复杂。我国和海岸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存在海洋权益重叠,需要进行海洋管辖界限的划分。而这一切也需要一大批既具有海洋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的海洋法律知识的海洋管理者来参与完成。

四、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的途径

1、海洋意识教育进入大学课堂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大量的海洋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海洋意识教育提供了理论知识基础。我们可以在已有的海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和编写一套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教科书,让海洋意识教育走进课堂,加快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水平。

2、综合利用各种媒介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

调查中,有88.4%的被调查者反映大众媒体上有关海洋的信息报道实在是太少了。电脑软件宣传,优秀的电脑软件不仅可以娱乐,还能学到许多平时没有注意到或是觉得枯燥的知【4】。例如,游戏《大航海时代》就曾令不少游戏爱好者了解到了有趣的海洋知识。然而,国产软件却似乎没有关注过这些题材的游戏。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海洋科学知识

高校在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定期地举办一些有关海洋知识讲座、画展、摄影展览、夏令营和演讲比赛等,可以更好的激发大学生学习海洋科普知识的热情。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要呼吁各种基金组织踊跃参加捐助活动,设立奖学金奖励那些参加海洋实践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团体,赞助一些大型的海洋知识竞赛,奖励优胜者参加免费航海旅游等。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校园中形成认识海洋的良好氛围,掀起学习海洋知识的新高潮。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年蓝色国土意识大型读者调查[N].中国青年报,2001.04.13

[2] 吴青林.大学生海洋意识及其教育思考[N].理论观察,2010(2):127~128

[3] 张德华,冯梁,颜家坤.中华民族海洋意识影响因素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3):79~86

[4] 王秋荣.积极行动起来,提高海洋意识[N].中国海洋报,2009.03.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发展现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总公司简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CNOOC,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现有员工6.85万人。涉及业务包括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化工化肥炼化、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综合服务与新能源等六产业板块。2010年,公司全年完成油气产量6494万吨油当量,实现营业收入3548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977亿元人民币,年末总资产达到6172亿元人民币。 二、组织结构概览: 上游业务中上游业务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辖)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销售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化工供销(集团)总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金融服务 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 中国近海石油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其他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中海油信息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报社 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中海实业公司 公司文化以人为本,担当责任,和合双赢,诚实守信,变革创新;及对社会要节能减排,公益事业的责任。 二、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及公司的经营策略 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 (1)出口进入方式。 (2)合同进入方式。 (3)投资进入方式。 开展海外投资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 1 与东道国的石油公司联合 2 与有经验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联合 3 无风险服务合同 4 购买储量 5 获得勘探开发股份的转让

中国海洋现状

中国海洋现状 ——论中国海权 “海权是什么?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行动自由权。 中国为什么需要海权?简言之,就是和平崛起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也是为世界人民做更多贡献的需要。” ——张世平《中国海权》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2007年美国《二十一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报告的扉页上用大字印着一句话“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商业运输通过海洋,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离海岸几百英里的地方,这颗星球有近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同样用大字赫然写着的还有“保护海权,美国的生存之道。”海洋不仅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中国是个地理大国,同时也是个海洋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以及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一、边疆告急·呼唤海权 中国的海区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组成,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中国管辖的海域总面积大约为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现有陆地面积的1/3。然而,目前除了渤海是中国的内水外其他三个海域都存在一定的主权争议。尤其是东海和南海,争议之大,持续时间

