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雅书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3
同心合意配搭侍奉3在达州市基督教会第二次退修会上的灵修段涛二00八年四月二十一日腓1:5-7,27 2:2-4 出17:8-16我们举办退修会,是想让大家从忙碌的侍奉中安静下来,追求个人的灵性长进,思考寻求教会的兴旺之道,西番雅先知劝勉我们:“用清洁的言语……同心合意的事奉神。
”戴德生说:“同工若不同心,灵性不长进。
同工若同心,工作长进。
”使徒行传给我们看见教会兴旺、成长的喜人景况,如:“主将得救的人数加给他们”、“归主的人也就越发增添”,产生这个果效的前提乃是“同心合意”。
保罗称赞腓立比教会,说他们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
今天,一些教会之所以衰落、荒凉,缺乏同心合意是很重要的因素。
为此,我们必须追求在教会中与别人同心、配搭建立教会,使教会兴旺,神得荣耀!一、同心合意是什么1、同心合意是参与腓立比教会为我们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的同心合意表现在参与事工上,这个参与包括了方方面面,比如用言语,用生命去传扬神的道,又或者在经济上,生活上供应保罗,在祷告中为他代求。
他们不是只有几分钟热度,也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持之以恒的。
从头一天开始,他们就积极地参与福音的事工,从未间断。
事实上,腓立比教会的头一批信徒们就已经流露出参与的热情,他们开放自己的家接待保罗。
腓立比书是保罗在公元59-61年间写成的。
也就是说,虽然十年已经过去了,但腓立比教会那份参与福音事工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
不但如此,保罗相信,他们必定会持之以恒,直到基督的日子。
我们在座的都是各教会的负责人,委员,想想我们在教会的事工上参与了多少?是否坚持殷勤作工?在(腓1:5-7):“因为从头一天到如今,你们是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
保罗称赞的到底是谁呢?是某一个牧师,某一个负责人吗?不是的,保罗说:“你们都与我一同得恩。
”换句话说,不是某一、两个人的参与,而是教会整体的参与。
2、同心合意是努力既然兴旺福音是教会整体的参与,那么,如何参与呢?腓1:27节给了我们答案:参与的方法就是一起努力。
关于西域历史,有很多值得一读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推荐:
* 《西域简史》:这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西域的历史,从史前时期到清代,涵盖了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
* 《西域史话》: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历史读物,详细介绍了西域的历史变迁和重要事件,适合初学者阅读。
* 《丝绸之路史话》: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贸易活动,有助于了解西域的历史地位。
* 《汉书·西域传》:这是《汉书》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详细记载了汉代西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研究西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 《大唐西域记》:这是一本重要的历史游记,记录了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所见所闻,也包括了一些西域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信息。
以上书籍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西域的历史,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
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书单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的开通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下是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书单,涵盖了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1. 《史记·大宛列传》:这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详细记载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经历和成果。
