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环境污染的形成与危害性
- 格式:pdf
- 大小:129.69 KB
- 文档页数:2
在当今社会,环保问题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环保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环境污染是最重要的环保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水污染使得水资源减少且不可使用,影响人们的饮水安全。
土壤污染则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和生态系统崩溃。
环境污染还引发了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危害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
其次,大规模的资源浪费也是环保问题的一个方面。
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
过度消耗水资源使得水危机愈发严重。
能源浪费导致能源供应紧张,并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这些问题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还造成了经济和社会的损失。
环保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环保问题,减少负面影响。
首先,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严厉打击环境犯罪,推动企业和个人在生产和生活中遵守环保法规。
政府还应提供环保奖励和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
其次,大众应增强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例如,居民可以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好习惯,减少废弃物的数量;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自行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在购物时选择环保产品,减少包装浪费等。
此外,企业也应当承担起环保责任。
他们可以通过投资绿色技术,改善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污量。
同时,还可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最后,国际合作也是有效推动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保问题。
例如,共同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通过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援助发展中国家。
总之,环保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就能够减缓环保问题的恶化趋势,为人类社会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未来。
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影响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影响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环境污染是指环境中某些物质、能量或其他因素超过某种生态系统的容量和负荷而造成的环境恶化现象。
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影响深远,下面让我们一起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影响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最为严重。
污染物如PM2.5、甲醛、苯等,会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影响,引起咳嗽、哮喘、心血管疾病、头痛、失眠等身体不适症状。
此外,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还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
2. 影响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污染物如磷、氮、钾等,会对水体、土壤等造成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破坏土壤肥力。
更为严重的是,污染物还会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3. 影响心理健康环境污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在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更为重要。
污染物如噪音、振动等,会对儿童的大脑产生刺激,引发头痛、失眠等心理问题。
此外,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等,还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长期影响,影响其行为和情感发展。
4. 影响生活质量环境污染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污染物如PM2.5、甲醛等,会对城市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使得城市的空气变得污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污染物如噪音、震动等,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难以享受城市的便利。
二、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防治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实施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环境污染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应对。
2.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与治理现代化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何在?如何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1. 工业化工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大量的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导致了大气、水、土壤的污染,特别是排气口、污水处理站等污染源的高密度聚集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2. 农业化农业化也是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所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在使用过程中大量流失,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
其次,农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也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3. 垃圾分类和处理不当垃圾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垃圾的制造与处理过程中大量涉及有害物质,垃圾未得到合理分类和处理,导致了垃圾的大量堆放和焚烧,进而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溶液,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
4. 交通运输交通工具以石油为主要能源,因此汽车、轮船、飞机等的废气和废水排放量很大,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之一。
特别是城市道路口、高速公路维系的高速流动状态,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
二、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1. 关注环境保护宣传,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境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相关部门的宣传和教育,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观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加强污染源的监管严格管理和监管污染源,实现减排和环保。
可以采取行政方式、经济手段、技术手段等方式进行管理和监管。
对严重违规行为实施严厉处罚,以期达到减缓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
3. 增加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发展公共交通,促进换乘,减少私家车数量,并使用更清洁的交通工具。
这一措施能够降低交通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4.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得到市民的逐步普及。
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当下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解决办法。
一、健康影响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如哮喘、支气管炎等;水污染则引发了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肝脏问题等。
此外,环境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对人类的免疫力和生殖系统也具有破坏性影响。
这些健康问题不仅给个体带来了痛苦,也增加了卫生保健负担,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首先,环境污染加剧了资源的消耗和浪费,造成了环境质量的下降。
