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油田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变化趋势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7.83 KB
- 文档页数:3
海上S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及应用胡治华;马奎前;刘宗宾;黄凯;张俊【摘要】注水开发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措施,长期注水对储层物性有较大影响.采用室内实验,测井参数解释及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渤海S油田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原油的黏度3种主要物性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注水开发前后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认为:经过长期水驱后,油田的平均孔隙半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整体都有所增加,但表现出两种相反的变化趋势:高渗透储层渗透率增加,大孔隙的数量逐渐增多;低渗透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减小.储层这两种相反的变化趋势导致储层非均质性更加严重,储层层间矛盾日益突出.油田原油性质表现出黏度增加,胶质和沥青质含量上升等变差的趋势.通过采取分层酸化、分层调剖以及优化注水的措施,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15【总页数】5页(P164-168)【关键词】S油田;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应用【作者】胡治华;马奎前;刘宗宾;黄凯;张俊【作者单位】中国海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海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海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海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海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31.3注水开发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措施,长期注水对储层各种物性有较大影响,尤其对高孔高渗油藏,储层物性在注水前后的变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文献调研表明:长期注水开发后,我国大多数油田的储层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都产生了明显变化。
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可知,在对储层长期注水冲刷后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中,绝大多数研究工作集中在对几个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或变化特点的研究上,储层参数的变化对生产动态的影响研究不多[1—6]。
江汉油田定向井水平井技术现状与展望谢学明方琴摘要随着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水平井、大位移井、分支井等高难度定向井越来越多,此类技术为扩大勘探领域,高效开发油气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本文介绍了江汉定向井水平井发展情况,分析了现状,提出了努力方向。
关键词定向井水平井发展江汉油田一、前言江汉油田地处鱼米之乡,地面水网密集,稻田、鱼塘、江河、村庄甚多,井场占用良田,向农民征地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优选地面井位越来越难。
用直井早已不能适应勘探开发的需要了,而实施定向井和水平井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江汉定向井最初始于1976年,由钻井攻关队六人组成的定向井组,在王场地区用涡轮钻具打成了国内第一组陆上成组井(丛式井)。
最早使用水力冲击方法造斜,创造了当时在国内领先的多项技术指标。
定向仪器由最早的氟氢酸测斜仪到磁性单点照相测斜仪,持续了近二十年,直到90年代,全国大力推广水平井钻井技术,江汉油田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先后引进了有线随钻测斜仪等一系列国内外较先进的定向仪器,对钻井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换代。
同时,使定向井技术飞跃式向水平井技术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刷新了江汉油田多项钻井技术指标,定向井水平井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但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相比,差距还较大,必须不断创新,迎头赶上。
二、国内外水平井钻井技术现状国外水平井钻井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最快,推广应用最广的一项钻井技术,到目前为止已在世界上不同类型油气藏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世界上有70个国家、2300多个油田应用了水平井。
到2007年底水平井数量在45000口左右。
美国和加拿大水平井比例接近10%,平均每年钻探水平井2000多口,成本是直井的1.2~2倍,产量是直井的3~8倍,主要用于开发各类型油藏,气藏应用相对较少。
国外的水平井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水平井钻井技术成功率达到90%~95%,最高技术指标为:最长水平段10805m;最大垂深6062m;最大单井进尺12289m;双侧分支水平井总水平段4550.1m;多分支水平井总水平段12300m。
江汉油田注氮气改善开发效果分析与探讨
王莉
【期刊名称】《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7)2
【摘要】目前江汉油田开采主要以注水驱动为主,受储层物性、构造特征等影响,油井未见效或受效差异大,随着近几年注水井井况问题的加剧,井网损失严重,注采矛盾突出。
分析已实施过注氮驱油井组的实例,利用现有数据资料,以潭口、黄场、王场油田为例,结合油藏特征及生产情况,探讨注氮气驱油提高采收率在同类油藏中实施的可行性,以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王莉
【作者单位】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7
【相关文献】
1.浅谈脉冲注气改善CO2驱油开发效果在特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
2.SAGD过程注氮气改善开发效果实验研究
3.中原油田高压低渗油藏注氮气效果及其分析
4.油气田开发措施效果定量评价的累计产量曲线法——以渤海湾盆地雁翎油田注氮气试验区为例
