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行为金融学期末考试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区别联系:行为金融学

是心理学、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与理论体系。它分析人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对人

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趋势的

影响。标准金融学中的人们是理性的,行为金融学

中的人们是正常的。

2.标准金融学中“理性人”特征:理性人对各种决

策的结果具有完全而准确的了解;

理性人具有完全意志能力以保证其效用函数具有

有序性和单调性;理性人具有充分计算能力;理性

人具有完全记忆能力;对影响决策的一切因素具有

完全信息;理性人进行决策不需要任何时间,都是

瞬间完成的;理性人使用边际分析方法,通过比较

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大小进行决策;理性人是自私的,单方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人的决策不受道德影响;理性人作为决策主体不仅指单个消费者或投资人,也包括家庭、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等主体。

3.卡尼曼前景理论的两大定律:(1)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2)在面临获得时,人们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们通常会变成冒险家。

4.过度自信的原因:(1)人们对证据强度的变化高度敏感(比如代表性启发),而对证据的分量或预测有效性的变化不十分敏感。(2)问题的难度随问题难度增加,过度自信的程度也增加(源于锚定效应)。(3)知识幻觉:信息量的增加会使人们认为自己预测的准确度增加。(当信息的收集达到某一点时,人们预测精确度就达到了最高限度,不会再随着信息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以后的新信息主要用来证明以前的结论而不是为了修正整个结论。)(4)控制幻觉:人们经常会相信自己对某件无法控制的事情有影响力。(造成这种幻觉的原因有:主动性选择会使人们认为自己有控制力;过去出现的正面结果会比负面结果更能增强人们的控制幻觉;任务熟悉程度和参与程度人们对一项任务越熟悉或者参与程度越深,就越能感受到自己对任务的控制力;信息的掌握)

5.处置效应:人类天生具有回避遗憾和寻求自豪的心理倾向。投资心理学家发现,投资者为寻求自豪会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的股票,而为避免遗憾而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这种现象被称为处置效应。

6.“赌场的钱”效应使投资者在赚钱之后更愿意买入风险大的股票;“尽量返本效应”使很多交易最终都是赔钱的交易;“蛇咬效应”会使投资者害怕再次进入市场。对于一个新股民来说,很容易产生这种现象:“赌场效应”——“尽量返本效应”——“蛇咬效应”。

7.心理账户的特点:(1)每一项资金(资产)都被放入一个心理账户,该账户包含着进行相应决策的成本和收益(效用)核算。(2)各个心理账户通常是独立的、被分割的。(3)人们通过心理预算来使每一个心理帐户的成本与收益相匹配。

8.从众(羊群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之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顺从:受到群体压力而表现出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但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仅仅作出表面上的顺从。从众行为则是出自内心的自愿。众从:在某些情况下,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可能会反过来听从少数人的意见,这种与从众相逆的行为被称为众从。发生众从行为,少数人群体和多数人群体通常分别具备三个特征:少数人(一致性、独立性、权威性);多数人(内部意见分歧、内部缺乏群体凝聚力、信息不完全)

金融市场中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1、投资者信息不对称、不完全模仿他人行为

以节约自己搜寻信息的成本。2、推卸责任的需要后悔厌恶与推卸责任。3、减

少恐惧的需要合群性:偏离大多数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孤独和恐惧感。4、缺乏知

识经验5、投资者的个性特征。

10.前景理论的发展过程在对待风险的态度上,效用理论和预期效用理论认为,

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始终不变,其效用函数自始至终为凹形(图A)。弗里德曼

和萨维奇提供了一个既有凹形部分又有凸形部分的效用函数来解决保险与彩票

的困惑(图B)。马柯维茨通过将效用函数的一个拐点放在“通用财富”的位置上修改了弗里德曼和萨维奇的函数(图C) 。卡尼曼和特维斯基在马柯维茨的通常财富理论和阿莱工作的基础上构造了“前景理论”(图D)

11.“股票溢价之谜”指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投资高出很多,并且无法用标准金融理论中的“风险溢价”做出解释。

