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心得
- 格式:docx
- 大小:191.92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中国海湾概况及围填海对海湾的影响1 中国海湾概况海湾是深入陆地形成明显水曲的海域。
湾口两个对应岬角的连线是海湾与海的分界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0条第2款规定:“海湾为凹入陆地的明显水曲,其水曲的面积要大于或等于以湾口宽度为直径划的半圆面积,湾口为水曲口门最窄处。
”同时该公约第10条第3款还规定,水曲的面积是位于水曲陆岸周围的低潮标和一条连接水曲天然入口两端低潮标的线之间的面积。
但我国规定,平均高潮线为岸线,因此我国海湾面积量算以海岸线为准。
严格地讲,海湾除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水域部分外,还应包括水域周围的陆域部分。
我们把海湾看成由海水、水盆、周围和空域共同组成的综合自然体。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我国大陆的海岸从北部与朝鲜交界的鸭绿江口算起,南至与越南交界的北仑河口,长达1.80万km。
在这漫长的海岸广布着类型繁多、大小不同的海湾200多个(面积在10km2以上者有150多个,面积在5km2以上者总和为200个左右)。
由于受区域性的地质构造和各种自然条件的共同影响,我国海湾大部分分布在岸线较为曲折、动力较为强劲的沿海岸段。
其中以浙江省和福建省沿岸海湾的分布数量最多;其次为山东省和广东省沿岸海湾的分布数量较多;再次为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台湾省沿岸海湾的分布数量为较少,而河北省天津市、江苏省、上海市等沿岸海湾的分布数量很少。
我国是开展海湾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曾开展过涉及海湾的多次调查研究,其中尤以1986~1998年开展的中国海湾志调查研究是最为详细、最为系统,并首次对面积在10km2以上的近150个海湾进行成因分类,提出分为原生海湾和次生海湾。
原生海湾主要包括构造湾、基岩侵蚀—堆积湾、溺谷湾和火山口湾,原生海湾约占我国海湾总数的2/3,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山地海岸,是冰期后海进淹没沿岸低地与河谷等成而的。
次生海湾主要包括河口湾、泻湖湾、连岛坝湾、三角洲和环礁湾,次生海湾以泻湖湾居多,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及海南三省潮差偏小的海岸地区,连岛坝湾分布在潮汐作用不明显的浪控海岸,河口湾主要分布在沿海各省市的大、中河口区,火山口湾分布在北部湾中的涠洲岛和斜阳岛,环礁湾分布在南海诸岛,三角洲湾由建设型三角洲围水而成。
第1篇一、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学校于本月组织了一次小学生净滩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海洋污染的危害,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海洋污染的危害。
2. 提高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关爱海洋、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 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我国海洋事业贡献力量。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2. 向学生讲解活动意义,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准备活动所需的工具和物资,如垃圾袋、手套、铲子等。
4. 安排活动流程,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四、活动过程1. 开场致辞活动当天,学校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 环保知识讲座邀请环保专家为同学们讲解海洋污染的危害、海洋环境保护的方法以及我国海洋保护政策等,使同学们对海洋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净滩行动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带上垃圾袋、手套等工具,沿着海滩捡拾垃圾。
在活动中,同学们不怕脏、不怕累,积极投入到捡拾垃圾的行动中。
经过一番努力,海滩上的垃圾明显减少,环境变得更加整洁。
4. 分享感受活动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分享了参与活动的感受。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深刻认识到海洋污染的危害,今后会更加关注环保问题,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5. 结束语学校领导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我国海洋事业贡献力量。
五、活动总结1. 活动成果本次净滩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同学们积极参与,共捡拾垃圾约100公斤,有效改善了海滩环境。
关注海洋环境污染保护个人心得体会五篇海洋环境心得体会1一望无垠的大海给人期盼,给人美感,给人温暖的母爱。
大海像一首诗,灵动跳跃;像一幅画,意蕴丰富;又像一支交响乐,浩瀚澎湃它时而平静,犹如一面明镜;时而暴怒,涌起万丈狂澜,能掀翻航行着的小船。
在我心目中,大海是蓝色的世界,也是生命的摇篮。
孕育着许许多多自由自在的小生命。
大海是那样的神秘,那样的迷人!如今,大海变了样。
海水不再清澈,它变浊了,变脏了。
海水冲上沙滩,留下的不再是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又一堆的垃圾,还夹杂着不少惨死的小鱼小虾,散发着阵阵恶臭。
这是为什么呢?这都是由于我们人类。
有人在海边欣赏美景时,顺手把恶臭的垃圾扔进海里。
也有在海边居住的人把厕所的排泄管直通到海底。
更可恶的是工厂排放的废水大股大股地流进海里,把海水染成了一种奇异的颜色。
导致生出了许多缺少脑子`智商低的婴儿,我们的下一代眼睛明亮`嗓音稚嫩`脸峡透红的下一代将永远见不到美丽迷人的`蓝色海洋了。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盆清水比做大海,再把一滴墨水滴入大海中。
