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电行业信息化

核电行业信息化

核电厂运行

1、核电厂与普通化石燃料电厂相比有哪些主要区别? a.核电厂有临界的特点,反应堆必须达到临界才能工作;核电厂必须保证足够的核燃料装 量,既有临界质量的限制,也要保证适当长的换料周期;反应堆中的核燃料不可能全部耗尽。 b.放射性特点:放射性物质的来源:裂变产物、衰变产物、活化产物和放射性废物(气、 液、固);防止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是核电厂安全的首要目标。 c.剩余释热问题:剩余释热主要由剩余裂变发热和衰变热两部分组成;因此核反应堆必须 要有余热排出系统;冷却剂泵有一个很大的惰性飞轮。 d.系统的复杂性:核电厂系统设备比普通化石燃料电厂更为复杂;运行人员驾驭核电厂过 渡瞬变更为困难;核电厂的成本结构与普通化石燃料电厂不同(核电厂建造成本高而运行成本低,化石燃料电厂建造成本低而运行成本高);因此要求核电厂尽量带基本负荷运行,并且尽量减少停堆。 e.饱和蒸气问题:核电厂绝大多数使用饱和蒸汽,而化石燃料电厂使用过热蒸汽;饱和蒸 汽的焓值比过热蒸汽的焓值低;因此在相同规模的情况下,核电厂使用的蒸汽管道、汽轮机、调节阀门等的尺寸较大,给运行带来了一些问题。 2、压水堆核电厂载硼运行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1)可以控制较大的反应性,延长了反应堆的换料周期,提高了经济性; 2)有利于改善反应堆中子通量密度的分布,提高安全性,提高核燃料利用率。 3)减少了控制棒的数目,简化了控制棒系统的设计,减少了压力壳的开孔数目,提高了压力壳的安全性。 4)通过注硼可以实现可靠停堆,保证足够的停堆深度。 缺点:1)增加了一个化学容积控制系统,增加运行复杂性。 2)硼浓度过高可能导致正的慢化剂温度系数,增加了运行风险。 3)运行中需要经常调整硼浓度,增加了废物量。 3、为什么在压水堆运行中引入汽轮机快速降负荷功能?哪些条件引起汽轮 机快速降负荷? 原因:在保证反应堆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避免紧急停堆 引起汽轮机快速降负荷的情况有:超温ΔT或超功率ΔT值比事故保护停堆值低3%; 功率高于80%满功率时一台主给水泵跳闸;一路加热器疏水箱疏水被旁通到冷凝器。 4、核电厂的运行工况有哪些 a)Ⅰ类工况:正常运行和运行瞬态 b)Ⅱ类工况:中等频度事件 c)Ⅲ类工况:稀有事件 d)Ⅳ类工况:极限事故 5、运行模式的分类(温度一栏舍去) 模式K eff额定热功率/% 冷却剂平均温度 /℃ 1. 功率运行≥0.99 >5 ≥176.6 2. 启动≥0.99 ≤5 ≥176.6 3. 热备用<0.99 0 ≥176.6

应不应该大力发展核电

今年三月,在日本福岛,九级强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关于核电的争论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边是巨大的能源缺口与不断恶化的环境,一边是民众对于“核电”安全的恐慌。站在天平的中央,中国应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让我们从明晰概念展开思考,核电,即核能发电,是指利用核裂变所产生的热量发电。核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它原料来源广,包括铀、钚、铯等元素;同时能释放巨大的能量,经计算,1千克原料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的煤。 大力发展是指在现有基础上,从低级到高级,从研究,改进到不断完善核电技术及其配套体系,达到使结构平衡的目的。 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我方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核电,理由如下: 1首先,大力发展核电能够满足我国的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每年的用电量高达4万亿千瓦时,每年的电力缺口也不断攀升,2010年更是突破了1250亿度。另一方面,在能源结构中占有78%的火力发电,其主要原料----煤,在2024年即会开采殆尽。面对巨大的用电缺口,与单一的能源结构,核能发电的转化率高、可再生的优势得以凸显,成为了中国发展的理性选择。 2再者,大力发展核电,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的发电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烟灰等有害气体不同,一个同等规模的核电站,在上述三个指标中能够做到零排放。即使是为人诟病的周围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也仅为同等规模火力发电厂的1/4,远低于“天然本底水平”。凸显了核电第二个特性,清洁性。 面对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代表团“2020年前碳排放减少45%”的庄严承诺时,核电成为了未来中国遏制气候变暖、推动能源发展的最佳选项。 3回顾日本的核事故,它留给人们阴影尚在威胁尚在,可是它带来的启示与挑战仍与发展同在。不同于日本核泄漏事故中的第二代初级技术,中国已在完善二代的基础上加强了四道保护措施,并且在研发第四代技术上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核事业已筹备了近30年,时至今日我们已有能力发展核电,并且是在更加保障安全,完善监督体系的基础上发展核电。 诚然,安全问题是民众心中最大的质疑与忧虑,但这种质疑要以科学为依据,这种忧虑不应该让人停止追求的脚步。昨天的错误造成了今天的问题,如果我们再不加以行动,等待我们的将是明天能源枯竭的灾难。面对明天,是要带来一场危险的生态灾难,还是选择一个有核电的未来呢?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简介

