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凝剂对基础油性能的影响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2
降凝剂改善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的研究
陈娆
【期刊名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22)001
【摘要】通过测定降凝剂处理前后原油的凝点和表观粘度,研究了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考察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原油--辽河油和一种混合油对几种降凝剂的感受性,选择出合适的降凝剂.对于一定的原油,当降凝剂选定后,降凝效果主要取决于处理条件.通过降凝剂不同加入温度、降凝剂不同注入量对原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得到降凝剂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几种降凝剂中,丙烯酸C18醇酯-马来酸酐共聚物对辽河油降凝效果最为显著,苯乙烯-马来酸C22-24混醇酯共聚物对混合油降凝效果最为显著;现有降凝剂合理复配对原油降凝效果会有显著改善;降凝剂加入温度有一个最佳值;当降凝剂加入量达到一定值后,原油流变参数的变化将非常平缓并逐渐趋近于一个极限值.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陈娆
【作者单位】抚顺职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2.5
【相关文献】
1.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及其降凝剂研究进展 [J], 韩恩山;康红欣;胡建修
2.降凝降黏剂改善高凝原油流动性的研究进展 [J], 邹玮;刘坤;廉桂辉;赵逸清;董海海
3.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及其降凝剂的研究进展 [J], 韩恩山; 康红欣; 魏子海; 胡建修
4.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及其降凝剂的研究进展 [J], 韩恩山; 康红欣; 魏子海; 胡建修
5.采用降凝剂改善多蜡原油低温流变性研究 [J], 张帆;张衍礼;李炯;黄国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剪切和降凝剂作用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冯兵;董凤娟;张华;蒋华义【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022)001【摘要】为了研究管输过程中降凝剂及管流的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的流变性的影响,在不同剪切速率下对加降粘剂与未加降粘剂的原油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表明,降凝剂作用和剪切作用都能使蜡晶的形状、大小以及结构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原油的流变性能,剪切作用和降凝剂作用对含蜡原油的流变性存在交互性影响.油样凝点由加剂前的16℃降低到加剂后的-10℃,降低了26℃;未加剂油样反常点温度为30℃,加剂油样的反常温度为26℃,降低了4℃;加剂前后油样析蜡点的温度基本没有变化;相同温度相同剪切速率下所测两油样粘度值差别比较大,总体上未加剂油样的粘度比加剂油样的粘度低.剪切作用对未加剂油样流变性能的影响明显大于对加剂原油流变性的影响;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流变性能的影响程度跟剪切速率和剪切温度有很大关系;加剂原油粘度下降幅度随剪切作用的增强而逐渐减小,当剪切作用超过一定范围时,对加剂原油粘度将不再产生影响.【总页数】4页(P64-67)【作者】冯兵;董凤娟;张华;蒋华义【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2.9【相关文献】1.聚丙烯酸酯降凝剂对含蜡原油降凝规律的研究 [J], 杨飞;李传宪;林名桢;李志岩;于涛2.聚丙烯酸十八酯-乙酸乙烯酯梳状二元共聚物降凝剂对含蜡原油结晶特性与流变性的影响 [J], 杨飞;肖作曲;姚博;李传宪;孙广宇;阎孔尧3.BEM/PMSQ杂化降凝剂对青海含蜡原油作用效果及其机理 [J], 史鑫;马晓斌;杨飞;李传宪;姚博;孙广宇4.EVA/纳米蒙脱土复合降凝剂对长庆含蜡原油的作用规律 [J], 杨飞;张莹;李传宪;姚博;田凯;肖作曲5.剪切作用对添加降凝剂后新疆混合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J], 张劲军;黄启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ISCOPLEX®降凝剂(PPD)解决方案源自于低温润滑专业团队八十多年来致力于解决低温难题赢创(Evonik)是德国创新型工业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工企业。