2. 《汉书·西域传》:这是中国古代史书《汉书》中的一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3. 《张骞传》:这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一部传记,专门介绍了张骞的生平事迹。
4. 《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流》: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和影响,其中也包括了张骞出使西域的部分。
5. 《西域史》:这是一部关于西域历史的著作,对西域的地理、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其中也涉及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内容。
6. 《汉唐西域交通史》:这本书主要研究汉唐时期西域的交通状况,包括道路、驿站、交通工具等,其中也提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
7.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包括宗教、艺术、科技等方面,其中也涉及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8. 《西域考古与丝绸之路》: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西域地区的考古发现和丝绸之路的历史,其中也包含了张骞出使西域的部分。
9. 《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这本书主要研究了丝绸之路沿线的中亚文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其中也提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10. 《丝绸之路与世界历史》:这本书从全球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其中也涉及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部分。
以上书单涵盖了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多阅读原著,结合地图和图片进行学习,以便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内容。
同时,也可以关注一些相关的纪录片和电影,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鬼佬眼中的十大神秘天书鬼佬眼中的十大神秘天书大多数的书都容易阅读、理解,而古老的书籍则是认识早已灭绝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扇窗。
但是有的书因为作者的故意模糊和使用死语言书写,从而为研习它们的人留下了神秘。
10、《塞拉菲尼抄本》(The Codex Seraphinianus)该书是意大利艺术家路易吉?塞拉菲尼(Luigi Serafini)著于197 6—1978年。
如果不是刻意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该书算嘛玩意儿。
据说该书是一个想象中的星球的一本百科全书。
它里面有很多的地图和动植物的图画。
有趣的时,塞拉菲尼用其假想世界里的语言来撰写该书。
书中这些怪诞的符号还有待于语言学家去解读。
由于该书难以卒读,以致其成为塞拉菲尼最著名的作品。
9、《亚麻书》(The Liber Linteus)该书是现知唯一一本以亚麻布为载体的书。
《亚麻书》(The Lib er Linteus)是一本讲述伊特鲁利亚人历史的古书。
伊特鲁利亚是意大利罗马帝国之前的一个繁荣城邦。
(伊特鲁利亚的位置在包括了现今托斯卡纳、拉齐奥、翁布里亚的区域。
)考古学家曾对伊特鲁利亚人的起源莫衷一是。
值得注意的是,伊特鲁利亚文字是从右到左书写的,而且在早期文字中没有断句。
稍晚才开始用小点或空格来句读词组。
解读该书的主要困难在于这种语言不同于至今仍在使用的希腊语,它早已消亡了两千余年。
8、《索亚之书》(The Book of Soyga)《索亚之书》(The Book of Soyga),亦称《阿尔达拉利亚》(Aldaraia),是一本16世纪的拉丁语魔法书。
为大家所熟知的是,伊丽莎白时期的学者约翰?第(John Dee)曾藏有该书。
