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外国电影史:先锋派电影运动:电影史上第一批重要的理论家及理论著作诞生在1917~1928年的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由于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入侵和一战带来的西方传统观念和精神文明的危机,在欧洲开始了一场抵制外来文化入侵和探索自身文化的运动,这一运动本身并不以叙事功能和商业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
主要的流派有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
印象主义是“第一个先锋派”,贯穿整个先锋拍电影运动的始终。
中心人物是德吕克,他创办的《电影杂志》,成为印象主义重要的文化阵地,他的理论著作《上镜头性》和电影创作《西班牙的节日》,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对电影美学进行探索。
印象主义作品在叙事上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即表现出所谓的诗意状态,印象主义开创了电影艺术新的表现领域。
印象主义的作品主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微笑的布德夫》,爱浦斯坦的《忠诚的心》、马塞尔•莱皮埃的《黄金国》、阿贝尔•冈斯的《车轮》、《拿破仑传》。
达达主义:一战后的产物,诞生于法国,以无政府的巴枯宁的政治口号“破坏就是创造”作为自己的美学信条,他们追求所谓“机器和阳伞在手术台上突然相遇的美”,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
代表作品杜桑的《带胡须的蒙娜丽莎》、雷内•克莱尔的《幕间休息》。
超现实主义电影由达达主义演化而来,在达达主义电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美学基础上,试图把梦境、心理变化、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搬上银幕,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
代表作品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等。
在这部影片中,传统的叙事结构和惯用模式荡然无存,它以描写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一连串的梦境,从而进入人类潜意识的状态的探索,并试图激起观众的内心冲动,这部影片实践了超现实主义所倡导的原则,运用即兴式的自动主义创作方法,使平凡的物体获得不平凡的性质,使明显不相关的实物、意念和文字相撞,使实物和具体背景完全割裂。
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内涵及其剪接方式是怎样的?指通过平行式蒙太奇达到营造追逐和救援的紧张气氛。
所谓平行蒙太奇指的是,在影片结构上着重在两条或几条线索的平行发展,通过各组镜头分别交待两条或几条平行线索的手法。
犹如古典小中的“话分两头”的表现手法。
1916年,格里菲斯在影片《党同伐异》中的一场戏,成熟地运用了平行蒙太奇手法,到得了惊人的效果。
影片中有这样两组镜头:一组镜头表现的是参加罢工的工人被工厂主押往刑场处以绞刑的过程;另一组镜头表现的是工人妻子为了营救丈夫,驾车追赶州长乘坐火车,请求州长签署赦令的过程。
两组镜头交替出现,节奏加快,正当绞索套在工人脖子上即将行刑的千钧一发之际,工人的妻子拿着州长签属的赦免令飞车赶到,工人得救了。
“搭救蒙难者于千钧一发之际”。
这就是后来被电影史学界誉为“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法。
以后的惊险片中便广泛应用了这种平行蒙太奇的手法。
国产片《铁道游击队》中,刘洪飞马救芳林嫂的那场戏,也是采用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营救法。
平行蒙太奇既可以表现两个不同空间的两条或几条线索的发展,表现多个空间的多条线索的发展,也可以表现在同一空间的两条或多条线索的发展。
(四)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他们是蒙太奇的成功实践者。
什么是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源自法语,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之意,借用到电影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程度,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
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间的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关系交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连续不间断的有机艺术整体——一部完整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条理贯通,生动感人的影片。