赢创的油品添加剂专业团队拥有80年润滑油行业经验,将流变学专业知识、配方协助和定制解决方案独具匠心地结合在一起。
确保润滑油在低温环境下持续流动润滑油在低温环境下容易产生蜡晶。
VISCOPLEX®降凝技术抑制蜡结晶,确保泵送性能,优化润滑油性能及配方兼容性。
寻求赢创油品添加剂专业团队的帮助,获取低温环境下的解决方案,满足最新行业标准。
PAMA(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是一种最先使用的聚合物降凝剂(赢创的一家承传公司Rohm and Haas获有专利),一直都是公认的最主要的用作降凝剂的化学结构。
其分子结构设计具有巨大的灵活性,即使是单一产品也可以满足非常广泛的润滑场合的需要。
基团R是C1至C22烷基的混合物赢创降凝剂解决方案利用PAMA分子结构设计的灵活性温度境下的蜡结晶降凝剂不影响蜡性成分的结晶温度或蜡在润滑油中的析出量。
实际的情况是,当形成蜡晶体时,降凝剂与存在于油中的蜡性成分形成共结晶,并改变蜡晶体结构的生长模式。
另外,蜡晶体通过降凝剂主链的牵制作用而处于彼此分离状态,由于这种位阻现象,蜡晶体不再能够形成三维结构来抑制流动。
赢创的降凝剂使润滑油配方设计师能够满足苛刻的OEM规格和行业标准。
添加少量降凝剂就能对低温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如果降凝剂选择不当或处理率不对,润滑油配方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可能较差,进而可能导致“润滑不足”和设备失效。
• 基础油• 功能添加剂:• 清净剂• 摩擦改进剂• 粘度指数改进剂• 产品规格所规定的测试方法• 老化油泵送性能要求在选择降凝剂和加剂量时,应考虑几个因素,包括:无降凝剂最新的低温测试技术与赢创共创优势致力于提供自始至终的支持服务赢创的实验室配备了所有的行业标准中所涉及的低温测试技术,包括:• 倾点(ASTM D97)• 布氏粘度(ASTM D2983)• MRV TP-1(ASTM D4684)• 扫描布氏(ASTM D5133)• ROBO (ASTM D7528)• 低温泵送性能(CEC L-105)随着行业趋势和规格的变化,配方设计师可能需要修改配方,以不断提供最优质的润滑油产品。
能源研究与信息第20卷第3期Energ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V ol. 20 No. 3 2004 文章编号: 1008-8857(2004)03-0179-06菜籽油酯化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景 恒, 陈立功, 程 鹏, 朱海军, 吴 江 (后勤工程学院油料应用工程系, 重庆 400016) 摘要: 阐述了植物油酯化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意义以及植物油(菜籽油)酯化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从润滑油基础油的角度,考察了菜籽油酯化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并分析了酯化产品与传统润滑油基础油混合后的运动粘度和凝点这两个理化指标。
初步论证了菜籽油酯化作为润滑油基础油是具有应用研究价值的,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润滑油; 基础油; 菜籽油; 酯化 中图法分类号: TE 644.2文献标识码: A众所周知,润滑油是为了降低两个相对运动的接触表面间的摩擦及磨损。
良好的润滑能提高机械效率,保持机械长期可靠地工作。
因此,改进润滑工作,减低机械的摩擦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润滑油种类繁多,但原料都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
基础油又分为矿物油及合成油两大类。
其中,矿物油的使用占了绝大部分(约95%)。
随着现代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迅速膨胀。
严峻的能源问题也随之而来。
根据研究,按照目前的能源使用效率,地球上总石油储量仅可维持使用四十多年。
天然气的储量仅够使用五十年左右。
目前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的方法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来代替目前的石油产品。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对大气环境及水土污染的高度重视,人们也逐渐开始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以解决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威胁。
对于润滑油而言,传统的矿物油基润滑油由于生物降解性差,已不能满足人类保护环境的需要。
