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教案第3章

  • 格式:doc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并非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土中水的运动原因和形式很多,主要有:

(1)在重力作用下,地下水的渗流-----土的渗透性问题。

(2)土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孔隙水的挤出-----土的固结问题。

(3)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产生的水份移动-----土的毛细现象。

(4)在电分子引力作用下,结合水的移动-----冻结时土中水的迁移。

(5)由于孔隙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差别产生的渗附现象等。

地下水的运动影响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工程投资以及工程长期使用,而且,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还可能产生工程事故。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对地下水进行研究。本章重点研究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土性质的影响。

§3.1 土的毛细性

一、土的毛细现象

1.定义: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或其它方向移动的现象。这种细微孔隙中的水被称为毛细水,对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影响

(1)毛细水上升引起路基冻害。

(2)对于房屋建筑,毛细水上升会引起地下室过分潮湿,需解决防潮问题。

(3)毛细水的上升可能引起土的沼泽化和盐渍化,对工程建设及农

业生产都产生影响。

下面主要介绍毛细现象中的几个概念。

二、毛细水带

土层是由于毛细现象所润湿的范围称为毛细水带,可分如下三种(见P31图2-1)。

1、正常毛细水带(又称毛细饱和带)

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下部,与地下潜水相连通。这部分毛细水主要是由潜水面直接上升而形成的,毛细水几乎充满了全部孔隙。该水带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而作相应的移动。

2、毛细网状水带

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中部。当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时,它也随着急速下降,这时在较细的毛细孔隙中有一部分毛细水来不及移动,仍残留在孔隙中。而在较粗的孔隙中因毛细水下降,孔隙中留下气泡,这样使毛细水呈网状分布。

3、毛细悬挂水带

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上部。这一带的毛细水是由地表水渗入而形成的,水悬挂在土颗粒之间。当地表有水补给时,毛细悬挂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上述三个毛细带不一定同时存在,这取决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网状水带;反之,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则可能同时出现3个毛细水带。

三、毛细水上升高度

1、理论计算公式

假设一根直径为d 的毛细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水会沿毛细管上升。其上升最大高度为:

w

w d T r T h γγ42max == 式中:---T 水的表面张力(见P32表2—1);

d ----毛细管直径,m ;

m γ-----水的重度,取10kN/m 3

。 从上式可以看出,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直径成反比,毛细管直径越细时,毛细水上升高度越大。

2、经验公式

在天然土层中,毛细水的上升高度是不能简单地直接采用上面的公式的。这是因为土中的孔隙是不规则的,与园柱状的毛细管根本不同,使得天然土层中的毛细现象比毛细管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例如,假定粘土颗粒直径为d =0.0005mm 的圆球、那么这种均粒土堆积起来的孔隙直径d ≈5101-⨯cm ,代入上式可得毛细水上升高度为max h =300m ,这是根本不可能

的。实际上毛细水上升不过数米而已。

海森(A.Hazen )提出了下面的经验公式:

10

0ed c h = 式中:0h ----毛细水实际上升高度,m ;

e ----土的孔隙比;

10d -----土的有效粒径;

C ----系数,一般C=(1~5)510-⨯m 2。

无粘性土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大致范围见P32表2-2。

由表2-2可见,砾类与粗砂,毛细水上升高度很小;细砂和粉土,不仅毛细水高度大,而且上升速度也快,即毛细现象严重。但对于粘性土,由于结合水膜的存在,将减小土中孔隙的有效直径,使毛细水在上升时受到很大阻力,故上升速度很慢。

四、毛细压力(自学)

§3.2 土的渗透性

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在位势差作用下发生运动的现象,称为土的渗透性。

渗透性是土的重要工程性质之一。与土的强度、变形问题一样,也是土力学中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渗流的基本规律

(一)层流渗透定律(达西定律)

1.基本概念

(1)流线:水点的运动轨迹称为流线;

(2)层流:如果流线互不相交,则水的运动称为层流;

(3)紊流:如果流线相交,水中发生局部旋涡,则称为紊流。

一般土(粘性土及砂土等)的孔隙较小,水在土体流动过程中流速十分缓慢,因此多数情况下其流动状态属于层流。

2.达西定律

法国学者达西(H·Darcy)于1856年通过砂土的渗透试验,发现了

地下水的运动规律,称为达西定律。试验装置下图所示。

L ----试样长(砂土);

A ----截面积;

h ----水位差;

t -----时间(s );

Q ----试验开始t 秒钟后盛水容器所接水量(cm 3)。

则每秒钟渗透量

t

Q q = 达西发现,q 与A 、h 成正比,与L 成反比,则写成:

kAi L

h kA q == 则渗透速度ki A

q v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水量) 式中:---v 渗透速度,m/s ;

i ------水力坡降(水头梯度);

K -----渗透系数(见P32表2-3)。

由于达西定律只适用于层流的情况,故一般只适用于中砂、细砂、粉砂等。

在粘土中,土颗粒周围存在着结合水,结合水因受到电分子引力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