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操作特征曲线(P292—294):

1、定义:随着判断标准的不同,击中率和虚报率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我们把虚报率作为横坐标,而击中率作为纵坐标,那么绘制出来的曲线称为操作者特征曲线。因为这条曲线中,判断标准是变化的,但辨别力保持不变,因此又叫等感受性曲线。

2、ROC曲线的特性:

1)β的改变独立于d’的变化,当β接近于0时,标准很松,击中概率接近于100%,噪音也当成信号;当β接近于无穷大时,标准很严很严,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都接近于0,把信号也当成噪音。

2)ROC曲线的曲率反应敏感性指标d”,曲率越大,d”越大,辨别力越强

二、混合实验设计

1、定义:指在一个实验设计中既有被试内自变量,又有被试间自变量,对实验中的被试内变量,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对实验中被试间变量,每个被试仅接受一个自变量或自变量水平结合的处理。

三、操作定义及意义(P60):

1、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也

就是说这个概念是根据它怎样被测量的来定义。一些抽象的概念需要根据特定的研究问题来选择和发展操作性定义。

2、意义:1.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具有操作性.

2.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也利于重复验证。没有操作

定义就含糊不清,有争议。

3、操作定义可以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四、小样本实验设计(p83)

1、定义:小样本设计是被试内设计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的被试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特点是选取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细致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其模式包括:AB设计、ABA 设计、ABA设计变式、AB多基线设计。

2、模式:

——AB设计:单被试设计的最简单模式。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建立基线(A):基线是指被试的因变量不受到自变量和其它额外变量作用的水平。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产生作用的基准或对比。—施加自变量(B):对被试呈现或施加自变量的处理。然后,按时重复的测量因变量,研究它的变化。在这个实验期,除自变量之外,都必须保持与建立基线阶段一样。

——ABA 设计:可以在实验处理期(B)过后,撤消实验处理。如果确实是自变量在起作用,那么撤除实验处理后,因变量应该回复到基线的水平。它是小(单)样本设计的最主要模式。但该设计必须保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

基本过程:1.建立基线(A)2.施加自变量(B)3.撤除自变量(A)。当B期因变量的变化达到稳定标准后,研究者可以进行第三期的实验,即消除自变量的作用。然后按时重复测量因变量的变化,直到因变量的值回归到第一个实验期的稳定水平。

——ABA设计变式:

1)ABAB设计:ABA设计之后,再施加自变量的作用。

2)ABACA设计:单被试设计还可以研究两个自变量的单独作用。

3)AB1AB2A设计:单被试设计用来研究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的的差异。

4)AA1BA1B设计:临床的药物评估中,常采用这种设计来考察药物的效果以及安慰剂效

应。首先建立基线水平(A);然后让被试服用安慰剂(A1);接着

服用待评估药物(B);再吃安慰剂(A1)。最后再服用评估药物(B)。

——AB多基线设计:基本上是将一个简单的AB设计应用于同一环境中的不同被试。

数个被试同时建立基线,然后研究者对第一位被试施加自变量的作用,间隔一段时间后因变量变化达到稳定,再对第二位被试施加作用,依此类推。因为自变量的作用在不同的基线期对不同的被试先后错开施加,所以也称AB交错基线设计。

多基线设计的内在逻辑:当一种行为或一个被试正在接受处理时,另一种行为或被试仍处在基线条件下,如果这种未处理的行为在自变量引进之前,保持稳定,然后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就可以认定自变量导致了行为的改变

3、优点:

(1)采用一个或为数极少的被试便可进行科学研究,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无须采用统计方法处理分析数据,仅用图示法便可表明研究结果。

(3)内在效度极高。没有被试之间的差异,且对单个或为数极少的被试的控制也非常严格。

4、缺点:

(1)结果概括度有局限性。

(2)费时甚长。对同一被试进行长期重复测验,不象大样本设计对众多被试只做一次测验。(3)长期重复的测验可能会造成练习效应。

(4)无法研究多个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五、序列效应(P270):给被试施加施加一系列以固定顺序出现的不同处理,被试的反应将受到时序先后的影响。发生在同一个实验阶段内,被试对某一刺激导致感觉的数量估计,往往收到在此之前所惊醒的其他估计的影响。这个效应说明感觉估计还会受到此前所呈现的刺激的同化作用。

六、心理旋转(203页):指单凭心理运作,将所知觉之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历程。也就是说,当一个知觉对象不是以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呈现时,人们可能是通过内部心理过程把这个对象旋转到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加以辨认。假设有两个任务,它们之间除了被知觉对象需要心理旋转的角度不同外别无差异,那么两者的反应时之差应当就是心理旋转完成两者间角度差所需的时间。

七、交互效应(P71):一般而言,如果A因素对B因素的效应有制约和影响,那么同时B因素对A因素的效应也有制约和影响。既然因素之间的影响和制约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我们就把因素间这种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称为交互作用。具体来讲,如果A因素的效应在B因素的不同水平上有差异(或者反过来),那么就说A和B之间有交互作用。如果交互作用不显著,就应该重点看主效应。如果交互作用显著,那么主效应就相对不重要。此时应该进一步分析交互作用的实质,进行简单效应的分析。如果简单效应显著,就该进行多重比较,看到底是哪两个水平的差异显著。

八、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P56—):

——自变量:

定义:研究者在实验中要操纵和改变,假定会影响被试心理或行为的因素。

分类:作业自变量、环境自变量、被试自变量。

控制:1)自变量的操作定义—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

测量,有必要对其进行操作性定义。

2)自变量数量的选择—自变量过多可以探讨多个自变量的影响,可以进行交互作用

的分析,但为实验实施、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带来困难。

3)自变量水平的确定:

—同一因素的不同标准称为水平,又叫实验处理。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