之长,都是世界上所不多见得。即所谓的“三海”问题。 “三海”问题主要包括管辖海域划分、岛屿归属、大陆架划分三大问题。其中面临安全威胁的岛屿,一个是钓鱼岛,一个是南沙群岛,一个是黄岩岛,还有西沙群岛。 钓鱼岛列岛位于东海,仅有2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由5个岛屿和三块礁石组成。日本之所以侵占钓鱼岛,有它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企图。如果日本占领了钓鱼岛,就意味着中国东海海域将有7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被日本窃据,钓鱼岛海域所蕴藏的800亿桶海底石油和油气将被日本据为己有,日本在钓鱼岛设置雷达就可以监视方圆400公里至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 南沙群岛是南海的一部分,位于南海的最南端,由230多个岛、礁、滩和沙洲组成。南海总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渔业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也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不仅具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称号,资源丰富,而且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目前,南沙群岛中已有45个岛礁被邻国所占。这些国家为使其所侵占的岛礁及海域“合法”化,把制造驱赶、抓扣我正常作业的渔船渔民,作为宣誓其所谓“主权”、维护其既得利益的主要手段。 对于中国来说,南海问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丰富的资源尤其是能源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保障;其次,地处“两洋”接合部对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再次,南海方向是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真题研究:25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海洋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真题研究:25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 分析——“海洋意识”(word版) 25 真题研究: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海洋意识” 一、“海洋意识”的概念分析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载体。一个国家、民族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对海洋权益的争取和维护的能力,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又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们对海洋价值的认识程度。 (一)海洋意识的内涵何兆雄在《试论海洋意识》一文中指出,“海洋意识指人类在由海洋构成的生态环境中, 对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的认识总和。”它包括人类对海洋的相互关系、人类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保护的方面的总看法。 海洋意识的概念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人类对海洋各种属性的直接认识,它主要是海洋给人类留下的直观特征。另一层则是人类关于海洋对其生存价值的总体认识。这一块由于不同的人群或不同的国家所面对的环境不一样,其对海洋生存价值的理解也不一样。 (二)海洋意识的细化何兆雄在《试论海洋意识》一文中更具体的将海洋意识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层次。自发 的海洋意识史前人类己经具有,为了生存和发展,原始居民从大陆转向江湖河海。自觉的海洋意识在中国见诸于先秦,在欧洲始见于古希腊、罗马时代。 何兆雄将海洋意识的内容分为海洋物质财富意识和海洋精神财富意识两大块。“海洋物质财富意识包括海洋资源、法权、环境和科技意识。”海洋精神财富意识则主要讨论海洋文化意识,包括殖民化或和平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的商业性与农业性、少数民族的封闭性或开放性。 温广宇在《增强海洋意识,构建“蓝色工程’夕》中提出“海洋意识主要包括海洋国土、海洋财富、海洋资源、海洋竞争、海洋环境、海洋安全等六个方面。” (三)海洋意识的特点近代以前,海洋文化和大陆文化的最基本差异,或许在于大陆文化更多是一种农牧文化, 而海洋文化更多是商业文化,由此派生出两种文化对民族特性、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乃至意识形态的不同影响。通常而言,相对于大陆意识,海洋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1.重商意识,即重视物品在流通和交换过程中带来的利益的理念。在古代大陆型社会中, 1 / 7

海洋知识竞赛题库

131:我国最大的半岛是 70.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多少?于哪一年建成通车? 我国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于2008年建成通车。 71.《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于何时正式施行? 2003年7月1日。 7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颁布于什么时间? 1986年。 73.我国最大的半岛是哪个半岛? 山东半岛。 74.我国岛屿数最多的群岛是哪一个? 舟山群岛。 75.到目前为止,我国哪个海区赤潮发生最为频繁? 东海。 76.被海员们称为“中国的好望角”的岬角是哪一个? 成山头。 77.我国什么时候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活动中? 北宋。 132:海区跨越的气候带 78.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海洋调查实习船的名字是? “东方红”号。 79.我国第一条水下电报电缆开通于哪一年? 1871年。 80.中国海区共跨越哪几个气候带? 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81.1990年我国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有几个? 5个,为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南大洲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南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和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 82.我国可管辖的海域有哪些? 内水、领海、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83.我国海域划界遵循什么基本原则? 海域划界要遵循国际法基本原则、公平原则;自然延伸是划定大陆架界限的主导原则。 84.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富有海洋特色的民俗节? 山东荣成中国渔民节、海南国际椰子节、青岛海洋节、浙江象山开渔节。 133:第一个填海机场是 85.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在哪里? 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是: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是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 86.我国第一代潮汐预报机于哪一年研制成功? 1999年。