这不仅增加了产业生产的成本,也限制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其次,环境污染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如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这进一步影响了农业和渔业的发展,对食品安全和粮食供应构成了威胁。
此外,环境污染还引发了各种环境灾害,如洪涝、干旱、地质灾害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社会稳定环境污染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环境污染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比如,水资源短缺引发的争夺和纠纷、污染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暴等。
这些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造成了威胁。
其次,环境污染导致了生态系统失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这种生活环境的恶化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认同感产生了负面影响,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四、解决办法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
这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倡导环境保护的理念,培养公民环保意识。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
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和制度的改革,才能够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环保产业,推动绿色发展。
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环境污染:影响和解决方案环境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影响:1. 健康影响:环境污染导致空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空气污染可导致呼吸道疾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水污染可能导致水源供应不足、消化系统疾病的增加以及水生生物的死亡。
受到土壤污染的农作物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 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空气和水的污染使许多动植物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土壤污染影响了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海洋污染对珊瑚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造成了重大危害。
3. 社会经济影响: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城市空气污染造成工作效率下降以及医疗支出的增加。
水资源污染和供应不足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生态系统破坏对旅游业和渔业等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减少了相关产业的收入。
解决方案:1.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和教育机构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理解。
政府可以投资资金支持环境宣传教育项目,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普及教育。
2. 制定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控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环境资源。
加强执法力度,对环境破坏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
3. 提倡可持续发展:鼓励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
投资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4. 加强国际合作:环境污染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分享环境治理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环境问题。
5.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空气质量。
人们破坏环境的危害及事例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未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破坏环境的危害及相关事例:1. 气候变化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引起气候变化,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事例1:工业化进程中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引发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洪灾和飓风。
•事例2:森林砍伐和野火增加了碳排放量,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加剧了气候变化。
2. 水污染工业和农业活动排放的污水、化学物质和废物严重污染了水资源,危害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
•事例1:未经处理的农田排水中含有农药和化肥残留,进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和水质恶化。
•事例2: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毒素对水生态系统造成长期污染,破坏了水中的生物链。
3. 土地退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土壤侵蚀等因素导致土地退化,使得农田减产,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事例1: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植被破坏导致土壤的脆弱暴露,易受风蚀、水蚀和冻融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事例2:过度放牧导致植被丧失,土壤无法保持水分和养分,导致草原退化和沙漠化。
4. 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活动对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破坏了生态平衡。
•事例1:森林砍伐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栖息地,其中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事例2: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减少,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5. 化学物质污染工业排放、废弃物处理和农药使用等活动导致大量危险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事例1:工业废气中含有臭氧层破坏物质如氟利昂,对大气层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事例2:农药使用不当导致农田土壤和水体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毒残留物,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损害。
以上只是一些破坏环境的危害及事例的简单介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来减少我们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污染:工业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2. 交通污染:交通工具的燃烧会产生尾气,其中的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物质会对空气产生污染。
3.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禽养殖中的粪便等,如果不合理使用和管理,就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产生污染。
4. 垃圾处理:城市垃圾产生量巨大,并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加强环保法规和监管: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并加强监管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
2. 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推广垃圾分类制度,并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和污染。
4. 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鼓励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同时引导公众选择环保产品和采取绿色消费方式。
5. 增加环保意识教育: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大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氛围。
综上所述,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doc人类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污染,如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污染的危害与日俱增,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危机。
