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雕塑的工艺——从笔者自身实践出发
- 格式:pdf
- 大小:78.88 KB
- 文档页数:1
陈德强(德化德强陶瓷有限公司,德化362500)历史是永远无法抹去的印记,作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之一的陶瓷雕塑艺术,其悠久的历史加上其所蕴含的独特人文气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陶瓷雕塑作为塑造三维空间形象的艺术,形与神的和谐统一是其遵循的审美准则。
形是神的载体,有形才能传神。
本文主要探讨陶瓷雕塑形神合一的特点,以期对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形与神1引言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陶瓷是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陶瓷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中国古代的瓷器史亦是一部传承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
陶瓷雕塑属于陶瓷装饰的一种,最早可追溯至秦汉,兴盛于明清。
今日我国的陶瓷雕塑这门艺术,人才辈出,经久不衰,其产量之大,品种之多,工艺之高超,造型之精美,国内外市场之广阔,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陶瓷雕塑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雕塑而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它的制作需经过摸印、锒嵌和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操作,经高温烧炼才能完成。
其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陶瓷雕塑凭借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史上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从气势不凡的秦兵马俑到汉代栩栩如生的击鼓说唱俑,从绚丽多姿的唐三彩到朴实稚拙的紫砂雕塑,我们无不感受到中华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陶瓷雕塑是人类艺术文明的一大重要标志,它作为造型艺术,必须以形为基础,依赖于外在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及思想感情。
而艺术的表现以传神最为重要,传神才能给人以灵动之感,引起人们的共鸣,才能架起制作者与欣赏者之间无形的心灵桥梁,让欣赏者真正体会到隐藏于艺术品背后的神韵。
因此,一件好的艺术品,必定做到形了与神的和谐统一。
“形神兼备”是陶瓷雕塑的审美准则,也是其散发魅力的源泉。
. All Rights Reserved.2有关形与神的概述对于形神论的探讨,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思想家就提出形神关系的问题。
陶瓷雕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刘春霞来源:《艺海》2011年第06期一些现代艺术家尝试将现代技法与陶瓷材料结合起来,以新的艺术形式再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赋予陶瓷艺术以时代精神。
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既不同于传统的陶瓷雕塑,又与当前的现代艺术迥然有别,成为当下雕塑界的一个新现象而备受人们关注。
陶瓷雕塑是唯一同时兼具原始性、现代性和公众性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不仅深受当代艺术家的青睐,同时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和接受。
泥的柔韧细腻,火的神奇多变,给艺术家带来了极为宽广的想象和创作空间,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在他们的手上,古老的陶艺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任何一种现代艺术形式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陶瓷雕塑也不例外。
传统瓷塑艺术,是指以陶土或瓷土为原料,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塑造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传统的瓷塑一般注重实体性的表现。
所谓实体性,就是它的三度空间——高、深、宽所构成的实在形体。
陶瓷雕塑艺术既有一般雕塑都存在的共性,又有它本身固有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由它独特的成型手段所决定。
它先是用粘土配料,然后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流程制作而成。
以陶瓷为材质进行雕塑创造,势必受到上述制作工艺的限制,这种制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瓷塑艺术所独有的特征,这是它与其它雕塑的区别所在。
下面着重谈谈陶瓷雕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重心点与支撑面的问题重心点就是指重量的中心点。
任何陶瓷雕塑在成型时一定要考虑到重心在整件作品中的位置,如果重心偏离了支撑面,在烧成时作品会因为坯体的收缩而导致倒塌或是开裂。
一件作品重心点所在的支撑面越大,物体的放置就越稳固,越易于成型。
由此看来,陶瓷雕塑成功与否,关键是早期的型制设计,如果设计不合理,不仅成型问题重重,成功烧制也是不可实现的。
但是,考虑到人们的实际要求及求新求异的需要,瓷塑的设计又不宜千篇一律地求稳,所以如何将一件造型复杂的作品很好地制作出来,就看艺术家的巧思及对于造型的把控与驾驭能力了。
浅谈坭兴陶雕刻工艺的空间艺术美作者:蓝仁东来源:《中华手工》2021年第01期摘要:陶瓷艺术是我国古代艺术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陶瓷雕刻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现在陶瓷雕刻的不断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它的精髓。
陶瓷雕刻工艺也是一种艺术,属于一种立体艺术,这种艺术的特征就是可以让人们进行观赏和把玩。
本文主要分析了坭兴陶雕刻工艺的空间艺术美,向人们展示陶瓷中的空间艺术美感,为雕刻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坭兴陶;雕刻工艺;空间艺术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在很多领域都有着丰富的文化成果,坭兴陶作为这些文明成果中的一部分,距离现在已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是钦州人民在历史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
坭兴陶因为它自身的特点和美学价值,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陶之一,从古至今,坭兴陶都被人们关注和热爱,而且有着十分成熟的锻造工艺。
