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二、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三、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

四、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管理及处置制度

五、食品退市和召回制度

六、食品安全承诺制度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八、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九、食品运输和贮存管理制度

十、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十一、定期除虫灭害记录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健康管理制度

1. 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 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

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3. 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

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并设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保存并随时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

4.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5. 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

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6. 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

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7. 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

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8.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二)培训管理制度

1. 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

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2. 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 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

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4. 培训内容:《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

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5. 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后方可上岗;

6. 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等记录归档。

二、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1. 为了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本经营单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确保广大消费者购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制定本制度。

2. 本经营单位内经营者应保持场内整洁卫生,经营食品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或行业制定质量卫生标准。

3. 本经营单位配备专职食品质量管理员负责食品质量的督促管理工作,并做好进货食品索证和查验登记工作,经常查验上柜食品的内外质量,严格执行食品准入各项标准,保证不销售任何不合格食品。。

4. 经质量自检不合格的食品,应立即撤柜停止销售,进行销毁或作无害化处理,不得进入本经营单位销售。

5. 本经营单位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对每天的食品质量自检结果(包括品种、产地、检测情况等)进行公示。

三、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

1. 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包括营业执照、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证明等的复印件进行留存;

2. 每收到一批货物,如实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等内容;

3. 查验预包装食品上的标签:

1) 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 成分或配料表;

3) 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 保质期;

5) 产品标准代号;6) 贮存条件;

7)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 生产许可证编号。

4. 如实记录供货者的联系方式、进货日期;

5. 如销售进口食品,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6. 购进食品时,如实记录进货台账:食品名称、购货时间、规格(品种)、数量、供货方名称及其联系方式、相关检验报告的时间、食品保质期等; 10. 销货台账应如实记录销售食品名称、销售时间、规格(品种)、数量、购货方名称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

7. 进货台账和销货台账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

8. 将进货票据、发票、检验报告等易于丢失的凭证在每次进货后及时粘贴于台账上。

四、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管理及处置制度

为保护客户及消费者利益,杜绝不安全危害因素的发生,从市场甚至消费者手中回收本企业生产的质量有缺陷或超过保质期或临近保质期的食品,特制定本制度。

1.2 适应范围

1.2.1本企业生产的在保质期内质量有缺陷的食品。

1.2.2本企业生产的已经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1.3 职责

1.3.1运输办、统计办负责协助质检室制定食品回收计划。

1.3.2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负责食品回收计划的审批,并立即向当地质监部门提交食品回收计划,每天向地方质监部门报告食品回收情况及处置情况。

1.3.3质检室负责回收食品的检验及制定食品回收后的处置方案。

1.3.4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审批回收食品的检验结果及食品回收后的处置方案。

1.4 食品回收的分类

1.4.1第一类为紧急回收:由于食品的某些缺陷或超过保质期,对人体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此类回收立即从各个销售链中甚至消费者手中回收食品。1.4.2第二类为优先回收:由于食品临近保质期,将对消费者可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此类回收也必须是从各个销售链中回收食品。

1.5 食品回收计划的制定

1.5.1制定《食品回收计划》,必须包括:

a、回收食品的名称、规格、批次、生产日期、数量、销售区域。

b、回收食品的原因及处置方式。

c、食品回收的起止日期。

1.5.2质检室将《食品回收计划》提交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审批后立即实施。1.6 食品回收计划的实施

1.6.1运输办、统计部立即通过已有的联络方式(如电话、传真、E-mail等),通知所有相关客户,告知食品回收的具体情况,并要求立即停止流通。

1.6.2从回收计划开始实施起,应尽快完成所有相关客户的通知工作。

1.6.3食品回收计划执行完毕后,由运输办、统计部将《食品回收计划》等相关资料存档。

1.7 回收食品的处置

1.7.1被回收的食品应立即进行隔离存放,并挂牌明示,专人负责保管,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负责做出回收食品的处置决定。

1.7.2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立即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就回收的食品进行验证,并分析原因,相关部门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安全因素或潜在不安全因素的再次发生。

1.7.3质检室负责对回收的食品进行检验,提出产生不安全因素的原因。

1.7.4回收食品不得进行再加工、不得流入生产过程,违者将负法律责任。

1.7.5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审批回收食品的处置方案,并应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

1.7.6由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审批后,由2人以上执行处置并记录。

1.7.7保存回收食品处置的记录,如处置方式、人员、时间、地点、数量等。1.7.8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负责回收食品处置的全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