约翰?第去世以后,该书一度被认为已经遗失。
1994年大英图书馆和牛津大学图书馆发现该书的两份手稿。
7、《罗霍恩茨抄本》(The Rohonc Codex)《罗霍恩茨抄本》(The Rohonc Codex)是一本用未知的书写系统写成的书。
《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全文如下:祈愿吉祥利乐!向上师及怙主文殊菩萨顶礼!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书乌思、藏、纳里速各地善知识大德及诸施主:吾利益佛法及众生,尤为利益所有操蕃语之众,前来蒙古之地。
召我前来之大施主(指阔端)甚喜,曰:"汝领如此年幼之八思巴兄弟与侍众(当指阔端派去邀请萨迦班智达的使臣)一起前来,是眷顾于我。
汝以头来归顺,他人以脚来归顺,汝系因我召请而来,他人是因恐惧而来,此情吾岂能不知!八思巴兄弟先前已习知吐蕃教法,可仍着八思巴学习之,着恰那多吉学习蒙古语言。
若我以世间法护持,汝以出世间法护持,释加牟尼之教法岂有不遍弘于海内者欤?此菩萨汗王对佛教教法,尤其对三宝十分崇敬,以良善之法度护持臣下,对我之关怀更胜于他人。
曾对我云:"汝可安心说法,汝之所需,吾俱可供给。
汝作善行吾知之,吾之所为善否天知之。
"彼对八思巴兄弟尤为喜爱。
彼有"为政者善知执法,定有益于所有国土"之善愿,曾曰:"汝可教导汝吐蕃之部众习知法度,吾当使之安乐!"故众人俱应努力为汗王及王室诸人之长寿而祈祷祝愿!当今之势,此蒙古之军旅多至不可胜数,窃以为赡部州已全部入于彼之治下。
与彼同心者,则苦乐应与彼相共。
彼等性情果决,故不准口称归顺而不遵彼之命令者,对此必加催灭。
畏兀儿之境未遭涂炭且较前昌盛,人民财富俱归其自有,必阇赤、财税官及守城官(八刺哈赤)均由其人自任之。
汉地、西夏、阻卜等,于未灭亡之前,将彼得与蒙古一样看待,但彼等不遵命令,攻灭之后,无计可施,只得归降。
其后,因彼等悉遵命令,故现在各处地方亦多有任命其贵人充当守城官、财务官、军官、必阇赤者。
吾等吐蕃部民愚顽,或企望以种种方法逃脱,或希求蒙古因路远而不来,或期待与蒙古交战而能获胜,凡以欺骗办法对待(蒙古)者,最终必遭毁灭。
上帝与家庭1. 家庭的重建1.1 家庭是上帝所设立的社会的基本单位。
▪有父母的领导和执行纪律▪让我们透过工作、关怀、分享、事奉神、服事人、服事自己来建立一个共同享受的生活。
1.1.1.神建立家庭使它成为人实现神的形象和权柄的地方,这是神创造人时所给予 的永恒的旨意(创1:26-28),所以,家庭是神所选择的地方作为建立:▪以神为中心的关系和交通。
▪像神的性格。
▪神所按立的事奉和工作。
▪自然的和属灵的繁殖。
▪属灵和自然的权柄。
1.2 这形象是否还与我们同在? _______________1.2.1 亚当的罪如何影响我们家庭的每一份?▪▪1.2.2 罪为家庭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1.3 神对于这些家庭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十1.3.1 在神拯救家庭的计划中,人的责任是什么?▪顺1.3.2人必须做什么:▪悔▪接▪寻▪操唯有藉着这样,神才能恢复家庭到它起先应有的美善和操作。
2. 完成我们做父亲 / 丈夫的角色2.1 婚姻的目的婚姻是神的主意,一切关于婚姻的条规与目的,都是神设立的。
神对婚姻的目的是两个伴侣的合一。
圣经是这样形容婚姻的。
(创2:24)因此人要离开父母,和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2.2 丈夫的角色丈夫的责任有四方面的,让我们来检讨这四方面的角色:领导、爱慕、忠心和谨慎。
2.2.1 领导--丈夫的责任是做一位有爱心的领袖。
在这方面,我们完成责任的准则是在于是否让圣灵掌管我们的生命。
** 我们可以尽责(dutiful)的丈夫,却可能不是尽心的丈夫(devoted).圣经式的领袖--权柄和责任→权柄:这是神所赐而非我们应有的权利。
男人必须看到他是完成他对神的任务,所以他应该以谦卑的心来执行他的权柄。
→责任:男人应对他的妻子在属灵,情绪和理智方面的情况,向神负责。
(A)领导 (HEADSHIP)丈夫领导的意思在于他要成为首仆(太20:25-27)▪这表示负起责任▪做领袖不是被逼的领袖必须是一位愿意献身的仆人(B)相同的地位不同的职分男人和女人在属灵景况和地位上是相同,但在职分上是不同的。
介绍西藏本教历史的书籍西藏本教历史是西藏地区独特的宗教文化遗产,其源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西藏本教是西藏地区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对于西藏人民的生活、价值观和文化习俗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藏本教历史,以下介绍几本相关的书籍,供读者参考。
《西藏本教史》这本书是西藏本教历史的权威著作之一,由西藏本教研究专家撰写。