顿时,墨水慢慢地散开、变浅、消失,海水几乎和原来一样干净;如果墨水一直不断滴下去,海水的颜色就会越来越深,最后变成一盆黑水。
地球上60亿人口每天生产出大量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染,就像墨水一样一直注入原本清澈的海水中经快变成,现在的大海已一潭污水了。
为了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美丽迷人的蓝色海洋。
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像热爱生命那样热爱海洋,热爱这人类共同的蓝色家园。
海洋环境心得体会2在一片蔚蓝的海洋中,生活着一只小乌龟,他生在这片海洋,也长在这片海洋,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家园。
但是有一天,灾难降临在了他的头上卖鱼了,卖鱼了没错,这就是卖鱼的吆喝声。
一群皮肤黝黑、身体强壮的人们来到了这片海洋中。
他们乘坐着小船,使出吃奶的劲,奋力把渔网抛向大海,小乌龟正在和朋友们玩耍,来不及逃窜,被渔网给罩住了。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海边游学已经结束。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领略了大海的壮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这次海边游学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1. 大海的无边无际站在海边,我仿佛能感受到大海的浩瀚。
海天一色,波浪翻滚,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传说。
我曾在书上看过大海的描写,但真正置身于大海之中,才能深刻体会到它的壮阔。
这次游学让我明白,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类在它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2. 海边的生物多样性海边游学让我见识到了丰富的海洋生物。
从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到憨态可掬的海龟,再到活泼可爱的海星,它们各自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这次游学让我认识到,大自然中的生物种类繁多,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价值。
3. 沙滩的美丽与柔情沙滩是海边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细腻的沙粒,柔和的海风,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柔情。
在这里,我学会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珍惜资源。
二、知识与实践相结合1. 现场教学的优势海边游学让我亲身体验了现场教学的优势。
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直观的展示。
例如,在学习海洋生态系统时,我们实地观察了珊瑚礁、海洋生物等,使我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提高动手能力在这次游学中,我们进行了多种实践活动。
如采集海洋生物、制作海洋模型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团队协作和沟通。
3. 培养环保意识海边游学让我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在参观海洋保护区时,我们了解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这使我更加珍惜大自然,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1. 增进友谊在游学过程中,我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但共同的目标让我们成为了朋友。
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成长,这段美好的时光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游学期间,我们进行了许多团队活动。
这些活动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热带海洋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 2023年第42卷第2期: 124–131海岸线围垦对广西钦州湾地形演变的影响分析张敏1, 2, 吴航星2, 陆逸彬2, 陆迪文2, 米婕2, 朱冬琳1, 陈波11. 广西科学院, 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 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 530007;2.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34摘要: 广西钦州湾是中国南方重要河口型海湾, 近期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 钦州湾水动力过程发生变化, 对港口航运和岸线稳定性产生影响。
文章基于1985年和2020年两期岸线和水下地形数据, 采用水动力–沉积动力耦合的数值模型系统模拟了近35年工程建设和海岸围垦对钦州湾水动力和未来水下地形演变的影响。
结果表明, 围填海工程略微增加了龙门水道和外湾地区的潮汐场流速, 有利于优化流路的空间分布格局; 同时, 围垦改变了潮汐不对称性分布, 变化较大区域发生在茅尾海北部、龙门水道、外湾中部和三墩公路周边, 对滩潮格局发育和局部冲淤态势产生影响; 钦州湾中部龙门水道侵蚀略微增加, 但变化范围更为集中, 外湾地区变化幅度略微减少, 变化趋势向东西两侧水道集中。
总体而言, 围垦工程导致钦州湾水下地形变化趋于稳定。
