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剪力墙筒体结构超高层大厦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25
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案应对高风压地震等极端情况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案应对高风压、地震等极端情况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极端情况,尤其是高风压和地震。
本文将就超高层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应对高风压、地震等极端情况的方法做出探讨。
一、高风压的应对方案高风压是超高层建筑所经历的一个重要极端情况,其对建筑结构和外立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以下是在超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对高风压的措施:1.1 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风荷载的作用,采用合适的设计理念和结构体系。
例如,可以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筒体结构等抵抗风力的结构形式。
此外,还需要合理设置剪力墙、加强柱、设置阻力板等措施以增强建筑的整体抗风性能。
1.2 施工材料选择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应选用高强度、高刚度的材料,以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同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抗风性能,选择低风阻系数的材料,降低风荷载对建筑外立面的影响。
1.3 疏风设计对于超高层建筑,可以采用一些疏风设计措施,减小风对建筑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顶部设置护罩或减压天窗,引导风流,缓解风荷载的作用;或者通过设置空气动力学形状突起物、风洞测试等方式来改变建筑物表面流体形态,减小风荷载。
二、地震的应对方案地震是另一个重要的极端情况,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
为有效应对地震,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以下方面:2.1 地基的处理超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至关重要。
需要进行专业的地质勘察和地震分析,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状况和地震频率。
根据勘察结果,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式,如地基处理、加固地基、增加基础刚度等。
2.2 结构抗震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应采用合适的抗震性能设计。
可以采用增加剪力墙、设立阻尼装置、设置地震缝等方式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同时,还需要根据地震分析结果确定合理的结构刚度和耐震等级。
2.3 材料和施工技术超高层建筑的材料选择和施工技术也对地震的应对起到关键作用。
需要选用优质的抗震材料,并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浅谈筒体结构城规11-2 肖祎11103040228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高层建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筒体结构在各类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筒体结构体系包括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框架核芯筒结构、多重筒结构和束筒结构等。
本文就筒体结构的类型,结构布置,抗震分析做了简短介绍。
关键次:筒体,类型,布置,抗震1.关于筒体结构的选择在城市设计中可以注意到,土地越来越稀缺,面对着森林,草原,海洋等的自然景观需求,人类的数量大规模的增加,未来的建筑势必朝着高层高容积率发展。
在柯布西耶为代表的城市集中主义中可以看出他们所主张的通过提高密度的手法解决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
那么,面对这样高层建筑的需求,建筑的结构选用形式就尤为重要。
在完成结构选型课程后,对应我所学的专业城市规划,我认为超高层的建筑结构形式即筒体结构,对于我的专业知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在此浅谈一下我所学习到的有关筒体结构的知识。
2.诞生与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高层建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常规体系(如剪力墙、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已不能满足建筑和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的要求,筒体结构随之出现。
美国的坎恩(Fazler R. Khan)第一次在框架结构中采用密柱深梁结构。
我国对框筒及筒中筒结构的研究也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进行,并建造一批筒中筒结构,如50 层的深圳国贸中心大厦和63 层的广州国际大厦。
近年来,由于经济实力增强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出现了很多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超高层建筑,如上海的金茂大厦和广西南宁的地王大厦。
总之,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因其内外筒之间形成了大面积的无柱空间,从而具有很大的承载力和抗侧力刚度,以及很好的抗扭刚度。
