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6.65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音乐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演奏内容。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电子琴、手鼓、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多媒体播放新疆维吾尔族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

2、要求学生视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二、整体感知引导掌握

1、欣赏《青春舞曲》

2、分析歌曲节奏旋律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3、突破难点:

(1)、教师用手示范拍节奏。

(2)、学生找出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并拍出来。

(3)教师范唱

4、学唱歌曲

(1)、随电子琴跟唱歌曲旋律。

(2)、学生跟录音学唱歌词。

(3)、教师弹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由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1创编舞蹈动作,为歌曲拍节奏。

2、全班同学分成节奏组和舞蹈组进行跳、奏表演。

3、轮换角色进行表演,并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感受节奏与演唱、舞蹈的结合;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能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通过对比后,更能确切的的掌握歌曲的欢乐情绪。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拓展

1、欣赏新疆风景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效果分析

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感受、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音乐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演奏内容。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评测练习

教师目标制定明确、具体,教学过程脉络清晰,通过图形谱结合肢体动作为学生营造了

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都能跟随音乐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进行舞蹈动作自我创编等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青春舞曲》一课,我感触颇深,这节课整个课堂活动气氛很活跃,学生始终在不断地参与音乐学习和探讨过程中,通过学唱歌曲,打击节奏,创编舞蹈动作,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1.《青春舞曲》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的教学内容,我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创编节奏和创编动作中感受和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2.教学过程首先从听赏歌曲开始。一曲欢快活泼的《青春舞曲》flash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接着是有趣的听歌曲、介绍作者的背景、作品及猜作曲家名字的活动,引出作曲家——王洛宾,加深学生对“西部歌王”的印象。再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青春舞曲》,分别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节拍、衬词,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等。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进而达到有感情地演唱,层层深入,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标分析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因为歌曲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学生唱的积极主动,教师教的愉快轻松,真正体验到“解放”的感受。这种曲调和音韵的美磁般的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由于歌曲“动听”和“耐唱”,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变得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