https://www.doczj.com/doc/f43864687.html,2010年05月28日13:25:04 查看数:162 摘要在总结不同时期核电站仪表控制系统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两座典型的核电站全数字化仪控系统为例,结合核电站仪控系统的特点及设计准则,进行详细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分析,并提出我国新世纪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的改造与设计思路。 关键词过程控制DCS 智能化以太网现场总线 核电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是核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组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表控制系统的性能水平。从我国已经建成的和在建的核电工程来看,核电站的仪控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模拟量组合单元仪表为主的控制系统,如正在运行的我国300 MW秦山核电站主控制系统应用的FOXBORO公司的SPEC200组装仪表,大亚湾2×980 MW核电站主控制系统采用的Baily 9020系统也属于这一类。其模拟量仪表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元件来控制,逻辑量仪表采用继电器等硬逻辑电路来控制。因而系统所需要的仪表控制器件数量多,运行操作管理和维护工作任务重,大部分采用手动操作,主控室布局也显得较大。第二阶段是以模拟量和数字量混合运用的主控制系统,这一类实际是核岛系统仍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模拟量元件来控制。而部分常规岛和辅助系统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结合软件自诊断技术、冗余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减少很多硬接线和就地控制柜,提高了系统运行可靠性。刚刚建成的广东岭澳核电站(2×980 MW)仪表控制系统就属于这一类。第三阶段称为全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它将应用成熟的常规电站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加以改进并移植过来,全面应用在常规岛、BOP、核岛部分,构成核电站全新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现阶段应用比较典型的全数字化仪控系统有:日本日立等公司开发的NUCAMM-90系统、法国法马通公司N4控制系统、ABB公司的NUPLEX80 系统、美国西屋公司的Eagle21 WDPFⅡ系统以及我国在建的田湾核电站所采用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的TELEPERM XP XS系统等。 1 核电站仪控系统的特点及全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功能设计原则 核电站仪控系统的特点是由其工艺过程的特点决定的,一般来讲典型的核电站仪控系统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控制对象的工艺流程复杂,监测和控制的参数多而且各种过程参数联系密切,1000 MW典型的核电站仪控系统的参数信息量和指令大约是7000~9000个。 (2)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运行质量直接与仪控系统性能相关。 (3)反应堆工作或停堆后一段时间内,大部分设备人员无法接近。 (4)控制和监测核燃料裂变链式反应及堆芯状态监测的必要性。

核电厂运行风险管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593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核电厂运行风险管理详细 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核电厂运行风险管理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风险管理最早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许布纳博士于1930年提出,其内容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核电厂由于存在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而对公众产生危害的风险,因而人们对核电厂安全的关注程度要比对常规电厂及其它新能源发电方式高得多。为了保障核安全,核电厂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及其退役中均按照纵深防御原则,采取保守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经过核电厂9000多堆·年的运行证

明是有效的。由于核电厂存在放射性危害的风险,后果又十分严重,因此运行核电厂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 1 大亚湾核电厂风险管理的实践 大亚湾核电厂在投入商业运行后,充分利用世界上核电厂风险管理的经验,并通过自身实践的检验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1 机组状态管理 根据运行技术规范所定义的反应堆正常运行的9个标准状态的限值安全要求和机组运行的要求,界定出不同机组状态必须可用的系统和设备,对每一状态