蒙太奇是电影语言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蒙太奇的含义就是把一部影片的各种镜头按某种顺序、某种需要连接起来,即剪辑。
第四章蒙太奇艺术电影的意义不是拍摄出来的而是剪辑出来的。
蒙太奇意味着选择那些能够有效地表达和强化事件和意图的部分,按照一定的理解规则建立银幕上事件、情感和意义的完整性。
经典剪辑可以利用不同的景别、机位制造出排比、推进、对比、烘托、突出等等不同的修辞效果。
它用一种掩盖剪辑的剪辑来增加叙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来悄悄地引导观众的银幕认知。
这种规则强调戏剧的整体性、表面上的合理动机、各个镜头/场面/段落的连贯性,每一个镜头都不露痕迹地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镜头,通过动作来完成蒙太奇的流畅性。
有的学者也将这种蒙太奇模式称为“缝合模式”。
在好莱坞看来,蒙太奇运动是自我封闭的,受众被这种蒙太奇所引导,放弃自我判断和反省,成为镜头流动的俘虏。
这就是蒙太奇最成功的表现。
蒙太奇的作用,不仅是通过镜头与镜头的组合将动作、场面、段落、事件和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它或通过镜头与镜头的平行、交叉、比较、冲撞、顺序、倒叙以及联结技巧,为观众创造一种感知和体验故事的方式、态度、心理节奏,甚至可以创造一种价值体系。
所以,蒙太奇,既是一种创作思维,也是一种观看思维。
我们必须牢记,正如没有一个人会无缘无故地与另外一个人相爱一样,也没有一个镜头与另外一个镜头是无缘无故地被联结在一起的。
关键词叙事蒙太奇联想蒙太奇修辞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经典模式声画对位只有像安迪·霍尔的《帝国大厦》(Empire ,1964)、米歇尔·斯诺的《吃》、《睡》这样极其另类的实验电影或者像侯孝贤的《海上花》(1998)、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俄罗斯方舟》(2002)那样个别的艺术电影会故意用单个或者很少的镜头来完成整部电影,而绝大多数的常规电影则通常都是由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镜头组合而成的,而且这些镜头与声音都保持着一种有机的联系。
我们通常称这种将镜头与镜头、以及画面与声音联结起来的方式为剪辑。
在中国,由于受到前苏联电影理论家、导演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的影响,更常常将剪辑方法泛称为蒙太奇。
1电影的发明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奥古斯都·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用自己研制的活动放映机公映了他们拍摄的10部电影2电影产生的物质条件--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人的视听感知特性视觉暂留原理人所固有的生理心理感应特性。
即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物像在视网膜上还能够停留一段短暂的时间。
心理补偿机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视知觉具有想象补充的功能,即“完型”的需要。
当图形出现缺口时,人的视知觉会有将其补充恢复到应有“完型”状态的冲动。
同样一格格静止画面也会被补充为完美的运动过程。
3视象暂留原理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4爱迪生的“电影视镜”1894年,他采用了马莱连续摄影的方法制成了“电影视镜”。
5卢米埃尔的纪实影片表现人们劳动和工作的日常的真实生活场景的影片《木匠》、《铁匠》、《拆墙》、《烧草的妇女们》、《照相师》、《水浇园丁》表现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婴儿的午餐》、《玩纸牌》、《下棋》、《钓鱼》、《金鱼缸》、《猫的午餐》、《儿童吵架》、《家庭聚餐》、《恬静的家庭生活》等等,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洋溢着家庭生活情趣,充满资产阶级的闲情逸致政治、文化、新闻实录等社会重大事件《耶路萨冷教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日本内宅》、《代表们登陆》、《一艘新的船下水》等等。
以不同的景别、角度,准确地拍摄出那个时代异国政治、文化的色彩与特征表现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进步成就以及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等《火车进站》、《出港的船》、《新轮下水》、《警察游行》、《街景》、《骑兵表演》,以及《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和《威尼斯景象》等等。
6卢米埃尔的影片特点影片类型有新闻片(如《代表们登陆》、纪录片《消防员》、喜剧片(如《水浇园丁》、追逐片(如假膝行人》)、旅行片(如《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等影片真实、自然地“抓住了生活实景”,记录了人类所生存的富有魅力的自然空间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状态,表现当时的社会风情,具有文献价值卢米埃尔的影片,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的。
