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73.68 KB
- 文档页数:2
原州退和还桩后续产业坝状
及发展对策搽讨
陈花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自2000
年开始试点示范5年来,工程进展顺利,共完成退耕
地造林55.8万亩,对固原市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
和群众脱贫致富等诸多方面带来了较大影响。但随着
国家补助粮款临近到期,如何继续顺利实施这一工
程,巩固成果,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的战略目标,解决国家停止粮款补助后退耕户的吃粮
问题,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面前的一项刻不
容缓的紧迫任务,而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是
解决退耕还林后生态和经济能否协调共同发展这一
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基本情况
(一)原州区退耕还林现状
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实施以来,按照总体规
划,截至2006年底,原州区已完成退耕地造林55.8
万亩,涉及11个乡镇,176个行政村,58278户农户。
(二)退耕还林对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
响
退耕还林工程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社会
公益事业。通过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实施,带动了农村
产业机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人,同时为解决农业、农
村和农民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发挥着
重要作用,从而对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
影响。
一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退耕还林
工程实施以来,原州区共有7.5万亩陡坡耕地得到了
有效治理,区内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水土流失、土地沙
化等状况得到缓解。达到了调节水分、涵养水源、净化
水质的目的。灾害性气候发生次数虽然与退耕前持
平,但持续时间和强度明显有所减弱,特别是旱象缓
解明显。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 栖息、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2000年~2009年,原州区退耕还林粮款兑现收入
58032.3万元,使全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042.5元。
同时退耕农民不仅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而且部分剩
余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劳务经济,从事多种经营
和副业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仅退耕还林一项,使农
民人均劳务收入增加20%左右,从而加快了脱贫致富
的步伐。
三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广种薄收的习
惯。工程的实施,提高了粮食单产的产量,改变了长期
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有效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
利用结构,将种粮变成种经济林果、种药材、种牧草,
从而在种植业内部实现结构调整,放弃单纯依靠农业
的生存模式,实行集约经营。通过发展舍饲圈养,开发
绿色食品,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以种植业为
主的农业开始向林果种植业、舍饲养殖业以及二、三
产业过渡,从而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
动力的转移。
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困难 和问题
虽然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建设,使原州区局部
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了改善,林业后续产业格局初显
端倪。但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从根本上扭
转,林业后续产业基地、产业增殖、产业增收尚欠气
候。很多地方水土流失仍很严重,林业产业结构失调,
制约着全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清醒地看
到,原州区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效益林业带动的产业
发展缺乏后劲。现阶段林业产业面临着资源、体制、市
场、产品、技术、管理、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的问题,
存在着发育、发展过程中许多先天和后天的不足。具
2013.6 青蚌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