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绥中小庄子镇二河口生态休闲渔业示范区产业规划策略研究许德丽; 郝妙琦【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9(000)027【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生态休闲渔业示范区; 休闲渔业; 旅游资源; 产业规划【作者】许德丽; 郝妙琦【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沈阳 1101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7.31 规划背景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用“海洋梦”托起“中国梦”,十九大报告又一次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基地拥有广阔的海岸线、滩涂面积,以及丰富的饵料资源,更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所属地区的渔业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渔业资源种类多且质量好,这些基础条件为项目的做大做强、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中韩及北部湾渔业协定生效后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兴起,大批海洋捕捞渔船和捕捞劳动从传统渔场撤出,我国海洋捕捞业面临着转产转业的严峻考验,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空前迫切,急需加快海洋渔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渔业第二第三产业成为渔业经济的最新增长点。
渔区域城镇化建设和渔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也为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 基本概况二河口渔业示范区是距离县城最近的出海口,因是小庄子河和六股河两条河的入海口而得名,自古以来就以渔业生产著称,是绥中以及对外的“渔篓子”。
主要发展生态渔业,以渔业养殖,渔业加工业为主。
把生态渔业与旅游服务业融合,两产业合作发展,发挥沿海地区优势。
海滩、海面等旅游资源在项目区域范围内分布较广,是区域内重要的核心旅游资源之一。
现状产业较好,聚集作用较明显,核心地位突出,以渔业捕捞、农业为基础的产业链条长,产业类型丰富、有活力。
现状六股河湿地和防护林地,生态系统完善,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生态自然景观。
二河口生态休闲渔业示范区位于葫芦岛绥中,占地面积64.87hm2,其中居住片区40.16hm2,工业片区24.71hm2。
基地南邻渤海海岸线,省道213穿越居住片区。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一、建设旳社会背景、行业背景(一)我国食品工业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食品工业重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旳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持续而有组织旳经济活动工业体系;食品工业是人类旳生命工业,是国民经济旳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关联农业、林业、化学工业和流通等领域旳大产业。
食品工业生产产品包括酒类、饮料、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水产品、粮油加工、焙烤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保健食品、生鲜食品加工、糖果及巧克力、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等24个门类。
从国际上看,世界食品工业年销售额约2.7万亿美元,高居各行业之首,是全球经济中旳重要产业;在发达国家,以初级农产品上市旳比例越来越低,农产品旳产后加工能力达70%以上,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品旳90%左。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内民营企业旳迅速崛起以及国外食品企业旳强势进入,我国食品工业获得了长足旳发展,如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杭州娃哈哈、青岛啤酒、南京雨润、山东双汇、蒙牛乳业、伊利乳业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旳生产基地已经随地可见,另据国家记录局记录显示(中国质量新闻网2023-12-16),2023年全国食品工业仍将保持30%左右旳速度增长,销售收入将到达4万亿元(人民币)。
党旳“十六大”提出未来十年,我国将建设全面小康旳社会,使人民旳小康生活愈加宽裕,加紧食品工业旳发展,提高其内在质量和水平,对实现这一目旳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食品工业旳迅速发展为从事食品行业旳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旳舞台,掌握扎实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旳人才必将具有美好旳就业前景。
(二)黑龙江省食品工业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食品工业是黑龙江省工业经济旳支柱产业之一。
"九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把食品工业列为全省工业经济旳支柱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通过实行构造调整、改革创新、政策扶持、技术进步等一系措施,增进了食品工业旳迅速发展。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2016 —2020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部有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部署要求,我部研究编制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部2016 年 11 月 14 日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 2020 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四化同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简称“产业融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 2016— 2020 年)》,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条件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是产业融合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建设健康中国保障群众营养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产业融合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为“十三五”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干部个人工作总结7篇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干部个人工作总结篇1一、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农业农村局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本人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不断强化党建引领、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提高全局依法廉洁从政的意识,营造风清气正干事氛围。
一是抓住思想建设这个根本,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