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关系研究

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关系研究倡 赵宗金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 综合表现。海洋文化是人类直接和间接地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条件创造的文化。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 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也有助 于丰富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海洋世纪的时代状况构成了两者的共同背景,为海洋文化研究及海洋意识普及 提供了依据。对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受概念理解多元化分歧的影响,也受当代海洋 文化实践活动复杂性的影响。总体上看,两者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作为人海关系认知的海洋意识够成了海洋文 化的要素;基于民族文化传统构建的现代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海洋价值观是海洋意识与海洋文 化的共同核心。 关键词:海洋意识;海洋文化;海洋世纪 中图分类号:C9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13)05‐0013‐05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意识一词在日常语言和学术文献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多,海洋文化的研究也日益成为海洋社会学科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的研究存在诸多交叉,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也大都论及海洋意识问题。事实上,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廓清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对于自觉地进行现代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界定 (一)关于海洋意识内涵的理解及其特征 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目前关于海洋意识的研究基本状况如下:第一,“海洋意识”出现的频率较高,研究内容较分散。目前以“海洋意识”为题名的论文数量较多,但是大部分文章是以新闻形式发表;对“海洋意识”的概念表述多为描述性定义。内容上主要涉及特定人群和地域、国家的海洋意识状况和古代中国的海洋观念。第二,“海洋观(念)”的相关研究较多,主要涉及海洋观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海洋观的历史变迁、国际关系中的海洋观分析如印度的海洋观及其海洋战略。第三,目前关于海洋意识的直接表述主要集中在海权与海洋国土观念问题上,主要与公众的海洋认知及海权问题联系在一起。具体包括海权与国家的关系,古代及当代的海洋国土观念等。总体上看,关于海洋意识的理解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 此外,当前海洋意识的结构、形成机制缺乏研究文献。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出台了海洋战略,都认识到了对公众的海洋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海洋意识的构成却缺乏应有的有效分析和表述。关于意识的研究从19世纪末期就已经进入科学研究的阵营,迄今形成了内容心理学、结构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诸多流派的研究结论,并在意识的构成和转化、意识的生理机制、意识状态的分析等多领域内都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但 倡收稿日期:2013‐04‐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海洋意识及其建构研究”(11CSH034);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研究” (12&ZD11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2BSHJ06)作者简介:赵宗金(1979‐ ),男,山东莒南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

我国的海洋现状

我国的海洋现状 大纲 一、我国的海洋 1.我国海洋的基本情况 2.与海洋有关的基本概念 3.我国的东海大陆架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介 1.《公约》的意义 2.新的世界性的“海洋土地改革”正在加紧实施三、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现状 1.黄海 2.东海 3.南海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洋 C02:海 C03:海湾 C04:海峡 C05:领海 C06:毗连区 C07:专属经济区 C08:大陆架 C09:公海 C10:军舰 原理 K01:我国海洋的基本情况 K02:与海洋有关的基本概念

K03:我国东海大陆架的基本情况 K0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意义 K05:世界海洋权益的重大变革 K06:我国黄海权益面临的现状 K07:我国东海权益面临的现状 K08:我国南海权益面临的现状 信息 I01: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签订I02:1996年5月15日,我国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6年7月7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 正文 一、我国的海洋 1.我国海洋的基本情况 (1)我国管辖海域的总体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沿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约18400多千米,加上14000千米的岛屿海岸线,总长达3.2万千米。 我国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之一,有岛屿6536个;群岛和列岛有50多个,岛屿总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8%。我国岛屿虽然众多,但大岛少,小岛多,除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东海岛、海潭岛、长兴岛和东山岛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外,绝大部分岛屿的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占我国岛屿总数的86%)。我国沿海岛屿的分布差别也很大,从海区来看,东海海区最多,占全国岛屿总数的58%;南海次之,占28%;黄、渤海海区最少,占14%。从省区来看,浙江省沿海最多,共有2100多个岛屿。什么是岛屿?按自然地理的分类,一般将最高潮时露出水面的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称为岛屿,而小于500平方米的称为明礁。 (2)我国的四个海洋 1)黄海、渤海 黄海、渤海海底全属大陆架,没有大陆坡和深海盆。

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

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 夜,漆黑而静寂。一个人总是喜欢独坐窗边,耳边响着轻轻柔柔的歌,年轻的心随着缓慢而悠扬的旋律飞扬着,如徜徉在天边的云彩,自由、恬淡、无取无求。在这座繁华而陌生的城市里总是会有这般莫名的感动,或是跳跃着微笑的激情;亦或是充溢着流泪的感叹。于是指尖开始不自觉的开始在键盘上舞动,留下一串串文字,或思、或悟……。 很久没有写过东西了,对于文字仿佛已如陈年往事般的忘却,只是记得七年之前我对于文字,对于诗词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执狂。 理工科毕业的我对于文字始终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偏爱,记得小时候当别的小朋友能把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的时候我却在张嘴闭嘴的“床前明月光”,那时家人们对于我是相当骄傲的。小学时一个中秋节的课堂上老师在教大家“鹅、鹅、鹅,曲颈向天歌”,我却告诉老师:今天因该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文字方面体现出的灵性使家人更加坚定了培养我写作的决心,读书时的每个夜晚我都是伴着柔和温暖的灯光和笔尖流淌出的一行行文字渡过的。 由于在省市举行的学生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我很轻松的就被接受成为“辽宁省小作家协会”的会员。那时写作几乎成了我追求的唯一梦想,我不断的写,从流水帐般的小学生作文到借物言志的中学作业,我渐渐觉得学校接触的东西已经满足不了我对文字的渴求,应试教育中的写作已经无法描述我青春年少的心。我没有迷恋上当时流行的所谓青春偶像,却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唐的李白,