影视赏析电影艺术欣赏电影的制作过程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影⽚的构思通常由书⾯形式开始发展。
在此阶段,⼯作⼈员还必须开始筹募电影的制作、宣传及发⾏资⾦。
⼀、制⽚⼈制⽚⼈的⼯作包括由剧本发展出整个制作计划、筹募资⾦、安排⼈事等。
制⽚⼈的职务主要与财务及组织有关。
⼆、电影⽂学剧本⽂学部——电影导演1、⾃编⾃导式2、介⼊式3、接⼒棒式三、分镜头剧本:对未来的影⽚拍摄作出详尽的总体设计,为各部门创作提供依据。
四、选择外景与演员1、景外景的选择,往往会对导演的形象思维产⽣决定性的影响。
2、演员“明星制”“本⾊演员”、“性格演员”群众演员拍摄阶段拍摄阶段:在此阶段,就进⼊影像及声⾳的制作。
更明确地说,⼯作⼈员此时即开始拍摄“镜头”。
⼀个镜头是⼀系列连续拍摄的画格组成。
同时,摄制⼈员还记录或制造声⾳。
⼀、各项准备阶段美⼯布景:内景、外景⼆、实拍按场景分次,颠倒情节流程。
场记:写下每个镜头的场次编号、记录细节、“拍板”耗⽚⽐、抢拍、偷拍后期制作⼀、剪辑1、“化整为零”、“聚零为整”2、粗剪:依顺序将影⽚串接起来,不含任何声⾳效果或⾳乐。
定剪3、三度创作a、减法b、加法c、挪位《⿊炮事件》4、节奏⼆、混录1、录⾳⽅式:a、先期录⾳b、后期配⾳c、同期录⾳2、混录是最末⼀道⼯序:三条声带——⼀条声带——双⽚(审查)——拷贝电影的历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的诞⽣第⼀节卢⽶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电影诞⽣的基本原理:“视觉滞留”——“⼼理认同”⼆、电影诞⽣⽇:1895年12⽉28⽇卢⽶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路14号⼤咖啡馆⾥,⽤他们的“活动电影机”⾸次售票公映影⽚——《⽕车到站》、《⼯⼚⼤门》第⼆节乔治?梅⾥爱的“银幕戏剧”⼀、创造了戏剧电影:固定摄影机⼆、创造了特技摄影:停机再拍特效电影的“开⼭⿐祖” ——《⽉球旅⾏记》1902 年特技摄影和镜头的组合全⽚分30场,共15分钟不同的风格:卢⽶埃尔:“再现⽣活”,⾃然、模拟现实的现实主义风格,是记录⽚的先驱。
一、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的形成和发展完善之路“好莱坞”有几种界定方式:最宽泛的是指美国电影业,包括不同城市、不同规模的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狭义的“好莱坞”是指“七大金钢”公司(俗称“主流片厂”,包括时代华纳、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环球,哥伦比亚、米高梅);地理概念的“好莱坞”是指大洛杉矶市当中的一个镇,山坡上有个巨大的“好莱坞”(Hollywoodland)字样,但只有派拉蒙一家主流片商坐落该市。
以时间坐标来看,“好莱坞”大约从1904年起,叙事形式(剧情片)成为电影产业中最突出和最重要的形式。
这时,好莱坞开始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强势力量。
1908——1927年是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发展阶段。
1910年左右,许多电影公司开始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一个小镇,好莱坞成为电影公司的主要聚集地。
到1920年的10年间,许多小公司逐渐合并成为一些大公司。
在这种大众化生产体系的制片厂里,美国电影开始形成了完全倾向叙事形式的电影制作。
爱迪生公司的一位导演埃德温.鲍特是第一个运用叙事连贯性与发展的原则来拍片的导演(相对于早期的杂耍式小喜剧的影片,是一种前古典的叙事电影)。
鲍特的影片《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1903),片中我们看到一对母子被消防员救了两次,一次从屋里拍摄,一次从屋外拍摄。
虽然该片运用了一些重要的经典叙事因素(如一个消防员预感火灾将发生,一连串拉着警报的消防车开到现场的镜头),但鲍特在当时还没有认识到应当如何运用两个镜头的交错剪辑,来传达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与剧情。
鲍特的另一部电影《火车大劫案》(1903)则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原型。
剧情发展已经具有清楚的时间、空间和逻辑上的线索,从劫匪开始抢劫到最后被歼,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步步的发展。
好莱坞导演格里菲斯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和《党同伐异》(1916),其叙事语言的开创性具有让电影可以和音乐、戏剧、小说等门类一同站在艺术品的行列里的划时代的意义。
好莱坞三镜头法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半主观镜头。
三镜头法是好莱坞的成规,一般先用一个交代镜头把空间关系交代清楚(镜头1),然后切一个人物A的正打(镜头2),之后再切一个人物B反打(镜头3),其中镜头2和镜头3都是镜头1(交代镜头)中的一部分,而且镜头2和镜头3中都有彼此的一部分,所以好莱坞三镜头法是时空统一的,符合经典好莱坞电影封闭空间观念所追求的连贯性。
