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面形测量技术的新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28.05 KB
- 文档页数:7
自由曲面的面形测试技术
自由曲面的面形测试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任意曲面形状的技术,通常用于从工业制造中产生的零部件的测量,这些零部件的外形可能是几何复杂、不规则的三维曲面。
例如,当测量圆柱体或其他型号时,可以使用此技术来测量曲面的起伏度和曲率。
自由曲面的面形测试技术包括表面三角测量、表面视野测量和三维数字图像测量技术。
表面三角测量技术是将曲面分割成多个平面三角形,然后测量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位置和法向量,推断出曲面的形状。
表面视野测量技术是将曲面看作一张照片,根据照片上的细节来估算曲面的形状。
而三维数字图像测量技术是根据对曲面的三维立体拍摄来估算曲面形状,可以用于测量几乎所有形状的曲面。
自由曲面的面形测试技术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准确测量几何复杂、不规则的曲面,可以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
其次,它可以快速、精确地测量曲面,这对于现代工业的高效制造非常重要。
此外,它还可以准确测量曲面的起伏度和曲率,从而提高测量准确性。
另外,自由曲面的面形测试技术还可以改进曲面精度,使曲面精度更加精确,从而提高零部件的性能。
它还
可以检测曲面的缺陷,从而发现和消除零部件中的缺陷,提高零部件的质量。
总之,自由曲面的面形测试技术能够有效地测量几何复杂、不规则的曲面,可以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快速、精确地测量曲面,准确测量曲面的起伏度和曲率,改进曲面精度,检测曲面的缺陷,从而提高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
由于其优势,自由曲面的面形测试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18卷 第9期光 学 学 报V ol.18,N o.9 1998年9月ACT A OPT ICA SIN ICA September,1998基于傅里叶变换轮廓术方法的复杂物体三维面形测量*苏显渝 谭松新 向立群 李继陶 羡 涛(四川联合大学光电科学技术系,成都610064)摘 要 提出一种在数字加权滤波和调制度分析基础上形成可靠性控制模板,并按可靠度排序进行位相展开的新方法。
该法用于傅里叶变换轮廓术中,可以兼顾所求位相精度和位相展开的可靠度,适合复杂物体面形的测量。
给出了傅里叶变换轮廓术对复杂物体面形测量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位相展开, 光学三维传感, 傅里叶变换轮廓术。
1 引 言光学三维传感由于其具有非接触,精度高,测量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傅里叶变换轮廓术(FT P)是结构照明型三维传感领域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1~3],它只需采样一帧条纹,易于处理动态过程,频谱面的带通滤波能够抑制噪声及背景光强的不均匀性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但是在测量复杂面形时,与位相测量轮廓术(PMP)[4~6]相比较,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傅里叶变换轮廓术方法最后要通过反正切函数计算位相值,因而位相被截断在(-P,P)区间上,呈现出锯齿状不连续分布,需要进行位相展开,将截断位相恢复为原来连续的位相分布。
尽管已经研究了很多用于位相展开的方法[7],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位相展开仍然是十分困难的问题。
它极大的限制着测量精度和测量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本文通过采用汉宁滤波窗口,实现频谱面的数字加权滤波,给条纹质量好的部分赋予较大的权重因子,差的部分赋予较小的权重因子,从而实现条纹质量的分类排列,然后结合调制度分析技术,形成可靠性控制模板,并按可靠度排序的方法进行位相展开。
该方法可在不牺牲位相精度的情况下,保证位相展开的可靠性,同时还避开了复杂的极点连接工作,节省了处理时间。
实验证明该方法对复杂物体面形测量中的位相展开问题,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简述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了准确的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新技术层出不穷,为工程测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变革。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测绘新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GPS 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导航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等优点。
在工程测量中,GPS 主要用于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变形监测等方面。
在控制测量中,传统的测量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 GPS 测量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控制点的坐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
同时,GPS 测量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可以在复杂的地形环境中进行测量。
在地形测量中,GPS 与全站仪相结合,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地获取地形数据。
通过在测区内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利用 GPS 测量获取控制点的坐标,然后使用全站仪对地形特征点进行测量,最后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数字化的地形图。
在变形监测中,GPS 可以实时、连续地监测建筑物、桥梁、大坝等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
通过在监测对象上安装 GPS 接收机,定期采集监测点的坐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及时发现变形的趋势和规律,为工程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GIS 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于一体的空间信息系统。
在工程测量中,GIS 主要用于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等方面。
在数据管理方面,GIS 可以将工程测量中获取的各种数据,如地形数据、控制点数据、建筑物数据等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复用。