核电站全数字化仪控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 核电培训内部教材 核电厂全数字仪控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 2006年11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3) 1.1.仪控系统的作用 (3) 1.2.核电站对仪控系统的基本要求 (4) 1.3.仪控系统在核电站安全中的角色 (4) 1.4.仪控系统的两大功能 (4) 1.4.1 信息功能: (5) 1.4.2 控制功能: (5) 1.4.3 控制功能的实施: (5) 1.5.核电厂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在仪控系统中的应用 (5) 第2章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的发展及构架 (6) 2.1.基础的逻辑要素 (6) 2.2.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的分类 (7) 2.3.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的发展 (7) 2.4.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的构架 (11) 第3章核电厂数字仪控系统中的DCS系统 (15) 3.1.系统设计 (15) 3.2.系统结构 (16) 3.3.信号流程 (18) 3.4.网关与网络服务器 (18) 3.5.DCS 的总线结构 (20) 3.6.系统事件响应时间 (21) 3.7.服务器任务 (22) 3.8.用户权限和登陆控制 (23) 3.9.I&C 系统的软件编制和V&V 认证 (24) 第4章DCS的硬件结构 (28) 4.1.标准的机柜 (29) 4.2.基本处理模块 (33) 4.3.基本通信模块 (34) 4.4.基本输入输出模块 (39) 4.4.1 数字信号输入模块。 (39) 4.4.2 数字信号输出模块。 (39) 4.4.3 模拟输入模块 (40) 4.4.4 模拟输出模块/计数模块 (41) 4.5.其他模块 (42) 第5章DCS的软件结构 (43) 5.1.系统纵览 (44) 5.2.计算机软件 (45) 5.3.软件结构 (46) 5.4.软件工程处理 (46) 5.5.工程软件下载 (50) 5.6.运行环境的操作模块 (54) 5.7.用户软件设计模块 (55)

核能的可持续发展性

核能的可持续发展性 核能(nuclear energy)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现,这离不开早期西方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他们为核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在1945年之前,人类在能源利用领域只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战时,原子弹诞生了。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对核能应用前景的研究。 大自然的奉献与人类的聪明才智的结合缔造了核能,一个世纪的时间,核能已经成为了世界能源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员了。在今天,核能主要有四个作用:第一也是最主要的用途即用于电力生产。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能源短缺。像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化石燃料不但是污染源,而且终将耗尽。此外,从石油中可以提炼石油化工产品或更有价值的产品,所以应该节约使用石油。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国家几乎都用核能发电,世界16%的电也是通过核能保障的。世界上六分之一的电是由核电站生产的。现在许多国家还在继续建造核电站。 第二个用途即发展医学技术。现在核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使医学技术受益,许多病症需要用放射性物质来治疗和预防。如:核放射和核药物对确诊和治疗癌症就有很大的功效。科学家们制造了各种核放射仪器,用其确诊脑癌、肠癌、前列腺癌和乳癌。这些机器对医生对症下药提供了很大帮助。此外,核放射物还能确诊甲状腺、传染病、关节炎、贫血等症状,这使医学越来越依赖于核技术。现今可以用核能而发明的“CT”和核磁共振来确诊每个人身体上不适的地方,并且其误诊率非常低。 第三个用途即用于处理食物。核技术对食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有些容易

HAD003-07 核电厂建造期间中的质量保证

HAD003/07 核电厂建造期间中的质量保证 HAD003/07 核电厂建造期间中的质量保证 (1987 年 4 月17 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 1 引言 1.1 概述99 / 163 对于不同的现场建造活动,其质量保证大纲的级别是不同的。在确定质量保证工作的范围和深度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服务中的差错或物项的失灵或故障对安全的影响,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有: (1)物项的复杂性、独特性或新颖性; (2)物项的标准化程度; (3)工艺、方法和设备的特殊控制、行政管理方法和监督措施的要求; (4)可通过检查和试验证实的符合设计要求的程度; (5)质量史; (6)物项在电厂安装后,其维修、在役检查和更换的可达性。 1.2 范围 本导则对制定和执行核电厂现场建造活动的质量保证大纲提出要求和建议。这些活动包括:加工、装配、安装、装卸、贮存、清洗、冲洗、检查、试验、修改、修理和维护等。有关核电厂系统试验的进一步说明,见安全导则HAD103/02《核电厂调试程序》 其他设计、采购和运行等活动见质量保证的其他安全导则。 1.3 责任 对核电厂负有全面责任的营运单位必须对制订和执行现场建造的质量保证大纲负责。营运单位可以委托其他单位来制订和执行所有大纲或其中的一部份,但要对整个大纲的有效性负责,同时又不改变受托者的义务和应负的法津责任。大纲的制订必须与工程的进度相一致。 1.4 组织形式 《规定》提出了基本组织机构。安全导则HAD003/02《核电厂质量保证组织》对参加核电厂建造各单位的组织形式和机构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 2 总的要求 2.1 计划制订 必须制订形成建造(包括验证工作)计划并形成文件。计划必须明确所要进行的作