宋的苏轼…....。 读欧阳修《生查子》的人约黄昏,吟李昱《虞美人》的故国多愁,咏辛弃疾《永遇乐》的气吞万里,叹陆游《诉衷情》的老泪空流。和岳飞《满江红》的壮怀激烈,诵秦观《鹊桥仙》的暮暮朝朝,引晏殊《浣溪沙》的似曾相识,唱李清照《一剪梅》的却上心头。我喜欢上了宋词,喜欢其中如泣如诉的春花秋月,喜欢其中指点江山的万丈豪情!我自己也开始试着填词,那时我在课堂上为了几个字的意境和老师争论不休,我也在论坛上和网友们接诗联句。当我的网友们知道一直和他们“玩”词的我只有如此年纪的时候,大家把赞美的词藻都抛给了我。年少无知的我更是张狂无度,曾自比“才压三江”的辽东才子王尔烈。曾在论坛上大言不惭的写过: “谁家少年郎? 坐看春华秋霜, 谁知少年心 情可通四海 才堪抵三江!” 至此我更是沉迷于网络中虚无的赞美与自己心中那份对于诗词的执着。我渴望知道古人的生活,古人的感受,那样我更能体会他们的词,更能体会他们的心绪,我知道从那时起我已经在文字的海洋里越游越远了,可能终生都不会回头。由于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甚至于老师都容忍了我在课堂上的不羁与狂放,我也已经准备把我的诗词作为我的事业一直不断的走下去。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对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在观念上、技术上、效益上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海洋科学发展观、建立海洋综合管理机制、依法治海、科技兴海、进行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等各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管理 1. 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1 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已记录到了20 200 多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 /10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可以利用于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饲料等领域;(1)2007年,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为1400 多万t。(2)2007年,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加强新药研制与成果转化,全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3)加速研发利用海洋生物各种特性和能力,合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如利用蓝藻生产天然橡胶等。(4)国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取燃油150 L 以上,我国目前还没有投入开发。(5)我国用海洋植物作畜禽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海洋植物饲料加工业。 1.2 珍贵的海洋矿产资源 中国深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估计有200 多亿

t ,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为8 万亿m3 。2007年,我国努力提高海洋油气开采能力,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但总体来讲,开发程度不高。年经联合国批准我国1991在太平洋获得面积达15万km2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我国在大洋调查中还发现了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元素的海底热液矿藏,但开发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可燃冰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广泛存在,据测算,仅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 亿t油当量,但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开采难度大,我国直到1990年才开始可燃冰的利用和开采技术研究。 1.3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 我国有宜盐土地及滩涂84 万ha。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盐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海盐产量为3 000多万t。海水中也含有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目前,我国直接提取钾、溴、镁等技术方面已经突破万吨。海水中还含有重水,其是核聚变原料和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开发程度不高。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12万多t,海水直流冷却水年利用量已近480亿m3。 1.4辽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 km ,管辖海域300 多万km2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 /3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生产、通信和电力输送、储藏及交通、娱乐设施等方面。截至2007年,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 年居世界首位。滨海旅游消费需求呈现逐年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7年滨