书中详细介绍了西藏本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对西藏人民生活的影响。
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和独到的分析,生动地还原了西藏本教的历史场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西藏本教的精神内涵和宗教仪式。
同时,书中还探讨了西藏本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西藏本教文化史》这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来介绍了西藏本教的历史。
作者通过深入的考证和研究,揭示了西藏本教在文化领域的独特魅力。
书中分析了西藏本教的艺术、建筑、文学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其与西藏传统文化的关系。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西藏本教在西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于西藏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西藏本教的起源与发展》这本书主要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西藏本教的起源和发展。
作者对吐蕃王朝时期的历史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揭示了西藏本教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轨迹。
书中还探讨了西藏本教在吐蕃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以及其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和变迁。
《西藏本教的教义与修行》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西藏本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作者以西藏本教经典文献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西藏本教的信仰体系和宗教仪式。
书中详细解读了西藏本教的神话传说、教派分布、修行方法等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西藏本教的核心理念和修行方式。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西藏本教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其对个人信仰和精神追求的启示。
《西藏本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这本书主要探讨了西藏本教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关系。
作者通过对西藏本教和藏传佛教经典文献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两者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西洋番国志翻译此书共著录占城国、爪哇国等二十个国家,其数目、顺序、名称和内容等与马欢的《瀛涯胜览》相同或相似,但在《自序》中保留了许多有用资料。
如记载当时航海用“水罗盘”定向,所谓“砍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提到船师称为火长,多是选取福建广浙一带“驾船民艄中有经惯下海者”,其职掌为领执“针经图式”,专一料理,事大责重;提到“所乘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与敌,蓬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言及“海水鹵咸,不可入口,皆于附近川泽及滨海港汊,汲取淡水,水船载运,积贮仓,以备用度”。
凡此种种,描写细致,均为研究十五世纪中国航海史的重要材料。
尤其是在卷首刊有永乐、宣德时敕书三通,为他书所未见,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准备情况的官方文件,弥足珍贵。
书中翔实记载了当时西洋各国风土人情,所谓“人物妍媸不同,居止洁秽等别;气候常如春夏,秋霜冬雪皆无;土产风俗,各不相类”等等,但也羼入一些荒诞无稽的传闻,马欢、费信所撰之书,均有类似之处。
西洋番国志和《瀛涯胜览》、《星槎胜览》三书,后二者流传较广,在明代即有各种版本;而前者则甚罕见。