三点布光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分别为主光、辅助光与背景光(逆光)。
刻意强调灯光照明效果,体现了主观化,戏剧化的电影美学倾向。
轴线是指由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一条假定的直线。
由视线方向和运动方向形成的轴线称为方向轴线,由相互之间位置(两个人物以上)形成的轴线谓之关系轴线。
同期声:在拍摄电影、电视剧的同时录音,这样的影片音效比较真实、更有现场感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
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
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
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空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或人物不是画面主体)的镜头,有多种表现功能和艺术价值。
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是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
是指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
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
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
运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改变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
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
如:由推、拉、摇、移、跟、升降摄像和综合运动摄像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
、蒙太奇: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影视美学》考试复习提纲影视美学:是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研究观众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影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评析。
1,电影艺术——一种以电影技术为手段,凭借画面和音响为媒介,通过银幕上不断运动的时空来创造形象,再现或表现生活的艺术。
2,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表现为(1)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2)视像性(3)逼真性(4)运动性(5)蒙太奇(6)群众性(7)技术性3,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热媒介——电影,照片是以高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冷媒介——电视是低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4,张凤铸关于电视艺术的界定:电视艺术——电视的派生,主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的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
其前提——电视和电视艺术是两个概念,电视是母体,它包括新闻节目群,又包括艺术节目群,它具有新闻属性,又具有艺术属性。
5,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6,影视美学中电影美学(1)格式塔心理学派(2)A电影本性论——巴赞,克拉考尔B形象本性论——蒙太奇派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格里菲斯,都是从本性论的立场阐释电影美学。
C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从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电影的美学特性,将经验总结,技巧(如特写,剪辑,镜头)等与风格,形式结合在一起。
(3)社会思潮,哲学原理结合镜头表现来电影美学的社会电影理论,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电影中的结构主义美学,符号学美学(如麦茨,艾柯)(4)电影流派或断代史的角度来论述自己的美学观的,中国的左翼电影,西方的先锋派,抽象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
7,麦茨在其《电影语言》中将当代西方电影研究分为四大类:电影批评,电影史,电影理论和电影学。
8,影视美学是门类美学之一种,它有赖于技术的特点,它又必然与使用美学相关。