因此,筒体结构在各类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各类筒体结构筒体结构体系包括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框架核芯筒结构、多重筒结构和束筒结构等。
3.1框筒结构框筒结构是由周边密集柱和高跨比很大的窗裙梁所组成的空腹筒结构。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与方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
安全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和局部构件的安全,不发生倒塌和严重破坏,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经济性是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材,降低建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适用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变形和损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其功能的正常使用和快速恢复。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首先要进行地震作用分析。
地震作用分析是确定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和变形特征的基础,通过地震波输入和结构动力分析,确定建筑物的地震反应。
常用的地震作用分析方法包括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和简化法。
反应谱法是通过地震反应谱确定结构的最大反应,适用于初步设计和小型建筑物;时程分析法是通过输入实际地震波记录进行结构动力分析,适用于重要和复杂建筑物;简化法是通过简化计算确定结构的地震反应,适用于一般建筑物的初步设计。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结构体系的选择和布置是关键环节。
合理的结构体系和布置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常见的抗震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通过梁柱连接形成空间刚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剪力墙结构通过设置剪力墙,提供较大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和剪力墙的优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筒体结构通过设置外筒和内筒,形成高刚度和高强度的整体结构,适用于超高层建筑。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构件的设计和连接是确保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梁、柱、剪力墙和基础等构件,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例如,在梁柱节点设计中,通过采用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确保节点的强度和刚度,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多层及高层房屋随处可见。
这些建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居住、工作和娱乐的空间,其独特的结构设计更是保障了我们的安全和舒适。
那么,什么是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呢?它们又是如何支撑起这些高大而坚固的建筑的呢?多层房屋通常指的是四层到六层的建筑,而高层房屋一般是七层及以上。
它们的结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筒体结构等。
砖混结构是多层房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它主要由砖砌体和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组成。
砖砌体承受竖向荷载,而构造柱和圈梁则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这种结构施工简单,成本较低,但由于砖砌体的强度有限,所以房屋的开间和进深一般较小,而且抗震能力相对较弱。
框架结构则在多层和高层房屋中都有应用。
它由梁、柱组成框架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空间布置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分隔房间。
但框架节点应力集中,侧向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
剪力墙结构主要用于高层房屋,它利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剪力墙就像一道道坚固的墙壁,具有很大的侧向刚度,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如风力和地震力。
不过,剪力墙结构的空间布置相对不够灵活。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
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既保证了空间的灵活性,又提高了结构的抗侧力能力。
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应用广泛,能够适应不同的建筑功能和造型要求。
筒体结构是一种更加高效的结构形式,适用于超高层建筑。
它可以分为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和束筒结构等。
