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学院:经管学院姓名:曹明明学号:20109030101

摘要:在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自从分子生物学在20世纪下半叶诞生以来,生命科学的进展令人耳目一新,目不暇接。许许多多人类基本生命科学问题都已被攻克,新发现、新成就不断涌现。人类在21世纪的时间里也进行了大量的主要关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工作,虽然在被破坏了的环境面前人类采取了很多及时的补救措施,利用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对自身及生物与自身周围环境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面对即将枯竭的人类可以利用的不可再生资源时,生命科学有扮演了一次重要的角色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主角;尽管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以利益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但是在危机自身生存的恶化的环境与日益稀缺的资源如石油等的面前还是不约而同的站在了一起。在污染、滥伐与浪费等的多重打击之下,许多物种在尚未人类认识之前就已经灭绝了。饱经亿万年沧桑酿就成的宝贵基因库无可挽回的消失,对自然界对人类无疑都是痛苦的灾难。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了21世纪生命科学最为紧迫的任务。“我们只有一个家”的呼声直观的道出了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迫切愿望。

关键字:生命科学、环境、资源、生物多样性

只有一个地球。在可预见到的将来,人类尚未能在地球以外找到一片可能安身的绿洲。生物物种的灭绝、生态环境的破坏、可利用资源的消耗等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摆在人类的面前。即使人类不想承认它们,甚至视而不见,但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就放在那里,就是想逃避也是逃避不了。面对这么多的困难,我们总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物进化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前生物学时期、古典生物学时期、实验生物学时期、分子生物学时期,生命科学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由浅入深、又表及里,乃至今天全面发展的漫长过程。从人类一开始就着手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是那些作为食物以及人类天敌的生物,着手对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进行形态及基本性的描述和记载;到17世纪到世纪中期,由于欧洲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虽然这种革命破坏了美好的自然环境),但生物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细胞的研究确定了细胞学说的这个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地位。恩格斯把细胞学说的建立推举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而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大大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一些初步阐明生命科规律的理论和学说,标志着生命科学正在酝酿一场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变革,而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叶大

约100年的时间里,随着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与生命科学的相互交叉渗透,生命科学又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1865年,孟德尔《植物杂交试验》,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20世纪初开始在英美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基因、DNA等的发现或被证明,表明了生物学家已经不再囿于以观察、描述性的手段研究生物体和生命现象,而一系列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迈开了窥视生命奥秘的步伐。从20世纪中叶一直发现,以基因工程成为分子生物学的带头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53年美国人沃森和英国人克里克阐明了DNA的螺旋结构。生命科学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迅猛发展阶段。1965年中国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有两个亚基、5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基因工程设计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是多国争相投入的热点。20世纪60年代、71年代和80年代,联合国先后三次组织世界各国科学家展开了大规模的“国际生物学规划”、“人与生物圈”和“国际地圈与生物圈的规划”,大大推动了各国对生态环境的研究与保护。而克隆技术的成功及其一些有关方面的取得的胜利。生命科领域的重大发现又震撼了人类社会。2004年,一张精度大于99%、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一的人类基因组完成图公诸于世,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在一步步顺利实施,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征途中树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人类在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口、健康、资源、能源和环境等生命科学的与希望,而又在多学科交叉渗透促进生命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凸显了生命科学无疑将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的主导学科。虽然,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生命科学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生物生活于环境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呈现出十分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每种生物相对于其他生物而言又都是环境因素中的一份子,这种情况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在自然环境中人虽然比某些生物有些独特的地方,但是也不得不想大自然仰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早就了很多奇异独特的伟大作品,而人类就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们虽然在统治整个地球: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即使用尽了地球上的所有的可利用的资源,但是在多少年后,地球也许还在太阳系中(宇宙中),而我们身在何处?当又有新的资源的形成被人类可以利用的时候,我们也许只不过是那资源中的几乎谈不上的一份子(即使化为一抔黄土也不被人所知)。

不论是从古代时期还是现在以及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在极力探索整个地球可以利用的资源。当然,天下从来不会掉馅饼,即使掉了一块而恰好砸在了我们的头上,可是我们还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把它吃掉。所以人类自600多万年前混浊初开在地球上出现以来,迫于生存的需要,终日搏击风寒,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与环境密闭可分,也不仅在强迫自己适应环境的同时,而且改变了自己及其周围的环境。随着工具的改善,古人从利用天然环境中

动植物资源逐渐发展到种植庄稼、圈养牲畜,从被动适应自然到运用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虽然是一次很大成功的进步,可是难免会遇到天灾人祸,“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气候变化成了我们祖先面临的重大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欧非拉斯曾经比较认真的考察了气候、土壤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中国在秦汉年间确立的24节气充分反映了人类对一年中午物候变化的规律性认识。

如果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即使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成立,那么人口的增长却是正是这个定律所要揭示的一个方面。想要研究社会必须先研究人,因为社会主要是由人组成的。但是另一经济界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却揭示了在前面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长的人口还达到一定程度,而这种程度却会越来越不满足于地球的供给;因此,需要通过疾病、战争等方式来减少人口,而这只是因为“地球能满足人的需求,却满足不了人的欲望;当人的欲望超过地球所能提供的极限时,地球便会带来灾难。”虽然,我们会面对越来越多的困难、挫折等,但是不应该忽视生产力的提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某一社会的发展总是会有伴随着与之相适应甚至是超前的生产力,进而生产关系的改变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不得不随着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变得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作为一个“理性”人,总是考虑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各种环境(假设把大自然划分为一个个的不同类别的个体),从中攫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改变不利的东西,就像章鱼一样,每到一个地方总是想吸尽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并且最终占为己有。

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地球别多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在地面上,阳光明媚,生机勃勃,71%的地球表面被蔚蓝色的大海覆盖着。在陆地上,山峦起伏,沃野千里,江河湖泊,纵横交错。生物在地球这个可爱的家园中生长、繁衍、生生不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各种环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各种环境中,社会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人则是社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要研究环境,而要由研究社会起;要研究社会,则必须研究人。人从出生到死亡,虽然仅仅只不过是几十年(偶尔也有上百年的)的时间,一方面在验证着达尔文的自然界的进化论的基本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在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发展过程。认识聪明的,但也是不聪明的;在面对大自然的同时,以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在以破坏大自然的原始面貌为代价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我们是大自然的后代,是大自然在生育、哺育着我们,虽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天敌或者异常迅猛,或者非常弱小,但是总也逃不过命运的手掌心。天敌的陆续进入(当然既有自然的天敌也有人类自己创造的敌人),导致人类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不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