核电数字化仪控远程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研究

核电数字化仪控远程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仪控系统在核电厂中的应用,为核电 厂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电路信息,从而促进了核电厂的正常运行。在核电 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中,通信网络系统占据核心地位,为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各个控 制站间的数据交互提供可实现的基础前提。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常见的几种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中的通信网络,并对各类型通信网络进行了性能对比,探 讨在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中适用性最强的通信网络。 关键词: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通信网络 引言 概率安全分析(ProbabilisticSafetyAnalysis,PSA)是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其采用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和概率安全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复杂系统各种可能事故的 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全面研究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风险。数字化仪控系统通过计 算机硬件和控制系统软件平台执行各种复杂的核电厂控制功能。与纯硬件系统相比,数字化设备具备时间动态特性,有不同的故障模式,并且计算机软件具有冗 余性。虽然传统的PSA对数字化系统风险的评估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建模和分 析仍然采用传统的静态方法。使用传统的PSA方法对数字化仪控系统进行建模时,常常不能完整地解释核电厂的物理过程与触发或随机逻辑事件的动态交互作用, 因而可能造成忽略一些事故后果的状况。传统的ET/FT方法在处理数字化仪控系 统时的不足可总结为以下6点:①事件序列设定问题;②闭环控制的影响;③ 多重顶事件冲突;④设备失效数据的转换问题;⑤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 ⑥人因故障分析的不足。因此,可靠性模型如何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系统的复杂动态交互特性,如何对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性与定 量评估,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NRC和NASA已经批准并推荐了分析 包含软件的数字化仪控系统可靠性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动态可靠性分析方法。 1概述 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igtalInstrument&ContralSystem,简称DCS)是整个核 电厂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保证核电站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维作为核电站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是保证核电站安全、高效、可靠运行的重 要手段。随着新建核电站不断投运,已有的核电站不断升级,核电站目前已经普 遍使用数字化仪控系统实现核电站的运行、控制和保护。数字化仪控系统产品因 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的应用、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核电DCS运维的复杂性和多样 性日趋提高。传统的人员纠正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备件预留库存等方式已经无 法满足核电DCS的维护要求,亟待进一步提高运维技术及运维管理水平。同时,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产品设备维护需要维护人员介入,在现场维修窗口申请、 平台深层次问题分析方面需要投入大量工作,综合成本较高。DCS产品自身故障 严重依赖控制系统产品提供商的分析,采用的方式维护人员现场拷贝故障数据, 发送给DCS厂家进行分析,不能对DCS系统状态进行实时在线评估,问题处理时 效性差。而DCS产品本身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资产也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随 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发展,平行理论、数字双胞胎理论的应用,可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实现与运维服务的结合,建立DCS远程智能运维 系统平台,获取核电站DCS自诊断、环境等数据后,通过安全网络传输至DCS远

核能的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为解决油气资源枯竭和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科学家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和水力发电等替代能源。其中,核能作为一种清洁、安全和经济的新型能源,其逐渐取代现有化石能源(煤炭和石油)的趋向已越来越明显。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尽可能多地用清洁能源如核能替代含碳量高的化石能源,已经成为中国各界人士的共识和迫切要求,也是能源产业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 核能是20世纪出现的新能源,核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核能的有效利用,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十分重视核能的开发利用,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能源领域研制开发三种先进反应堆,它们是快中子堆、高温气冷堆、聚变-裂变混合堆。目前,核裂变能已经为人类提供了总能耗的6%。而当将来利用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产生的核聚变能得到工业应用后,人类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张的问题。 从人类能源需求的前景来看,发展核能更是必由之路,这是因为核能有其无法取代的优点,主要表现于: 1.核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又是高度浓集的能源。 2.核电是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 3.核电的经济性优于火电。 4.以核燃料代替煤和石油,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国核能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核电发展采用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方针。近期以压水堆核电 站为主,在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建设一批压水堆核电站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适时建造先进压水堆 核电站,并以此作为我国未来核电发展的主力机型。 中国积极推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开发研究,力争在一些重大项目上有新的突破。例如,利用快堆发电、 用核能进行海水淡化、用低温供热堆采暖、用高温气冷堆发电和制氢等,当条件成熟时,使其成为新的产 业。 在更长远的将来,能源开发将更多地寄希望于受控热核反应即核聚变堆的应用。热核反应技术如果获得突破,将有很多优点:热核燃料资源极其丰富,几乎是取之不尽;热核聚变的产物不象裂变产物那样产生核辐射,因而对人类的安全性要比现在的核电站高得多。因此,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商用成功,将会为人类“永远”解决能源需求问题。