筒体结构具有极大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能够有效地抵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在多层及高层房屋的结构设计中,荷载的考虑至关重要。
竖向荷载包括房屋自身的重量、家具设备的重量以及人员的重量等。
而水平荷载,如风力和地震力,对于高层房屋的影响更为显著。
为了抵抗水平荷载,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侧向刚度和抗震能力。
浅析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摘要:高层建筑的特点是高,所以地震荷载在设计过程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又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高层连体结构建筑在面对地震震动时产生不同于一般建筑的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建筑设计;抗震措施前言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如果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无法抵御地震的作用力,一旦有地震发生,将会给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带来惨烈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要要高度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而高层建筑的另一种形式:即连体结构设计。
它是通过在不同建筑塔楼间设置连接体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连体建筑的外形独特,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它使得建筑型体更加美观和不拘一格,连接体连接的两端塔楼往往在刚度上有所差异,且连接体与两端的连接方式的不同对整个连体结构都有影响,这就导致整个连体结构的刚度分布不均,因此在受力上比一般的多塔结构更为复杂,而这些也是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1、计算分析及结构选型高层建筑连体结构作为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它的计算应严格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进行,根据我们国家抗震设防的要求,应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
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计算时,应确保结构在罕遇地震下满足“大震不倒”。
在建筑体型上表现为各独立部分宜有相同或相近的体型、平面和刚度,当两端高层塔楼的高度和刚度相差较大,且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8度时,不宜简单采用强连接方式。
在杆件连接上表现“为强节点弱杆件”,确保节点部分始终处于弹性阶段,这就要求弹塑性变形集中在连接体杆件内部,当杆件刚度较大时,应削弱连接体内部杆件的部分区段,并使得杆件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从而保证连体部分的节点安全。
除此以外,考虑到建筑物自身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可通过减轻连接体结构自身结构重量来减小对地震的反应,如采用钢结构;也可通过增加连体本身的刚度如采用空间钢桁架体系提高其整体变形协调能力。
筒体结构筒体结构当⾼层建筑结构层数多,⾼度⼤时,由平⾯抗侧⼒结构所构成的框架,剪⼒墙和框剪结构已不能满⾜建筑和结构的要求,⽽开始采⽤具有空间受⼒性能的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平⼒主要是由⼀个或多个空间受⼒的竖向筒体承受。
筒体可以由剪⼒墙组成,也可以由密柱框筒构成。
⼀、筒体结构的类型1.筒中筒结构由中央剪⼒墙内筒和周边外框筒组成组成;框筒由密柱、深梁组成,2.筒体—框架结构,亦称框架—核⼼筒结构,由中央剪⼒墙核⼼筒和周边外框架组成,见图3-26(b)。
3.框筒结构,见图3-26(c)。
4.多重筒结构,见图3-26(d)。
5.成束筒结构,见图3-26(e)。
6.多筒体结构,见图3-26(f)。
⼆、筒体结构的受⼒性能和⼯作特点1.筒体是空间整截⾯⼯作的,如同⼀竖在地⾯上的悬臂箱形梁。
框筒在⽔平⼒作⽤下不仅平⾏于⽔平⼒作⽤⽅向上的框架(称为腹板框架)起作⽤,⽽且垂直于⽔平⽅向上的框架(称为翼缘框架)也共同受⼒。
薄壁筒在⽔平⼒作⽤下更接近于薄壁杆件,产⽣整体弯曲和扭转。
筒体受⼒特点见图3—28。
框架—筒体结构及计算简图见图3—29。
2.框筒虽然整体受⼒,却与理想筒体的受⼒有明显的差别;理想筒体在⽔平⼒作⽤下,截⾯保持平⾯,腹板应⼒直线分布,翼缘应⼒相等,⽽框筒则不保持平截⾯变形,腹板框架柱的轴⼒是曲线分布的,翼缘框架柱的轴⼒也是不均匀分布;靠近⾓柱的柱⼦轴⼒⼤,远离⾓柱的柱⼦的轴⼒⼩。
这种应⼒分布不再保持直线规律的现象称为剪⼒滞后。
由于存在这种剪⼒滞后现象,所以筒体结构不能简单按平⾯假定进⾏内⼒计算。
3.在筒体结构中,剪⼒墙筒的截⾯⾯积较⼤,它承受⼤部分⽔平剪⼒,所以柱⼦承受的剪⼒很⼩;⽽由⽔平⼒产⽣的倾覆⼒矩,则绝⼤部分由框筒柱的轴向⼒所形成的总体弯矩来平衡,剪⼒墙和柱承受的局部弯矩很⼩。
由于这种整体受⼒的特点,使框筒和薄壁筒有较⾼的承载⼒和侧向刚度,⽽且⽐较经济。
4.当外围柱⼦间距较⼤时,则外围柱⼦形不成框筒,中央剪⼒墙内筒往往将承受⼤部分外⼒产⽣的剪⼒和弯矩,外柱只能作为等效框架,共同承受⽔平⼒的作⽤,⽔平⼒在内筒与外柱之间的分配,类似框剪结构。
大底盘多塔楼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对多塔楼、裙房等均落在大底盘车库上的超限高层建筑群的结构设计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
重点阐述了大底盘多塔结构的沉降控制,上部结构设计阶段重点、难点的计算和分析。
并对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计算,给出了结构整体设计相关指标等内容,对抗震关键构件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保证了结构安全。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弹塑性时程分析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上海市位于中兴路以南。