中国国民海洋意识薄弱 加强海洋教育迫不及待

中国国民海洋意识薄弱加强海洋教育迫不及待●世界近代任何一个大国崛起,都必须依靠海洋 ●中国海洋形势非常严峻,但国民的海洋意识却相对薄弱 ●中国要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处理国内和国际海洋事务,就需要所有国民来关注海洋 中国国民海洋意识薄弱 前段时间,瑞典“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访华一事被国内媒体炒得火热。舆论大多都在回味和赞许中瑞两国数百年的友谊,但对笔者而言,通过对 “哥德堡号”十多年制造过程的关注和实地详细考察,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瑞典是一个只有90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海洋资源相对而言非常丰富,但瑞典全民都有非常开放和强烈的海洋意识。 而如今,中国海洋形势严峻,国民的海洋意识却非常薄弱,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某大城市90%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版图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面积,而不知道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北京市“世纪坛”宏伟建筑,依然把祖国疆界限制为“960”;上海市“东方绿舟”教育基地知识大道上,有历代中外名人雕像,其中伟大航海家有哥伦布,却没有郑和;当英国海军退休军官加文·孟席斯关于“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发现美洲大陆,并绘制了世界海图;在麦哲伦的100年前,中国人已经完成了环游地球的壮举,郑和是世界环球第一人;比库克船长早350年,中国人已经发现了澳洲和南极洲,领先欧洲人300年解决了经度测量的问题”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发布后,中国史学界做的第一件事,竟是一致持否定态度,而非帮助其进一步核实或发掘新的材料。要知道,这种观点如果得到进一步证实和肯定,便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历史地位。 中国不仅仅只有陆地文明 国民海洋意识不强,一方面与初级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有关,许多地理教材都把中国版图描绘为陆地疆域,而忽视海洋管辖面积,另一方面也与历史教学有关。以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第一学期的《中国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为例,书中点到了距今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及当时的人居住于干栏式房屋,却未提到出土文物有木桨,意味着先人已驾舟出海;书中引用了春秋战国时期狩猎水陆攻战纹壶的局部图案,只说明“表现了战船作战的场面”,却未提到造船航海科技的发展;提到了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却未述及秦朝徐福东渡也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提到与唐朝有使节来的国家就有70余国,选用了唐卷发人俑图认为是来自非洲的黑种人像,只介绍了日本遣唐使来唐留学和鉴真赴日传经讲学,却未提升到海外交通已大大地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宋代的造船业、海上航运能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元代的河海漕运,都有一定的描述,但对宋代向东北与高丽、日本,向南、向西与亚、非、阿拉伯世界的海上往来却全未述及;对明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同时还分布着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5000多个,属于海洋大国。中国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因此制定正确的海洋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沿海滩涂和浅海资源 我国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总面积为2.17万平方公里(合3255万亩)。由于我国沿海入海河流每年带入的泥沙量为17亿~26亿吨,平均约20亿吨。它们在沿岸沉积形成滩涂,每年淤涨的滩涂总面积约40万亩,使我国滩涂资源不断增加。滩涂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海岸,渤海占31.3%,黄海占26.8%,东海占25.6%,南海占16.3%。 浅海资源由于陆架宽广也很丰富。0~15米水深的浅海面积为123800平方公里,占近海总面积的2.6%。按海区分,渤海为31120平方公里;黄海为30330平方公里;东海为38980平方公里;南海为23330平方公里。 滩涂和浅海是我国发展种、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2.港址资源 我国港址资源丰富的原因基于我国大陆有基岩海岸5000多公里,占全国大陆岸线总长的1/4以上。这类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

港湾众多。它们的特征是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许多岸段5~10米等深线逼近岸边,可选为大中型港址。淤泥质海岸4000多公里,其河河口岸段常有一些受掩护的深水岸段和较稳定的深水河槽,可建大中型港口。砂砾质海岸呈零星分布,岸滩组成以砂、砾为主,岸滩较窄、坡度较陡,堆积地貌发育类型多,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潟湖,有一定水深和掩护条件,可建中小型港口。 我国沿岸有160多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0多个大、中河口,深水岸段总长达400多公里。绝大多数地区常年不冻。除邻近河口外,大部岸段无泥沙淤积或很少,基本具备良好的港址环境条件。目前,可供选择建设中级泊位以上的港址有164处。 3.海岛资源 海岛是联结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它兼备丰富的海、陆资源,在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省、和澳门所属岛屿暂未列入),我国共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5000多个,总面积为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0.8%,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400多个,共有人口约500万。我国海岛分布很不均匀。东海岛屿最多,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58%;南海次之,约占28%;黄海、渤海最少,约占14%。 我国海岛资源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 陆土资源全国海岛共有农田面积1900多万亩,森林面积5600多万亩。其中,的海岛农田面积最大,约900万亩;的海岛森林面积最

