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
- 格式:pdf
- 大小:200.67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大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
汤小红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巍吁
摘要:考试是测度和甄别人的各方面个体差异的一种社会活动.随着考试作为量才录用的基本标准,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也随
之泛滥。大学生考试作弊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破坏公平竞争规则,使考试的衡量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它养成个体的冒险和侥幸心
理,造成畸型人格,损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败坏学风,破坏诚信原则,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落空。因此,要从多角度、多方
面采取措施.积极防控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
随着考试作为量才录用的基本标
准,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也随之泛滥,其隐
蔽性、虚假性、功利性和不公平性,不论
给个人、学校还是社会都造成了极其恶
劣的影响和危害,因而日益受到广泛的
关注。
一、大学生考试及考试作
弊概要
考试(examination)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一般认为,它是测度和甄别人的各方
面个体差异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检测、
量才、选拔和激励等多方面的功效。在我
国当前社会的量才取才中,为简化操作
程序,通常走了一条捷径,即以学业成绩
作为量才录用的基本标准,这一程序直
接导致了教育功利化的社会取向,考试
成了人们获取个人地位、实现功利价值
的有力手段。 考试作弊行为作为考试中的一种特
殊行为现象,是对考试方法的消极否定,
对教育功能的直接破坏。当前大学生考
试作弊存在偷看、夹带、传递、换卷、代
考、暗示等多种形式和合谋型、个人准备
型、临场起意型等几种类型,并呈现出范
围普遍化、动机公开化、人员复杂化、行
为群体化、手段现代化等多种发展态势。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
要危害
1.考试作弊行为破坏公平竞争规则。
使考试的衡量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考试作为检查学生学习成就和教师
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具有学业评定功
能、教学信息反馈功能和导向与激励功
能。考试结果的相对性、比较性和区分
性,使得考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竞
争活动,竞争就要有竞争规则,要有正当
的竞争心理和心态,而考试作弊行为则
破坏了竞争的规则,践踏了公平竞争的
前提和基础,滞碍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
挥,使之缺失真实性、可靠性和可信性,
从而对教育指导造成偏差,尤为重要的
是,教育考试环节的破坏,影响到整个教
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势必造成大量教育
资源的搁置和浪费。
2.考试作弊行为易养成个体的冒险
和侥幸心理。造成畸型人格,损害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
考试作弊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被发
现受到惩罚或侥幸过关。无论哪一种结
果,都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消极而恶劣
的影响。受到惩罚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和自信力,甚至影响到其一生的人格发
展,侥幸过关则会使学生丧失做人的起
码道德水准,滋生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
市侩心理和利己主义思想。同时,学生一
旦养成漠视规则、铤而走险的心理和行
为,将对之贻害无穷,甚至为违法犯罪埋
下祸根。
3.考试作弊行为严重败坏学风.破坏
诚信原则。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落
空
考试作为高等教育业绩和效果的主 要评价与反馈手段,对学生思想道德教
育也有一种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作用
一旦被破坏,学习风气会随之淡化,学生
的心灵受到腐蚀,诚信和道德出现危机,
从而走向思想道德教育的反面。
三、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在内在心理因素方面,大学生考试
作弊行为可源于悲观心理、焦虑心理、逆
反心理、虚荣心理、侥幸心理、同情心理、
从众心理和投机心理等,同时,当作弊心
理形成之后,通过个体内外因素复杂而
强烈的相互作用(如反馈、体验等),也会
产生强化、加固、扩散等变化,且这些变
化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外在原因
方面,首先是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考试
作弊行为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历史文化 现象,根植于社会历史文化大背景中并
有深远的传承性。我国古代儒家“学而优 则仕”的教育价值取向为考试作弊提供
了深厚的历史根基,近、现代工业社会所
流行的“精英文化”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
为提供了现实的生存沃土。其次是外部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的职业
差别、分配不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就
业中的不正之风等种种社会现象,深刻
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信念和学习动
机。最后是教育内部和环境缺失所造成
的消极影响。教风和学风不正,考试内容
不科学、教学模式陈旧、考试管理制度不
作者简介:汤小红(197l一),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科长,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1Q --
农吁~
健全、评价体系不科学等教育内部存在 服考试管理中的制度性障碍。 定专门的《考试法》,是将考试制度法制化
的深层弊端,是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行 (3)深化教学改革。要更新教育观 的必然选择。在《考试法》中,应当明确专
为的义一重要诱冈。 念,加强素质教育;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 门的考试管理机构,还要对考试作弊的界
…. 、 生考试作弊行为 辩及相关
的防控对策 杏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改革
(1)正确看待考试作弊。考试和考试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师 参考文献:
作弊行为具有共生性,而考试本身对作 生互动与交流,从而减少考试作弊行为 [1]蒋军伟.从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看合作
弊行为具有排斥性,考试仍是教学评价、 的发生。 式教学改革建设【JJ.才智,2010(9).