核电厂建设审批程序的规定

关于核电厂建设审批程序的规定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核电工业的发展,加强对核电厂规划工作和项目建设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核电厂的建设为国家大型重点项目。因此,必须纳入国家计划,由国家统一规划、立项建设。 第三条核电厂建设的基本程序包括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建设准备、土建施工和安装、调试和试运行,直到竣工险收等过程。除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之外,不允许擅自简化程序和超越阶段审查、审批。 第二章项目建议书 第四条核电厂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由项目建设单位联合所在省(市)政府和相应的电力主管部门负责,并委托有资质的工程设计院编制。由国防科工委负责审查和批准。 第五条核电厂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必须对厂址进行预评审,并将预评审意见作为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一起上报。

第六条项目建议书应根据批准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建设单位联合所在省(市)政府和相应的电力主管部门负责编制、上报。由国防科工委提出初审意见,报国家计委审批。(即完成立项) 第三章可行性研究 第七条第七条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必须为开展可行性研究准备相关的条件,主要包括: (一)立项目法人,建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二)开展现场有关资料的调研、试验、勘察和测量等; (三)与主要设备供应商开展谈判,并签订意向书(正式合同只有在可行 性研究报告书批复后才能签订)。通过谈判确定核电厂的技术方 案; (四)进行总平面设计,并进行评审; (五)局部开展征地和四通一平等前期工程; (六)落实筹资方案等。 第八条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由企业法人的营运单位负责组织编制、上报。可行研究报告的编写应选择有资质的工程设计单位参加,其内容和深度应符合有关规定。《厂址选择报告》、《选址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报国

核电厂运行风险管理

核电厂运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最早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许布纳博士于1930年提出,其内容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核电厂由于存在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而对公众产生危害的风险,因而人们对核电厂安全的关注程度要比对常规电厂及其它新能源发电方式高得多。为了保障核安全,核电厂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及其退役中均按照纵深防御原则,采取保守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经过核电厂9000多堆·年的运行证明是有效的。由于核电厂存在放射性危害的风险,后果又十分严重,因此运行核电厂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 1 大亚湾核电厂风险管理的实践 大亚湾核电厂在投入商业运行后,充分利用世界上核电厂风险管理的经验,并通过自身实践的检验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1 机组状态管理

根据运行技术规范所定义的反应堆正常运行的9个标准状态的限值安全要求和机组运行的要求,界定出不同机组状态必须可用的系统和设备,对每一状态都制定了静态检查点试验规程,对状态变化则制定了动态检查点试验规程。静态检查点试验是对机组停留在某一标准状态时所进行相关的试验,要求操纵员每班(8 h)实施1次,以便通过试验及时发现人因或设备的偏差;动态检查点则是为了确保反应堆状态转变时,安全相关系统和设备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无论是静态检查点还是动态检查点,都是从保障核安全的3大功能来考虑的,控制点的释放必须由安全评价会议或当班安全工程师批准。 在机组换料大修期间,通过实行运行主隔离管理,将机组系统或设备停运、复役和隔离活动用同一主隔离文件反映。即用运行规程控制机组状态,用隔离计划管理系统的隔离与复役,使主控室操纵员在控制机组状态的同时控制系统的主隔离活动。因全部运行活动控制归一,从而杜绝了隔离经理与主控室操纵员信息不一致而可能导致的人因失效。 1.2 风险指引型的核安全监督 大亚湾核电厂安全工程师岗位的设置源于法国核电厂的实践。安全工程师独立于运行值而对机组安全状态实施监督和控制,其职责是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 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 》。这标志着中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以下为该《规划》全文——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七年十月 前言 核能已成为人类使用的重要能源,核电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核电不造成对大气的污染排放,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地球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的形势下,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于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核电发展专题规划是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划在总结国内核电建设和世界核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我国发展核电的意义和相关条件,提出了核电发展的指导思想、方法和目标。在核电自主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核电建设项目布局与进度安排、厂址资源开发与储备、核电安全运行与技术服务体系、配套核燃料循环及核能技术研发项目及落实规划所需要的保障政策与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规划合理安排核电建设,促进核电工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一、核电发展的现状 (一)核电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一座商业核电站投产以来,核电发展已历经50年。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05年10月发表的数据,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有442台,其中:压水堆占60%,沸水堆占21%,重水堆占9%,石墨堆等其它堆型占10%。这些核电机组已累计运行超过1万堆?年。全世界核电总装机容量为3.69亿千瓦,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核电年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 核电发电量超过20%的国家和地区共16个,其中包括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各国核电装机容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经济、工业和科技的综合实力和水平。核电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核电发展取得的成绩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为推进核能的和平利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务院做出了发展核电的决定,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1983年确定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以来,目前在压水堆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为实现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核电建设和运营取得良好业绩。 自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并网发电以来,我国有6座核电站共11台机组906.8万千瓦先后投入商业运行,8台机组790万千瓦在建(岭澳二期、秦山二期扩建、红沿河一期)。 截至目前,我国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业绩良好,运行水平不断提高,运行特征主要参数好于世界均值;核电机组放射性废物产生量逐年下降,放射性气体和液体废物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许可限值。秦山一期核电站已安全运行14年,最近一个燃料循环周期还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00天的新记录。大亚湾核电站近年的运行水平与核能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运行业绩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投运和在建核电项目情况见表1。 2、我国已具备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基础条件。 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已具备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基础条件。