钦州湾围垦工程对动力地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对维持港口航运和海岸带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沉积动力; 数值模拟; 岸线围垦; 茅尾海中图分类号: P73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470(2023)02-0124-08Impact of the coastal reclamations on topography evolution in the Qinzhou Bay, GuangxiZHANG Min1, 2, WU Hangxing2, LU Yibin2, LU Diwen2, MI Jie2, ZHU Donglin1, CHEN Bo11.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Guangxi Beibu Gulf Marine Research Center, 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Nanning 530007, China;2.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Abstract: The Qinzhou Bay in Guangxi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estuarine bay in south China. With recent intensiv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coastal reclamations, the topography evolution of the Qinzhou Bay is changed,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port shipping and shoreline stability. Based on two sets of coastline and underwater topographic data, we developed a coupled hydrodynamic-sedimentary dynamic numerical modelling system to simulat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dynamics of underwater topography evolution of the Qinzhou Bay in the past 35 year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lamations optim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low field by slightly increasing the tidal flow velocity in the Longmen waterway and the outer bay; meanwhile, the reclamations changed the tidal asymmetry distribution, which ma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hannel-beach pattern and the local erosion and deposition, mainly in the area of the northern Maowei Sea, the Longmen waterway, the middle of the outer bay, and around the Sandun Highway; moreover, the coastal reclamations had overall weakened the underwater geomorphology change of the Qinzhou Bay, and slightly increased the changes in the central Longmen waterway, bu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hange is more concentrated. The magnitude of change in the outer bay area decreased slightly, the trend of change was concentrated in theeastern and western waterway, while the change in the central waterway tended to be stable. Overall, maintaining a stable收稿日期:2022-04-21; 修订日期:2022-07-22。
海边是垃圾活动感想首先,当我走上海滩,看到满眼都是垃圾时,我感到非常震惊和心痛。
海边本应是一个清新、美丽的地方,但现在却被各种各样的垃圾污染,让人感到心痛。
我看到海滩上有各种塑料袋、瓶子、罐头、破碎的玻璃等垃圾,这些垃圾不仅破坏了海滩的美丽,还危害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海洋动物误食塑料垃圾,导致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海洋垃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清洁工人的辛苦。
他们每天都需要弯腰捡拾垃圾,整理环境。
而我只是在海滩上清理了一天垃圾,就感到筋疲力尽,更加敬佩那些为环境卫生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每个人都应该爱护环境,不随意乱扔垃圾。
我们的生活环境是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的,每个人都应该有环保意识,做到不随意扔垃圾,不乱倒垃圾,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除了身体的疲惫外,更让我感到心痛的是垃圾的种类和数量。
塑料制品是我们清理海滩时捡到最多的垃圾,像塑料袋、瓶子、杯子等。
塑料制品的使用时间很短,但它们的分解时间却很长,有的甚至需要上千年。
如果这些塑料垃圾被随意丢弃到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
因此,我呼吁大家,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垃圾产生。
同时,大家也应该更多地选择可降解的环保产品,比如纸质包装袋、木制餐具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另外,除了塑料垃圾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垃圾需要我们特别重视。
比如电子垃圾,由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使得大量的电子垃圾产生。
