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与监测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与监测【摘要】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建立在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强。

【关键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环境监测应急管理

1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是由于有毒有害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处理不当、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主要类型有水污染事件、大气污染事件、噪声与振动污染事件、固体废物污染事件、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件、放射性污染事件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件等。其特点具有时间上的突发性、危害的严重性等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事故的突发性

通常情况下,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涉及范围较广,且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如果事先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则在很短的时间内往往难以控制,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同时,由于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环境的排放方式和途径没有固定的形势,很难预测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的突发性较强。

1.2 危害的严重性

由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具有很强的突发性,致使在短时间内排

放大量的污染物质,破坏性强,人们往往来不及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处理处置这些污染物,因而极易造成巨大的环境破坏,造成重大损失。

1.3 危害的持续性

有毒有害污染物接触或进入生物体后,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并能在其体内发性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这种伤害往往因难于恢复原来的状态而造成持续性的,甚至是永久性的危害。

2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与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事故预防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现有的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行政组织机构还不适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的要求,许多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还没有事故应急科室,有的虽设立了应急科室,但由于人员资金的限制,没有对辖区的污染源进行排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逐渐重视,但地方政府部门为了gdp增长,为了招商引资,对环境保护还不够重视。因为涉及到政府领导的政绩和企业的利益等,许多污染事故没有及时上报,或者未报,事故瞒报谎报的问题十分突出。

此外,我国有些地方还没有制定环境应急监测预案,有些地方是依靠过时的老版本应急监测预案,还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新的环境应急监测预案,但是普遍缺乏科学性、操作性和完整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2 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设施不健全

环境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工具,是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武器,是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必要条件。环境监测工作是一件高消耗高投入的工作,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我国部分地区应急监测的装备严重紧缺和配置到位严重滞后。此外,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制和开发跟不上环境应急监测新形势的步伐要求。在更新换代常规监测仪器设备的巨额资金尚没得到妥善解决和落实的情况下,环境监测的管理人员面临着双重压力和困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3 应急监测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的素质是提高环境应急监测水平的必然要求。环境应急监测既是一项体力劳动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脑力劳动的工作,而且还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因而目前,我国部分应急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自我防护知识和安全常识较差,有很多防化服、防毒面具都不会使用,缺乏正规的专业防护培训和演练。

2.4 预防措施不完善,应急处理响应水平不高

如果没有事先的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很难确保环境应急监测的顺利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下列问题:一是环境应急监测的仪器、器材、药品、试剂等没有准备充足;二是环境应急监测的分析项目没有落实到人,没有保证各个分析项目有两个以上的分析人员能熟练掌握,每个项目没有明确第一责任人和第二责任人;三是没有对所使用的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应进行日常维护,定期检查仪器运行状态,定期校准仪器;四是没有及时收集环境应急监测方

面的各种资料、方法标准,没有及时更新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应急处理响应水平。

3 强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与监测的对策

建立精简、高效、完善、科学的应急监测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机构、编制、机制、装备、经费、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景式立体化建设,并对环境应急监测系统进行综合调控、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整体效应。加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与监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首先从体制上把环境保护部门从地方政府管理中剥离出来,跟技术监督局一样垂直管理,地方政府注重经济发展,淡漠环境保护的思维模式短时间内不会有所改变,环境保护管理还像以前一样政府领导负责制,必然导致各种环保法规流于纸面文字,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效果。我国环境恶化的势头得不到有效地遏制,虽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活环境状况质量却日益恶化。

3.2 研发和应用应急监测设备

建立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及其运行经费保障专项制度,加大各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的能力建设。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监测设备生产企业自身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加大资金投入,配置基本的应急监测装备和对各地有针对性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

3.3 加强监测人员素质培养

加强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提高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旦接到事故报告能立即提出正确事故处置的措施和意见,把污染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防止事故影响扩大化,并督促企业对污染的水、土壤等快速正确的处置,防止形成新的污染隐患。

3.4 突发环境事件应以预防为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的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案;开展各地重点污染源和危险源的隐患调查,建立污染事故危险源信息系统,建立污染事故影响及趋势分析模型,完善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并应加强环境应急监测后备队伍的贮备,加强协作部门的联动联合,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的技术存贮和物质准备

参考文献:

[1]刘冬华.突发性河流污染事故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09.

[2]孙丽敏.浅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措施[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0,34(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