综上所述,研究与开发代用润滑剂势在必行,也是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内燃机油低温性能间的相关性探讨摘要:文章针对不同质量级别的内燃机油进行试验,考察内燃机油低温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目的在于考虑能否用试验时间短的倾点等结果判断试验时间长的边界泵送黏度试验结果的趋势,以便缩短生产配合分析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研究证明,长周期的边界泵送黏度与倾点、低温动力黏度单因素问无相关性,而与降凝剂的种类、降凝剂添加比例、倾点、低温动力黏度等多因素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在生产配方稳定的前提下,长周期的边界泵送黏度试验结果趋势可以通过回归方程验证。
关键词:内燃机油;低温性能;相关性中图分类号:TE626.32文献标识码:A0、引言对于内燃机油而言,低温性能是非常关键的质量指标,也是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的技术指标。
一般情况下,内燃机油的低温性能由倾点、表观黏度(以下简称为CcS)、低温下?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边界泵送黏度(或温度)(以下简称MRV)等项目组成。
而这些低温性能项目的检测,试验分析的周期相差很大,短的不到1 h,长的需要50 h,在配合生产的分析过程中,像MRV等长周期的分析项目有时严重制约着生产速度和效率。
虽然影响内燃机油低温性能的因素很多,但其间有着必然的相互影响趋势,所以,通过探讨内燃机油低温性能之间影响趋势和相关性,一方面,在生产配方稳定的前提下,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产品的倾点、ccs这些快速分析项目的检测结果判断内燃机油的屈服应力和MRV等长时间分析项目的质量结果趋势,使得对那些经常性、长周期运行的检测项目采取抽检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以便大大提高生产配合分析的速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利用内燃机油低温性能指标间的影响趋势和相互关系,加强内燃机油低温性能检测结果间的相互比对和相互判断,对分析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数据、不合格数据等的客观真实性予以合理判断,有利于加强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分析数据的监督。
1、试验部分1.1试验对象的选择针对内燃机油不同质量级别,选择了CD 15W-40柴油机油、CF-4 20W-50柴油机油、SG 15W-40汽油机油、SJ 10W-30摩托车油和SL 5W-40汽油机油为考察对象,分别加入不同品种、不同比例的降凝剂,进行内燃机油的运动黏度、倾点、CCS、MRV等试验分析,考察内燃机油低温性能指标之间的趋势和相关性。
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润滑油作为机械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其性能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润滑油在低温环境下易于结晶、凝固,从而导致机械设备的损坏和运行不稳定。
因此,开发低温环境下适用的润滑油降凝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广泛采用的润滑油降凝剂主要是多聚甲醛、羟基乙酸酯等有机化合物,存在着合成工艺繁琐、效果不佳、环保性差等缺点。
因此,研究一种简单高效、环保无毒的新型润滑油降凝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合成一种新型润滑油降凝剂,并探索其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和应用价值。
具体任务包括:1. 合成一种简单高效、环保无毒的新型润滑油降凝剂;2. 对合成的润滑油降凝剂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表征分析;3. 通过实验测试探究该润滑油降凝剂在低温条件下的性能、降凝效果和稳定性;4. 研究该润滑油降凝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效果和机理。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合成方法:采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合成新型润滑油降凝剂;2. 表征方法: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润滑油降凝剂进行表征分析;3. 性能测试方法:采用溶解温度测试法、扫描电镜等技术探究润滑油降凝剂的性能、降凝效果和稳定性;4. 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通过添加润滑油降凝剂和不同润滑油混合后,进行低温流动性和黏度等方面测试评估其应用效果和机理。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次研究预期可以合成一种简单高效、环保无毒的新型润滑油降凝剂,并开展性能、机理等研究,可以推动润滑油降凝剂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预期成果包括:1. 