电子垃圾中往往包含有毒有害物质,如果随意处理,将会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所以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电子垃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要做到正确处理,妥善回收。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减少电子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海滩上的垃圾清理活动也让我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整理,比如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等。
第1篇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我有幸参加了海洋污染课程的学习,通过这门课程,我对海洋污染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海洋污染的严重性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海洋中,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
2. 生活污染: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 渔业污染:渔业生产过程中,过度捕捞、渔网废弃、渔药使用等行为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枯竭,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4. 油污泄漏:石油开采、运输、加工等环节中,油污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海洋污染的严重性,它不仅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海洋污染的成因1. 人类活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
2. 科技进步:虽然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如化学工业的发展,导致海洋污染物质种类繁多。
3. 政策法规不完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海洋污染的防治措施不够严格,导致海洋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4. 国际合作不足:海洋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然而,由于各国利益不同,国际合作往往难以达成共识。
三、海洋污染的危害1. 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导致海洋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海洋生物濒临灭绝。
2. 海洋生态系统失衡:海洋污染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海产品安全问题:海洋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围填海工程施工工艺及对周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围填海工程施工工艺及对周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某二期围垦工程区现涂面高程1.22~3.83m(85国家基准面高程,下同),为高滩区。
工程区原养殖用海域,由于多年来工程区涂面不断淤积,现已不适合继续进行围塘养殖,因此,对该二期围垦区内西部的滩涂进行回填形成建设用地。
1结构形式1.1围堰结构形式为了防止施工期抛填作业时水土流失以及雨天冲刷产生的泥浆水流出,影响周边水域,在填海区块四周先修筑临时隔堤,然后再进行场区内的填海作业,隔堤高程应超过场地内回填标高(4.00m),取4.00m。
临时隔堤为直立式结构,采用先构筑临时隔堤,然后从北向南依次进行土石方回填,采用分层回填压实法。
1.2陆域抛填工程结构形式采用分层回填实压。
先在围区涂面抛填块石2m高程,分层用压路机预压,然后用开山土石方按0.5m层厚填筑,分层预压,填高到设计高程(4m),逐格逐层地回填预压。
格区内填筑由主干道路向两侧延伸。
考虑到围区内后期需兴建生产基地,因此围区内的石方填筑料,有利生产基地施工,土石方填筑料粒径不宜超0.3m为宜,厚度宜小于50m,分层碾压,采取8t、15t震动压路机。
回填压实后的基础承载力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参考国内类似经验,如果采用8t~12t的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压实影响深度为30cm~40cm,地基承载力可达到8t以上,以能满足生产基地建设时能承受一般机械作业为标准。
(局部可采用浅夯进行压实以达到稳定要求。
)2施本文由收集整理工方案2.1施工作业时遵循先围后填原则,用隔堤将回填区域隔开,同时在回填区域内修建多条顶宽为10m的临时施工道路,作为抛石回填工程进入回填区域的临时运输道路。
自卸汽车将抛石经临时施工道路运输到作业面后,直接抛填,用推土机推平,抛填区域用自卸汽车碾压密实。
总体施工流程如下:2.2根据工程的实际回填情况,结合本工程回填的实际施工工艺,考虑推土机的经济运距为20m,临时施工道路每50m修建一条,围区回填宽度约465m左右,则共需修建临时施工道路10条,编号分为d1~d10。
填海工程工作总结
填海工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涉及到海洋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开发
以及城市建设规划等多个领域。
在填海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到工程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参与了多个填海工程项目,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工作总结:
首先,填海工程需要充分尊重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在填海工程的实
施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我们要采取科学的生态修复措施,确保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其次,填海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利用和城市建设规划。