该书首先见于钱曾(清初钱谦益族孙)撰《读书敏求记》,可能为钱谦益“绛云楼”藏书毁于火后的劫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八史部地理存目七收有此书,所根据者乃浙江巡抚采集本。
以后又见于乾隆年间彭元瑞《知圣道斋读书跋尾》,再后很少有人著录或目睹此书。
天津周叔韬曾藏有彭氏《知圣道斋钞本》,后周氏将此钞本连同其他所藏善本,全部献赠北京图书馆。
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向达校注《西洋番国志》,纳入《中西交通史籍丛刊》,书中附有李至刚撰《郑和父马哈只墓志铭》(原石今存云南昆阳城外)、《星槎胜览》、《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三篇书目对照表,以及十六、十七世纪之《东西洋》略图,等等。
介绍西域历史的书
介绍西域历史的书籍包括但不限于:
李建的《木垒河》。
作者翻阅了很多当地的地方志,以了解清末到新中国建立的将近50年的新疆平民生活。
余太山《西域通史》。
这是一本从整体、全面角度介绍西域历史的书籍。
羽田亨《西域文化史》。
刘迎胜《丝绸之路》。
《卫拉特蒙古史纲》。
《准噶尔汗国史》。
《叶尔羌汗国史纲》。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西北民族与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王朝》。
《高昌回鹘史稿》。
《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
《吐蕃统治敦煌西域研究》。
《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粟特人在中国》。
《西域考古与艺术》。
《于阗史丛考》。
《吐火罗史研究》。
《五凉史》。
《塞种史研究》。
《嚈哒史研究》。
《匈奴经营西域研究》。
这些书籍涵盖了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可以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西域历史。
被掳与回归74-第2页的人才,为巴比伦服务,使犹大元气大伤,再没有复兴的机会了。
先知以西结也是在这次被掳走的(参考结1:1-2)。
第三次被掳:巴比伦王立约西亚的儿子玛探雅作犹大的王,并改名为西底家。
王下24:19-20描述,犹大遇到更严重的灾祸,人民被赶出犹大,完全是因为西底家所作的恶,以及百姓在他的领导下所犯的过错所造成的。
西底家作王第九年,灾祸就临到(参考王下25:1-4)。
由于西底家背叛,尼布甲尼撒就大举攻击犹大,对着耶路撒冷安营,西底家死守耶路撒冷,一年后,耶路撒冷遇到了大饥荒,全城的人都没有粮食,在这时耶路撒冷被攻破了。
西底家被挖了眼睛,用铜炼锁着,掳到巴比伦去,耶路撒冷遭受严重的破坏,大批人民被杀,圣殿被焚烧,殿中一切的财物也被掠走。
在公元前586年间,犹大国也就灭亡了(参考代下36:10-20、王下25:18-26)。
犹大境内外只剩下了一些民中最穷的人,在巴比伦的统治下以耕种为生,犹大成为了巴比伦的一个省份。
五.犹大亡国的原因1.犹大百姓离弃了神,不敬畏耶和华。
2.百姓不理会先知警诫,仍然一意孤行,在罪恶中生活,以致神向他们发怒,这实在是我们的鉴诫。
(参考耶44:2-6)第四、五课犹大被掳后的情况一.巴比伦的掳掠政策巴比伦从被征服的国家中,掳走一些精英分子,其实是效法以往亚述的作风。
主前约722年,亚述灭了以色列后,实施了人口混合政策,把以色列人掳到亚述,又把一群国外的上层阶级迁入以色列境内,以求把以色列民族同化了,昔日亚述的政策有效地减少被征服国家叛乱的机会。
而以色列人与外族通婚后所生的子女,就是撒玛利亚人,犹太人一直都歧视这些撒玛利亚人。
不过,巴比伦的政策有不同之处,巴比伦掳走犹大百姓之后,没有把陌生人迁入犹大地。
这政策对犹大有很大的益处;因它减低了犹大百姓与外族通婚的危险性,让犹太人保留了他们纯正的血统,不致占染了外邦拜偶像的风气。
二.犹大国内的转变1.民生概况:耶路撒冷沦陷后,犹大的历史起了急剧的转变,城中的优秀分子被掳走,圣殿受到严重破坏,耶路撒冷城因战乱变成了废墟,不少城邑遭巴比伦蹂躏,人民心灵饱受亡国所带来的创伤。
关于西方文化传承的书籍谈到西方文化传承的书籍,有很多经典和重要的著作。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书籍,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角度的西方文化传承:1. 《西方艺术史》(H.W. Janson),这本书是西方艺术史的经典教材,涵盖了从古希腊和罗马艺术到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西方艺术的重要作品和艺术家。