环境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人体健康的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空气污染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环境污染形式之一。
空气污染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疾病、哮喘、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有些污染物还有致癌作用,如二氧化硫等。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水中的病原体、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的污染。
未经处理的污水含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还含有杀虫剂、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会引起胃肠道疾病、肝脏损伤等。
土壤污染主要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如土壤中含有重金属、有害物质,作物吸收后不仅影响其品质,还有可能引发人体中毒事件。
二、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一方面影响到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另一方面影响到生态平衡的稳定。
受污染影响的植物无法正常繁衍生息,部分污染物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抑制或者其他负面影响。
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受到水质的影响,而水质遭受污染后,水生动物它们也会受到严重的危害,甚至死亡。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陆地上的生态环境同样危害巨大,如空气中的硫酸雾、臭氧等污染物导致森林死亡、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水质污染导致水草死亡、湖泊面积缩小等。
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也是资源浪费的一种形式。
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能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小化排放,就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环境污染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具有严重的财务和经济后果。
例如,油品污染会损坏油田,导致油井恢复更加困难和昂贵,既浪费了自然的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经济资源。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已不可忽视,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减轻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守护家园,也是对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的负责。
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治理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它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第一部分:环境污染的影响1.1 生态系统受损环境污染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土地、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导致植被减少、水生生物死亡、空气中有害物质比例增加等问题。
这些都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得生态系统受到了损害。
1.2 健康问题环境污染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
空气污染导致了呼吸系统疾病和肺癌,水污染则会导致肝癌和胃肠疾病等健康问题。
长期生活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人们的健康状况会不断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1.3 经济损失环境污染还会对经济造成损失。
污染会损害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源,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这些企业不得不将这些成本转化到产品的价格中。
环境污染会导致旅游业和商贸业的减少,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环境污染的治理2.1 政策治理政策治理是环境污染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政府层面可以制定严格的环境污染控制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环保意识,强制企业进行环境管理和技术升级。
政府还可以通过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监管和检查,对不合格企业进行惩罚。
政策治理能够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的扩散,促进企业的环保建设。
2.2 技术治理技术治理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另一种方式。
通过引进先进的环保处理技术,企业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改善污染环境。
技术治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节约资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2.3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也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
公众可以通过诉讼、抗议、举报等方式为环境保护发声,对那些长期不遵守环保规定、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进行声讨和制裁。
公众参与能够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监督,提升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和效果。
结论: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都带来了危害。
只有通过政策治理、技术治理和公众参与,才能有效地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我们需要深入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真履行环保责任,对环境负责,让美好的地球留给我们后代。
负外部性环境污染和社会成本环境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它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外部性效应不仅仅是一个涉及环境的问题,更是牵扯到社会成本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对社会造成的成本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效应环境污染作为一种外部性问题,指的是个体或者企业在生产或消费活动中造成的一种对他人福利或者利益的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无偿或者无法通过市场交易来衡量的。
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外部性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问题:环境污染会增加人们患病的风险,例如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水污染可能引发胃肠疾病等。
这些健康问题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费用和社会福利损失。
2.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空气污染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土壤污染降低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这些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损害。
3.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带来的负外部性效应还体现在资源的浪费。
例如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会导致大量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这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环境污染所导致的负外部性效应需要由全社会来承担,这就构成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社会成本。
这些社会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费用:环境污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成为社会的重要负担。
例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病症需要巨额的医疗开支。
2. 生态恢复费用: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将来对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