5.注氮气改善SAGD开发效果(SAGP)作用机理解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选题:8.江汉油田主要储集层评价江汉油田潜江凹陷潜江组储集层评价组员(学号29-37):林松挺陈子聪谭阳杨秀程苏廷芳吴光辉林少耀邱钦钦姜栋主要内容1.前言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3主要研究内容1.4技术路线及研究思路2.区域地质概况2.1研究区位置2.2构造特征2.3地层发育特征3.主要储层(潜江组)层序地层3.1层序地层划分3.2综述4.潜江组沉积相研究4.1盐湖沉积总的研究概述4.1.1滨浅湖泥滩微相4.1.2较深湖含碳酸盐泥滩微相4.1.3较深湖含碳酸盐-盐岩泥滩4.1.4深湖泥滩4.2 找数据证明研究区属于以上那一种(得出研究区的种类)5.主要储层(潜江组)物性5.1研究区储层类型概述5.2储层的储集物性特征6.用3 4 5章的结论给出对研究区的评价(包括会影响的因素和本区储层好坏)7.建议开采有利区潜江凹陷下第三系潜江组是一套由四个含盐段组成的含盐系地层,不仅盐岩巨厚,还发育大量的盐间地层,它由深灰色油浸泥岩、钙芒硝泥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及油页岩等岩性组成。
这些岩石类型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潜江盐湖的独特沉积类型。
对于这种成分极为特殊的岩石,国内外的盐湖沉积研究中很少报道潜江凹陷历经三十年的石油勘探,近2 000口油田钻井的资料统计表明,潜江凹陷盐系地层厚度大,分布广,盐间层段油气显示丰富,说明盐间地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层段〔1,2〕。
潜江凹陷也是江汉盆地盐间层段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凹陷。
2.4开发现状据地质专家介绍,江汉盆地目前陆相勘探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岩性油藏发育良好,而目前对岩性油藏的勘探区域近限于潜江凹陷钱江组,其面积只有1630平方千米,因此,对于江汉盆地盐湖盆地岩性油藏勘探的探索研究,依然任重道远2.1研究区位置江汉盆地是一个中) 新生代含油气、含盐陆相沉积盆地, 盆地面积36 360 km2。
北西与北东向两组大断裂作用将盆地切割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块体, 形成11个凹陷、2 个凸起、2 个低凸起; 即枝江、江陵、潜江、陈沱口、小板、沔阳、云梦、河溶、荆门、汉水、永安11 个凹陷, 龙赛湖、通海口凸起, 岳口、丫角) 新沟低凸起。
江汉油田水平井保护油气层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审专家:我是一名研究生,选题为《江汉油田水平井保护油气层技术研究》。
首先感谢评审专家的审阅和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石油勘探开采的深入,油气层的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不断,对水平井保护油气层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江汉油田是全国重要的油气田,现有水平井的数量较多,但在开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使用传统的注水、注气等方法进行保护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通过探索和研究新的保护技术和方法,以减少井底压力下降、砂层堵塞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江汉油田水平井保护油气层技术,探索新的保护方法,提高水平井的开采效率和油气资源的利用率。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江汉油田水平井目前存在的问题,弄清根本原因。
2.综合运用油气地质、油藏工程学、机械电子等多领域知识,研究和开发新的保护技术,以提高水平井的开采产量和效率。
3.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建立基于水平井的保护油气层的指导方案,以确保水平井顺利开采,并降低油气资源的浪费。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调研、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等。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和意义本次研究的预期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种行之有效、技术含量高的水平井保护油气层技术,为江汉油田水平井的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同时,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提高了江汉油田水平井的开采效率和油气资源的利用率,发挥了水平井的重要作用。
2.推动油藏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发展,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为其他油气田水平井保护油气层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参考。
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研究基于较为成熟的水平井开采技术进行,且研究方法科学合理,研究目标清晰明确,因此研究的可行性较高。
同时,江汉油田也给出了大力支持和实施保护油气层的要求,为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和条件。
五、拟定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为期两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1.深入调研江汉油田水平井保护油气层的现状和问题。
江汉油田王场地区调整井复杂井固井工艺技术吴庆舫王场区块是江汉油田的主要产区,潜江组是主要生油层系,油层与盐膏层共存,自从60年代末开始开采以来,目前已进入了高含水期,地下情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油田高压注水,主力油层大面积水淹,且含水量增长较快,油井产量明显递减,套管损坏日趋严重,为了实现油田的稳产,提高产量,油层开采对象以主力油层为主转向薄油层,中低渗透层,挖潜措施由同井分层开采转为钻调整井提高储量动用程度,这些井在钻井和固井过程中遇到的最复杂问题就是溢流和井漏,封固段窜槽,水泥返高达不到设计要求,固井质量不合格,从而严重地影响和阻碍油田的合理开发和增储上产。
一、调整井固井的特点与难点由于油田经长期注水开发,在诸多地层构造因素影响下,加上局部注水不平衡,断层等因素影响,地层压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纵向剖面上压力差异大,多压力层系共存。
(一)、调整井固井的特点1、采用单层套管封固多压力层系王场地区的特点是多压力层系并存,按常规要求应采用多层套管封隔压力各异的层系,但是各层系间分布密集,层间相隔距离较短,高压、常压、欠压层又相间分布,若用2-3层套管封隔复杂井段,开发成本将成倍增加,目前无法实现,针对目前江汉实际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只下一套油层套管封固多压力层系地层,最后的技术难题由固井工艺来解决。
2、动态情况下的固井按照行业技术规定,在钻调整井时,应采取邻井停注放溢等一整套恢复压力措施,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结合目前江汉原油产量的实际情况,注水井停注放溢、采油井停抽实际执行不好,地下流体仍处于动态。
在水泥候凝期间,要想保证用较短的环空静液柱,平衡动态下的地层压力是所有老区调整井固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3、对固井质量要求高甲方为了实现层系细分开发调整方案,挖掘储量潜力,改善开发效果,特别要动用不好或者未动用的中差渗透油层,同时需要经过酸化压裂改造后投产,这就要求在固井中要把整个多压力层系一次性都封固好,保证良好的层间封隔,对固井而言,实质上就是要解决把整个封固段都固好的技术。