2. 《西方哲学史》(Bertrand Russell),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哲学家开始,一直到现代哲学的不同流派和思想家,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等。
3. 《西方文学史》(Paul Poplawski),这本书概述了西方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到现代文学的各个流派和作家,包括莎士比亚、但丁、乔伊斯、普鲁斯特等。
4. 《西方音乐史》(Grout, Donald Jay),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从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到巴洛克、古典、浪漫和现代音乐的不同风格和作曲家,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等。
5. 《西方政治思想史》(J.S. McClelland),这本书探讨了西方政治思想的演进,从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到现代政治理论的各个流派和重要思想家,包括亚里士多德、洛克、伏尔泰、马克思等。
6. 《西方经济学史》(Robert L. Heilbroner),这本书回顾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到现代经济学的各个学派和经济学家,包括亚当·斯密、凯恩斯、弗里德曼等。
7. 《西方科学史》(John Gribbin),这本书介绍了西方科学的发展和演变,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到现代科学的不同领域和重要科学家,包括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
以上这些书籍只是西方文化传承领域的一小部分,每个领域都有更多深入的研究和著作。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探索西方文化的传承。
文艺复兴书籍
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
洲出现了许多思想和艺术的变革,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文艺
复兴时期的书籍,是这个时代的重要见证。
《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杰作,它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
表作品。
这部作品以三部分的形式,讲述了诗人在地狱、炼狱和天堂
中的旅程。
它不仅具有意大利文学的代表性,还是人类文学史上的重
要组成部分。
《神曲》中所包含的对人性与善恶的思考,令所有的读
者深受感动。
除《神曲》外,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涌现了许多其他杰作。
《提高
良民道德宝典》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它是一部关于道德、荣誉和忠诚的剧作。
莎士比亚在这部作品中,深刻地探讨了人类
内心的善恶之辩。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世界知识的渴求使得书籍经销商愈来愈
普及。
在这个时代,经销商们追求的并不仅仅是金钱利益,而是对人
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经销商们不断地引入新书,让人们能够更深刻地
了解这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总之,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具有极高的娱乐性和教育性。
它们不
仅是文学史上的重要见证,也是人类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在我们使用数字技术进行阅读的同时,不妨拿起一本文艺复兴
时期的经典,重温那个时代的思想与文化。
西游记外文参考文献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要查找其外文参考文献,可以通过学术数据库、国际学术期刊、图书馆等途径获取。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外文参考文献:
1.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by Wu Cheng'en,这是《西游记》的英译本,由美国汉学家亚瑟·韦利(Arthur Waley)翻译。
这个译本在英语世界中非常流行,是《西游记》英文版的重要代表。