治理水体和土壤污染,恢复受损的自然环境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3. 生产效率损失:环境污染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将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水污染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土壤污染降低了农作物产量,这些都对农业和渔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
三、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为了减轻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外部性效应和社会成本,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分布情况各异,其产生原因也千差万别。
本文将就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环境问题中较为普遍的一类。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废气排放、车辆尾气以及燃煤等活动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上升,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2. 水污染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破坏水生态系统,危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通常由化学物质、农药、重金属等排放和过度使用导致。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还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4.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丧失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削弱了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
二、环境问题的分布1. 区域性分布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城市往往面临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而农业密集地区则更容易出现水和土壤污染。
2. 城乡差异城市地区由于工业、交通和人口密集度较高,环境问题更为突出。
农村地区虽然规模较小,但农业活动和生活方式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3. 全球性挑战一些环境问题无视国界,具有全球性的挑战。
例如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应对。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 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废物排放和资源消耗。
大规模的工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能源利用方式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同时,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也对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3. 农业实践现代农业普遍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物质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土壤和水污染。
环境保护的困难与问题分析引言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然而,环境保护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污染治理的挑战1. 技术限制:某些环境污染问题可能没有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例如,治理重金属污染或塑料微粒污染等问题仍然面临技术挑战。
技术限制:某些环境污染问题可能没有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例如,治理重金属污染或塑料微粒污染等问题仍然面临技术挑战。
2. 成本压力:环境保护的治理措施通常需要巨额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这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成本压力:环境保护的治理措施通常需要巨额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这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3. 跨界问题:环境问题往往不受国界限制,而是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
因此,治理环境污染需要跨国合作和协调,这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困难。
跨界问题:环境问题往往不受国界限制,而是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
因此,治理环境污染需要跨国合作和协调,这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困难。
自然资源管理的挑战1. 可持续利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破坏。
因此,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可持续利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破坏。
因此,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2. 生态系统恢复:许多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如森林砍伐、湿地退化等。
如何有效地恢复和保护这些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生态系统恢复:许多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如森林砍伐、湿地退化等。
如何有效地恢复和保护这些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3. 土地开发冲突:土地资源有限,其开发往往伴随着利益冲突和争议。
如何平衡土地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土地开发冲突:土地资源有限,其开发往往伴随着利益冲突和争议。
如何平衡土地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经济问题92006年第8期 Aug.,2006 No.8 跨界环境污染的形成与危害性 秦 鹏,王 芳 (新疆大学法学院,乌鲁木齐830047)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6)08—0040—02 跨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 我们研究的跨界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应包括环境污染 和环境保护政策两个方面。 就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来看,一类是天然污染,即来自 大自然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对生物圈自身的破坏,在当前的科 技水平下,这一污染无法有效预测、防止与控制;另一类是人 为污染,即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的生活过程中人为产 生的污染,这种污染往往是基于个体利益需求的产物,它们 都能使局部环境的构成和形态发生改变,恶化环境质量,影 响和破坏周围人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因此,仅从环境 科学的角度来说,环境污染本身并不具有跨国界或非跨国界 的必然属性,即我们无法说出哪种类型的污染是跨国界的, 哪种污染不具有跨越国界的特征。跨国界污染概念的提出更 多地是基于经济学研究的需要,即对跨国界污染的界定是基 于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 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个人、企业或政府)的 行为影响了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但是没有激励机制使产生 影响的市场主体在经济决策时考虑这种对别人的影响。如我 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将外部性视为某个微观经济单位的 经济活动对其他微观经济单位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并 区分了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概念。 从环境外部性来看,由于环境污染必然造成对环境资源 或人类生存条件的破坏,而环境资源的“公共产权资源”的特 征,使环境污染有可能造成对不同“公共产权资源”所有者的 损害,即使造成这一环境污染主体的行为是无指向性的。另 外,除了环境污染有可能对其他国家的自然资源造成损害 外,一国的生产和生活污染也可能殃及其他国家公民的利 益,并由此导致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因此,从污染是否对其他 国家造成损害的外部性角度来看,我们把跨国界污染理解 为:当一国(或地区)人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到国外消费 者的利益,或对国外厂商(企业)的生产造成损害的结果,我 们说这一环境污染是跨国界的,反之则称这种污染是国内污 染。 其实,由一国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跨国界污染对其他国 家居民或生产者造成的损害,往往是基于他们追求利润最大 化的结果,这种损害本质上并不是源于有意识的行为,而是 源于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无意识的污染残余物。然而,通过 选择能够减轻污染的策略,可以实现环境污染跨越国界的转 移,这是跨国界污染的另一个外部特性,即通常所说的跨界 转移外部性(或称跨国界污染转移)。所谓的跨界转移外部 性,就是说一国只需将环境风险转移至其他国家即可使自己 免受污染外部性带来的损害。而且这种自我保护行为不仅作 用于主体自身,其影响也可能传递给其他主体。这种可转移 的跨国界污染外部性与传统上关于污染外部性的看法有所 不同,因为这里的可转移性是源于人们有意识的行为,而不 是源于简单的、无意的污染残余物。