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完善了以党组学习为龙头,支部学习为依托,有计划的自学为基础的学习组合体系,全年共组织集中学习28次,为全体党员干部上党课3次,聘请党校老师专题讲座1次,极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抓住队伍建设这个重点,造就业务精良的战斗集体。
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1次,深入开展了“党员志愿服务”“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各类活动5余场次,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是抓作风建设这个关键,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党风廉政专题片5次,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2次,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对分管部门负责人开展廉政谈话2次、开展“廉洁家访”2次,充分运用好制度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学习《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涉农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坚决杜绝乱检查、乱收费现象。
对承办的涉及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等7项人大代表建议,专题研究、迅速落实,积极沟通、及时反馈,均得到了代表的认可,答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三、齐心协力,奋力开拓,__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新提高。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7万余亩,实现粮食总产2.56亿公斤;新发展设施蔬菜125亩,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3.1万亩;全力恢复生猪生产,全年生猪饲养量达34.7万头,生猪市场供应稳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特色杂粮8.5万亩,新发展设施果蔬749亩,车厘子3952亩,__梨1475亩,花椒2.3万亩;坚持质量兴农,全县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6家、绿色食品13家,有机农产品2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三品一标”面积38.2万亩,占播种面积40%以上。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2016 —2020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部有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部署要求,我部研究编制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部2016 年 11 月 14 日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 2020 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四化同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简称“产业融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 2016— 2020 年)》,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条件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是产业融合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建设健康中国保障群众营养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产业融合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为“十三五”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1985年渔业统计年鉴一九八五年水产生产简要情况一九八五年,由于各地认真贯彻中央一号、五号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渔工、渔民的生产积极性,渔业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总产量突破700万吨大关。
水产生产形势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年,产量增长最多,发展迅速最快。
据统计,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05.2万吨,比一九八四年的619.3万吨增加85.9万吨,增长13.9%。
其中:海洋捕捞348万吨,比一九八四年330.5万吨增加了18万吨,增长5.4%;海水养殖71.2万吨,比一九八四年63.9万吨增增加7.3万吨,增长11.6%;淡水养殖237.9万吨,比一九八四年181.1万吨增加7.3万吨56.8万吨,增长31.4%;淡水捕捞47.6万吨,比一九八四年181.1万吨增加56.8万吨,增长31.4%;淡水捕捞47.6万吨,比一九八四年43.9万吨增加3.7万吨,增长8.4%。
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6.8公斤,比上年的6公斤增长13.3%总产量增产2万吨以上的省、市有十二个,比一九八四年增加了两个省市。
广东增加14.8万吨,江苏增加10.7万吨,浙江增加9.54万吨,福建增加9.52万吨,湖北增加8.9万吨,山东增加5.9万吨,湖南增加4.5万吨,安徽增加3.4万吨,辽宁增加3.1万吨,江西增加3万吨,四川增加2.5万吨,河北增加2.3万吨。
淡水养殖增产万吨以上的省市有:江苏增加10万吨,广东增加9.3万吨,湖北增加9万吨,湖南增加4.3万吨,浙江增加3.5万吨,安徽增加3.2万吨,江西增加3.1万吨,四川增加2.4万吨,山东增加2万吨,上海增加1.6万吨,河南增加1.4万吨,福建增加1.3万吨,广西增加1.1万吨,共十三个省市,比一九八四年多四个省。
广东省总产量仍居全国之首,达到118.3万吨。
浙江省居广东之后总产量也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04.8万吨。
总产量居全世界第三至第十位的是:山东81.4万吨,福建76.1万吨,江苏67.5万吨,辽宁58.3万吨,湖北37.5万吨,湖南32万吨,上海20.6万吨,广西18.9万吨。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中区位特殊、地位特殊、作用特殊。
经过三十年的实践,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闽台农业合作持续朝着区域不断拓展、领域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的趋势发展,持续处在全国的先行地位,为服务大局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去年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首站就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看望台商,称赞“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办得很好、很有成效”,并强调,“两岸农业合作有很多优势,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好”。
这不仅是对闽台农业合作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深化两岸农业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
今年1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给我省漳浦、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湾农民回信,充分体现了胡总书记对广大台湾同胞的深切关怀,对我省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福建对台工作寄予厚望。