填海工程通常是
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但我们在填海工程之前要充分进行规划和评估,确保填海工程的实施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再次,填海工程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民生利益。
填海工程的实施可能会对
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我们需要在填海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积极与当地居民沟通,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确保填海工程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最后,填海工程需要充分重视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
填海工程通常涉及到大型
设备和复杂工程,我们要在填海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填海工程工作的总结,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填海工程的特点和规律,
提高填海工程的实施效率和质量,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的总结能够为填海工程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学习环境保护及卫生心得体会7篇为大家收集的学习环境保护及卫生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环境保护及卫生心得体会精选篇1说到环境保护,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环保口号,比如保护环境,每个人都有责任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我相信每个人都熟悉它们。
虽然这些口号很短,但我认为它们清楚地解释了一个事实: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在保护自己,所以我们必须坚定地保护环境。
人类一代又一代地生活在地球上,接受着大自然给我们的新鲜空气、温暖的阳光和清澈的水。
在那之前,我们经常与自然环境相处得非常和谐。
之后,随着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经济越来越好。
人们过着富裕、更方便、更快捷的.生活。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
工业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我不知道森林里有多少树,他们经受住了多少风雨,经受住了多年的变化,但许多罪犯砍伐,让这些树,甚至整个森林逐渐消失,河流污染,许多化工厂污水肆意排放,河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许多鱼和其他生物在水中死亡。
上海松江打捞了数千头死猪,这真的很生气啊!养猪场的猪死了,管理人员没有合法处理死猪,而是扔进了水里。
他们不认为这是每个人都生存的河流吗?如果有人因为喝了这样的水而发生事故,他们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吗,这真的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
保护自然环境,我觉得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首先要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人们养成不扔垃圾、吐痰、践踏花卉、尽量不实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珍惜水资源的好习惯,所以如果这些小细节能做得很好,那么我认为就不会犯更大的错误。
还有就是对破坏境的违法者要给予重罚,否则只会让更多的人加入这样的行列。
希望国家能做好宣传,让人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所有中国人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都知道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破坏环境无异于束缚自己。
学习环境保护及卫生心得体会精选篇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
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围填海工程的影响、原因及对策作者:肖汝琴丁娟舒培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0期摘要:围填海是人类向海洋拓展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
为了实现沿海地区海洋保护与开发的协调统一,分析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中国大规模围填海现象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围填海;影响;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054-02围填海是人类进行海岸带开发、利用活动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人类向海洋寻求生存、生产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已经历了四次大规模围填海工程。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城镇、港口和工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填海造地工程持续增加。
据国家海洋局统计,1990—2008年期间,中国围填海总面积从8 241平方千米增至13 380平方千米,平均每年新增围填海面积285平方千米[1]。
然而,围填海工程在带来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完全或部分永久性改变围填海海域的自然属性,对海岸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深远。