(2020年整理)全国已建成或在建核电站分布.doc

全国核电站分布之二:全国在建核电站 1、岭澳核电站二期 项目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 投资方: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 管理方: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堆型:压水堆(CPR1000) 功率:2X1000MW 设计寿命:40年 建设进展:主体工程于XXXX年12月15日开工;XXXX 年6月28日,1号机组核岛安装工程比原计划提前17天开工;XXXX年9月23日,1号机组核岛比原计划提前38天完成穹顶吊装,工程建设从土建施工全面转向设备安装阶段。 预计首台商运时间:XXXX年10月 说明: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是我国“十五”期间唯一开工的核电项目,是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项目采用中广核集团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 CPR1000,是我国CPR1000示范工程,在我国核电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我国将加快全面掌握第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

技术,基本形成自主技术品牌核电站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制造国产化能力,为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第三代核电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2、阳江核电站一期 项目地址:广东省阳江市东平镇 投资方:中广核集团公司 管理方: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堆型:压水堆(CPR1000) 功率:2X1000MW(共建6台) 设计寿命:40年 建设进展:XXXX年9月26日负挖开始,目前前期工程正按计划顺利推进。 预计首台商运时间:XXXX年4月 说明:阳江核电站位于中广核集团在广东地区的第二核电基地。项目采用中广核集团具有自主品牌的CPR1000技术。阳江核电站的建设对满足广东省经济增长对电力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广东省电网结构和能

源结构,拉动广东省核电装备制造业升级,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台山核电站 项目地址: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 投资方:中广核集团公司 管理方:台山核电有限公司 堆型:压水堆(CPR1000) 功率:2X1000MW(共建6台) 设计寿命:40年 筹备进展:目前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各项筹建工作正按计划推进,建设条件已基本成熟。 预计开工时间:XXXX年 预计首台商运时间:XXXX年 说明:台山核电项目已被列为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重大能源保障工程项目。 4、红沿河核电站一期

核电站运行-复习大纲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 压水堆核电厂与化石燃料电厂相比的运行特点。 (1)反应堆临界(2)产生大量放射性物质(3)相当可观的堆芯剩余释热(4)核电厂系统、设备复杂(5)使用饱和蒸汽 2. 核电厂载硼运行的特点(好处和代价)。 压水堆核电厂通过调节慢化冷却剂中的硼浓度,可以控制长期缓慢的反应性变化。 好处:对反应性的影响比较均匀,不引起功率分布畸变; 大大减少了控制棒的数目,简化了堆的结构。 代价:为保证慢化剂温度系数为负,对温度有限制; 增加了化容系统复杂性,并产生含硼酸废液。 3.汽轮机快速降负荷的定义及目的。 定义:当汽轮机接到Runback信号时,汽轮机将以200%满功率/min的负荷变化率降负荷,持续降负荷1.5s (降负荷5%满功率),等待28.5s后,如果该信号仍存在,则再次快速降负荷5%满功率,直至信号消失。 目的:利用功率控制系统的机制,通过自动降负荷,降低反应堆功率,缓解一、二回路间的矛盾,减少停堆次数,提高核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4. 核电厂运行工况的分类。 正常运行和运行瞬态;中等频度事件;稀有事故;极限事故 5. 核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6. 核电厂运行规程的构成。 正常运行规程;故障运行规程;事故规程;行政性控制规程 7. 9种运行标准工况(P-T大刀图)和6种运行模式(MODE)。 9种运行标准工况:换料冷停堆;维修冷停堆;正常冷停堆;单液相中间停堆;双相中间停堆;正常中间停堆;热停堆;热备用;功率运行 6种运行模式:功率运行,启动,热备用,热停堆,冷停堆,换料 第二章核电厂技术规格书 1. 术语及定义: 动作:是技术规格书的每条规范中在指定条件下所需采取的行动 停堆深度:假定最大价值的单束控制棒全部卡在堆外,而其他棒组(包括控制棒组和停堆棒组)全部插入堆内,由此使反应堆处于次临界或从现时状态达到次临界瞬时的反应性总量 轴向通量偏差:两部分堆外中子探测器上半部与下半部归一化通量信号的差值(电流信号差△I ) ,可表示为AFD。 象限功率倾斜比:上半部堆外探测器标定输出值的最大值与平均值的比值,或下半部堆外探测器标定输出值的最大值与平均值的比值,取大者 运行模式:①功率运行;②启动;③热备用;④热停堆;⑤冷停堆;⑥换料 2.反应堆堆芯和系统压力的安全限值及其保护的目标。 反应堆堆芯:热功率,稳压器压力和运行环路最高冷却剂温度的组合不得超过图2-1所给出的限值(保护核电厂第一道安全屏障的一个必要条件) 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不得超过18.9MPa(对于Shearon Harris Unit1)(保护核电厂第二道安全屏障的一个必要条件) 3. 最小偏离泡核沸腾比DNBR:临界热流密度与实际热流密度的比值

