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政党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32
中国政党制度的意义政党自从诞生起就在政治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它们在政治舞台上极为活跃,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政治理念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人们通常依据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的利弊得失和成败优劣去评价这一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因此,全面地考察世界各国优秀的政党制度,客观而又科学地总结归纳出一个较为普遍的衡量政党制度的标准,是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和政党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政治和谐化社会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世界各国政党林林总总,政党制度也是千差万别,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和另一国家完全相同。
为什么造成这种情况?一国的政党制度由其发展历史、社会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等具体情况所决定。
即使相同类型的政党,但是它们的模式也有天壤之别。
由本国民主革命历史发展而来的政党制度,因其适合本国国情,它们是本国民主革命在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的结果,在形成和发展中有着本国民主革命的烙印,符合本国实际国情和经济文化情况,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我国的历史发展趋势。
民主党派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的历史,曾出现过“朋党”的现象,但这与近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和政党现象在实质上相去甚远。
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成为我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开始了我国政党制度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实践历程。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中国人迈出了探索近代政治发展的步伐。
中国近代第一个政党“同盟会”也诞生了,孙中山等人力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党治国”,但这些理念、制度最终因水土不服而夭折。
随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民党逐渐在全国建立起一党专政的统治。
由于这种一党制实行卖国、内战、独裁、专制的反动统治, 代表和维护一小撮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的利益和特权, 违背了中国人民要求民主、和平、团结、进步的愿望, 不能反映并实现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和政洽参与要求。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重难点提示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难点: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 人民政协(重点)【核心突破】1. 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1)双方性质、地位、作用不同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参政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2)双方关系(抄到课本上)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关系;在工作上是互相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3)民主党派的地位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反对党,它们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是参政党。
其参政的目的,不是与共产党争夺领导权,而是与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2. 准确理解政协的性质、组成和职能(1)政协的性质政协不同于人大等国家机关,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因此,不能说政协是国家的重要决策机关。
(2)政协的组成我国政协的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
因此,政协并不只是由各民主党派组成,也不是各民主党派的议事机构。
3.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总结到课本上)重要提示:人大与政协都担负重要的监督职能,但二者性质不同,因此其监督职能也有所不同:人大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通过听取报告、质询、检查工作等方式进行;政协监督属于民主监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基本方式是建议和批评。
【随堂练习】在北京市海淀区有两句耐人寻味的话:一句是中共区委书记说的,“遇有大事,听不到政协的意见,心里就不踏实”。
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几点认识一、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政党和政党制度是在生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特别是工业化进程起步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最早萌芽于17世纪70年代的英国,即1679年英国议会分为两派开始。
此后,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政党。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政党制度。
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20几个国家不允许政党存在,全世界政党多达4700多个。
由于各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性质、政治生态千差万别,各国的政党制度形态也各不相同。
从形式上看主要有五种:一是一党制,前苏联、德国;二是两党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和美国;三是多党制,主要是西欧、北欧及非洲地区的多数国家;四是一党多元制的国家,日本;五是多党合作制,我国。
从性质上分,主要有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两种类型。
从政党制度的发展过程和类型上看,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政党制度是普遍适用的,比如:同样是两党制,英国是议会制度的两党制,而美国则是三权分立的两党制。
我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十分脆弱,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天生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
辛亥革命后,中国曾一度效仿西方,实行议会制和多党政治,出现了政党林立的局面,大大小小的政党达300多个。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文化条件和政治环境,加之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阻挠,多党制终成一枕黄粱。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拒绝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行多党政治协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顽固推行“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独裁统治,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治协议,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宣布各民主党派为非法组织,最终导致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崩溃和军事上的失败。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