合成新型润滑油降凝剂,并进行表征分析;2. 研究该润滑油降凝剂的性能、降凝效果和稳定性,并探究影响因素;3. 探究该润滑油降凝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效果和机理,为润滑油降凝剂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以上是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的开题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李永明,夏海英(中石化股份公司西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摘 要:本文概述了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原油;降凝剂;凝点1 前言我国主要油田生产的原油大部分是高含蜡原油,在温度降低的时候,原油会析出蜡晶,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蜡晶逐渐增多,最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大大降低原油的流动性。
含蜡原油流动性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这种特征,严重影响原油开采与储运的安全生产和运行。
因此,含蜡原油粘度及流变性改进技术研究,就成为我国当前缓解石油开采和运输技术问题的热门课题。
降凝剂(SPD)是一种油品添加剂,它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大大地改变油品中石蜡的结晶形态,改变体系的界面状态和流变性能,降低原油和油品的凝点和粘度,改善原油在采油、集输、储存等作业中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油品的使用性能,加宽原油炼制时馏分的切割宽度,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的利用率。
降凝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的聚合物或缩合物,其分子中一般含有极性基团(或芳香核)和与石蜡烃结构相似的烷基链,长链烷基结构可以在侧链上,也可以在主链上,或者两者兼有。
降凝剂可依靠自身的分子特点,改变多蜡原油冷却过程中析出的蜡晶形态,抑制蜡晶在原油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性。
Davis于1929年发现,氯化石蜡和萘的缩合物是有效成品油降凝剂,此后,有关降凝剂的研究工作便开始迅速发展;原油降凝剂是在馏分降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关于降凝剂的作用机理,说法不一,难有定论,但有关降凝剂的作用机理,普遍是含蜡原油,在温度降低时,蜡晶析出过程中降凝剂所起的作用不同提出的。
所以,在谈降凝机理前,有必要先谈谈含蜡原油的成蜡机理。
2.1 含蜡原油成蜡机理(1)晶核形成当液体温度低于凝点时,分子热运动程度也随之降低,自由能将急剧降低,熔融状态中随机分布的分子逐渐靠近,邻近排列的分子链将聚集成分子团,这些分子将继续不断地连接、分离,形成有序晶格点,直到分子团达到一个临界尺寸和稳定状态,该过程被定义为成核,而分子团称为晶核〔1〕,这些晶核仅仅在低于蜡熔化温度时才稳定,而该温度之上的热运动将打破其稳定状态。
521 前言柴油中的蜡(waxy)组分是溶解性最差的组分之一;在冬季或严寒地区, 随着温度降低, 柴油中大分子物质将以石蜡晶体的形式凝固, 柴油的流动性能会变差, 这不仅阻碍运输和贮存, 更会使柴油机无法得到高效甚至基本的工作,若在柴油中添加适量柴油降凝剂后, 凝点 (SP) 与冷滤点 (CFPP) 都会相应的降低, 流动性将得到相应改善[1]。
数据表明,每降低2℃的冷滤点,柴油的收率可能会提高1%。
很明显,这对于炼厂有着非常显著的经济价值。
2 降凝剂试验效果分析分别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种降凝剂试验,分别是深圳广昌达7669、深圳广昌达9010、苏州纳尔科5375A。
2.1 深圳广昌达7669型柴油降凝剂试验情况对G106罐柴油(冷滤点+5)采样在实验室加剂分析,冷滤点降低3~5℃。
之后又对2月19日的成品柴油存样加剂分析,冷滤点降低9℃(由+4降至-5)。
柴油馏程和冷滤点试验结果见表1。
结果与原来在实验室试验结果一致。
通过表1柴油馏程对比,目前柴油生产情况与以前在原料组分、性质上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柴油的95%点或终馏点偏低(冷滤点本身也低),柴油馏程变窄,加氢精制后的柴油密度变大,颜色明显偏深。
追溯其原料性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变化:(1)加氢装置进料中有约25吨/小时的减一油,直接进加氢精制,其馏程较窄,密度较大,影响了柴油馏程和密度,其冷滤点低。
(2)重油裂解装置掺炼40吨/小时的勃中原油。
针对以上油性的变化,分别进行了以下不同情况下降凝剂的感受性实验。