影视美学同大众文化,传播美的关系更为直接受当代文化的影响特别深刻,同时又深刻地反作用于当代的文化走向。
世界电影史一.填空1.美国人埃德温鲍特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采用了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
2.美国人格里菲斯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最终行成。
3.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代表作:《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烧草的妇女们》、《出港的船》4.法国乔治梅里爱的代表作:1896《贵妇人的失踪》 1902《月球旅行记》 1905 《太空旅行记》《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德莱福斯案件》5.法国印象派德吕克的《流浪女》、莱皮埃的《黄金国》、冈斯的《车轮》6.超现实主义电影以布努艾尔的《黄金时代》一片而告结束。
法国谢尔曼杜拉克(女)的《贝壳与僧侣》、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谷克多的《诗人之血》7.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雷内克莱尔的代表作:《幕间休息》、1930《巴黎屋檐下》、1931《百万法郎》、1932《自由属于我们》、1933《七月十四日》、《夜美人》、《大演习》让维果的代表作:1929《尼斯景象》、1931《塔利斯》、1933《操行零分》、1934 《驳船亚特兰特号》让雷诺阿的代表作:1926《水上姑娘》、《娜娜》、1931《母狗》、1932《布杜落水遇救记》、1934《托尼》、1935《兰基先生的犯罪》、1937《幻灭》、1939 《游戏规则》、1943《吾土吾民》、1945《南方人》、1946《女仆日记》8.新浪潮电影让--吕克戈达尔:1959《筋疲力尽》、1963《卡宾枪手》、1965《疯狂的比埃洛》、1966《我略知她一二》、1967《中国姑娘》、1969《真理》《东风》、1970 《意大利的斗争》《直至胜利》、1972《一切顺利》、1980《故事》、1983《芳名卡门》、1990《新浪潮》弗朗索瓦特吕弗:1959《四百下》、1962《二十岁时的爱情》、1968《偷吻》、 1970《夫妻生活》、1978《飞逝的爱情》1960《枪击钢琴师》、1961《朱尔与吉姆》、1967《穿黑衣的新娘》、1969《密西西比美人鱼》、1970《野孩子》、《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彩色)《最后一班地铁》埃里克罗梅尔:1959《狮子的标志》、1962《蒙梭街的面包店女孩》、1963《苏珊的爱情》、1966《收集男人的女人》、1969《莫德家的一夜》、1970《克莱尔之膝》、1972《午后之恋》1982《沙滩上的宝莲》、1984《圆月映花都》、1986 《绿光》、1987《我女朋友的男朋友》雅克里维特:1959《巴黎属于我们》、1968《爱情疯子》、1971《出局》、1991 《爱吵嘴的美人》克劳德夏布罗尔:1960《花花公子》、1968《不忠的妻子》、1970《屠夫》、1995 《仪式》路易马勒:1957《通往绞架的电梯》、1958《情人们》、1960《扎齐在地铁》雅克德米:1960《洛拉》、1964《瑟堡的雨伞》克洛德勒卢什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19669.左岸派电影阿伦雷乃:1955《夜与雾》、1959《广岛之恋》、1961《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1963《慕里耶》、1966《战争结束了》玛格丽特杜拉:1966《音乐》、1975《印度之歌》阿伦罗伯--格里叶:1963《不朽的女人》、1966《横越欧洲的列车》10.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1945-1950的代表导演和作品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1945《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6《游击队》、1948 《德意志零年》 1952《欧洲,51年》、1958《印度1958年》、1959《戴拉罗维莱将军》、1961《意大利万岁》维斯康蒂:1942《沉沦》、1947《大地在波动》、1951《小美人》、1953《我们是女人》、1954《情欲》、1957《白夜》、1960《罗科和他的兄弟们》、1963《金钱豹》、1969《群神的灭亡》、1971《威尼斯之死》德西卡:1940《二十四朵玫瑰》、1946《擦鞋童》、1948《偷自行车的人》、195 《米兰的奇迹》、1952《温别尔托 D》、1956《屋顶》德桑蒂斯:1947《悲惨的追逐》、1949《艰辛的米》、1950《橄榄树下无和平》 1952《罗马11时》、1958《一年长的道路》11.