因此,充分认识围填海工程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导致大规模围填海现象存在的原因,对于实现海洋保护与开发的协调统一和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滨海湿地形貌、湿地景观的影响。
围填海改变了海岸线形态和海底地形,使自然岸线和潮滩湿地转变为人工岸线和建设用地,导致近海海岛、沙坝、湿地等自然地貌形态消失,沿海自然景观破碎度严重。
以天津市为例,近年来大规模的填海造地,使得天津市的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目前存量仅为五十年前的1/11。
由于围填海工程的建设,导致中国沿海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面积由四十年前的4.2万亩降低到1.46万亩,减少了65.24%[2]。
2.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围填海工程直接改变了区域的潮流动力,从而减少了港湾的纳潮水域面积,导致海湾纳潮量减少,海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下降,加快了污染物在海底的积聚,进而加剧海域污染。
保护净滩心得 保护净滩心得篇5 净滩活动心得体会 在最近的一次净滩活动中,我深感责任重大。净滩活动主要是对海滩上的垃圾进行清理,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在这次活动中,我通过实践,对垃圾污染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动开始前,我对垃圾污染问题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垃圾污染对我们的海洋生态系统、海滩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许多海洋生物因为误食塑料垃圾而遭受严重的生命威胁。另外,垃圾堆积如山,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在活动中,我体验到了与预期相符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海滩上的垃圾种类繁多,难以辨认和处理。有些塑料垃圾在海浪的作用下不断移动位置,给清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外,垃圾数量巨大,清理起来耗时耗力。尽管如此,我仍然全身心投入到了活动中。通过实际行动,我为保护环境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解决垃圾种类繁多的问题时,我尝试采用分类收集的方法。将可回收的垃圾和有害垃圾单独挑出来,减少其对我们环境的影响。然而,这一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有些人并不愿意将垃圾分类,认为这样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同时也需要建立更有效的垃圾处理机制。
经过这次净滩活动,我对垃圾污染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意识到保护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虽然有些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总会有所作为。此外,我也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垃圾,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在未来,我将继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努力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净滩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第1篇一、引言海洋,这个地球的蓝色心脏,蕴藏着无尽的奥秘。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海洋研学活动也日益兴起。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海洋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讲座、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让我对海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海洋保护、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二、海洋的神奇与美丽1.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在研学活动中,我们参观了海洋生物馆,见识到了各种奇特的海洋生物。
从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到形态各异的鱼类,从庞大的鲸鱼到小巧的贝类,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让我叹为观止。
这些生物在海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2. 海洋景观的壮丽在海洋公园,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海底世界。
海浪拍打着岩石,海鸥在空中盘旋,海豚在水中嬉戏,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站在沙滩上,感受着海风的拂面,听着海浪的声音,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三、海洋保护的紧迫性1. 海洋污染问题在研学活动中,我们了解到海洋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塑料垃圾、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等污染物不断进入海洋,导致海洋生物栖息地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失衡。
我们亲眼看到了被污染的海水、沙滩和海洋生物,深感海洋保护的紧迫性。