全省人民和在闽广大台胞深受鼓舞、倍感亲切,将进一步增强了两岸合作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信心和决心,闽台农业合作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闽台农业合作方兴未艾福建是全国最大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
经过三十年的实践,闽台农业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取得较好的成效,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通过闽台农业合作,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地方主导产业培育;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带来了观念更新;推动了闽台农产品贸易,带动了福建农产品出口;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两岸人民交流,密切了两岸关系。
闽台农业合作凸显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产业合作持续领先。
闽台农业合作从引进台商从事初级农产品的小规模生产开始起步,逐步向资金、品种、技术、市场、经营管理等一揽子引进转变,从种养等第一产业,向农产品加工、运销以及旅游休闲等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并已拓展到农业科教合作、农业经营管理、水土保持、渔工劳务合作等领域。
同时,闽台农业产业合作逐步朝整体配套方向发展,如漳州市角美农产品加工合作区,引进一批台资食品加工企业后,又相继引进了统一马口铁、福贞制罐、日茂塑料等食品加工上、下游关联企业,产生了良好的产业聚集效应。
农产品调研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农产品调研报告5篇在撰写调研报告时,应确保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杜绝虚假夸大,调研报告是一种信息传达工具,旨在为读者提供详细的研究结果和见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农产品调研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福建水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11-11-14 信息来源: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 专题:茶叶糖酒食品专题 食品安全专题 乳业饲料专题 新农村专题 科技专题 每日滚动新闻 社会娱乐专题
一、基本情况 福建是渔业大省,水产品年产量600多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十五”以来,我省水产加工业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和农业部制定的《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的政策鼓舞和引导下,水产加工业取得快步发展,2005年,全省水产品加工产量175万吨,产值165亿元,产量占全国1194万吨的14.7%,居全国第二位,比“九五”末的114万吨、107亿元分别增长53.5%和54.2%。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于“九五”期间在全省建立的8个特色水产品加工示范片(鳗鱼、海带、小杂鱼等)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发展实际,加以培育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年产值都在8亿元以上。“十五”期间,全省已有两个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分别是东山县和福清龙田镇,两基地占地面积11.5平方公里(福清4.5、东山门,现有水产加工企业72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9家,超千万元的逾30家,年加工水产品(成品)20多万吨,创汇2.1亿美元,占全省渔业出口创汇的24.6%,有欧盟注册企业5家,HACCP认证企业1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分别占全省的38.5%、22%和11.4%。
二、主要成效 基地建立运作至今,主要成效有以下几方面: 1.扩大宣传效果,由农业部组织认定的国家级的示范基地,通过网络、各级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介的宣传,产生了积极的宣传效果,大大提升了区域经济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东山基地,东山是我省第二大海岛县,也是重点渔区之一,渔业经济在当地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基地在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基地以前,一提东山,人们首先知道的是“海魁水产”,认定后,提法已由“海魁水产”转变为“东山水产”,两字之差解读出人们对东山水产的认识已由个体扩大到全行业,目前,“东山水产”在国内外的含金量显著提高,几家龙头企业的订单饱满,出口创汇在近年履遭国际贸易壁垒的不利环境影响下,仍保持30%以上的增幅。 2.促进产业集聚。两基地认定至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4亿多元,新、扩建企业10多家(70%以上已建成投产),在建或拟建企业近10家,通过基地政府配套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台外资及民间资本在基地内投资兴办水产加工企业,有力地促进产业集聚。
3.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基地建设迅速扩大加工企业规模,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出路。据不完全统计,两个基地70多家水产加工企业需要劳动力25000多人(多为农民工),旺季达到35000人,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3000-3500万元;另一方面,原料需求增加,刺激其价格上扬,直接增加渔(农)民收入。如东山基地内一些龙头企业开发保鲜蟹肉罐头、罗非鱼片、鱿鱼、贝类等产品出口,使这些原料价格上涨50%-300%。直接增加渔民收入数千万元。
4.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东山、龙田两基地,一个是海岛县,一个是重点渔业镇,渔业产值在当地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水产加工业作为其外向、支柱、特色和优势产业,不但可以加强对外交流,而且可以有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据测算,东山县和福清龙田镇的水产加工业对当地GDP的贡献达到25%以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三、做法和经验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是先行,是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之一,“十五”期间,我局积极配合省经贸委、发改委制定食品(水产部分)加工业产业梳理和集群分析及农产品食品深加工专项规划,从闽东到闽南以沿海各渔业县(市、区)为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带,培育建立以闽南三角洲(厦、漳、泉)和以福州省会城市为中心(包括宁德、莆田)的闽南和闽东两大产业集群,在集群内重点把年加工产值达8亿元以上的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东山、福清、龙海、石狮、连江、宁德蕉城、福鼎等8个渔业县作为加工示范基地培育对象,并根据各地实际发展特色产品加工,如东山发展蟹类、鱿鱼加工,福清龙田开展虾类加工,福鼎重点发展坛紫莱加工,宁德发展大黄鱼加工,石狮重点发展海洋化工产品,龙海开展各种鱼片加工等,依据规划,有的放矢地给予适当扶持,使之发展壮大。同时,做好基地内的发展规划。