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为官之道

  • 格式:doc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与为官之道

周桂钿

国际儒学院副院长

课程前言

田桐: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问的时候,他这样强调,他说,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了发财的念想。那么李总理这段话不但能表明了对这一届政府的清政廉洁的决心,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当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修身养性,正人正己,以及为官之道。那么这些古训又有哪些现实的意义?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国际儒学院副院长周桂钿教授,来为我们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为官之道》。

解说:周桂钿,现任国际儒学院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系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科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主要著作有《董学探微》、《虚实之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田桐:周教授您好,非常欢迎您来到我们《世纪大讲堂》今天咱们讨论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虽然是个传统上的话题,但是非常有现实的意义,您是一个研究传统哲学的人,您觉得在您的研究过程当中,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我们的历史当中就开始有为官之道这样一个方向了?

周桂钿:为官之道应该是儒家讲的很多,从孔子开始都讲,但是我注意这个问题是研究董仲舒开始的,就是1985年我开始研究董仲舒,那时候看董仲舒的东西,特别董仲舒提到那样的,他说那个受禄之家,就是拿着工资的家,不要与民争利,就是不跟老百姓争利,有这样的叙述。另外他举了一个,用两个比喻也很奇怪,他说马有上齿就没有角,不长角,牛,长角不长上齿。

田桐:那这是什么意思?

周桂钿:牛的牙齿,下面有牙齿,上面没有牙齿,所以它吃草的时候是这么拽着吃。他

这个就是说,天不能满足它们,就是说你如果长了上齿的又长角,就是拿了双份了,它只能有一份。另外讲那个,鸡、鸭,带翅膀的就两条腿,那个猪、羊,有四条腿就不带翅膀,他说这个也是,天不能给它双份,按这个道理就是天道。所以你当官的,拿了工资的,你再去哪儿弄钱,再创收,那就不合理,就不要与民争利,他讲这个,用这个来比喻,来讲。3:43 田桐:那么是不是您刚才说的这个话也正像前一段时间李克强总理在他的发言中当中说的,为官发财应该两道。

周桂钿:是。

田桐:那么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的话,我们历史上的当官的人,他们心里的价值观就是这样的吗?觉得我当官了就是不应该去发财,就是应该清贫,他们是怎么想的?

周桂钿:这对清官说的,贪官就不是这样,清朝的那个和绅。

田桐:和绅。

周桂钿:和绅是历史上贪官贪的最多的,其他的也有一些贪官,但是我们讲的就是正道的是清官,他是很廉洁的。

田桐:等于他们就是认为当官了就是应该放弃发财的这样一个机会。

周桂钿:根本没考虑发财,他是这样。我们看李光耀也是华人,在新加坡,他也是宣传这个,就是当官的不要想发财,你想发财就别来当官。所有当官的要发财的都是不正当的,因为当官拿工资怎么能发财啊,你要贪污社会才能够发财,所以当官的就不能有发财。

田桐:但是如果让您用一个字来形容中国的传统的为官之道的话,您觉得哪个字最为贴切?

周桂钿:这个唐太宗说的那么一句话,为君之道,先存百姓。你做皇帝怎么做?就是心里面首先有老百姓,这个在中国古代叫民本思想,所以我想如果用一个字就用民字,把人民放在心上,什么都为人民着想,什么事情都好办。他不会想,他记不起钱的事儿,这样就叫解决了。所以民本思想应该中国很重要的一个思想,贾谊说民无不为本也,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国以为本,国家以人民作为根本,皇帝跟做官的都以人民作为根本。你比如说当了县长,你这个县老百姓生活不好,自己很富,那就是贪官,自己不富,像焦裕禄那样,他一心想着为人民做事,那就是好官。所以把民摆在什么位置上这是很重要的。

田桐:所以民这个字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么在您的研究当中,除了中国有很多研究这样为官之道的,政治哲学之外,国外有没有,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这方面的?

周桂钿:国外的我没怎么研究,我觉得中国的这个特点,应该说政治智慧比较高,比外国高。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迷信外国,我认为崇洋媚外是殖民地意识,讲什么都是西方的好。

它这就都打架了,最后弄不清楚。我现在的看法,我认为他哪些就是拿着西方的模式,拿着马克思主义的定论、结论当做真理,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不能把我的结论拿去当真理用,要学我的立场、观点、方法。

我现在看出中国的社会特点,应该说从夏朝开始,夏禹把天子之位传给他的儿子起,从那时候开始到清朝,都是家天下,家天下延续着四千五百年,我认为家天下能延续这么长时间,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历史,应该有它的合理性。当然现在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头脑里面的,老装着西方的模式,老讲哪个是封建社会,哪个是奴隶社会。但是孔子对这个有分析,我认为孔子的分析符合这实际情况。

孔子认为,夏禹以前是大同社会,就是不是家天下的,然后夏商周是家天下延续着四千五百年以后,家天下再取消了,再发展起来又进入大同。所以现在我们先奔小康,小康后面就应该是大同。大同,在孔子那里叫大同社会,在马克思那里叫共产主义社会。3:32 就是中国为什么把政治哲学成为主流,这跟产生的哲学的背景不一样。西方的背景是,贵族吃饱饭没事干在那里聊天,互相揭露对方的缺点形成一个逻辑性比较强的,探讨一些抽象问题。按过去的说法就是坐而论道。中国不是的,中国哲学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的乱世,在乱世的时候它就考虑天下为什么这么乱,怎么做才能不乱,这个,考虑这些问题。于是就是诸子百家,提出各式各样的治理天下的意见,这些意见就是,就逐渐地形成政治哲学,所以政治智慧就比较丰富一些。

另外这个政治智慧呀,应该说哲学家提出问题,政治家去实践,哲学家提出方案设计一个方案,政治家去实践。实践的结果怎么样,它就在历史上都表现出来,于是历史学家就去总结它的情况。所以我们这个政治智慧是,哲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共同合作的结果,是非常丰富的,既然有深刻的理论,又有丰富的资料,是不可替代的。

二、总结中国政治智慧的古籍

有几本书可以提出来向大家推荐,比如说唐太宗命令魏征去编个书,叫做《群书治要》,群书,群众的群,就是唐代以前的典籍,他都收集起来都看,看了以后,里面对治理天下有参考意义的,特别重要的内容都摘出来,摘出来,编成《群书治要》,这全书大概50万字。这个唐代编出来,到五代的时候就乱了,乱了就丢了,到宋初的时候找不着这个书了。后来呢,日本在唐代的时候,遣唐使,派到唐朝来学习的人,把这个《群书治要》抄回去,抄回去放在皇宫里面。日本的天皇没有改朝换代,没有改朝,一直是天皇,它皇宫里面的东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