核电厂安全知识点

核电厂潜在的危险性:1)核电厂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2 反应堆停闭后会长时间释放衰变热3)反应堆存在大量的高温高压水4)反应堆功率可能迅速升高。 核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他建立在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他的重要性得到应有的重视。 特性:安全文化的有形导出、安全文化主动精神。 实质:在电厂内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在核电厂内营造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氛围,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员工尊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提高人员绩效和核电厂的安全性能。 人品特性: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自我检查是一种极高人员绩效的工具,常用方法:STAR”stop停止、think思考、act行动、review 检查。 监护:指两名操作人员同时检查将要进行的操作的正确性。 安全文化评价的方法:人员访谈、行为观察、文件查阅。 我国核安全法规体系分为: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指导性文件、参考性文件。 核电安全许可证:核电厂厂址安全审查安全批准书、核电厂建造许可证、核电厂首次装料批准书、核电厂运行许可证、核电厂退役批准书、操作员执照、高级操作员执照。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指许可证申请者向环境保护部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核安全报告分为定期报告、不定期报告、和事故报告。 核事故应急管理的方针: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应急计划是针对应急响应行动制定的文件,是其他应急文件的基础。 应急计划区:为了在核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保护公众的防护行动,事先在核电厂周围划出制定应急计划并做好适当准备的区域。 应急状态分级: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厂区应急、场外应急。 通用应急水平即又防护行动客避免的剂量。。。。隐蔽10 撤离50 典防护100 临时性避迁(第一个月30 第二个月10)(mSv)永久性在居住寿期内1Sv 核电安全的总目标是建立在核动力厂中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以保护人民和环境免受危害。用防护目标、核电技术安全目标、核电安全目标的目标的数量指标做补充。核动力厂设计的纵深防御的五个层次:1)高质量的设计、施工及运行,使偏离正常运行状态的情况很少发生、2)设置停堆保护系统和相应的支持系统,防止运行中出现的偏差发展成为事故3)设置专设安全设施,限制设计基准设计的后果,防止发生堆芯融化的严重事故4)利用特殊设计设施,进行事故管理5)场外应急设施和措施。 轻水堆核电厂普遍采用的四道实体屏障:芯块、燃料元件包壳、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承压边界和安全壳及安全壳系统 概率安全分析:把整个系统的失效概率通过结果的逻辑推理与他各个层次的子系统、部件及外界条件等的失效概率联系起来,从而找出各种事故发生的概率。 概率论的分析方法:1)事件树分析:建立事件树即进行功能模化,继始发事件后,把各项与安全相关的功能按失效与否逐级开展,就能得到一系列后果不同的事件序列。2)故障树分析:把系统的失效作为分析的目标,由此反推,寻找直接导致这一失效的全部因素。直至毋需再研究其发生的因素为止。 电厂的概率安全分析通常是在三个级别上进行的。一级概率安全分析确定可导致堆芯损坏的事件序列及这些序列的估算频率,可对上述弱点及防止堆芯损坏的的方法提供重要见解。二