江汉盆地西南缘低孔渗储层保护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江汉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区之一,其西南缘地区沉积层厚度大,孔隙度低,石油储层主要分布在低孔低渗区域。
由于该区域储层含油饱和度低,形成油水相分层,油层厚度薄,开采难度大,因此对储层的保护至关重要。
保护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对储层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可使储层长期稳产,提高采收率,降低采油成本,对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针对江汉盆地西南缘低孔渗储层的特点,开展保护技术研究,对于实现储层高效、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对全国石油勘探开发工作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 低孔渗储层特点研究,包括岩石组成、物性参数、孔隙结构等参数的分析,为后续保护技术的制定提供依据。
2. 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包括水驱和气驱等开采方式的优化研究、高效堵水技术的研究、化学剂的有效应用研究等方面。
3. 储层保护效果评价研究,包括评估已实施的保护措施的效果,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
以上研究内容将采用实验室分析和模拟、现场调查和实测等方法,结合实践经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有:1. 深入了解江汉盆地西南缘低孔渗储层特点,为制定保护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2. 综合考虑多种保护技术,制定出适合该区域的保护技术方案,提高储层采收率,降低采油成本。
3. 对已实施的保护措施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为全国其他石油勘探开发区域提供参考。
4. 该研究工作将为保护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为期两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1. 研究低孔渗储层的特点、物性参数等基础信息,制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室分析和模拟,完成储层特征的分析。
2. 综合分析多种保护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制定保护技术方案,开展保护技术的现场调查和实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考试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江汉油田石油储量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老师:职称:年月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论文作者(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摘要江汉油田地区的经济是比较提前的,这个地处优越的位置,不仅幅员辽阔,而且地储物质丰厚。
由于江汉独特的地理构造使它储存了大量的石油,它是推动江汉经济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随着社会工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不可再生资源难以维持高速发展,因此需要探明地层的石油储量加大能源的开发。
关键词:位置物质丰厚地理构造高速发展石油储量AbstractJianghan Oilfield region's economic advance, this is located in an excellent position not only vast, but also to storage substances rich. Because the Jianghan unique geological formations make it save a lot of oil, whic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in Jianghan. But with the growing social demand for industrial, these non-renewable resources difficult to mainta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trata in need of proven oil reserves increased energy development.Key words:Location Material rich Geological formation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 f Oil reserves目录一、序言 (1)二、江汉地区位置 (1)三、江汉地区物质丰厚 (2)(一)沉积的环境 (3)(二)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 (5)四、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6)(一)地壳运动概述 (6)(二)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7)(三)岩层间的接触关系 (7)五、江汉的形势动态 (8)(一)江汉经济高速发展 (8)(二)地层石油储量 (8)(三)石油供应与开采年限 (9)六、致谢 (10)七、参考文献 (11)序言江汉区经济建设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50余年的发展,全区经济逐步形成了以民营经济和股份制形态为主体的经济构架。
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研究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储层物性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深水油田和深部油气开发的不断推进,油井中石油流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力也越来越高,因此了解和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储层物性变化的规律对于优化油田开发和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将发生变化。
高温会导致原本塑性的岩石发生融化和流变过程,进而改变储层的孔隙分布和连通性。
同时,高压条件下,储层中的孔隙会被压缩,孔隙度变小。
研究表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部分石油矩阵中的溶解气体会逸出,导致溶解气体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石油的稳定性。
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油气的流动性和采收率,因此了解高温高压条件下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变化规律对于深部油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的凝析和泡点会发生变化。