同时,GIS 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数据更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空间分析方面,GIS 可以对工程测量数据进行各种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为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测绘工程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同时也拓展了测绘工程的应用范围。
本文将对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激光雷达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激光雷达技术是近年来在测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新技术。
激光雷达技术利用激光束来测量目标表面的特征,可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三维数据获取。
在测绘工程中,激光雷达技术可用于地形测量、建筑物测量、道路测量、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
1.地形测量:传统的地形测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精度有限。
而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对地形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数据采集,不受地形复杂性和遮挡物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测绘精度和全面性。
2.建筑物测量: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物的高精度三维测量,有助于建筑物的设计、监测和维护工作。
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激光雷达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成本,还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全面性。
3.道路测量:道路测量是测绘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工作,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实现道路的高精度测量,有助于道路设计和维护工作。
激光雷达技术还可以实现路况巡检,为交通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对城市的地形、建筑物、道路等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测量,为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卫星定位技术是现代测绘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的高精度定位和导航,为测绘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高精度定位和导航服务,为测绘工程提供了精准的位置信息。
在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作、地形测量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2.遥感卫星:利用遥感卫星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有助于测绘工程中的地图制作、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工作。
遥感卫星还可以实现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监测与分析,为城市规划、农业发展、自然灾害监测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维激光扫描仪以其非接触、快速、大范围获取点云数据等特点在地形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三维激光扫描仪为例,介绍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实践表明,三维激光扫描仪具有扫描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能为测绘工作者提供实时、准确的地形信息,为高精度的数据分析提供保证。
在今后的测绘工作中,三维激光扫描仪将会被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中,成为数字化测绘时代测量工作者得力的助手。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地形测量;应用1 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三维激光扫描仪就是其中的一种。
三维激光扫描仪是一种非接触式、快速、大范围获取点云数据的测量仪器,其能够在远距离直接采集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并且能够直接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空间三维坐标。
其具有高精度、快速、非接触、大范围、非接触等优点,尤其是三维激光扫描仪的非接触性,使得其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维激光扫描仪不仅能提供点云数据,还可以提供大量数据信息,如点云模型、点云纹理、点云球体模型等,为地形数据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2.1 测距原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对激光的发射,再对其进行接收,将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从而获得被测物体的三维坐标,实现测量目的。
通过激光测距原理可以得知,测量物体距离的过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接收点到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另一种是目标物体与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
如果要对这两种距离进行准确测量,首先要对激光发射点与激光接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计算。
三维激光扫描仪系统在进行测距时,将被测物放置于测距机的中心位置上,通过激光发射器发射出两束激光束,再通过其反射到测距机的接收设备中,同时可以看到两个光脉冲信号分别在被测物表面反射。
其中,被测物表面的反射率是指在激光光束照射到被测物表面时,被测物表面会产生多大的反射率,而反射率又是指被测物表面能够反射激光光束的角度,因此可以通过两个激光光斑面积之比来计算被测物体与激光光斑的距离。
新时期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技术日益成熟,为了确保未来的测绘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将深入探讨最新的测绘技术,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借鉴。
近年来,我国在测绘技术的运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的测量。
随着新技术的普及,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质量,必须持续推进和完善技术的更新和更换。