钦州坭兴陶因为它自身的独特特点和其中的空间艺术美,一直被人们推崇和欣赏。
一、形成空间艺术美的原因(一)造型上来看在传统的坭兴陶制作过程中,坭兴陶一直是做一些生活用具,用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造型上始终是按照简单、朴实的原则来进行创造的,这时候陶瓷的空间艺术美只是刚刚起步。
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在制作坭兴陶的时候,对这种工艺的制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美学方面也有了比较深的理解。
现在坭兴陶的造型也不仅仅局限在生活用具,逐渐趋向于多样化。
坭兴陶之所以能够让人们感觉到它独特的空间艺术美,在于制作者根据陶瓷的线条、轮廓、空间等等进行了一定比例的规划,进而使得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学,加上一些形态的独特性,使得观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空间艺术美感。
(二)窑变的不同在进行陶瓷雕刻制作的时候,因为烧制的温度不同,锻炼出来的陶瓷色彩和纹路也是不一样的。
钦州坭兴陶之所以能够给人们一种空间艺术美感,在于它在进行烧制的时候,用的是一种无釉窑变技术,在进行烧制时,不加入颜料,让其中的元素进行化学反应,再根据一些温差、气流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一样的形态和纹路,这样人们在进行观赏的过程中会有一种空间上的变化,这种空间艺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1]。
1 前言 中国传统陶瓷雕塑的线条艺术探究 林建华 (福建省德化明英华陶瓷有限公司,德化362500)
摘要:中国的陶瓷艺术历经千年的雕琢和发展,在工艺、材料,以及艺术表现 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代表性。线条是视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表达形式, 浓淡、粗细、曲直不同的线条传达了不同的艺术语言。由于时代、文化背景和 认知方面的差异.中国的传统陶瓷雕塑艺术与现代乃至西方的陶瓷雕塑艺术 在线条运用方面相比。具有更加多元化的表达力和创新性,正因如此,也创造 了独特的美学价值。本文从线条艺术特质出发,将古今陶瓷雕塑的线条使用 和表达进行比较.分析传统陶瓷雕塑线条美感,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理论。 关键词:陶瓷雕塑;线条艺术;美感
从一团粘土到精致、富有艺术审美的造型工艺品.陶 瓷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中国文化的发育同时对其产生了深 远影响。陶瓷雕塑主要通过纹饰、色彩、造型来体现艺术 概念,因而拥有绘画性、装饰性和写意性三大特点,运用 绘画、雕刻等技艺则加强了其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造型 艺术形态的表达依靠线条来表达各种各样的主观和客观 信息。在陶瓷雕塑艺术中也不乏许多线条艺术运用的经 典作品,在视觉艺术方面独具特色,创造了经典而深刻的 艺术语言。由于时代背景、观念、认知等各方面的差异,中 国的传统陶瓷雕塑技艺与现代艺术品在技法和艺术表达 方面各有特色。唐、宋时期的陶瓷雕塑具有独特的代表性 和创新性,通过线条艺术的发挥,将中国传统的民俗民情 与陶瓷艺术的朴素气质有机结合,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 术情思和东方魅力。 2 线条在造型艺术中的功能 形态是体现各种视觉艺术造型概念的载体.也是实 现造型艺术表达的重要工具。在造型艺术中,对形态的认 识和理解可分为现实形态和概念形态两种基本类别。现 实形态是指有实实在在可视的形状、色彩、肌理等属性特 征的形态。概念形态是指抛开现实形态中的各种属性,以 意念感知的抽象形态。无论现实形态或概念形态都可以 依据具体形态的知觉特性,分为点、线、面、体四种不同的 基本视觉元素。艺术家通过点、线、面、体在空间内的组 合.形成了效果各异的艺术形态,构建了丰富的造型语 言。而在这其中。线条是具有最丰富、最形象和最多元效 果的形态元素.它的运用使得造型艺术品的轮廓、空间、 体积、动势等各种形态语言得到表达,也能够挖掘出艺术 家想要赋予造型艺术品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从而极大地 丰富了形态语汇。从原始人到现代人,从简单的记号到复 杂的艺术创作,随处可见线条的运用。在古代洞窟壁画中 原始人会使用粗犷的有力的线条来描绘姿态各异、生动 活泼的图象.为后世留下了具有价值的形象化信息。而作 为文明极度发达的现代人,身处客观世界的所看所想也 总是运用线条来描绘。在幼儿在刚学会拿笔时,会下意识 地先画线条.在他们的涂鸦作品中总是看到线的存在,跃 动的线条在纸张上恣意驰骋,表达了孩子们一定的心理 活动。因此线条是最基本、最直接、最形象且流传最久远 的创造视觉的表现方法。许多艺术家都是以运用线条为 造型手段而取得某种艺术效果,这使得线条成为无论是 具体物体抽象化还是抽象物体具体化中皆是最为实用的 工具和最有力的手段。
浅谈陶瓷釉上彩装饰工艺与技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陶瓷釉上彩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装饰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运用这一工艺来装饰陶瓷器物,使其更加美观和富有艺术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釉上彩工艺不断演变和完善,在现代制陶工艺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陶瓷釉上彩工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不仅可以使陶瓷器物色彩丰富多样,还可以增加其装饰效果和观赏性。
通过釉上彩工艺,陶瓷器物的整体质感和美观度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人们喜爱的收藏品和礼品。
如今,陶瓷釉上彩工艺已经成为陶瓷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工艺品、摆件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陶瓷釉上彩工艺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陶瓷釉上彩工艺与技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的艺术传统,也有助于推动陶瓷工艺的发展和创新。
【背景介绍】结束。
1.2 研究意义陶瓷釉上彩装饰工艺与技法在陶瓷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提升陶瓷制品的艺术价值、实用价值以及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陶瓷釉上彩装饰工艺与技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陶瓷是我国传统的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陶瓷釉上彩装饰工艺与技法,可以促进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和保护,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独特的陶瓷文化遗产。