2. 《The Monkey King》 by Max Luthi,这是《西游记》在法国的法文译本,由瑞士作家马克斯·吕思(Max Luthi)翻译。
这个译本在欧洲法语地区广受欢迎。
3.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by Ho Chi Minh,这是越南的胡志明(Ho Chi Minh)翻译的《西游记》越文译本。
这个译本在越南广为流传,是《西游记》在越南的重要代表。
4. 《The Monkey King》 by Zhang Yimeng,这是《西游记》在德国的德文译本,由德国汉学家张义鸣(Zhang Yimeng)翻译。
这个译本在德国学术界和读者中具有较大影响。
5. 《The Monkey King》 by Cai Xianzong,这是《西游记》在日本的神话日译本,由日本学者蔡先踪(Cai Xianzong)翻译。
这个译本在日本文化界和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国际学术期刊、图书馆等途径获取更多有关《西游记》的外文参考文献。
百科萨班致蕃人书
萨班致西藏各地僧俗首领的信纸质。
长45.5厘米,宽7.3厘米。
西藏博物馆藏。
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班·贡噶坚赞致乌思藏纳里速各地僧俗首领归附蒙古,接受蒙古统治的倡议书。
全名《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乌思藏纳里速各地善知识大德及诸施主书》。
此等冤案,谁能来帮她平反?
广告
1246年萨班应蒙古皇子阔端之邀,携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抵达凉州。
次年,与阔端相晤,商定吐蕃地方归附蒙古之条件。
萨班将蒙古皇子的意旨告知吐蕃地方,并号召各地首领归附。
致蕃人书主要内容有:归附者官仍原职,成为大蒙古国之达鲁花赤;将各地官员姓名、百姓人数、贡品数额等缮写三份,一交阔端,一存萨迦,一由各长官收存;绘制一份标明已降与未降者情况的吐蕃地图,若蒙古大军抵达,避免归附者受害;各地官员迎送金字使者,必须与萨迦金字使者商议而行事,不得擅作主张。
信末,萨班奉劝各地首领接受蒙古统治者的条件,归降纳款。
同时,还开列出蒙古人喜欢的珍宝与土产,供各地首领参考选择以为供奉。
《萨班致蕃人书》受到藏族僧俗各界的欢迎和尊重,成为西藏自愿参加到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重要历史文献,对西藏地方纳入中国版图、元朝统一西藏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此,西藏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萨迦派获得西藏地区的政教领袖地位。
作为受人尊崇的历史文献《萨班致蕃人书》被完整地载入《萨迦世系史》一书,其传世抄本珍藏在西藏博物馆里。
西番雅书
主旨:指出犹大之罪行,若不悔改必招惹神烈怒之审判。
主旨:耶和华的日子。
历史背景:
西番雅(意:神所隐藏的;参2:3)乃犹大王室之后。希西家之元孙,故此与在位的约西亚王
有堂兄弟之谊(注40)。此外,他的身世如其名一样的隐藏起来。
犹大王玛拿西乃南国史上数一数二最坏之君王。他在位时,全国陷在史无前例的极度崇偶败坏之
光景里。他死后其子亚们登位,继承父亲之崇偶风习,与乃父不相伯仲。二年后亚们遭群臣杀害。
其子约西亚承继王位(640B.C.)。当时他才八岁,却与其父与祖父和恶行相背,行神眼中看为
正的事;十六岁时已显出他大有敬畏神的心(代下34:3);廿岁时除净国中一切偶像;廿六岁
时(622B.C.)定意修葺久已荒废之圣殿,在过程中找到神的律法书,藉此带来举国盛大复兴(参
王下22-23章)。那次的宗教改革,可与1517A.D.马丁路德的先后媲美。
当约西亚在位时,西番雅早已蒙召(西番雅为约西亚的堂叔),到时机成熟,民心倾向悔改归神
之时,西番雅把握机会,助约西亚一臂之力,企图挽回国道衰败的狂澜,向民传悔改之信息,是
为本书。
摘要:
西番雅的信息主要是宣告神严厉的审判(故他被称为旧约「最严词的先知」)及劝民悔改逃避神
的审判。他得蒙启示称神的审判为「耶和华的日子」。他是圣经中释明这观念最清楚的人。
根据西番雅所启示,「耶和华的日子」是:(1)耶和华献祭的日子(1:8);(2)惩罚的日子
(1:9,12);(3)悲哀的日子(1:10);(4)耶和华大日子(1:14);(5)忿怒的日子
(1:15a);(6)急难困苦的日子(1:15b);(7)荒废凄凉的日子(1:15c);(8)黑暗幽
冥密云乌黑的日子(1:15d);(9)吹角呐喊的日子(1:16);(10)耶和华发怒的日子(1:
18;2:2-3);(11)掳掠的日子(3:8);(12)万口颁神的日子(3:9-10);(13)清
尽罪恶的日子(3:11-13);(14)默然施行拯救的日子(3:16-19);(15)归回的日子(3:
20);兹把此观念表述如下:
本书可分二段:(1)耶和华日子的审判(1-2章);(2)耶和华日子的安慰(3章)。首段主