本项目中包括8#楼16层、3#楼17层、4#楼24层、6#楼25层、7#楼27层、5#楼29层高层住宅(3#~8#楼)、多栋2~3层的多层商业裙房。
1个全埋式二层地下汽车库,以上地面建筑均落在地库上。
结构各号楼范围定义如图1。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19651.2m2,总建筑面积约105818m2,地上总建筑面积约69733m2,地下总建筑面积约36085m2。
计算分析时抗震缝左右分两部分进行整体计算分析,现以3#4#5#楼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图1 各号房范围定义图2 地基基础设计2.1地质概述拟建场地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上海位于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处,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本场地地貌类型属滨海平原。
场地地形较为平坦,一般分布较稳定。
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及地表迳流补给。
年平均高水位埋深为0.50m,低水位埋深为 1.50m。
本场地在深度20.0m范围内无饱和层状砂质粉土及砂土分布。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可不考虑地基土地震液化。
2.2桩基选型结合上海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参考项目周边实际情况,初步确定本工程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其桩径0.75米、0.6米,有效桩长分别为40米(号房)、27米(车库),桩端持力层为第⑧1-1土层(灰色粘土,fs(kPa)55,fp(kPa)1100,Es(MPa)8)和⑦2土层(灰色粘质粉土,fs(kPa)60,fp(kPa)1900,Es(MPa)50),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5。
******* ******* 上海中心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1. 工程介绍 坐落于浦东陆家嘴商业中心区的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幢综合性超高层建筑,其功能区域包括办公、商业、酒店、观光娱乐、会议中心和交易六大功能区域,具体分为大众商业娱乐区域,低、中高档办公区域,企业会馆区域,精品酒店区域,顶部功能体验空间等。地上可容许建筑面积(FAR)大约为380,000平米。其中包括地上120层办公楼层(塔尖高度为632米,结构高度574.6米),还包括一个5层的商业裙楼用作奢侈品零售,办公和酒店大堂,饭店,会议和宴会等。此外,5层地下部分设计用作零售、泊车、保养和机电功能。 上海中心采用中心混凝土剪力墙筒体结构,通过8个加强层,与巨型型钢混凝土超级柱相连接,并同时将整个建筑沿高度方向分为了9个区段。(Zone1 to Zone 9)通过筒体结构与巨型柱的共同作用,承受竖向荷载、水平侧向力以及地震荷载。加强层由空间的外伸臂桁
架、带状桁架、以及空间杆件体系和楼板组成,带状桁架将外围的八根(上部区域四根)巨筒体结构 Zone 8 Zone 7 Zone 6 Zone 5 Zone 4 Zone 3 Zone 2 Zone 1 Basement
Zone 9 巨型柱 加强层 巨型柱 核心筒 巨型角柱
外伸臂桁架 带状桁架 *******
******* 型柱圈成一体,外伸臂桁架则将巨型柱与核心筒联系在一起,传递水平以及竖向荷载。 上海中心结构体系复杂: (1) 结构高度及高宽比都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规定限值; (2) 结构类型为混合结构。中心为核心筒体,与外部四个巨型柱以及四个巨型角柱构成结构主体;通过外伸臂将核心筒与巨型柱联系在一起;通过带状桁架将巨型柱围成整体;带状桁架采用钢桁架;巨型柱采用型钢混凝土。 (3) 沿结构高度方向按每一个加强层设置一道外伸臂桁架。伸臂桁架采用两层高的钢桁架。 (4) 沿结构高度方向按每一个加强层设置一套带状桁架,把外围柱子的荷载传递给巨型柱。 (5) 建筑物采用了多重抗侧力体系。 鉴于此为了确保该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和可靠性,除进行常规的计算分析、有效的设计手段和构造措施外,应当对该结构进行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研究,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手段,更深入、直观、全面地研究该结构的抗震性能。
2. 抗震设防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采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其对应于“小震、中震、大震”三个地震水准的发生概率,50年超越概率分别为63%、10%和2~3%。 本工程所处地区中国上海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该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为乙类,即在地震时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因此该建筑物的地震作用按7度考虑,抗震构造措施按8度考虑。7度小震、中震、大震和8度大震所对应的地震地面加速度分别为35gal、100gal、220gal、400gal。 上海属于软土地基,场地类别为Ⅳ类,对应的场地特征周期为0.9S。 鉴于该工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除满足现行设计标准外,特制定其抗震性能水准如下: (1)7度小震和中震作用下,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状态,结构完好无损伤; (2)7度大震作用下,结构构件允许开裂,但开裂程度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内,开裂部位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主要抗侧力体系(巨型框架,巨型斜撑)在按标准强度计算时不屈服。 (3)在8度大震作用下,结构可能出现严重的破坏,但不能倒塌。 借助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Perform-3D对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推覆分析、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从而实现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