学生检查和人才选拔中普遍采用的有效 (4)加强学风建设。要积极引导学生 【2]武剑.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
手段,在这一手段之下的考试者和应试 自觉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树立 析及对策【J】.新西部,2OLO(2).
者都应清楚地认识到,考试成绩只是关 优良的学风;以端正教风带动学风建设, 【3]齐士博.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及教育
于特定个体的阶段性的暂时的特质状 支持和鼓励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治教,以 对策『J1.考试周刊,2010(1O).
态,而不是全面的永久性的结论。同时, 优良的品德为学生作出表率。 【4]许溪沙.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
考试本身是一种受控制的被抽象化和理 (5)突出诚信教育。要从具体事情做 与对策研究fJ1.中国建设教育,2007
想化的行为,它具备个体总体行为的一 起,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 (4).
般特征,具有对个体潜质的评价价值,但 诚实的人格品质,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 【5】张洪武.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
它又不是社会行为的全部,考试作弊行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的探讨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 为可理解为考试本身的目的和要求同个 (6)强化思想教育。将行政管理与思 (3).
体特性及需求的矛盾冲突的外在体现, 想政治T作结合起来,通过说服、诱导、 [6】王灿楠,等.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影响
它反映了社会传承活动中深层次的危机 典型教育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做好作弊 因素的调查分析【JI.基础医学教育,
与矛盾,而不足以说明应试个体本质的 者的思想转化工作,加强教育的实效性。 2001(3).
好坏。只有具备了这种认识,才能为放 (7)要严格考试纪律。要有完善的考 【7]彭振威,等.关于教师对学生考试作弊
弃、抗拒乃至排斥作弊行为准备充分的 试制度并切实落实,精心组织考试,加强 现象认知的调查分析【J1.教育科学,
主观条件。 考试管理,严格考试要求,严肃考场纪 2001(2).
(2)要推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是在 律,加强作弊处理,以有效地减少作弊行 【8]郝金仪,张士珂.学生考试作弊状况分
实行学分制基础之上一种灵活的教学管 为的发生。 析及对策l J1.上海铁路大学学报,1999
理制度,它允许学生在修满必备学分的 (8)加强考试立法。诚信道德手段的 (3).
前提下提前毕业,也可中途休学或延期 非强制性,决定了法律手段应成为解决考 【9】叶立媛,陈业平 校学生考试作弊现
毕业,推行学分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 试作弊问题的最终手段。考试是一种有社 象产生的根源及对策fJ】.机械工业高
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动因,也有利于克 会危害的为,也可构成违法甚至犯罪。制 教研究,2001(2).
+『=一 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通过积极推进“三院・城_园 建设,不断优化产学研合作的布局,提高合作的内涵和
一 水平,积极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三院一城 ” 具髓设 乜括t | ÷ |I 。 I I
硼口 大工营口研究院,主要目标锁定在光电微电、新术槲、网络及软件等项目的研发,该研究院将立足营口,服务
’-一lr . 辽宁,辐射东北老工业基地。该研究院2OlO ̄5月开工建匿设,计划20t1年初建成投入使用。 上 城 大工常州研究院,主要围绕装备设计 电子控制工程≮精密模具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转移,该研究
_| 一 院科技产业大厦基础施工已完成,预计于2o11年底投入使用。 0..
,、、;l= 大工珠海研究院,主要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i节官 保的打印机耗材研发与技术转移,建立立足珠海、服 务_乙东鼯 珠三讯 全氟产 合 基地 洙 L
积 大连理工大学旅 顺科技城j 目前人驻的主要为思 曜 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医学材料等产业项目,同时
彗凇 鐾鬈蓑。I 鍪 鬣 工 溢中试 讹工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的 蛾埙
中试基链獭 啦入.方 地 |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教育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