关于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重要性的建议

关于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重要性的建议 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对海洋的认识,应该了解它的重要性。海洋是生命的源泉、资料的宝库、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和未来的希望,也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21 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利用、保护和保全海洋是时代潮流和全人类的责任。一个国家、民族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对海洋权益的争取和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海洋意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海洋意识的强弱对推动我国逐步走上海洋强国的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海洋意识现状 尽管中国是一个拥有18000 公里的大陆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约300 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海洋大国。但令人忧虑的是,国人对此不甚了解,海洋意识还十分淡薄。在日常生活中,海洋意识的缺失屡见不鲜,北京市“世纪坛”宏伟建筑,依然把祖国疆界限制为“960”。上海市“东方绿舟”教育基地知识大道上,有伟大航海家有哥伦布,却没有郑和。在中小学地理历史教材中对中国海洋历史地理的讲述是少之又少,对中国的版图描绘也只是以陆地疆域为主。大学生海洋意识如何呢?共青团中央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只有不到10%能够说出我国主张海域面积为约300 万平方公里,许多大学生不清楚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根据我们对部分在杭高校的问卷调查,有88.2%大学生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容了解不多,甚至有21.7%完全不知道。知道我国于1996 年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只有9.6%。有67.1%的学生不知道12 海里领海制度和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制度。有91.3%的学生能正确答出我国有960 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 但是只有7.7%的学

(完整版)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方案

蓝丝带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方案 (修改稿) 第一章活动概述 1.1 背景 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国际间的竞争从原来的陆地竞争转入海洋领域。为此,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加强海洋科普教育工作,增强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保护意识,培养一代爱海洋、学海洋、用海洋的优秀青少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然而, 6月10日,国家海洋局公布,我国国民海洋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民众的海洋知识水平仍有待提高,知道我国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海洋国土”的只有10.7%。此前还有调查说,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把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当成是国土面积;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 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许多大学生根本不清楚领海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在新兵中调查结果也大致如此;许多国民对我国海洋的了解只停留在旅游的海滩和餐桌上的海鲜上……。 为何会这样?主要是多年教育的失误。比如,中小学地理教育一再被轻视和缩减,而其中有关海洋的课程又一减再减;中学分科,大学细分专业,使学生对我国地理缺乏基本的了解;加之海洋教育手段的单调,把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课程弄得枯燥无味了。人文教育在此方面也常帮倒忙,甚至严重误导,如语文课文中就把祖国描述为“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其后也没有任何附加解释,类似的说法在正规人文的教材如诗歌和小说中并不鲜见。这

些都使我国孩子在接受海洋国土观教育上先天不足。而包括海洋在内的地理教育一直是许多国家的重头和基层课程,如美国就把地理、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并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5门核心课程。 “海洋国土意识”需要系统、有效和从小教育。海洋知识的普及、海洋文化的传播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寓教于乐了授课方式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增强青少年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保护意识。在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为使海洋科普知识更好地走进校园,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计划面向三亚市大、中、小学,开展海洋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 1.2 目的 1.2.1 提高青少年的海洋保护意识 通过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三亚市教育局和蓝丝带协会以及热心海洋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引起青少年对海洋保护的关注和参与,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海洋保护意识。 1.2.2 提高公众对海洋对海洋环保的关注和参与 通过对青少年海洋知识的普及以及海洋文化的传播,增强青少年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保护意识,从而由青少年带动身边的亲人朋友一起参与到海洋保护的活动中来。 1.2.3 探索海洋科普宣教模式 通过活动的实施探索一套可持续可复制的海洋科普宣传教育模式。 1.3 时间 活动前期准备阶段 2013年01月01日—2013年02月29日

