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策略

  • 格式:docx
  • 大小:27.06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策略

【内容摘要】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Z占据看十分重要的地位。计算技能是小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计算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学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到其他数学技能能否顺利达成,而且计算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可用。计算题人人会做, 但人人会错。因此,如何寻找计算错误的原因,如何让错题成为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凭借,如何针对学生不同的错误原因寻找更为有效地、个性的对策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值得探究的课题。【关键词】现状分析原因分析有效策略

一、现状分析

纵观各册数学教材,不难发现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计算技能是小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讣算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学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到其他数学技能能否顺利达成,而且计算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可用。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经常出现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是老师和家长一致公认的聪明孩子,有较好的数学思维,但平时作业的正确率一直不高, 数学测试成绩也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往往是计算失误较大,导致会做的题LJ做错。而面对这样那样的错误,孩子和家长往往归结于“粗心、马虎”。其实“粗心、马虎”二字(词)掩盖了很多的问题,“粗心、马虎”不过是给错题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台阶,这也正是我们苦于提不高计算正确率的症结所在。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中,通过当堂作业纸

上的作业情况,就发现了孩子竟有以下这么多不同的错法:

2 4 2 4 2 4 2 4 2 4 2 4

× 4 × 4 × 4 × 4 × 4 ×4

2 8 1 6

3 6 8 8 8 6 9

第一种是当作加法计算;第二种是漏乘;第三种是个位乘,十位加;第四种

是个位加,十位乘;笫五种是个位满十,没向十位进一;笫六种数位没对齐。难道这都可以归结为“粗心、马虎”吗?显然不行吧!看来至于这个“粗心”问题是值得好好研究研究。

一直以来也有许多的老师在研究这个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但至今学生中的类似情况却还是切切实实的存在我们的身边,说明它仍然是值得我们数学老师研究的话题。

二、原因分析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寻求产生问题的根源。于是,我向同伴讨教,与学生交流,与家长沟通,一起来寻找根源所在,然后结合我十儿的教学经验和长期的观察分析,认为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

1.教学观念。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为了寻求所谓的高分,过多的关注结果,却忽视了过程与方法。

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24×121部分老师认为用竖式方法最好,就直接教学竖式计算方法,接看就让学生做练习了。而实际学生的算法有:

24×10+24×2 , 24×6×2 , 24×4×3 ,竖式计算等等,而老师在处理几种算法时,却抛弃了其他算法Z死拉硬拽往自己的路上走Z不管学生是否百分百的同意。老师不知道学生在竖式的理解上还是有许多问题的Z—是为什么用第二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个数,二是为什么用第二因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得到的是几十,而写只写几个十的几;三是学生往往会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Z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就错了呢?这就是老师理念上的问题,一方面没有将口算"24x10+24x2"的算法与竖式进行沟通Z其实24 X 2就是竖式中”第二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个数",24 ×10就是第二因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得到的是几十,将原来横式排列转变为竖式排列而已。另一方面教师认为学生介绍了计算过程,老师也作了讲解,学生自然学会了,其实不然,有相当一SE分学生没有明确计算的程序过程Z教师应该板演过程并且用箭头指向计算的程序。

长期如此学生的思维势必会与新课程的教学脱节、分离。

2.教学方式。“吃大锅饭”现象,有些老师无视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用拉平取齐的方法要求两头的学生向中等生看齐,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 而原地踏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而苦恼厌学。有些山于班级人数较多,老师想关注

却心有力而力不足,迫于无奈。还有些老师总喜欢吧数学搞的神秘兮兮的,对于其中一些该讲明的知识点总是像隔着一张窗户纸不肯捅破,让学生对笔算的算理始终处在半知半解的状态。而且现在的教材不像老教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它比以前更贴近实际生活,讲究算法多样化,许多方法,规律都不直接显示,而是要师生共同探究、归纳的。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万以内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中,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从新课到练习一直都没有计算法则的归纳与阐述。于是一些经验不足的新教师就只根据书本上的流程教学,对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没有及时总结归纳Z学生的知识靠模仿老师的写法依葫芦画瓢,对"一要相同数位对齐;二要从个位加起;三(加法)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减法)明L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再减。"这个计算方法理解不够透彻。于是在连续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计算中出错率高,而且不能为以后的笔算加减法打好基础Z只为今天的教学而教学,缺乏延续性。

(二)学生方面

1•粗心马虎。小学生的感知特点是感知事物时留在脑中的表象比较笼统,

只注意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注意细节。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粗略、不具体。再山于讣算本身没有情节,形式简单,更容易引起心理疲劳,造成知觉不全面、不精细,而且学生遇到计算,总认为这么简单谁不会,于是三下五除二就下笔,完事。致使抄错符号、数字、漏抄、串行等。

例如:把"+"误看作,把"3"写成"5",把"6"误看成"9", 把"1"写成"7" f把"123"看作"132",把M IOOOO M看作M IOOO M等等Z几乎在每次计算时,总有学生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计算题人人会做, 但人人会错。这就是学生粗心、马虎带来的严重后果。可是他们却忽视了_ 个问题,马虎将会带来的严重的后果Z就说我们六年级的一次单元测试吧。计算题目如下:

①直接写出得数。(5分)

1÷A=21 厶1 空9-1< 2x12 =

6 12 3 25 X 14 二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