要论审判之对象,次段主要论审判之目的。
一、耶和华日子的审判(1-2章)
本书开启,作者先述自己的身分与权柄(1:1),再述著书之目的乃是记录神审判万国之宣告(1:
2-3),此后才逐点引述及释明其因由。
A.审判犹大国(1:4-18)
作者宣告百姓的罪恶众多,神必伸手惩罚他们。他责备犹大国,数算他们的罪行,这惩罚称为「耶
和华的日子」。
1.耶和华日子来临的原因(1:4-9)
作者分二方面论耶和华日子来临之因由:(1)崇拜偶像(1:4-6) 巴力(迦南人之神)、基
玛林(意:「长袍」,指拜偶像之祭司)、天上万象(亚述与巴比伦人之神,参王下23:5)、
玛勒堪(亚扪人之神,参王上11:7);这一切偶像与祭司都要接受神的审判;(2)道德败坏
(1:7-9) 强暴、诡诈、贪婪、偷抢、匪盗(「跳过门栏」即指偷匪,因他们怕触惹门神之怒
而跳越门栏进行偷盗)等都是国中领袖们所犯的罪(首领、王子、穿外邦衣冠者)。这是第二因
由受神所审判。
2.耶和华日子之描述(1:10-18)
在此作者亦分二方面描绘耶和华日子之性质:(1)耶和华日子之必临(1:10-13) 神基于上
述之因由必向他的百姓施忿怒之审判。他必如巡夜之人,携灯仔细察看,使无人逃脱(1:12;
这节不是如俗解「神必默然保守他的子民」) 「注41」。 他的惩罚必是澈底的(1:13),必
是悲哀的(1: 10-11);(2)耶和华日子之可怖(1:14-18) 神的审判日实是可怖的,非
人之笔可形容,其范围延及全地(1:18a),其程度则是「大大毁灭」(1:18b)。
B.审判外邦国(2:1-15)
作者向犹大国宣告神之审判后,跟着便向外邦国宣告神之审判。选民国受神之审判是固然的,然
而外邦国也不能逃离神之惩罚,因全地的人都「亏欠了神的荣耀」。
作者以呼唤犹大国集合听候神之处罚为首(2:1-2),而引人全地之人也要受罚。在宣告外邦
国之名单前,作者指出一个属灵原则:世上凡是任何人都要受神所罚,但若遵守神的律法,尊敬
神,寻求公义正直,神在施审判的日子必会保守(「隐藏」之意)他们(2:3);此点无疑是黑
暗中之明灯,死亡中之一线生机,也是全书中之一钥节。
此后,作者点数外邦十国;他们均是在过去和当时使选民国受苦的邦国。这名单非详录性而仅是
代表性, 代表历世以来凡反对神选民国的将来,也必遭神的审判。以选民国为中心,作者循西
东南北的方向引述此受罚之十国,表述如下:
经文 国名 方向(以犹大为中心)
(1)2:4a 迦萨 西
(2)2:4b 亚实基伦 西
(3)2:4c 亚实突 西
(4)2:4d 以革伦 西
(5)2:5a 基利提 西
(6)2:5b 非利士 西
(7)2:8a 摩押 东
(8)2:8b 亚扪 东
(9)2:12 古实 南
(10)2:13 亚述 北
二、耶和华日子的安慰(3章)
作者在本书的末段分二方面论神在灾难中所给的安慰:
A.审判之原因(3:1-8)
这段之目的是申述(参1:4-9)神施审判犹大国之原因。作者以神的公义与他们的不义作一鲜
明的对比,以示他们的受罚不是无原因的;这段是公义性的安慰,使他们得知神乃公义罚罪之神。
作者从五方面辅述犹大的不义:(1)不听从命令(3:2a);(2)不领受训诲(3:2b);(3)
不倚靠神(3:2c);(4)不亲近神(3:2d);(5)不义之首领(3:3-4)。他们要负受罚
责任的国家代表有四:(1)不正的国家首领(3:3a);(2)狠毒之民间审判官(3:3b);(3)
诡诈的假先知(3:4a);(4)亵渎之祭司(3:4b)。
而神的公义是(1)常新的(3:5a,「每早晨」);(2)不断的(3:5b,「无日不然」);(3)
明显的(3:5c);(4)审判性的(3:6);(5)条件性的(3:7);(6)惩罚性的(3:8);
罪人若不悔改,那能逃脱神公义的审判呢?
B.审判之目的(3:9-20)
西番雅对「耶和华日子」有双重的意义;一是审判性的(如1-2章),一是洁净性(如3章),
清除罪污。其实,只要人有深度之眼光,他必看到神的审判原是极深厚爱的表现,这就是神向选
民所施「默然的爱」;他甘愿让人误会,而用以后更美的结局来证明他爱人之质素。作者在六方
面分述审判之目的:(1)颂赞主名(3:9-10);(2)除净罪污(3:11);留下余民(3:12
-13);(4)清除仇敌(3:14-15);(5)施行拯救(3:16-19);(6)建立国度(3:20);
这六点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安慰。
* * * * * *
西番雅的信息是无比的激烈与凌厉,他的心必定非常沉重,他如此传,实有不得已的苦衷。同样,
神对世人的心也是公义与怜爱的混合;西番雅清楚窥摩此中「公义与怜爱」之配合,故他能在神
的烈怒中觅得神默然的爱。这爱是深沉的,是隽永的,是无声胜有声的,是以行动表显的;如同
知已朋友,心心相印;如同慈母与幼孩,后者安躺在母亲怀中;这爱是为谦卑顺服神的人(2:3),
也是为神所隐藏的余民所预备的(3:12-13),被神所隐藏的人是何等蒙福啊!学习安躺(隐
藏)在神的保守下,是每位信徒当学习的功课:
「安稳隐藏,主翅膀下,谁能使我离主爱,世间末期常常有患难,在主翅膀下有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