由于这样的跨国界污染 转移可以转移环境风险,这就难免会在国与国之间引起矛盾 冲突,其结果又会进一步强化各国的策略性行为动机。 从大量的环境保护程序来看,其实并没有使环境污染问 题减少,因为它们并没有减少大量有害物质的存在。监管部 门仍然允许废弃物流入环境,这些程序只不过是将它们在时 空之间进行了转移而已,其他国家或者下一代人一样会受污 染的损害。 当一个国家有意地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来改 善他们自己的环境时,这种跨国界污染转移行为就不可避免 地会引起冲突。显然,这种单方面的、而不是协调一致的自我 保护措施会进一步强化市场的无效率,最典型的后果就是在 控制污染时的过度投资。 就环境保护的政策而言,跨界环境污染的起因也源于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冲突。由于发展中国家 其环境保护能力有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标准 相对较低;而发达国家已完成工业化,环境污染加剧和公众 环保意识的提高,迫使其改善环境,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提高环境标准。基于二者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且这种差 异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协调,于是加剧了跨界环境污染现象: 第一,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比较宽 松,发达国家的企业为逃避国内比较严格的环境标准而将国 内限制或淘汰的技术和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
收稿日期:2006—04—29 作者简介:秦鹏(1959一),男,山西太原人,新疆大学法学院院长,副教授; 王 芳(1963一),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法学院教授。 4O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秦鹏,王 芳: 跨界环境污染的形成与危害性 家的环境受到损害,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导致污染跨界转移。 第二,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是以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 开发为代价的,而发达国家却以低于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购 买。一方面,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损失和资源价格以外的价值 均由发展中国家承担;另一方面,初级产品加工而成的制成 品又高价卖到发展中国家,从中获取高额利润,结果使发展 中国家资源消耗得不到补偿和维护,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 境恶化。第三,由于贸易自由化促进生产和消费增长,全球资 源使用量和废弃物随之增多,而发展中国家对有害物质的管 理体制不健全和处理方法简单,致使大量有害物质跨境转 移,造成污染控制不当,出现污染跨界转移。 二、跨界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其特点 很多关于污染问题的经典案例都涉及到不止一个国家, 也就是说,由一个国家的污染物排放等原因所造成的污染, 往往会涉及到其他一些国家,甚至全球。无论是酸雨问题、全 球变暖,还是海洋污染,由于物理和经济因素的不同,不同国 家在每单位污染中所受到的损害程度是不同的。我们着重讨 论由跨国界污染可能导致的几种典型的全球环境损害,以及 对这些问题危害性的探讨。 (一)自然环境被损害 1.大气污染的危害性。首先,酸雨的危害性。酸雨最早 出现在欧洲和北美洲,现在在亚太地区的部分地方和拉美国 家的部分地区出现,在亚太地区由于大量使用煤炭和高硫燃 料、交通的增长和森林火灾而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其次,全 球变暖的危害性。全球变暖是温室效应的直接结果。所谓温 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的长波和红外辐射,从而使 得地球温度变暖。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将导致出现一系列可 能的变化:雨雪的数量和方式会发生变化;季节的长度会发 生变化;风暴发生的频率和程度也会发生变化;两极的冰层 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反过来,这些自然条件的变化对农 业、森林、植物、动物以及人类本身的健康都会产生影响。再 次,臭氧层被严重破坏的危害性。远高于地球表面的一个相 对稀薄的臭氧层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臭氧的损耗导致紫外 线辐射的增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 2.自然资源El益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危害性。随着全 球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全 球生态环境呈现继续恶化的态势。首先,全世界的森林大面 积的减少。据统计,全球森林面积已从初期的8O亿公顷减少 到目前的28亿公顷。其次,由于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使水土 流失或土壤沙化El益严重。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 1/4的土地正受到沙漠化威胁,沙漠面积已占全球土地面积 的7 。再次,物种种类在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其主 要原因就是外来物种的跨界交易,改变了原来的生态系统, 使原生物种与新物种的竞争而受到威胁。最后,矿产资源和 海洋资源的耗竭,环境被严重破坏。特别是由于大量的生活 垃圾、工业垃圾、其他污染物对海洋的直接污染,造成的后果 非常严重。 3.水污染严重、淡水资源El益紧缺的危害性。随着工业 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世界用水量剧增。据联合国调查,全世 界河流稳定流量的4O 受到污染,有的国家受污染的地表水 达到7O ,耗水量的增加和水污染的加剧导致全球性的水源 危机。 (二)法律和政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各国根据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及所参加的国际环境公 约制定相应的环境措施,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加剧 投资引进和污染产业的转移,导致跨界环境污染的结果。由 于各国环境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经济发展落后、缺乏有 效污染处理技术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短缺和技术上的困 难,不可能在不切合实际的基础上,对本国工业提出较高的 环境标准。因此,一些高环境标准的国家有意识地将一些污 染产业转移出去,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经济,积极制定 外资优惠法律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并不十分注意对环境 污染的预防,这就在国际上形成了污染转嫁的市场,一些国 家和地区的环境由于这种污染投资而加剧恶化。 基于跨界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目前跨界环境污染呈现出 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全球化特征。跨界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人体健康、 生物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是全球的,跨界环境污染已涉及 到了高空、海洋、臭氧层等。 2.综合化特征。人们过去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三 废”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跨界环境污染问题现在 已远远超过这一范畴而涉及到人类生存空间的各个方面。因 此,解决当前跨界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三废”的治 理,而是要将一个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作为一个完整的 复杂大系统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才能较好地解决环 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3.社会化特征。当前跨界环境污染问题已是全球共同 关心的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阶层和社会利益集团、不 同职业人员和不同地位层次的人,都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 跨界环境污染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 治、经济、法律、科学、文化、伦理等领域。所以,跨界环境污染 问题需要全人类、全社会共同解决,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 的问题。 4.政治化特征。许多国家通过宪法和国家计划等宏观 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保护作了 明确、具体的规定,使环境保护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随着环 境外交El益频繁,近年来,有关环境问题的谈判实际上是一 个政治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1990年以来有关环境问题的 国际会议就不下500次。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瑞士巴 塞尔召开了“制定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公约”的 专家组会议和外交大会,签署了《关于有害废物越境转移及 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有104个国家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 因此,跨界环境污染问题的国际政治化特点越来越明显。
(责任编辑:杨国玉)
4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