3. 结构性能目标 (1)7度小震和中震下的结构弹性状态 层间位移角不大于1/500,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中结构不出现裂缝,钢筋应力不超过屈服强度,混凝土压应力不超过抗压强度的1/3,在地震作用后结构变形基本恢复,节点处在******* ******* 弹性状态,地震作用后的结构动力特性与弹性状态的动力特性基本一致。 (2)7度大震下结构开裂程度和范围的控制 层间弹塑性位移角不大于1/100,巨型框架、斜撑、伸臂等主要抗侧力结构出现轻微损坏和轻微裂缝,局部区域允许构件内钢筋屈服;R.C.核心筒允许开裂,但开裂处钢筋不屈服,按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R.C.核心筒的受剪承载力大于7度大震的弹性地震剪力;楼层梁端可以出现塑性铰,拉区钢筋屈服但未进入强化阶段,压区混凝土应变小于极限压应变;主要抗侧力构件的节点未出现明显开裂且应力未达到屈服状态。 (3)8度大震下结构不发生倒塌 主要抗侧力构件开裂严重,压区和拉区钢筋基本屈服,有一些已进入强化阶段,压区混凝土应变接近其极限压应变;主要节点进入屈服状态但不脱落。
地震烈度 频遇地震 (小震) 设防烈度地震 (中震) 罕遇地震 (大震) 性能水平定性描述 不损坏 可修复损坏 无倒塌
结构工作特性 弹性 不屈服,允许少数次要或耗能构件屈服 允许进入塑性,控制薄弱层位移 层间位移角限值 h/500 h/200 h/100
构件性能
核心筒墙 按规范要求设计,保持弹性 压弯验算按中震不屈服,剪力验算按中震弹性,整体受剪保持弹性 允许进入塑性,控制塑性变形,底部加强区不进入塑性 巨柱 按规范要求设计,保持弹性 验算按中震弹性,整体受剪保持弹性 允许进入塑性,严格控制塑性变形 环形桁架 按规范要求设计,保持弹性 验算按中震弹性,整体受剪保持弹性 允许进入塑性,严格控制塑性变形 连梁 按规范要求设计,保持弹性 允许进入塑性即截面弯曲屈服,吸收部分地震能量,但不允许剪切破坏。 (αmax=0.24的地震作用下,连梁不屈服,αmax=0.32的地震作用下,连梁不发生剪切破坏)* 允许进入塑性,控制塑性变形,不得脱落,最大塑性角小于1/50 *******
******* 4. 结构模型信息
4.1 结构总模型信息 上海中心原有设计为地面以上9个区块,共计126层。由于结构非线性分析耗费大量的计算机时间。因此对将对主体结构进行一定的简化,从而完成结构的非线性推覆以及时程分析。Perform3D模型中简化后保留的楼层如下: 区段 楼层 中部楼层 结构加强层MEP Zone 1 2, 3, 4, 5 6, 7, 8 Zone 2 14 20, 21, 22 Zone 3 29 35, 36, 37 Zone 4 44 50, 51, 52 Zone 5 57,62 66, 67, 68 Zone 6 75 82, 83, 84 Zone 7 92 99, 100, 101 Zone 8 109 116, 117, 118 Zone 9 120, 123, 125b, 126 水平面上假定楼板刚度无穷大,并且将荷载全部导算至节点处。因此建模过程中不考虑楼板以及相应的次梁,仅对主要构件进行建模以及定义。简化后模型拥有40层,节点4054个,构件种类包括:非线性条带混凝土梁构件、非线性条带混凝土柱构件、非线性已有截面型钢构件(梁、柱)、非线性自定义截面型钢构件(梁、柱)、非线性条带剪力墙构件等;材料种类包括:混凝土(C35, C50, C60, C70, C80),以及钢 Q345。Perform3D 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H1 H2 *******
******* 4.2 材料信息 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文说明-附录C.2所规定的混凝土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如图1 所示,其中曲线的参数值,即峰值压应变 (εc) 、上升段和下降段参数(αa、αd) 、下降段应
变 (εu) 等都随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值(f*c、N/mm2) 而变化,计算式如下:
6*10)172700(ccf
*0125.04.2caf
905.0)(157.0785.0*cdf
)4121(21dddcu,本文中f*c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值。
Perform3D中对混凝土的本构曲线采用如下形式:
取FR / FU = 0.4, DR= εu , DL= (1+5%)εc, DX=(1+10%)εu , 由式1可得到不同标号混凝土的对应参数: Ec / Mpa fcu / Mpa DL DR DX C35 3.15e4 23.4 0.00160863 0.00408494 0.00449344 C50 3.45e4 32.4 0.00176299 0.00371658 0.00408824 C60 3.6e4 38.5 0.00185559 0.0036276 0.00399036 C70 3.7e4 44.5 0.00193975 0.00358982 0.0039488 C80 3.8e4 50.2 0.00201459 0.00357902 0.00393692
钢 统一采用Q345钢,E=2.1e8 kN/m2,fy=7.83 kN/m2,w=76.8 kN/m3,泊松比=0.3。
4.3 截面信息 本文中采用非线性推覆及时程分析软件Perform3D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结构构件均采用非线性单元:型钢结构杆件(梁、柱)均采用相同截面的非线性型钢梁、柱单元,材料受力
FR FU DL DR DX K0
F=stress D=strain
0.5 1.0 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