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第2课时分离假设的验证显性的相对性学案浙科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分离假设的验证显性的相对性

1.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规律的验证。

2.辨别显性的相对性。

3.领悟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及其在所学研究中的应用。

4.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5.运用分离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学生用书P5]

一、分离假设的验证

1.方法:测交法,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图解分析

3.实验结论:测交实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二、分离定律的实质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三、显性的相对性

1.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在生物界中,完全显性现象比较普遍。

2.不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例如金鱼草的花色遗传。

3.共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例如人群的ABO血型遗传。

总之,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的表现。

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验F1的基因型(×)

(2)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式过程中(√)

(3)豌豆的测交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4)测交后代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

(5)人群的ABO血型为共显性(√)

(6)金鱼草的花色遗传为完全显性(×)

分离假设的验证和显性的相对性[学生用书P5]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孟德尔在验证假设前,对他的假设作了严密的逻辑演绎推理,其演绎推理的起点是:F1产生了C∶c=1∶1的配子。

(2)基于上述起点进行的演绎推理是:让杂种子一代和隐性纯合子杂交,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的种类和比例为紫花∶白花=1∶1。

(3)实验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种类和比例。

(4)实验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的基因型为Cc,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C和c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2.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

类型F1的表现型F2表型比典型实例

完全

显性

表现显性亲本性状3∶1 豌豆株花色、高矮遗传

不完全显性双亲的中间类型1∶2∶1

金鱼草花色遗传;人的天

然卷发

共显性同时表现双亲性状(A+

B)=C

1∶2∶1ABO血型遗传;混花毛马

突破1 理解测交实验

1.下列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1×隐性类型→推测F1的基因型

B.通过测定F1的基因型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性状表现”反向推知的

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解析:选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必须是隐性纯合子。

突破2 显性的相对性

2.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F1的性状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这种显性表现称为不完全显性。紫茉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红色)和r(白色)控制,遗传方式为不完全显性。让红花(RR)紫茉莉与白花(rr)紫茉莉杂交得F1(开粉红花),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

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个体所占比例为1/4

B.红花个体所占比例为3/4

C.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

D.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

解析:选B。RR×rr→Rr,Rr⊗:1RR(红花)∶2Rr(粉红花)∶1rr(白花),故红花个体所占比例为1/4。

孟德尔单因子实验的假说—演绎思想分析[学生用书P6]

1.假说—演绎法的概念

“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假说—演绎推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可表示为如下:

2.单因子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测交实验不属于演绎过程而是实验验证过程。

3.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1)范围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适用条件

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④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突破1 假说—演绎法

3.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解析:选A。孟德尔通过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在观察和数学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F2中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分离比为3∶1,而提出“该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等假说;根据这些假说,推出F1(紫花)的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类型,进一步推出F2中各种豌豆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最后通过巧妙地设计“测交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选项A属于问题和现象,是事实不是假说。

突破2 分离定律的实质

4.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的基因组成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解析:选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然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F1产生的配子比为1∶1,说明了生物体形成配子是等位基因发生分离造成的。

杂交实验的设计[学生用书P7]

1.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

(1)测交法:杂种F1与隐性类型杂交,后代出现两种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个体,证明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2)自交法:杂种F1自交后代F2中出现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的个体,也是由于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2.遗传学交配方式的应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