关键词:测绘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应用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测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军事国防建设到民用建筑,它们一直被视为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的测量结果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而这种准确的结果取决于现场团队的协调能力和设计师的科学选择,因此,施工者必须充分理解和运用多种测绘技术,才能够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1测量技术概述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对全球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我国的工程测量技术也不例外,传统的测绘手段正逐步被新兴的技术取代,比如 GPS 、 RS 等,它们能够提供准确的空间数据和地理信息,同时还能够通过数字化成图的方式,更好的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通过深入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工程师们提供有效的设计指导。
随着地图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类城市工程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完成规划任务。
三维立体技术、摄影技术等测绘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它们的出现将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且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可。
2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测量技术正在转向更先进的方法,例如使用GPS。
这些新的测量方法不仅提供了精准的测量结果,还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完成测量任务。
此外,边角测量和测量数据的分析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们都依赖于测量控制网络的支持。
通过三角测量,可以精确地计算出三个边的长度、角的大小,从而精确地确定三角形的顶点位置;此外,还可以利用固定的基准线,精确地计算出每个边的距离,从而更加精确地完成任务。
《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一、引言三维重建技术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虚拟现实、机器人导航、无人驾驶等领域。
其中,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因其高效、准确的特点,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的关键技术,分析其原理、方法及挑战,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双目视觉三维重建原理双目视觉三维重建技术基于人类双眼的视觉原理,通过模拟人眼的视觉系统,利用两个相机从不同角度获取同一场景的图像信息,进而计算得到场景中物体的三维结构信息。
其基本原理包括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立体匹配、三维重建等步骤。
三、关键技术研究1. 图像获取与预处理图像获取是双目视觉三维重建的基础。
在获取图像时,需要保证两个相机的参数一致,以减小后续处理的难度。
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图像去噪、灰度化、二值化等操作,以提高图像的质量,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立体匹配提供良好的基础。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双目视觉三维重建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可以减小立体匹配的计算量,提高匹配的准确性。
目前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SIFT、SURF、ORB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尺度、旋转和光照条件下提取稳定的特征点,为后续的立体匹配提供可靠的基础。
3. 立体匹配立体匹配是双目视觉三维重建的核心步骤。
其目的是在两个相机的视图中找到对应的特征点,从而计算视差图。
视差图反映了场景中各点在两个相机视图中的位置差异,是计算三维结构信息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立体匹配方法包括基于区域的匹配、基于特征的匹配和基于全局优化的匹配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匹配方法。
4. 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是根据视差图和相机参数计算场景中物体的三维结构信息的过程。
常见的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深度图法、三角测量法等。
深度图法通过计算视差图与深度信息之间的关系得到深度图,进而得到物体的三维结构信息。
三角测量法则是通过两个相机的位置和视角信息,结合视差图计算得到物体的三维坐标信息。
工程测量新技术一、引言工程测量是现代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准确性和高效性对于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测量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涌现出许多新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工程测量新技术,并分析其优势和应用场景。
二、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通过激光扫描仪将测量对象表面进行扫描,获取大量点云数据,然后通过后期处理和分析,得到三维模型和精确的尺寸信息。
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快速:激光扫描仪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点云数据,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2. 高精度: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可以实现亚毫米级的测量精度,适用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测量任务。
3. 非接触式: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复杂形状和表面的测量,无需接触被测对象,避免了传统测量方法可能引起的损伤和误差。
三、无人机测量技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人机测量技术通过搭载测量设备的无人机,采集航空摄影图像或激光雷达数据,然后通过后期处理和分析,得到地形图、数字表面模型等测量结果。
无人机测量技术的优势包括:1. 高效快速:无人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测量任务,特别适用于对于大面积地形的测量。