12.封闭式基金之谜的传统解释:(1)代理成本理论(2)资产的流动性缺陷理论(限制性股票假说、大宗股票折现假说)(3)资本利得税理论(4)业绩预期理论封闭式基金之谜的行为金融学解释:(1)套利的有限性。在现实中,套利既需要套利者付出成本,又需要其承担风险。由于套利的有限性,封闭式基金折价的问题没有被消除。(2)噪音交易风险。(3)投资者情绪理论

13.动量效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反转效应是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的趋势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在金融实务中,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称之为赢者输者效应。

14.规模效应: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即股票收益率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规模效应的行为金融学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小市值的公司起点通常比较低,当销售额增加或者盈利增加时,所计算出来的销售增长率或盈利增长率比较高,投资者可能过多关注增长率的高低而忽略了小市值公司的低起点,使其股票价格上升幅度较大。第二种观点认为:大市值股票往往因为投资者过于关注,而使股票价格偏高,上升余地较小,而小市值股票可能会因无人关注而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而更具有吸引力。第三种观点认为:小市值股票因为规模较小容易受到庄家的操纵。

15.金融泡沫是指一种或一系列的金融资产在经历了一个连续的上涨之后,市场价格大于实际价格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根源是过度的投资引起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导致经济的虚假繁荣。声誉效应导致羊群行为。声誉效应的核心观点是,与一个另类而可能成功的策略相比,人们更愿意表现出羊群行为成为群体失败中的一员。声誉模型的解释:(1)羊群聚集与分散的出现;(2).影响管理人员职业状态压力下的羊群效应的解释。

16.泡沫的特征1. 乐观的预期2.大量盲从投资者的涌入3.价格对价值的严重背离4.庞氏骗局5.泡沫破裂和经济冲击。

17.“赢者诅咒”通常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于其他中标者,但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至为负。“新股折价之谜”:新股认购中,无信息的投资者容易遭受所谓“赢者诅咒”式的损失。认识到这种可能性,他们就只认购定价相对较低的新股。如果发行公司不降低发行价格,信息较少的投资者就将不进入新股市场,许多新股发行就会失败。为了吸引广大的无信息群参加认购新股,新股发行价格就必须低于正常价格。

18.“选美竞赛”理论Keynes认为从事职业投资就像是参加选美竞赛:报纸上刊登100张照片,要求参加竞赛者选出其中最美的6个,谁的选择结果与全体参加竞赛者的平均爱好最接近,谁就得奖。“空中楼阁”理论Keynes认为把握群体心理对投资成败极端重要。认为在股市上最精明的认知是预测群众心理和他们将要采取的没有道理的行动。该理论完全抛开股票内在价值,强调心理构造出来的“空中楼阁”。

19.次序效应人们通常会将获取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有时会给予排列中最先到来者以优势地位(首因效应),有时则赋予最后到来者以更大的权重(近效应)。代表性启发1)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者说类似于)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2)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关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发生可能的类似之处。有时,人们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历史会重演),并寻求熟悉的模式来作判断,并不考虑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首因效应:指最先呈现的信息对个体的影响较大。近效应: 最后呈现的信息对个体判断的影响较大。稀释效应:掌握与问题非相关的信息会产生稀释相关信息的作用,导致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减弱,削弱我们对问题实质的判断。损失厌恶:人们对财富的减少(损失)比对财富的增加(收益)更为敏感,而且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处置效应:人类天生具有回避遗憾和寻求自豪的心理倾向。投资心理学家发现,投资者为寻求自豪会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的股票,而为避免遗憾而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这种现象被称为处置效应。反射效应:指行为人通常在面对盈利选择的时候是一个风险规避者(其效用函数是上凸的),而在面对亏损选择的时候是一个风险偏好者(其效用函数是下凸的)。沉没成本效应则是指人们在做某项决定的时候,不仅要分析各种因素的利弊,而且还要考虑过去在这件事情上的投入程度。心理帐户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机制表现为以下几个心理效应:非替代性效应、沉没成本效应、交易效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