2.1.1 勃中原油的感受性实验(1)通过勃中原油评价可知,勃中原油属于中质石蜡基原油,其柴油组分中凝点和冷滤点都较高,实验室对勃中原油柴油馏分进行了切割(180~360℃),分析其冷滤点为+15℃,加入7669型降凝剂300 PPm后,其冷滤点为+14℃,说明7669型降凝剂对勃中原油柴油馏分感受性较差。
(2)在以上基础上用勃中原油柴油馏分与2月19日感受性较好的柴油按照1:9和2:8(体积比)混合实验,在加入7669型降凝剂300 PPm后,冷滤点降低幅度在3~5℃,说明加入勃中原油柴油馏分后,降凝剂对混合柴油感受性降低。
环烷基基础油和石蜡基基础油混合中的自降凝现象研究胡玉华;张秀娟;王毅;张昱【摘要】针对润滑油基础油混合中出现的自降凝现象,即混合油品倾点低于两种组分油品各自倾点的现象,将不同环烷基基础油和石蜡基基础油调合,测定其低温性能,并结合油品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提出自降凝现象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自降凝现象在环烷基原油精制油品与石蜡基原油精制油品间混兑时比较明显;两种油品混合时,自降凝现象的明显程度取决于基础油类型、两种油品间的倾点差距及运动黏度(100℃)差距,3种因素对自降凝的影响依次减弱.两种油品的凝固方式差别越大、倾点越接近、运动黏度(100℃)越接近,则自降凝现象越明显.KN4010为环烷基基础油,HVIP8为石蜡基基础油,两者倾点都是-24℃,运动黏度(100℃)接近,其混合油品的倾点可以降低到-42℃.【期刊名称】《石油炼制与化工》【年(卷),期】2015(046)010【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倾点;降凝剂;环烷基基础油;石蜡基基础油【作者】胡玉华;张秀娟;王毅;张昱【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新疆克拉玛依834003;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新疆克拉玛依834003;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新疆克拉玛依834003;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新疆克拉玛依834003【正文语种】中文倾点是表征润滑油产品低温流动性的常规技术指标。
倾点低表明其流动性好,对于油品运输、装卸以及使用都是有利的。
很多关于降凝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油品倾点降低的机理[1-5]。
在油品调合实验中发现:环烷基基础油和石蜡基基础油混合时,会造成混合油品倾点低于两种油品各自倾点的现象,即油品“自降凝现象”。
而为什么自降凝现象经常出现在环烷基基础油和石蜡基基础油混合时,还没有文献进行专门论述,因此也就无法确切地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般说来,油品宏观理化性质的改变,实际上是其微观结构变化的外在表现。
产生了波长λ= 1. 540 51 A 铜的 K α1射线 ,用该射线形 1研究现状沥/ 实验研究 302降凝剂对原油蜡晶的影响李锦昕1 张劲军2 宋学芹1(1.中油科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李锦昕等.降凝剂对原油蜡晶的影响.油气储运 ,2010 ,29 (4) :302 305.摘要 :通过 X 射线衍射技术对原油加剂改性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加剂原油与未加 剂原油形成的蜡晶类型一致 ,均为斜方晶体 ,但加剂原油的蜡晶比未加剂原油的蜡晶大 ;加剂原油 蜡晶的晶面距离在不同方向上均比未加剂原油的蜡晶晶面距离小 ,表明加剂原油的蜡晶比未加剂 原油的蜡晶更加致密 ,有利于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蜡晶在垂直于碳链方向上的晶面距离随着温度的 升高而加大 ,而蜡晶在平行于碳链方向上的晶面距离与温度无关。
主题词 :降凝剂 ;原油 ;蜡晶 ; X 射线衍射 ;斜方晶体 ;晶面距离高含蜡原油的凝点高 ,随着油温降低 ,原油中的 蜡不断析出 ,形成网状结构 ,使原油在常温下的流动 性变差 ,可从蜡晶的析出、态和结构着手研究高含 蜡原油的流动性 [ 1 ]。
原油降凝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分子聚合物 , 其晶核作用是在油温低于原油析蜡点时 ,高分子聚 合物作为晶核 ,使原油的蜡晶数量增多 ,避免了大蜡 晶形成 ;其吸附作用是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在析出蜡 晶晶核的活性中心 ,改变蜡晶的取向 ,使其难于形成 三维网状结构 ,降低原油的凝点 ;其共晶作用是高分 子聚合物与蜡共同结晶析出 ,改变蜡晶的结晶行为转的铜靶射线管 ,当电子束打到铜阳极靶时 ,有一系列铜的 X 射线产生 ,照射在单色器锗 111晶体后 ,°照射样品 ,射线的强度和角度通过一个多通道表面弯曲的对称正电子光敏检测器进行测量。