2. 海洋资源过度开发海洋资源丰富,但过度开发已经成为制约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过度捕捞、非法捕捞、海洋工程等行为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枯竭,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海洋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探索1. 生态保护与修复在研学活动中,我们学习了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法。
通过植树造林、清理海滩垃圾、恢复珊瑚礁等措施,我们可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2. 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等。
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我们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
五、感悟与体会1. 爱护海洋,从我做起通过参加海洋研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海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心得 姓名:宋霄锟 学号:161603010048
摘要 潮滩围垦是沿海国家拓展陆域, 缓解人地矛盾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潮滩围垦通过对潮滩高程、水沙动力条件、沉积物特征等多种环境因子的改变, 促进生物演替, 并通过垦区土地的人为利用, 对海岸环境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围垦工程对水沙环境的影响、围垦对海岸带物质循环的影响、围垦对潮滩生物生态学的影响和盐沼恢复与生态重建等4方面探讨了不同学科学者对围垦环境影响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应加强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研究, 探讨潮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机制,以寻求兼顾围垦土地需求与海岸带生态保护的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围垦; 海岸环境; 潮滩; 盐沼恢复; 生态重建
下面浅谈我对于海滩围垦对于海岸环境影响的一些学习心得。 先谈谈围垦工程对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围垦工程通过海堤建设, 改变局地海岸地形, 影响着垦区附近海域的潮汐、波浪等水动力条件, 导致附近泥沙运移状况发生变化, 并形成新的冲淤变化趋势, 从而可能对工程附近的海岸淤蚀、海底地形、港口航道淤积、河口冲淤、海湾纳潮量、河道排洪、台风暴潮增水等带来影响。从研究方法看, 围垦工程对水沙环境的影响研究大多是基于水力学和泥沙运动力学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工程前后流场分布, 再用经验公式计算淤蚀强度, 或辅以必要的物理模型进行。 围垦对河口水沙动力的影响很大,潮汐河口受潮流和径流的双重影响, 此类工程与河口整治相结合, 主要在入海河口的边滩筑堤围涂, 也有在河口或河口汊道上筑坝建闸挡潮。河口围垦开发, 既要考虑排洪入海尾闾畅通, 又要考虑河海港道的维护, 保护河口的潮汐吞吐能力。结合河口整治, 我国学者就围垦对钱塘江河口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围垦对港湾水沙动力的影响:港湾围垦或在湾内边滩筑堤圈围,或在湾顶、湾中、湾口或湾内港汊筑坝堵港。边滩围垦多在高滩外缘筑堤造陆,类似平直海岸的小规模围涂。堵港围海则是在堵港之后,将港内高、中滩筑堤造陆,低滩或浅海则多用于蓄淡养殖。港湾围垦主要造成坝内港口废弃, 并因纳潮量减少及径流被拦蓄而导致坝外港口航道淤积。罗章仁、郭伟等分别研究了近几十年来香港维多利亚港和深圳湾围垦工程对港湾纳潮面积、纳潮量、潮流速度等潮汐特征及港湾回淤的影响。贺松林等根据纳潮量的空间配置和规划中工程规模,探讨了湛江湾沿岸工程对水沙环境的正负面影响及主要影响区域。王义刚等、李孟国等基于二维潮流数值模型, 分别研究了福建铁基湾围垦工程对三沙湾内深水航道的影响和浙江洞头北岙围垦工程对周边海区及围堤根部的影响。秦华鹏等采用多种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各种围海岸线方案对水沙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综合集成模型评判 各种围海岸线方案的优劣。 围垦对平直海岸水沙动力的影响:平直海岸围垦一般在淤涨型岸段进行,其堤线大体与海岸线平等。围堤之后,潮流条件的变化使得原来相对平衡的海滩剖面遭受破坏。随着潮滩均衡态的调整,堤外滩地逐渐淤高,并继续向海推进。由于围堤切断了潮盆近岸部分的潮沟系统,并改变了潮盆的局地水沙环境。因此,在潮滩均衡态调整过程中,潮水沟的活动可能会危及海堤安全。合理的围堤方案,确保匡围后潮滩均衡态调整不影响海堤安全,是围海工程设计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围垦对岛屿周边水沙动力的影响:海岛一般多基岩岬角海湾,单片滩地围垦面积一般较小。由于起围堤线的降低,再加上海岛风浪较大,一般需促淤围垦,或在岛屿间堵港建坝促淤,条件成熟时再进行连岛围垦工程。岛屿围垦或连岛围垦会明显改变陆岛附近的水沙环境和底质类型,并给滩涂养殖和原有港口航道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围垦对堤内营养物质循环的影响:围垦对堤内营养物质循环的影响研究主要涉及垦区土地利用对土壤脱盐、土壤肥力、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内容。新围滩涂脱盐受气候、利用方式、地形高低的影响,完善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是脱盐降渍的根本途径。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如控制内河水位,实施暗管排水,开挖排咸河, 抬高涂面则可加速脱盐过程。此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影响土壤脱盐速度,如水稻种植比旱作更易脱盐。土地的农业利用还引起土壤有机质、N、P、K等养分特征的变化,长江口南岸的东海农场围垦后无机氮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柱状沉积物中无机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加剧。