如福清龙田2004年委托天津大学城市设计研究所对龙田工业区水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作总体发展规划,2005年又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对龙田工业区东壁工业集中区(新开辟)的水产品加工业进行总体规划,东山依托建立国家级中心渔港的有利时机,新划出1000亩港区地作为加工用地,并请当地建设部门进行规划,通过规划,分期实施,确保各种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 2.领导重视,政策扶持。示范基地建设涉及土地、环保、规划、工商、水、电等多个部门,所以地方政府的领导必须足够重视,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并配套出台一些优惠政策,这是建好基地的关键。一是建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二是做好服务。福清龙田镇政府为基地内的加工企业从立项、画红线图、放样、征地、申办执照及项目计划、设计、审批全过程提供无偿服务,并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开展大力度的宣传造势活动;三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福清龙田镇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架设水、电、通讯设施,开路、绿化、为企业用地三通一平,鼓励企业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政府给予补助等,并推出3000亩最好地段、最优惠价格的土地用于招商,打造“亲商、重商、兴商、安商、富商”的投资软环境,以吸引各路资金、入基地投资;四是配套优惠政策。在基地内除享受各级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外,还实行“无费区”管理,水电价优惠,免事业性收费,并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创名牌、开发新产品等。如东山,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水价下调12.5%,用电优惠10.7%,初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按重点项目对待,特事特办,并给予地价优惠,财政资金扶持;福清龙田,纳税大户和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水、电价各优惠10%,用电量超过1000度的另行协商,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镇、市两级政府各奖励1万元,获得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企业镇政府奖励2万元,开发新产品奖励1-3万元。
3.发展龙头,充当核心。发展龙头企业有利于延长渔业产业链,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拓展国内外市场,是调整渔业结构,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渔(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福清龙田、东山两基地注重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通过地方优惠政策和省里各部门的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发展取得成效,目前福清、东山两个基地共有省级以上水产龙头企业8家(各4家),年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12.3亿元和5.1亿元,创汇11154万美元和4259万美元,分别占两基地加工产值的80%和50%,创汇的78.5%和49.5%,带动基地10万亩,带动农户3.78万户,提供就业岗位16355个。一些龙头企业还与基地内外其它加工企业联合,建立紧密型、松散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带动小规模企业的发展。如东山海魁在全省建立20多个加工车间,东山新福建立近10个。福清龙田的东威、朝辉等企业在广东建立基地等,这些合作伙伴为企业加工半成品,有效缓解因季节差及出口原料紧张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突出,已成为两个基地外向型渔业发展的排头兵和中坚力量,是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4.成立中介,服务企业。行业中介组织是替代政府实行行业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东山基地在原来已建立水产同业公会的基础上,吸收漳州市内的其它加工企业,扩大协会规模,升级为漳州市水产加工流通协会,龙田镇去年也成立福清龙田镇水产加工流通协会,会长由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担任,目前主要为基地内企业提供信息,开展技术培训和行业自律,并作为企业代言人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诉求。去年“孔雀石绿”事件,福清龙田协会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共同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取得一定经验。两协会正在谋求在市场拓展领域、技术创新领域、质量安全监控领域及推进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和创名牌等方面开展服务,真正把协会建成企业自己的“家”。 四、存在问题 1.资源优势丧失,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由于出口原料紧张,造成部分企业设备利用率降低,产能无法有效释放,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二是劳动力紧缺,已出现工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山、福清龙田两基地缺少工人5000-8000人,而且基地规模仍在不断扩大,这个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三是严管土地批租,限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扩张潜力受制约。上述这些曾经作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竞争优势的原料、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将成为今后水产加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2.产品结构发展不平衡,影响基地健康发展。由于资本逐利影响,目前两基地内的企业在产品发展上存在趋同性,如福清龙田基地,占基地产值近80%的几家龙头企业,都加工虾类制品;东山多数龙头骨干企业主要开发蟹肉、鱿鱼等制品,而目前我省产量高、加工转化率较低(不足5%)的贝类和藻类(分别占全省水产品产量的7.8%和7.4%)两种产品,两基地内的企业开发利用很少,从事海洋生物技术研发的企业更是一家没有,由于产品结构发展失衡,无形中加剧区域内原料和市场的竞争,从而影响基地的健康发展。
3.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动力不足。一是人才队伍匮乏。两基地内高知人才仅占万分之二,中知人才占不足百分之二,综合类的管理人才几乎没有;二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落后,基地内所有企业目前都未建立自主技术研发中心,主要靠社会研发资源,存在科研与生产脱节现象;三是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缺乏创新意识,创新动力不足。
4.品牌建设滞后,影响企业做大做强。到目前为止,两基地72家水产企业获得省部级名牌产品的只有1家、产品2个,获得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仅有2家,而出口水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更少,目前仅有东山海魁拥有半个品牌(与美国一家公司合资,用合资商标进入美国超市),主要是为进口商贴牌生产,名牌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很低,品牌效益没体现出来,阻碍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影响企业做大做强。
五、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培育新基地,二是壮大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