文献 [ 2 ]用 X 射线衍射仪和小角 X 射线散射仪 研究了两种不同物性原油在不同温度下蜡晶的 X 射线衍射谱图和扫描强度与扫描矢量的关系 ,研究 了蜡晶的结构及其在各个晶相的生长 ,但未对原油 加剂改性过程进行研究 ;文献 [ 9 ]用 X 射线衍射研 究了大庆原油蜡晶和冀东原油蜡晶结构 ,将原油中 的蜡和胶质、青质分离出来 ,使蜡溶解在甲苯中 , 处理前蜡晶细小且数量多 ,遍布于原油中 ;改性后 ,并添加 2 %的胶质 ,混合均匀 ,再添加 0. 4 %的降凝 蜡晶颗粒增大并聚集成团 ,原油中未被蜡晶占据的剂 ;文献 [ 10 ]用 X 射线衍射研究了胜利原油的蜡 空间明显增大 [ 6 ]。
降凝剂对高蜡原油流变性的改性效果分析宋昭峥;孙洁;李传宪;葛际江;张国忠【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2(026)001【摘要】研究了降凝剂对中原WC98-2井原油流变性的影响,探讨了降凝剂的筛选、不加剂和加剂原油全粘温曲线的测定、重复加热和高速剪切对加剂效果的影响及降凝剂改性效果的时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降凝剂使原油的凝点和反常点降低,原油的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变宽,并使非牛顿流体温度下的粘度减小,但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内的粘度基本无变化.重复加热的温度高于原油的反常点10 ℃以上时,重复加热对降凝剂的改性效果无明显影响;但重复加热温度低于原油反常点时,重复加热将显著恶化降凝剂的改性效果.加剂原油温度高于原油反常点时,高速剪切对降凝剂的改性效果无明显影响;但在原油析蜡高峰区温度范围内,高速剪切,将使降凝剂的改性效果严重变差.【总页数】4页(P52-55)【作者】宋昭峥;孙洁;李传宪;葛际江;张国忠【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8【相关文献】1.高蜡原油管输用高效降凝剂的筛选及降凝降黏性能评价 [J], 廖辉;唐善法;雷小洋;王晓杰;田磊;刘传宗2.降凝剂对高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J], 杨涛;王吉德;奚惠民;郭永清3.降凝剂对中哈管输阿拉山口口岸多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J], 刘永青;刘月娥;张金龙;吕新明4.高蜡原油降凝剂乙烯基咪唑-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三元交联共聚物的合成与降凝性能研究 [J], 孙芸芸;于帅;李赛钰;张长桥;李剑5.采用降凝剂改善多蜡原油低温流变性研究 [J], 张帆;张衍礼;李炯;黄国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降凝剂及其降凝机理
降凝剂是一种添加剂,一种聚合物或缩合物,其分子一般包括极性基团(或芳香核)和石蜡烃烷基链结构相似的化学组成。
通常少量添加能显着降低油表观粘度和屈服值冰点,从而达到提高石油和低温流动性。
主要作为0#—10#、—20#、—35#柴油的添加剂,可使柴油凝固点降低15—30℃。
冷滤点降低4—12℃,达到改进柴油低温流动的目的,可使柴油馏分变宽,增加柴油收效率,提高炼油厂效益。
又称为低温流动改进剂PPD。
原油失去流动性是由于溶在油中的蜡在温度降低时结晶析出。
随着油温的下降,蜡的溶解度逐渐下降,蜡晶相互重叠连结而形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原油便失去了流动性。
降凝剂并不是与原油发生化学反应,而是改变蜡晶的尺寸和形状,阻止蜡晶形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但降凝剂不能抑制蜡晶的析出,只能改变蜡晶形态,使蜡晶形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的能力变弱,因而增强了原油的流动性。
1前言柴油是原油的中间馏分,一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直馏或裂化组分调合而成。
当柴油冷却至浊点时,油中烃类以蜡晶的形式析出。
温度进一步降低,会有更多的蜡晶析出,从而阻碍油品的流动[1],并会导致柴油机系统供油不足。
为此,在柴油出厂或使用前需加入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通常称为柴油降凝剂),以保持其良好的低温泵送性能和过滤性能[2]。
进而可调整常压蒸馏塔或催化裂化分馏塔的切割点,拓宽柴油馏程,提高柴油终馏点,以便允许更多的重组分进入柴油组分而提高柴油的产率。
目前,对于无脱蜡、加氢精制条件的小型炼油厂,采取添加柴油降凝剂的方法,对增加柴油收率、提高柴汽比和柴油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南充炼油化工总厂(以下简称总厂)主要生产0号柴油,在缺乏脱蜡、加氢精制的条件下,为了调合出合格的0号柴油产品,最大限度地提高柴油产量,多年来一直采取添加降凝剂的方法,使出厂柴油的凝固点保持在0℃以下。
但由于目前所使用的降凝剂只具有降低凝固点的功效,而对柴油的冷滤点降低却效果不佳,使得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受到制约。
为此,对柴油降凝剂进行了优选,以满足成品柴油的质量要求。