大学生海洋观念和海洋意识调查1

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所在学院: 1、性别:男女 2.学历: A.大学本科 B.硕士研究生 3.你知道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包含了海洋国土面积吗? A、包括 B、不包括 C、不清楚 4.你知道“蓝色国土”是指什么吗?【可多选】 A、海洋国土 B、是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形象统称 C、对海洋专属经济区的一种比喻性的称呼 D、海洋与陆地 5.你知道下面哪些是与我国存在海域争端的国家吗【可多选】? A、菲律宾、日本、韩国 B、柬埔寨、文莱、马来西亚 C、新西兰、老挝、泰国 D、马来西亚、越南、印尼 6.你知道目前保护我国主权海域的海军舰队吗? A、南海舰队、黄海舰队 B、东海舰队、渤海舰队 C、南海舰队、东海舰队、渤海舰队 D、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北海舰队 7.对于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海洋能源,你了解吗? A、不知道,没听过 B、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 C、了解一些 D、很了解 8.你知道我国第一座水族馆在哪个城市吗? A、青岛 B、大连 C、宁波 D、香港 9.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应该如何来维护海洋权益? A、加大航母建造,增强海洋军力 B、多边会谈,加大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C、坚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立场 D、先发制人,掌握海洋开发的主动权 10.我国目前已经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出了多少批护航舰队出海护航? A 、5批 B、8批 C、12批D、10批 E、不知道 11.你平时有收看或者阅读有关海洋方面的新闻报道、书籍或者杂志吗? A、有 B、偶尔 C、没有 12.当你知道一些有关海洋的新闻,你会主动与同学和朋友分享或者讨论吗? A、不会 B、会 C、偶尔 13.你平时有参加各类有关海洋方面的宣传活动吗? A、有 B、没有 C、偶尔 14.如果你所在的大学有开设有关海洋方面的选修课程,你会修读吗? A、会 B、不会 C、不确定 15、中国海监局的主要任务是?【多选】 A 国家海洋权益维护 B 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巡航监视 C 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 D海洋气象、海洋水文、海洋生物、海洋地质调查和勘测以及相关海监执法 16、你认为海峡两岸在对于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如何? A、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两岸对于南海问题在具体方针上接近一致 B、互不相干,各自为战 C、准备联手合作,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御外敌 D、暂不清楚 17、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与东南诸国竞争激烈,你认为我们应该对东南国家持以什么态度() A、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B、养精蓄锐,维持现状 C、主权在我,寸海必争 D、局部打击,扬我国威 E、施以小利,按兵不动 F、暂无想法,观望态度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1/3/21 何传添 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亡;得海洋者盛,失海洋者衰。这是历史揭示的一个鲜明的真理。1994年11 月16 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生效后,海洋自然再度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自1996 年7 月6 日正式加入《公约》,就有了国际法基础上拥有的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与中国海上相邻的8 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人类已进入21 世纪,中国既要保卫自己的海洋国土、捍卫自身的海洋权益,又要和周边国家一起把和平和稳定带入新的世纪。这是一个既崭新又敏感、既对现实又对未来有深刻影响的课题。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从1958 年起,联合国陆续召开了3 次国际海洋公约会议。1958 年2 月至4 月,第一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就拟定海洋法草案进行了讨论,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1960 年3月,第二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同样在日内瓦召开,专门讨论海洋宽度问题。今天的《公约》是历时9 年(1973 年12 月至1982 年12 月) 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1982年12月,经过160 多个国家的协商、妥协和斗争,终于通过了一部国际立法史上最广泛、最全面的海洋法典,即《公约》,并决定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1984年12 月,共有155个国家和4 个实体在《公约》上签了字。9 年后,即1993 年11 月16 日,《公约》得到了第60 个国家的批准,一年后,即1994 年11 月16 日,《公约》正式生效。 1、《公约》规定:《公约》涉及海洋法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由1 个序言和17 部分组成,共320条,另有9 个附件。其主要内容包括:领海和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领海、群岛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区域"、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争端的解决等。《公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所谓"一揽子"协议[1 ] 。 《公约》有了许多新的规定。主要有:一、首先规定了沿海国有权建立12 海里领海和24 海里毗连区,并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对毗连区行使必要的管制权,拥有海关、财税、移民和卫生等管辖权;二、规定沿海国可建立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在此区域内沿海国对生物及非生物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对环保、科研、人工岛屿等有管辖权;三、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即: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任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而且,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也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四、规定公海自由,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五、规定占世界65 %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财产,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管理权。

关于海洋意识现状的调查问卷

胶州市正北小学关于海洋意识现状的调查问卷 年级:姓名: 1.()听说过《国际海洋法公约》吗(单选) A听说过(从哪里听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没听说过 2.()你是否愿意将来从事与海洋有关的工作(单选) A愿意(可能是哪个方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不太愿意 C不愿意 3.()一国对海洋的利用程度、海洋权益的维护程度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的海权,就不会有强大的中国。对此你赞同吗(单选) A非常赞同 B比较赞同 C说不清 D不太赞同 E非常不赞同 4.()我们国家陆地面积广阔,海洋事业对我国整体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大。对此你同意吗(单选) A非常同意 B比较同意 C说不清 D不太同意 E非常不同意 5.()在我国,尤其是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将获得越来越好的发展,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将越来越多。对于这种趋势你认同吗(单选) A非常认同 B比较认同 C说不清 D不太认同 E非常不认同 6()你现有的海洋知识更多的是从哪个途径获得的(单选) A课堂学习 B看报纸、电视、网络 C阅读书籍、杂志 D听家长、朋友讲的 E亲身经历 F其他_______________ 7.()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哪一门学科给你提供了相对较多的有关海洋