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60《奇遇》、1961《夜》、1962《蚀》(人类情感三部曲)第一部彩色影片1964《红色沙漠》1950《一个爱情的故事》、1952《被征服的人们》、1953《没有茶花的茶花女》、 1955《女朋友们》、1958《呼喊》1966《放大》、1970《扎布里斯基角》、1975 《职业记者》、1980《奥伯瓦德的秘密》、1982《一个女人的证明》费德里科费里尼:1954《道路》、1955《骗子》、1957《卡比利亚之夜》(孤独三部曲)1960《甜蜜的生活》、1962《八部半》、1965《朱丽叶塔的精灵》(背叛三部曲) 1952《白酋长》、1953《浪荡儿》、1968《死亡精灵》《爱情神话》、1969《萨蒂里孔》、1970《小丑们》、1971《罗马风情》、1973《我的回忆》、1977《卡萨诺瓦》、1979《乐队排练》、1980《女人城》、1983《船行》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的代表作:1962《瘦弱的教母》、1964《革命之前》、1970 《蜘蛛策略》、1971《随波逐流的人》、1972《巴黎最后的探戈》、1979《月亮》 1976《1900年》、1981《一个可笑人物的悲剧》、1987《末代皇帝》12.1919年德国第一部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卡里加里博士》的编剧是出生于奥地利的青年剧作家卡尔梅育和捷克作家汉斯雅诺维支,导演是罗伯特维内13.新德国电影亚历山大克鲁格的代表作:1966《告别昨天》、1968《马戏团蓬顶下的艺术家--不知所措》、1973《一个女奴的临时工作》、1975《强人费迪南特》、1979 《女爱国者》、1982-1983《感情的力量》新德国电影四杰:福尔科斯隆多夫:1966《青年特尔勒斯》、1970《科姆巴赫的穷人们突然发财》、1975《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1979《铁皮鼓》、1981《伪造》1983《斯万的爱情》维尔格赫尔措格:1967《生活的标志》、1973《阿基尔,上帝的愤怒》、1974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1978《吸血鬼》、1981《路上行舟》、1982《菲茨卡拉多》、1984《绿蚂蚁做梦的地方》维姆文德斯:1970《城市之夏》、1984《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7《柏林上空》、1991《直到世界尽头》、1993《如此之远,如此之近》、1997《暴力启示录》 1973《爱丽丝漫游城市》、1974《错误的运动》、1975《时间的流程》法斯宾德: 1969《爱神比死神更冷酷》、《卡策马赫尔》、《瘟神》、《R先生为什么疯狂的杀人》、1970《当心圣妓》、1971《四季商人》、1973《恐惧吞噬灵魂》、1974《冯塔纳的艾菲布里斯特》、1982《水手奎莱尔--与魔鬼的结盟》德国女性四部曲:1978《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1980《莉莉玛莲》、1981 《洛拉》、1982《维洛尼卡福斯德欲望》14.“瑞典电影之父” ---斯约斯特洛姆15.英国大卫里恩的代表作:1938《卖花女》、1945《相见恨晚》、1947《孤星血泪》、1948《雾都孤儿》、1954《霍布森的选择》、1955《夏日的疯狂》、1957 《桂河桥》、1962《阿拉伯的劳伦斯》、1965《日瓦戈医生》、1971《瑞安的女儿》、1984《印度之行》二、名词解释(最好写出代表导演和作品)1.印象派电影20年代,以德吕克为中心,包括阿贝尔冈斯,谢尔曼杜拉克,让爱浦斯坦,马塞尔莱皮埃等人组成了法国电影流派--印象派。
外国电影史名词解释:1.“乐队指挥的视点”:实际上,这是固定不变的最佳观众席的视点。
梅里爱的摄影机始终静止地面对着舞台空间,摄影机的取景框就是舞台的画框,画面中自然缺乏运动感和景别的变化。
2.艺术电影运动:在法国,电影诞生约十余年之后形势发展很快,电影院取代了集市木棚,高雅人士取代了一般观众。
这时,一个自称为“艺术影片”的制片公司,决定拍摄符合于这一形势变化的影片。
他们要把更为严肃的艺术性带到电影当中来,要把那些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戏剧舞台艺术家介绍给电影观众。
1908年,由“艺术影片公司”拍摄的《吉斯公爵的被刺》,就是最成功的范例。
在这部影片的创作中,公司改变了以往“电影剧本由默默无闻的文人、失业的新闻记者、落后的演员,或者不出名的政治家编写的”局面,邀请了法国著名的剧作家亨利·拉夫担当编剧,聘请了具有戏剧舞台经验的勒·巴尔吉和卡尔梅特作为该片的导演,雇用了法兰西剧院的著名演员扮演角色,还选择了优秀的音乐家和布景师共同合作。
《吉斯公爵的被刺》所使用的制作方法不仅在法国得到继续发展,在意大利、丹麦、英国和美国都先后采用了这一方法制作影片,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电影运动”。
3.“库里肖夫效应”:库里肖夫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他认为:电影演员和画家前面的模特差不多,只不过是按照规定好的动作活动起来而已。
电影艺术并不始于演员的表演和各个不同场面的拍摄,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而不成其为艺术,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能成为电影艺术。
4.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维尔托夫曾是一位未来主义的音乐家,创造出一种无乐谱的“具体音乐”。
维尔托夫提出:电影机应该像人的眼睛一样去客观地纪录生活实景。
他认为电影的实质在于拍摄角度和蒙太奇,电影有可能以自己那种异乎寻常的,别人想不到的独特眼观去观察现实生活,或者把经过选择的镜头,以新颖的蒙太奇手法加以并列和配合,重新创造出一个现实生活来。
一、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特征?