核电数字化仪控远程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分析

核电数字化仪控远程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11T11:00:27.25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作者:钱双龙汤吉星[导读] 数字化仪控系统在核电厂中的应用,为核电厂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电路信息,从而促进了核电厂的正常运行。 钱双龙汤吉星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福建福清 350318 摘要:数字化仪控系统在核电厂中的应用,为核电厂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电路信息,从而促进了核电厂的正常运行。在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中,通信网络系统占据核心地位,为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各个控制站间的数据交互提供可实现的基础前提。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常见的几种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中的通信网络,并对各类型通信网络进行了性能对比,探讨在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中适用性 最强的通信网络。 关键词: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远程智能运维 引言 现阶段,我国核电厂的仪控系统已经开始逐步应用全数字化的仪控系统,而在数字化仪控系统中,通信网络系统占据重要地位,为建立控制系统和提高各控制站间的数据交互质量提供了重要基础。在核电厂仪控系统中,有安全级与非安全及两种系统,前者需要具有执行紧急堆停、安全壳隔离等核安全功能,因此对仪控系统性能和仪控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通信网络系统作为数字化仪控系统的核心,在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因此,保证通信网络设计具有功能冗余性、独立性以及多样性,满足单一故障准则和故障安全准则等,是确保通信网络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 1概述 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Digtal Instrument&Contral System,简称DCS)是整个核电厂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保证核电站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维作为核电站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是保证核电站安全、高效、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建核电站不断投运,已有的核电站不断升级,核电站目前已经普遍使用数字化仪控系统实现核电站的运行、控制和保护。数字化仪控系统产品因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的应用、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核电DCS运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日趋提高。传统的人员纠正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备件预留库存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核电DCS的维护要求,亟待进一步提高运维技术及运维管理水平。同时,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产品设备维护需要维护人员介入,在现场维修窗口申请、平台深层次问题分析方面需要投入大量工作,综合成本较高。DCS产品自身故障严重依赖控制系统产品提供商的分析,采用的方式维护人员现场拷贝故障数据,发送给DCS厂家进行分析,不能对DCS系统状态进行实时在线评估,问题处理时效性差。而DCS产品本身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资产也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发展,平行理论、数字双胞胎理论的应用,可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实现与运维服务的结合,建立DCS远程智能运维系统平台,获取核电站DCS自诊断、环境等数据后,通过安全网络传输至DCS远程智能运维平台,可以实现故障远程诊断、风险分析及工作指令建议,降低现场维护人力及物力成本。运用设备本身及DCS诊断数据,以及可靠性分析、系统安全评价等多种手段,诊断DCS系统及设备的健康状况,实现预测性维修、物项替代,从而提高系统安全性及经济性,也为DCS设备供应商后续产品改进提供更多分析数据;另一方面,通过DCS远程智能运维系统可实现DCS备件的集约化共享管理,减少各核电站的DCS备件库存,最终实现各核电站DCS备件的零库存,为核电站降本增效。同时,因为DCS备件的集约化管理,实现了备件产品的动态调配、快速配送、备件保鲜等功能,提升备件质量及安全性,通过核电DCS远程智能运维的预测性维修,降低核电机组非计划停机风险及预防性维修数量,对核电站安全性及经济性提高有重要意义。 图1 总体功能架构图

新建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变更控制研究

Vol. 39 No. 5 Oct. 2019第39卷第5期2019年]0月核科学与工程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新建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变更控制研究 朱高试,穆海洋,段M (中国核电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42) 摘要:新建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也称DCS 系统)招投标程序完成后,工程造价基本确定,但是项目执 行期间的变更数量及变更费用往往难以控制。本文结合田湾核电站一期、二期DCS 项目的执行情况, 首先对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一些标志性节点将DCS 项目执行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每个阶 段的工作侧重点不同,提出了变更预防及控制的策略,以期推动核电站DCS 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关键词:核电站;数字化仪控;变更控制 中图分类号:TL48 文章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8-0918(2019)05-0821-05 Research on Change Control of Digital I&C System in Newly-built Nuclear Power Plants ZHU Gaobin, MU Haiyang , DUAN Peng (Jiangsu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 Lianyungang of Jiangsu Prov. 222042,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 newly built NPPs all choose digitalized I&C system (also known asDCS system) in the form of tendering and bidding. At present , technology of main stream DCS system is quite mature , but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quantity and cost of changes during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The paper is to analyze reasons of chang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in Phases [&II of Tianwan Nuclear Power Station? and to discuss enhancement to change con -trol of Digitalized I&C system in theperspective of project management. Key words :Nuclear Power Plants ;Digital I&C System ;Change Control 数字化仪控系统是指以微处理芯片构成 的,以数字处理技术为特点的智能化电子设备 和计算机系统,它除了具有常规测量仪表的测 量和控制功能外,还具有极强的数据处理和通 讯能力,并且数字化仪控系统采用统一的人机 界面,为电厂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便利。1998年,田湾核电厂一期工程(1、2号机组) 在国内首次引进数字化仪控系统(SIEMENS/ Framatome Teleperm-XP + Teleperm-XS)^1^ o 此后,各新建核电厂均以招投标的形式选择数字收稿日期=2019-03-20 作者简介:朱高斌(1975-),男,江苏连云港人,高级操纵员,学士,现主要从事核电厂仪控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8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