的知识 ___________。 8.()你认为小学生学习海洋知识、增强海洋观念有必要么(单选) A非常必要 B比较必要 C说不清 D不太必要 E非常没必要 9.()你愿意增加自己对海洋的了解么(单选) A非常愿意 B比较愿意 C说不清 D不太愿意 E非常不愿意10.如果学校鼓励、开展下列有关海洋的活动,你愿意参加(或支持)吗(需要为每一项活动作出单选)

增强海洋意识

增强海洋意识,强化海洋国土保护观念 进入新世纪,陆上资源面临枯竭,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人们把目光投向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使争取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成为新的焦点,而正确海洋权益观念的树立有赖于广泛、深入地开展海洋国土观念培养,强化海洋国土观念培养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00多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其中领海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 一、海洋国土 “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个特定的海域及 其上空、海床和底土。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国的内海、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权,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因而,可认定是严格定义上的海洋国土。“海洋国土”,它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海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EEZ)和大陆架,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二、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等

岛屿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北大约92海里,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1000至2000米的海沟,该海沟成为中国和琉球群岛之间的天然分界线。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4.3平方公里)、黄尾屿(1.08平方公里)、赤尾屿(0.154平方公里)、南小岛(0.463平方公里)、北小岛(0.302平方公里)和3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这些岛屿在地质上和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一起,都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三、海洋国土保护的现状 1. 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大学生中只有不到10%能够说出我国主张海域面积为300多万平方公里,许多大学生不清楚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 2. 近年来在我国,作为海洋教育主要载体的地理课程教育出现弱化倾向。一方面,中学地理作为副课,我国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乡土’特色越来越浓,海洋的内容被越砍越少,不少城市已不纳入高考范围,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我国中学、大学阶段细分专业过早,学生的接触面、知识面较窄,对地球环境缺乏了解,青少年海洋国土观教育严重不足。 四、加强海洋国土观念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海洋资源争夺日益加剧。新的世纪里,人们正面临着一系

论海洋意识是何种意识

摘要: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从心理意识的角度对海洋意识进行有效理解和界定,通常可以区分出三个层面的内容:海洋认知、海洋情感、涉海行为意向。海洋意识与公民意识的概念也存在密切的关系。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的海洋意识观念多和公民意识紧密相连;通常把海洋意识看成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海洋意识也是学科意识的一种,虽然目前尚未形成论述海洋意识的系统理论学说,海洋意识问题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从理论建设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推进海洋意识研究,必然是一种科学发展的路径。 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力度日趋提高、海洋环境变迁日趋加速,海洋环境生态与保护、海洋权益维护与保障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海岸带区域发展乃至海洋与内陆之间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也成为日益重要的公共议题。海洋意识的状况集中反映了这个变迁过程中的不同主体与海洋的关系。海洋意识是国家和公众对海洋价值、人海关系等问题与现象的自觉认知,反过来也将深刻地影响海洋开发和海洋保护的过程和质量。

一、海洋意识的当代理解 公众的观念、社会的舆论乃至某个历史时期的风尚,都与特定时代的人类活动特征密切相关。在当代,海洋开发与实践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内容。海底资源开采、近远海洋渔业捕捞、海上通航与贸易、海岸带滩涂开发、海洋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深刻的影响着海洋环境与人类生活,并且深刻地反映在人类的海洋意识中。 目前关于海洋意识内涵的理解表现出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强调从人海关系角度考察海洋意识内涵。海洋意识是人们对人海关系的自觉意识,是人在社会活动中涉海行为的自我反映。赵成国(2002)认为,“所谓海洋意识,就是人们对海洋仔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的总体认识和反映。”具体而言,从人类活动的构成方式进行的人海关系分析,还可以区分为几个层次,包括人的活动与海洋的关系、人类心理与海洋的关系和人类社会与海洋的关系等;人们对上述关系的认知就构成了海洋意识。事实上,人海关系观念也是传统和现代海洋意识的核心,只不过人海关系在传统到现代的变迁过程中本身也发生了重大变迁。 第二,从海洋强国和国家海洋战略需求的角度分析现代公众的海洋认知。研究者们认为,利用智慧海洋信息化供应商励图高科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增强全体公民的海洋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