2. 高精度:搭载高精度测量设备的无人机可以实现厘米级的测量精度,满足各类工程测量的要求。
3. 灵活性:无人机可以灵活调整飞行路径和高度,适应不同的测量需求,同时可以避开障碍物和危险区域。
四、三维激光雷达技术三维激光雷达技术是一种通过激光束扫描测量目标物体的三维坐标的技术。
它具有以下优势:1. 高精度:三维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实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适用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测量任务。
2. 高效快速:三维激光雷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测量任务,提高了测量效率。
3. 非接触式:三维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复杂形状和表面的测量,无需接触被测对象,避免了传统测量方法可能引起的损伤和误差。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测量技术研究》一、引言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在测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需要精确获取物体三维信息的场合。
通过模拟人眼双目视觉原理,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能够有效地捕捉并处理三维空间信息,从而实现对物体形状、尺寸、位置等参数的精确测量。
本文将探讨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原理、方法及实际应用。
二、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原理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基于视差原理,通过模拟人眼双目视觉过程,利用两个相机从不同角度获取同一物体的图像信息。
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匹配、三维重建等处理,从而得到物体的三维空间信息。
该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与匹配、三维重建等步骤。
三、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方法1. 图像获取与预处理:利用两个相机从不同角度获取同一物体的图像信息,并进行预处理,如去噪、灰度化、二值化等,以提高后续处理的准确性。
2. 特征提取与匹配:在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特征点或特征线,然后通过算法进行特征匹配,得到对应点或线的匹配关系。
3. 三维重建:根据特征匹配结果,结合相机参数及三角测量原理,进行三维重建,得到物体的三维空间信息。
四、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研究现状目前,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在算法方面,研究者们不断提出新的特征提取、匹配及三维重建算法,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在应用方面,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医疗诊断、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
五、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的优势与挑战优势:1. 精度高: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能够精确获取物体三维空间信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2. 灵活性强:该技术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测量任务,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非接触式测量: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为非接触式测量,不会对被测物体造成损伤。
挑战:1. 算法复杂度高: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涉及到的算法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计算能力和处理速度。
《现代光学测量技术》实验报告成绩:实验项目名称三维投影测量实验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指导老师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了解投影光栅相位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一种充分发挥计算机特长的条纹投影相位处理技术;3、对于非接触测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仪器白光光纤光源、LD准直激光器、分光平片、激光器控制电源(可调)、准直透镜、正弦光栅、干板夹、扩束透镜、标定板(白屏)、载物台、目标物、手动平移台、CMOS(配镜头)、电动平移台(配控制器)、导轨及若干支杆、套筒、滑块三、实验内容1、光路调整(1)如图所示,自左向右依次为白光点光源、准直镜(直径30mm,焦距50mm)、正弦光栅(光栅常数2L/mm)、扩束镜(直径30mm,焦距50mm)、分光平片、白屏,为方便调整实验过程中逐个安放到光路中;(2)打开白光点光源,调整合适高度,将准直透镜放入光路中,初始调试时将准直镜靠近光源出光口,观察出光口是否在透镜中心,前后移动准直镜即可看到准直光斑,如果准直光斑不在白屏中心,上下调整准直镜,同时调节白光点光源的高度,最终使光源通过准直镜出射的光通过白屏中心;(3)安装正弦光栅,正弦光栅在影响调整的情况下可以与准直镜足够近,注意光栅再被夹持时不要有明显倾斜;(4)安装扩束透镜,调整扩束透镜高度,使入射扩束的光斑基本完全通过扩束镜,前后移动扩束镜位置直至在白屏上投影出清晰条纹;(5)安装CMOS相机,调节相机的高度,使CCD镜头中心与扩束镜尽量等高,同时调整相机前方镜头,最终能在相机靶面上看到清晰像。
2、实验测量过程(1)将2线/mm的正弦光栅放入调整好的光路中,调节CCD与被测面的距离,使光栅像充满整个CCD像面;(2)调整测量物的高度,使光栅像照射到白屏区域,同时此区域可被CCD接收;(3)打开软件图像采集功能,将有标定光源的图像信息记录下来;(4)沿垂直于导轨方向移动光栅,每次移动1/5栅距(0.1mm),记录每次移动后的光栅图像,共5幅。
基于多频外差原理的三维测量技术黄燕钧1,2,李中伟2,史玉升2,王从军2(1.梧州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系,广西梧州543002;2.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外差原理的三维测量技术,该技术由相位移法、外差原理和双目立体视觉3部分组成。
相位移法和外差原理相结合能够自动完成相位展开,同时保持相移法原有的相位求解精度;然后根据相位展开后的相位图,使用双目立体视觉原理自动完成左、右对应点的立体匹配和被测物体的点云重构。
利用基于多频外差原理的三维测量技术建立了一套三维测量系统,该系统由2个CCD摄像机和1个DLP投影仪组成。
利用上述系统对人脸模型进行测量试验,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完成复杂自由曲面的测量,测量数据完整可靠。
