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解答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凡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被称为教育活动。

2狭义: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要素

1教育者:指那些拥有职业身份的教师。

2学习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基本任务的人。

3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论

2生物起源论

3心理起源论

4劳动起源论(又称社会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劳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苏联和我国,也是我国多数教育学者认可的观点。

四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

1以人为本的教学主张

2教学内容的古典主义

3教育导向上的世俗性

4教育对象和目的的贵族性

五《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六教育学各阶段的代表人及其代表作、主要观点

培根最先提出教育学概念《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使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

1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被称作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2赫尔巴特(德国):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他是完整的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杜威(美国):反对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主张新的“三中心”(即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他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

4保罗·朗格朗(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

第二章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

1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

4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

1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决定着受教育权

3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4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三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

3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四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

2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

3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五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传递有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传播有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选择有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创造有更新文化的功能

第三章

一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发展。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见P41

三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并列的,也非同类,不能简单相加。但每一项都是不可缺少的,每一张都有其独有的性质和特点,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②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②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教育与人的发展体现在生理与心理两方面。首先,个体的生理发展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教育活动对人的生理发展有促进作用。其次,教育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教育受制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②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③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见P48)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内驱力,个体实践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四1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没有制度

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2自我教育,广义:又称自我修养,是指学习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

狭义:指自我批评,是道德教育的一种方法。

五教育如何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1发现和培养个体的强项和优势

2鼓励个体参加集体活动

3转变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4彰显个体的心理内化

第四章

一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工作确定的总方向和行动指针。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1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教育为人民服务

3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目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它明确规定了中国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指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1教育目的永恒不变

2教育的目的使人得到发展和完善

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四素质教育:指“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其三大任务:发展身体素质(基础层)、培养心理素质(核心层)、形成社会素质(最高层)。

五应试教育:指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

六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第五章

一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2010年7月29日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文件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第六章

一课程的概念

1即学科(教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