2降凝剂的筛选及放大试验筛选降凝剂的原则是在使用降凝剂调合出合格成品柴油,尽量提高柴油馏出口产率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添加剂量最小,以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由此就涉及到柴油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的感受性问题,据研究报道,这与柴油的化学组成和馏分组成有关[3,4]。
各种柴油组分对降凝剂感受性的顺序大致为:催化裂化、非临氢降凝、加氢裂化、热裂化、加氢精制、直馏柴油,其中催化柴油对降凝剂感受性优于常压直馏柴油。
为了有效解决总厂柴油冷滤点不易达标这一难题,对国内外30多个厂家的100多种降凝剂进行了考察和筛选,最终筛选出D001、D002和D003三种柴油降凝剂在工业试生产前进行了放大试验。
2.1试验目的①结合实验室的优选结果,将小样实验效果较好的D001、D002和D003柴油降凝剂在工业试生产前进行放大试验,进一步验证优选出对柴油冷滤点感受性效果较好的柴油降凝剂。
- 76 -
2016年第24期
(总第375期)
NO.24.2016
( CumulativetyNO.375 )
降凝剂是降低油品倾点的一种物质,降凝剂的作用
机理是与石蜡形成共晶,改变石蜡晶体的大小和外形,
不易形成网状结构,起到降低油品凝点的作用。本文通过
一系列试验数据表明,同一个降凝剂对馏分组成不同的基
础油降凝剂所起的降凝效果也不同,不同一个降凝剂对
馏分组成相同的基础油,其降凝效果也不同,为以后润
滑油选择基础油和降凝剂的配伍性提供有利参考依据。
1 试验部分
1.1 试样
试样材料为烷基萘、聚a-烯烃、聚甲基丙烯酸酯、
150SN、400SN、150N、500N、150BS。
1.2 试验条件
将不同的降凝剂按0.1%、0.2%、0.3%、0.4%、
0.5%、0.6%、0.7%、0.8%、0.9%、1.0%、1.5%与基础油
配比,调和成100mL油样,并对油样分别做倾点试验。
1.3 试验设备
倾点测定器。
1.4 试验方法
1.4.1 试验标准。油样倾点测定方法按《石油产品
倾点测定法》(GB/T 3535)检测进行。
1.4.2 油样倾点的测定。将油样在不搅拌的情况
下,装入测试杯中,放入已经调试好冷浴的倾点测定器
中,当试样温度下降到9℃时,移到-18℃冷浴中;当
试样温度下降到-6℃时,移到-33℃冷浴中;当试样
温度下降到-24℃时,移到-51℃冷浴中;当试样温度
下降到42℃时,移到-69℃冷浴中;当试管倾斜而试样
不流动时,应立即将试管放置水平位置5s(用计时器测
量),并仔细观察试样表面。如果试样显示出有任何移
动,应立即将试管放回冷浴中。若试样不流动,则此时
温度计的温度即为油样的倾点。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烷基萘降凝剂在不同基础油中的降凝效果
从市场上购买的某种烷基萘降凝剂,按质量比例加
入到不同的基础油中,利用《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GB/T 3535)进行检测各样品的倾点,倾点数值变化如
表1所示:
表1 烷基萘在基础油的降凝效果
烷基萘
加剂量
150SN,℃400SN,℃150N,℃500N,℃150BS,℃
0-15-12-21-20-9
0.20%-16-15-23-22-9
0.40%-18-18-24-24-10
0.60%-21-22-28-26-12
0.80%-24-24-28-28-14
1.00%-28-26-30-32-16
1.50%-16-15-23-22-10
如表1所示,随着烷基萘含量增加,基础油的倾点也
随之降低,但烷基萘所加含量累积达到1%以后,烷基萘
的降凝效果不明显,还有反弹现象。烷基萘降凝剂对低
粘度油的降凝效果好于对高黏度油的效果。
2.2 聚a-烯烃降凝剂在不同基础油中的降凝效果
聚a-烯烃降凝剂是我国自己开发的高效浅色降凝
剂,将聚a-烯烃降凝剂按质量比例加入到不同的基础油
中,利用《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 3535)进行检
测各样品的倾点,倾点数值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聚a-烯烃在基础油的降凝效果
聚a-烯烃
加剂量
150SN,℃400SN,℃150N,℃500N,℃150BS,℃
0-15-12-21-20-9
0.20%-18-18-26-25-12
0.40%-26-22-26-28-16
0.60%-28-24-30-32-18
0.80%-30-26-32-32-18
1.00%-32-26-34-34-18
1.50%-30-26-32-32-18
如表2所示,随着聚a-烯烃含量的增加,基础油的倾
点也随之降低。但当聚a-烯烃加到一定的含量时,其降
凝效果则保持不变。因为聚a-烯烃是非表面活性剂类降
凝剂,不会出现像表面活性剂类降凝剂那种随着降凝剂
含量增加油品倾点反弹现象。
2.3 聚甲基丙烯酸酯降凝剂在不同基础油中的降凝效果
聚甲基丙烯酸酯是一种高效浅色降凝剂,将聚甲基
丙烯酸酯降凝剂按质量比例加入到不同的基础油中,利
用《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 3535)进行检测各样
品的倾点,倾点数值变化如表3所示:
降凝剂对基础油性能的影响研究
潘津炼1 凌 辉1,2 杨善杰1 曾维思雨
1
(1.广东三和控股有限公司;2.广东三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29)
摘要:
文章以烷基萘、聚a-烯烃和聚甲基丙烯酸酯不同的降凝剂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基础油中加入不同含