关键词:光学测量;相位测量;外差原理;相位展开中图分类号:T G806 文献标志码:A相位测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三维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利用相位法原理进行三维物体轮廓测量,关键是要得到光栅的相位信息,然后从相位中提取出所包含的高度信息。
目前获得相位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相移(Phase-Shifting)法和FT P(Fourier T ransfo rm Pro filom etry)法。
虽然这2种方法所采取的求解过程不同,但是最终都是利用反正切函数求解相位值,因此直接得到的相位都包含在区间[-PI,P I]内,这样得到的数据并非相位的真实值,需要将包裹的相位解开,得到真实的相位值。
目前常用的相位展开方法为格雷(Gr ay)码法,其优点是条纹定级非常方便,直接根据黑白分布求得格雷码,再解码便获成功,算法实现简单,易于实现产品化。
但是格雷码法存在以下缺点:1)格雷码只是用于对测量幅面的分级,对计算物体的相位没有帮助,无法提高测量精度;2)对测量工件的表面明暗比较敏感,黑白交界处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一般要喷显影剂才能测量,无法测量较暗的工件,无法测量表面剧烈变化的工件。
2025年测量技术工作总结____年是测量技术发展的重要一年,各种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为测量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年里,我积极参与了测量技术项目的实施和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我参与了一项大型土地测量项目的实施工作。
这个项目涉及到大面积土地的测量和定位,对我们的技术和设备提出了高要求。
在项目中,我负责激光测距仪的使用和数据处理工作。
通过对激光测距仪的操作和数据处理的研究,我不仅成功地完成了项目的测量任务,还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次项目的经验,我对激光测距仪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熟悉了大型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流程。
我参与了一项基于无人机的测量技术研究项目。
无人机在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实现对大面积区域的高精度测量。
在这个项目中,我负责对无人机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进行研究。
通过对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和图像数据的分析,我成功地实现了对地面目标的三维测量,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通过这个项目,我对无人机测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熟悉了无人机的操作和控制技术。
我还参与了一项关于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研究项目。
激光雷达是一种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测量设备,可以实现对复杂地形的快速测量。
在这个项目中,我负责对激光雷达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进行研究。
通过对激光雷达的原理和应用的研究,我成功地实现了对地面目标的三维测量,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通过这个项目,我对激光雷达测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熟悉了激光雷达的操作和控制技术。
总的来说,____年是我在测量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
通过参与各种项目的实施和研究,我对激光测距仪、无人机测量技术和激光雷达测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新的测量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测量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结构光在三维测量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刘新宇【摘要】结构光测量技术具有非接触、精度高、速度快、应用广等优点,是三维测量领域中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对比3种不同形式的结构光,采用基于三角法原理的面结构光对待测物体进行三维测量,数据采集得到待测物体单幅点云,通过标志点自动拼接技术及基于ICP原理的拼接技术完成单幅点云数据的粗拼接和精拼接,将拼接后点云数据与理论模型对齐并创建彩图,得到待测物体误差彩图,直观反映待测零件实际状态.利用不同设备对同一零件进行测量,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以及测量的高效性,测量因素分析可以有效提高测量效率,减少噪点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期刊名称】《航空制造技术》【年(卷),期】2019(062)010【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三维轮廓测量;面结构光;激光三角法;点云拼接技术;误差分析【作者】刘新宇【作者单位】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24【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我国制造技术的发展,三维测量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维测量技术是通过特定的方式获得待测物体三维形貌信息的一种测量方法[1]。
三维测量技术分为接触式测量技术和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两大类。
接触式测量设备以三坐标测量机为代表,它是一种集机械、电子等技术于一体的测量设备,其特点是测量精度高,但测量效率相对较低,对环境要求高,且测针与待测物体易发生干涉。
非接触测量技术是以光学为基础发展而成,其特点是对待测零件无损伤,测量速度快,目前非接触测量设备主要有关节臂测量机、激光跟踪仪、自动断层扫描设备、以结构光技术为基础的3D 扫描仪等。
关节臂测量范围是以臂长为半径的球空间,测量大型零件时转站操作会造成精度损失。
激光跟踪仪在测量复杂零件时,由于扫描头T-Scan 必须与跟踪仪保持激光连接,故有测量死角存在。
基于图像分析方法的自动断层扫描仪是将三维测量转化为二维测量,通过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物像坐标转化,得到待测零件不同截面的二维轮廓数据,利用蒙皮法拟合为待测零件的三维数据,其缺点是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对零件进行逐层铣削拍照,对待测零件有破坏性。