土壤肥力特征的变化与土壤利用方式、农业化肥投入、排灌体系等密切相关。由于土壤抗剪性差,加上植被覆盖低,垦区土壤还存在较严重的重力侵蚀、水蚀和风蚀。用盐水和淡水轮流灌溉将引起表土层土壤导电性、溶解钠、钠吸收率和交换性钠含量的变化,但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明显。 围垦对堤外滩地及近海水域营养元素循环的影响:围垦对堤外滩地及近海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潮滩底质和近海水域污染两方面。不同的围垦规模和污水排放体系有着不同的污染物排放通量和输移方式。同时,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也造成不同的污染种类和污染程度。如港口、能源、化工、城镇建设等全 面开发活动带来的污染远大于以农业开发为主的影响。工业废水、垦区内外海水养殖废水、农田耕作退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是造成垦区内外水质和潮滩底质污染的主要因素。 围垦对海水入侵和地下水位的影响:滩涂围垦在海水入侵地带具有一定的正效应,虽然围垦后地下水位下降不大,但筑堤御潮及垦区灌排水网建设,降低了地下水矿化度,海水淡化趋势明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地减轻海水入侵。淡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地表水体污染和水质恶化是垦区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突出问题,潮滩围垦还可改变地下水流系统。新围垦区土壤脱盐、涂区种植和养殖都需要大量淡水,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也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过量抽取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并导致土壤盐渍化。 围垦对潮滩盐生植被演替的生态学影响:围垦后, 围堤内外的潮滩生态环境有着不同的演化特征。堤内潮滩湿地与外部海域全部或部分隔绝,垦区水域盐度逐渐降低,土壤表层不再有波浪或潮汐带来的泥沙沉积,土壤因地下水位下降而不断脱盐。生境条件的变化,导致盐沼植被群落结构的演替。崇明东滩 98大堤内芦苇湿地由于人工排水干涸,土壤发生旱化和盐渍化,植被群落表现为明显的次生演替。堤外高滩的快速淤积,为先锋盐沼植被侵入创造了条件,同时植被的促淤作用也使得潮滩进一步淤高,盐沼植被逐渐恢复到围前状态。江苏东台笆斗、金川、三仓、仓东等垦区的围垦论证及跟踪调查表明,只要在堤外预留适量的盐沼,随着堤前滩地的淤高,原生的盐沼植被群落将在堤外得到恢复。 围垦对潮滩底栖动物的生态学影响:围垦改变了潮滩高程、水动力、沉积物特性和盐沼植被等多种环境因子,这些生物环境敏感因子的综合作用,将导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改变。潮滩围垦后,堤内滩涂在农业水利建设和各种淋盐改碱设施的改造下逐渐陆生化,潮滩底栖动物种类、丰度、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都明显降低或最终绝迹,陆生动物则逐渐得以发展。日本九州岛西部Isahaya湾围堤导致了堤内水域底栖双壳类动物大量死亡及淡水双壳类群落的发展。苏北竹港围垦后沙蚕在一、二月内便全部死亡,适生能力较强的蟛蜞7年内也几乎全部消失。围垦也使得土壤线虫群落种类多样性和营养多样性明显减少。水文环境和沉积环境变化是引起堤外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堤外淤积环境的迅速改变,使不适应快速淤埋的潮滩底栖动物发生迁移或窒息死亡。上海市围海造地使得潮滩及河口地区中华绒螯蟹、日本鳗鲡、缢蛏、河蚬明显减少 。此外,海水养殖、淡水种植和工业等废水大多通过沿海挡潮闸排入垦区外海域 ,也对附近潮滩底栖动物产生影响。 总结与展望:围垦作为影响淤泥质海岸带环境的最主要人文因素之一, 加强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研究,对揭示沿海典型区海陆气相互作用( LOICZ) 与人类活动互馈-协调机制,构建人地关系生态过程与生态安全对全球变化的反馈模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围垦对海岸带环境演化的影响研究体系图 参考文献 陈吉余. 中国围海工程.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34~109. Pethick, J. Estuarine and tidal wetland restor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policy versus practice. Restoration Ecology.2002, 10: 431~437. 郭 伟, 朱大奎.深圳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分析.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1(3):286~296. 周安国,周大成,姚炎明.海湾围垦工程作用下的动力沉积响应.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4,26(4):281~286. 宋立松.钱塘江河口围垦回淤过程预测探讨.泥沙研究, 1999,3:74~79. 姚炎明,沈益锋,周大成等.山溪性强潮河口围垦工程对潮流的影响.水力发电学报 ,2005,24(2): 25~29. 李加林,王艳红,张忍顺等.潮滩演变规律在围堤选线中的应用.海洋工程, 2006, 24(2):100~106. 潘存鸿,朱军政.钱塘江北岸尖山一期促淤围垦工程数模研究.海洋工程, 1999,17(2):40~48. 葛振鸣,王天厚,施文彧等.崇明东滩围垦堤内植被快速次生演替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05,16(9):1677~1681. 沈永明,曾 华,王 辉 等.江苏典型淤长岸段潮滩盐生植被及其土壤肥力特征.生态学报, 2005, 25(1):1~6. 张忍顺,燕守广,沈永明等.江苏淤长型潮滩的围垦活动与盐沼植被的消长.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003, 12(7):9~15. 袁兴中,陆健健.围垦对长江口南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生态学报 , 2001,21(10):1642~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