2. 提升陶瓷制品的艺术品位:陶瓷釉上彩装饰工艺与技法是赋予陶瓷制品艺术感和美感的重要手段。
研究其技术和应用,可以提升陶瓷制品的艺术品位,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3. 拓展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陶瓷釉上彩装饰工艺与技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通过研究其技艺和效果,可以拓展陶瓷艺术的表现范围,丰富陶瓷艺术的内涵和形式。
在当今社会,陶瓷釉上彩装饰工艺与技法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更在于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提升陶瓷制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第1篇一、前言陶瓷,作为我国传统工艺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入,陶瓷设计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本文旨在对陶瓷设计进行总结,分析陶瓷设计的特点、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二、陶瓷设计的特点1. 艺术性陶瓷设计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融合了绘画、雕塑、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设计师通过陶瓷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传递文化内涵。
2. 实用性陶瓷设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实用性。
陶瓷制品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如餐具、茶具、花瓶等,既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又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3. 创新性陶瓷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设计师们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陶瓷作品。
4. 地域性陶瓷设计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陶瓷设计风格、技法、材料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陶瓷文化。
三、陶瓷设计的发展历程1. 远古时期在我国古代,陶瓷设计主要以实用为主,如新石器时代的红陶、黑陶等。
这一时期的陶瓷作品造型简单,色彩单一。
2.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的陶瓷设计逐渐向艺术性转变。
商代出现了青铜器上的陶质装饰,周代则出现了彩陶、青瓷等。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陶瓷设计以青瓷为主,出现了釉色鲜艳、造型多样的青瓷制品。
同时,出现了瓷器上的绘画、雕刻等装饰手法。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陶瓷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陶瓷作品造型优美,釉色丰富,装饰手法多样。
如唐三彩、越窑青瓷等。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设计更加注重艺术性,出现了大量精美的陶瓷作品。
如宋代的哥窑、定窑,元代的青花瓷,明清时期的彩瓷等。
6. 现代时期现代陶瓷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设计师们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陶瓷作品。
四、陶瓷设计的未来趋势1. 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设计将逐渐走向智能化。
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陶瓷作品,实现个性化定制。
浅谈现代陶艺中泥塑肌理的运用摘要:在当代艺术分类中,现代陶艺被称为纯艺术行为,并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现代陶艺是由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发展而形成的新艺术形式,因其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的表现力和包含新意的创造过程,吸引了众多的观赏者和艺术家,继而开拓了现代艺术形式的先河。
现代陶艺被称为新艺术形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新”字上,通过对制作材料性质的不断探索与发掘,使之与制作者自身的创作灵感高度融合,从而创作出造型独特的陶瓷制品并赋予其全新的寓意,带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受,更能寄托人的感情,让人的情感与想象得到外在的延伸。
关键词:现代陶艺;泥塑肌理;运用引言现代陶艺的形成发展与文化的传承创新有着密切的关联。
任何一项工艺的传承都离不开文化的推波助澜,现代陶艺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后,仍然保留了其原有的民族特色、东方韵味,可以通过陶艺感受时代的变化,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代陶艺的发展好比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般,在无数次摸爬滚打中创造出新的火焰,绽放耀眼的光辉,却又无数次跌落神坛,泯然众人。
但无法否认的是,无论面临着怎样艰难的境况,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不会因此而中断,陶瓷的制作工艺亦不会就此消失,相反,它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交融并在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不懈努力与坚守下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演变成现代陶艺。
一、泥塑的概念及特点“泥塑”一词还传达出可捏、可塑之义。
粉丝借助同人创作和其他网络粉丝活动“泥塑”男明星,将性别视为可塑的对象。
对“泥塑”中性别问题的理解,两种不同的观点值得关注。
一种观点认为,“泥塑”打破传统的生理性别之分,在提倡一种流动化的社会性别认知。
另一种观点则提出,“泥塑”活动仍然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仍将女性置于相对弱势位置。
“泥塑”实践主要通过粉丝同人创作、借由网络的粉丝间交流来展开。
在话语层面“篡改”或“倒置”偶像的生理性别,是其典型体现。
粉丝的“泥塑”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特征:对偶像称谓的女性化、对性别的重新诠释,以及对女性气质的矛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