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悲剧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者生平及创作

曹雪芹既是中国十八世纪最为杰出的文学巨匠,也是呼唤新时代到来的最初的一位诗人。他生于繁华之家,然而家道终于沦落。历经家境的大起大落,曹雪芹由贵族世家的纨绔子弟成长为封建阶级的叛逆者。曹雪芹的生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幼年时期:过着锦衣玉食的世家生活,有良好的文化和教育氛围。

2、愤世嫉俗,放荡不羁的青壮年时期:家产被抄,家道迅速衰落,多

才多艺,富有才华的曹雪芹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

3、“茅椽蓬牖(you),瓦灶绳床”的晚年生活:晚年迁居北京西山,生活

十分困窘,呕心沥血创作《红楼梦》,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泪尽而逝。

二、《红楼梦》的成书及其版本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曹雪芹从三十岁起创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去世时至整理出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补。

《红楼梦》版本大致分为两个系统:1、八十回抄本系统,大多题名《石头记》,大都有脂砚斋等的评语,故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目前发现的十余种脂本中,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离曹雪芹写作年代较近,对研究《红楼梦》成书有重要价值。2、120回刻本系统:题名《红楼梦》后四十回有高鹗续补而成,并有程伟元以萃文书屋的名义两次刊行,一般称为“程高本”或“程本”。各种120回的版本都已成本为底本。

三、《红楼梦》的悲剧意义/思想内容

《红楼梦》既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小说。小说的思想内容

博大精深,主题思想显示出多元化意蕴。《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情婚姻悲剧。宝黛的爱情悲剧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是《红楼梦》的情节主线,也是

作品的灵魂,以至小说作者也称小说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宝黛爱情是一种建立在长期共同生活的相互了解和叛逆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的新型爱情,包含了强烈的反对弹尽粮绝和习俗,追求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民主精华。因此木石前盟的悲剧是双重的悲剧,是腐朽的传统礼法所不能容许的爱情的悲剧和专横的封建势力所不能容许的叛逆者的悲剧。相比而言,金玉良缘更合乎贾府的家族利益,更合乎封建家长改造宝玉的意愿,“德言工容”具佳的宝钗理所当然地成为宝二奶奶的理想人选,象征着知己之心的木石前盟被象征着富贵结合的金玉良缘所取代。但宝玉的悬崖撒手,使得宝钗在得到有名分而无实质的婚姻之后不久就成为弃妇,她同样不是胜利者而成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殉葬品,无疑也是一场悲剧。

2、女子悲剧。作者在书中虚构了一个与污浊现实有所疏离的大观园,它实际上是与“须眉浊物”相对立的众女儿的精神乐园与理想世界,但在绣春囊事件之后,大观园也迅速走向毁灭。生活于此的女儿们尽管出身地位各有差别,性格品德和思想意识也不一致,但她们都充溢着青春之美和生命之光。作品形象地展示了这些“异样女子”在各自不同的遭际中被摧残被扭曲被蹂躏被吞噬的八句妙语,以及殊途同归

于“薄命司”的苦难历程,无论贵贱无论强弱,无论是叛逆者还是卫道者,她们处于封建社会末世的男权社会里,都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后都无可挽回的一起走向“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终极归宿。大观园的女儿们的悲剧是青春美、真挚爱、和一切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的悲剧。这表明这个社会的腐朽和不合理已经到了被整体否定的程度。

3、社会悲剧。

《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落作为一条非常重要的副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至乡村的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荣宁二府功名盖世,赫赫扬扬历经百年,却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况,走向“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近”之衰,表演了一出“树倒猢狲散”的家族悲剧。小说揭示了这一家族必然崩溃的深刻原因:物质生活上穷奢极侈,导致坐吃山空;精神生活上腐化堕落,导致后继无人;家族内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人心离散;再加上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即使没有抄家之类的外来冲击,它也将难以持久维持下去。贾府的由盛而衰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实际上就是它所

寄生的封建社会的缩影,因此《红楼梦》又是一出巨大的社会悲剧。生于康乾盛世的曹雪芹能够透过表面的繁荣现象,看到封建末世不可逆转的衰亡之势,反映了他对时代脉搏的深切感受。

4、人生悲剧。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的叛逆性格,以及他身上透露出来的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识与人道主义思想。他生长在功名富贵之家,却极为鄙视功名富贵;他生活科举是正途出身的时代,却极端的鄙弃科举功名制度;他处在封建伦理观念巩固,等级制度森严的环境里,却痛斥八股文为“饵名钓禄”的工具,即封“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忠臣,也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因此,在正统者和卫道者眼里,他自然是不折不扣的“似傻如狂”的“混世魔王”。他身为大观园里的“金凤凰”,从小在女儿国中长大,他不但对众女儿不加以轻视和玩弄,反而格外同情和尊重,以至于为她们“爱博而心劳”。他的“水泥骨肉论”更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公开挑战,是对封建礼教的一个有力的冲击,这种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否定。他虽然与封建秩序格格不入,但又无路可走,所以他的人生倍感痛苦、困惑。当他目睹了发生在身边的一幕幕丑剧和悲剧之后,对人生和尘世有了更多

的独特感受和感悟,产生了浓厚的失落感和幻灭情绪,出家就成了他唯一的归宿,正如鲁迅所说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中国小说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