凝析是指石油中含有的低沸点组分在高温下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泡点指的是石油中含有的气态组分在高压下从溶液中析出的温度。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中的组分会发生相互作用和分离,导致凝析和泡点的变化。
研究表明,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的凝析现象会更加明显,石油中的低沸点组分会更容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石油凝析的发生会导致储层中的孔隙和管道被堵塞,降低了油气的可采性。
因此,了解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凝析和泡点变化规律对于深部油气开发的安全和高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的岩石力学性质和黏度也会发生变化。
高温会加速岩石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导致岩石的蠕变和变形,从而影响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结构。
高压条件下,石油的黏度会增加,流动性降低。
这些变化对于油气的流动和开采方式选择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CO2注入石油储层可以降低石油的黏度,提高油气的流动性。
因此,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的岩石力学性质和黏度变化规律对于优化油气开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注水开发对原油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史长林;纪友亮;李清山;谭振华【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2)003【摘要】砂岩油藏长期注水开发,注入水对储层孔隙中的原油物性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原油密度、黏度、含蜡量、凝固点逐渐增大;原油黏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含水率在20%以下,原油黏度上升幅度较大,含水率为20%~85%时,原油黏度上升幅度比较平稳,含水率90%以上时,原油黏度上升幅度又变大;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原油性质变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水洗前后原油性质参数之间的关系也发生变化,水洗后相同密度原油所对应的黏度明显增加,相同密度、黏度的原油所对应的凝固点明显升高.原油性质变化机理研究表明:油藏温度变化、原油轻质组分分离、脱气和注水水质是引起原油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总页数】5页(P112-116)【作者】史长林;纪友亮;李清山;谭振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昌平,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昌平,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昌平,102249;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大港,3002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1【相关文献】1.砂砾岩油藏注水开发规律研究 [J], 李敬2.油田注水开发期含水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 [J], 徐赢;番有军;周荣萍;吴迪;蒲玉娥;肖露3.长庆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规律研究 [J], 车起君;蒋远征;周小英;焦军;李玉霞4.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J], 高绍琨;顾辉亮;薛元真;高安邦;岳小华5.J区块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研究 [J], 姚振杰;赵洋;李剑;罗婷婷;杨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合理采油速度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在(10~100)×10 - 3 μ㎡之间的油田,其开发过程中会有着特殊的表现性质,渗透率低,且单井产能较低。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未开发油田都属于低渗透油田,因而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油效率,进一步提高采油的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此展开分析。
标签: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采油速度引言:低渗透油藏是目前油藏开发过程中主要的油藏,要进一步做好采油工作,就需要對低渗透油藏的采油工作进行分析。
江汉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上的主要开发单元里,很多油田渗透率均位于低渗透油藏的范围当中,文章分析了其中坪北区的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以及具体的地质情况,统计得出采油速度和地层流动系数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给有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1.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低渗油藏表现出压力较大,注水较为困难的特点,有关工作人员曾经使用过水井压裂和酸化增注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鄂尔多斯盆地的坪北整体为两翼不对称的高陡背斜地形,油层深度在1156米到1377米之间,含有井段最长为187米,含有层有四个小层,分别为1到4号油组。
储层的沉积主要是在河坝以及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的渗透率变异系数在0.64-0.76之间。
储层岩石的润湿类型为水湿,油井注水之后含水变化之至64%左右。
油藏整体有着较好的流动性之和较高的矿化程度,粘度在70摄氏度的条件下表现为1.27.mPa.s,地层水的总矿化程度在4000mg/L以上,主要水型是CaCl2。
2.合理采油速度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石油企业运行过程中,如何确保采油过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并在发展过程中维持这样的稳定发展,让企业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经营主要目标。
因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避免短期行为,着眼长期效益,让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2.1技术经济特点工业项目在投产并发展到设计规模之后,如果产品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一直能够保持稳定,产品的供需一直平衡,就会体现出基本稳定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