1.电影的叙事形式上:格里菲斯在电影叙事中,以情节段落作为叙事的基础,将不同冲突的元素加以并列、
积累,逐渐的形成了他的电影叙事形式。2. .电影的叙事时间上: 格里菲斯在影片宏大的叙事时间的表现中,
以具体的视觉画面与抽象的思维概念相结合,使电影情节的构筑进入到电影寓意的阐释范畴,这就大大超
越了影片实际叙事时间,扩大了影片叙事的心理时间,给人以感染力和震撼力。3. .电影的叙事空间上:
格里菲斯的摄影机真正从“一个单纯的记录工具”变为了“一个能动的造型工具”,增强了银幕叙事空间
的视觉效果和真实魅力。格里菲斯对于电影的叙事空间的更大的贡献,则是他那冲破故事空间的束缚和冲
破画框的束缚的空间观念。4. 电影的叙事语言上: 格里菲斯在电影叙事语言上的独特表现,最突出的往往
被人们认为是特写镜头和远景镜头的运用。我们知道特写镜头并不是格里菲斯的发明,但他却是最早的意
识到这一镜头的特征是必不可少的电影化的叙事语言。格里菲斯的全景镜头的使用同样是非常富有效果的
视觉表现。在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形式中,还有许多非常重要的贡献,如他十分注重电影叙事节奏的表现,
那个被称作“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节奏性剪辑就是其中最好的范例。格里菲斯在这一节奏技巧的使用中,
还发现了不同节奏剪辑所产生的不同的以及更为复杂的情绪上的变化。
二、美国默片喜剧的发展概况
麦克·塞纳特 美国喜剧片的创始人,他的许多喜剧短片向我们宣告了抒情的幻想的统治地位,而这种抒情
的幻想毫无疑问将是电影的胜利。赛纳特擅长即兴方法的创作,喜欢轻松的故事情节,他把从格里菲斯那
里学来的剪辑技术,运用到对强烈的追逐形式的运动中。赛纳特的喜剧精神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其中包括
默片时期的四大喜剧明星:查尔斯·卓别林、巴斯特·基顿、哈罗德·劳埃德、哈莱,朗东。
巴斯特·基顿以喜剧片的叙事结构,以擅长在情节中展示自己的幽默和各种嚎头,并以复杂的视觉语言,生
动活泼地塑造了一个别出新裁的喜剧形象。他并不打算使自己成为某一部分社会势力的代表,而是要以—
—种错综复杂的意外情境去突出他那有形的外在的喜剧表果、以高超的形体控制、以明快的节奏剪辑和奇
特的画面构图所形成的冲突感,丰富了影片的视觉表现力,并产生了叙事的动力。
哈罗德·劳埃德作为赛纳特的学生和基顿相比较,他更富于乐观精神。在他的影片中“虽然不像卓别林那样
令人回味和复杂细腻,不像基顿那样富于想象力和出入意外”②,但是他却以喜剧片的叙事结构,以擅长
在情节中展示自己的幽默和各种嚎头,并以复杂的视觉语言,生动活泼地塑造了一个别出新裁的喜剧形象。
劳埃德那戴着圆框眼镜的滑稽形象和他那主动、发奋的执著精神所形成的喜剧冲突,赢得了美国人的喜爱。
《大学新生》曾与《一个国家的诞生》、《淘金记》和《大阅兵》一起被列为美国电影默片时期最卖座的4
部影片之一。查尔斯·卓别林的默片喜剧。
三、 前苏联蒙太奇
库里肖夫的“实验工作室”,最著名的是所谓的“库里肖夫效应”。库里肖夫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
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影片结构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他提出电影机应该象人的眼睛一样去客观地记录生活实景。维尔托夫认为电
影的实质在于拍摄角度和蒙太奇。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等人的“奇异演员养成所”。他们提倡一种奇
异化的电影观念,不仅使用布景,还采用夸张的演技,并将一些特技摄影运用到作品中去。
爱森斯坦在《罢工》中,成功的运用了杂耍蒙太奇的理论。《战舰波将金号》是世界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影片剧作结构式通过五部分来完成的。20年代末期,爱森斯坦提出了理性蒙太奇,他主张在电影中通过
画面内部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的认识。他认为蒙太奇就是镜头内部的冲突,
是由两个并列的镜头冲突所产生的某一概念从而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
普多夫金、作品《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1.强调剧本创作的重要作用,2.注重演员工作的基础作用,他
的影片一般都依靠杰出的演员来扮演剧中人物。3.把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普多夫金的观念在
电影的发展中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他的理论突出地强调电影的叙事性,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
三、四十年代苏联和美国情节剧模式。
四、 美国类型电影的主要特征、举例
包括喜剧片、西部片、强盗片、恐怖片、战争片和音乐歌舞片。1.公式化的情节设置2.固定性的类型符码
3.相似性的人物角色4.流水线式的制作流程5.明星制的保障
类型片规范了影片的叙事时空和形式技巧,凡是不适合类型要求的题材和处理手法,均被视为有可能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