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三维重建技术是指从二维图像中恢复出三维物体的几何形状和结构信息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在医疗、工业、安防、娱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综述三维重建的关键技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三维重建技术概述2、1随着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三维重建技术旨在从二维图像或视频序列中恢复出物体的三维形状和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疗、工业、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文物保护、安防监控等领域,三维重建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医疗领域,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用于辅助诊断和治疗,如通过CT或MRI等医学影像数据生成三维人体内部结构模型,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在工业领域,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用于产品质量检测、逆向工程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沉浸式的交互体验。
在文物保护领域,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用于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安防监控领域,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用于实现更加智能的监控和预警,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因此,研究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关键技术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关键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1、2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强大的特征提取和学习能力为三维重建带来了新的机遇。
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能够从大量的图像数据中学习到有效的特征表示,进而用于三维重建任务。
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已被广泛用于从单张或多张图像中预测三维形状。
这类方法通常利用大量的图像-三维模型对作为训练数据,通过监督学习的方式学习从二维图像到三维形状的映射关系。
非接触式三维数字化检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问题探讨(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州510006)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和对比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三维数字化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指出非接触式三维数字化检测技术是未来三维检测的发展方向。
然后,简要介绍国内外非接触式三维数字化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非接触式三维数字化检测尤其是视觉检测方法,并深入探讨其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最后,总结全文。
关键词:非接触式检测研究现状视觉检测关键技术A state-of-the-art review of Non-contact 3-D DigitalDetection and Inquiry of the Key Technology ProblemMEI Qing YIN Sihua LIU Zhou LIU Zeyu YUAN Wenqiang(School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Abstract:Firstly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asis and a comparison of the faults and adv- antages of contact and non-contact 3-D digital detection technology,points out that the non-contact 3-D digital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the development trent of future 3-D detection.Then we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art state of non-contact 3-D digital detection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place emphasis on the method for non-contact3-D digital detection particularly for optical detection ,and make a deep inquiry into its existing key technical issues.Finally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paper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non-contact detection art state optical detection key technique0 前言在现代制造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检测任务,如表面质量与缺陷检测、尺寸检测以及三维轮廓检测等[1]。
基于四步相移光栅投影的三维形貌测量系统尚忠义;李伟仙;董明利;段良君【摘要】为了实现对具有明显跳变面物体的轮廓测量,建立了四步相移光栅投影的三维形貌测量系统,并对所采用的四步相移测量算法进行研究.在介绍四步相移原理的基础上以有明显跳变面的三棱锥橡皮块为例,建立针对明显跳变面的测量算法.通过对4幅相移图算术求和并除以4得到平均灰度图;将平均灰度图二值化处理定位明显跳变面或阴影部分;将二值化图像与包裹相位图卷积,而后对包裹相位图进行解包裹,从而得到正确的连续相位,最终获取物体三维形貌.根据上述算法测量三棱锥的三维形貌并计算其体积,测量实验表明:被测物的体积平均相对精度为0.47%.【期刊名称】《应用光学》【年(卷),期】2015(036)004【总页数】6页(P584-589)【关键词】四步相移;明显跳变面;光栅投影;三维形貌测量;解包裹【作者】尚忠义;李伟仙;董明利;段良君【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6;P234.1引言基于光栅投影测量方法[1-6]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三维视觉技术。
这种测量方法具有非接触、成本低和精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光学三维测量领域。
在数字光栅投影测量方法中最为常用的算法是相移算法[2-6]。
近年来,在条纹投影的三维形貌测量研究中,有跳变面物体的形貌测量,一直是该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1-3]。
有采用多频条纹投影结合傅里叶变换或时间相移技术,研究跳变面对相位解调影响的问题[11-14]。
然而在单色投影的情况下,需要采集多幅、多频条纹图,之后再解包裹,得到连续相位。
另外,傅里叶变换中的频谱混叠是影响相位求解的最重要的因素,傅里叶变换法不适合处理几何形状复杂的物体,尤其有跳变面的物体,当物体边界有较大突变区域时,傅里叶变换法求的相位误差比较大,进而对物体三维形貌的重建及测量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