量的降凝剂,利用倾点测定器测出不同基础油的倾点,试验结果表明,同一个降凝剂对馏分组成不同的基础
油,其降凝效果不同,不同一个降凝剂对馏分组成相同的基础油,其降凝效果也不同。
关键词:降凝剂;基础油;倾点测定器;烷基萘;聚a-烯烃;聚甲基丙烯酸酯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TQ31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4-0076-02 DOI:
10.13535/j.cnki.11-4406/n.2016.24.038
- 77 -
2016年第24期
(总第375期)
NO.24.2016
( CumulativetyNO.375 )
LF炉全称是Ladle Furnace,即钢包精炼炉,其主要
作用是在还原气氛下对钢水脱氧、脱硫,调节钢水成分
和温度,去除钢中夹杂物。1971年日本大同制钢的大森
厂上线了第一台LF炉,我国于1981年上钢五厂第一台LF
炉投产。目前LF精炼炉工艺已经成为了现代炼钢工艺中
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
展以及越来越严峻的市场形势,旧有的生产形式已经不
能满足质量和成本的要求,本文就近年发展起来的LF炉
生产相关新技术进行了阐述。
1 转炉气动挡渣技术
气动挡渣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下渣检测系
统;二是气动挡渣系统。下渣检测技术是利用红外摄像
进行炉渣检测,原理是利用炉渣与钢水在红外频率范围
内不同的辐射行为,通过摄像及显示评估装置实时监控
出钢过程,当检测到下渣时,立即发出警报,同时启动
气动挡渣设备。挡渣时,挡渣喷头可以对出钢口进行机
械封闭,喷头端部喷射高压气体来防止炉渣流出。即使
喷头与出钢口之间有缝隙,高速气流也能实现挡渣的效
果。气动挡渣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气动挡渣示意图
某钢厂实践表明,使用转炉气动挡渣技术能有效减
少下渣数量,减少渣层厚度,提高合金收得率,防止钢
水回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技术能有效防止LF进
站钢水表面结壳现象,提高LF炉化渣速度和效果,减少
电极损耗,降低钢种夹杂物。
2 出钢渣洗技术
脱硫是LF精炼的主要任务之一,LF精炼后的钢水硫
含量可稳定在0.005%左右,满足绝大多数品种的需求。
但是部分钢种并不需要将硫脱到这个水平,从效率和效
LF高效精炼技术的发展探讨
张贺全
(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炼钢厂,山东 济南 250101)
摘要:
LF精炼工艺目前已经成为转炉炼钢的重要处理手段之一。发展至今,各大科研单位、高校和钢企都对
其进行了研究,开发出了LF高效精炼技术。文章对转炉气动挡渣技术、出钢渣洗技术、LF造渣前移技术和空
心电极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LF炉;高效精炼技术;钢渣电极;转炉气动挡渣技术;出钢渣洗技术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TF70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4-0077-02 DOI:
10.13535/j.cnki.11-4406/n.2016.24.039
表3 聚甲基丙烯酸酯降凝剂在基础油的降凝效果
聚甲基丙烯酸
酯加剂量
150SN,℃400SN,℃150N,℃500N,℃150BS,℃
0-14-12-21-20-9
0.20%-22-22-32-30-14
0.40%-28-30-34-35-18
0.60%-24-28-36-35-20
0.80%-25-23-36-33-15
1.00%-22-21-32-30-11
1.50%-20-18-31-30-10
如表3所示,随着聚甲基丙烯酸酯降凝剂含量的增
加,基础油的倾点也随之降低。但当含量达到一定比例
的时候,石蜡基基础油(150SN、400SN)和光亮油150BS
有反弹现象,而加氢油150N和500N则降凝效果保持良
好,说明聚甲基丙烯酸酯降凝剂在加氢油中的降凝效果
好于在石蜡基基础油和光亮油中的降凝效果。
3 结语
降凝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基础油的倾点,但当降凝剂
达到一定含量的时候,其体现的降凝效果不明显,且烷
基萘和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型降凝剂随着累积到一定程度
的时候有反弹现象,而聚a-烯烃则无此现象。基础油的
脱蜡深度和黏度大小影响其对降凝剂的感受性。
参考文献
[1]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3535-2006)[S].
[2] 邓广勇,包冬梅,等.对润滑油降凝剂的认识[J].润
滑油,2010,25(6).
作者简介:
潘津炼(1986-),男,广东清远人,供职于
广东三和控股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润滑剂。
(责任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