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革新,管理科学范文.doc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7
浅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摘要】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不畅、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安全风险增加以及档案管理规范不够等方面。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可采取加强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数据安全措施、加强档案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措施。
通过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的分析和改善建议,可以推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确保学生档案信息的安全与完整性,进而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应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存在、改善措施、工作流程、信息化水平、数据安全风险、规范性、总结反思、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一项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加,传统的人力、纸质档案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而随之而来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虽然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却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业成绩,还关系到学生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如何解决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信息安全水平,成为当前高校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难题。
通过本文针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意识引发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众多学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工作流程不畅、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安全风险增加、档案管理规范不够等。
这些问题给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也催生了改进和优化的迫切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急需加强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的意识引发,提高相关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2月下旬刊M 106高校管理丨G 高校户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冯 康(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西安 710000)【摘 要】 本文认为高校户籍制度有阶段性、管理型与服务型兼具、灵活多变的特点。
现行的高校户籍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解决途径:建立电子化户籍信息数据库;不再替往届生保留户籍档案;将高校户籍室由管理职能为主转向服务职能为主。
【关键词】 高校户籍管理;电子户籍信息库;服务性高校户籍管理是高校履行管理职能的重要一环,主要通过高校行政机关保卫处下属的户籍科或户籍室来实现。
计划经济时代,人口流动性非常小,各单位的人口数量相对固定,加上大学生数量在当时非常稀缺,高校的户籍管理工作压力并不是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加,加上高校逐年的扩招造成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高校作为接收外来人口的主要单位,其户籍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压力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高校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高校作为一种具有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具有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其户口虽然在名义上属于辖区派出所管理,但是其户口是独立的集体户口,且数量多、流动性大,公安机关本着“单位自管”的原则,将高校集体户交由高校自己管理,高校户籍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高校户籍室承担。
一、高校户籍制度的特点与普通户籍管理制度相比,高校户籍管理制度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高校户籍管理工作具有阶段性。
高校户籍管理工作有着鲜明的时间阶段,高校户籍管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新生入学季和毕业生离校季是高校户籍工作的两个高峰阶段,这两个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对户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要求。
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受理学生或教职工借用户籍卡、对零散人员开具落户介绍信以及办理身份证等事项。
其次,高校户籍管理工作具有管理性和服务性。
一方面,高校户籍室是学校的管理部门,其首要职能就是管理学生和教职工的户籍档案,除此之外,还承担给学生和教职工开具落户介绍信、办理身份证等工作。
高校大学生户籍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户籍管理的发展变化,高校户籍迁移与管理存在众多问题,分析高校学生管理现状,提出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弊端,提出完善大学生户籍管理的制度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户籍管理;现状;对策户籍制度是我国最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之一,也是维护我国社会秩序的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在社会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多年来我国高校一直沿用入学迁如,毕业迁出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户籍迁移给学生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户籍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户籍管理现状90年代以前,考入高校的学生几乎全部由生源地迁到学校。
2000年开始高校扩招,我校学生由原来一千多人一下增加到三四千人,学校户籍管理人员及学校所在辖区派出所户籍管理人员工作量一下增加好几倍。
而且本市招来的学生数量也不少,造成大量浪费和重复工作。
学生办理户籍手续要排队,每当学生入学和毕业季,更是户籍门口堆满人。
学生毕业后户籍迁移一般有几种,考入研究生的直接凭入学通知书迁到学校,工作单位接收户籍的迁到单位落户,但因近年来就业压力大,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未联系好工作便被遣送回原籍,或人才市场托管,对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没必要的麻烦。
近年来,户籍制度不断改革与户籍观念的淡化,致使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选择不迁户口,尤其城市的学生,更觉得迁户口手续麻烦,很少有人再把户口转入学校。
十多年前,农村学生考入大学就意味着“跳出农门”,能拥有一个城市户口是很风光的事情,农村孩子自然愿意把户口迁到城市。
如今,城市户口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而且,许多户口在农村的学生,户籍牵涉到一定的实际利益,更不会迁出了。
现在村里的大学生往回迁户口都比较难,自己将来还不知道去哪里工作,把户口留家里,将来如果土地被征用,也可以多算一个人的征地补偿,如果户口迁移出去就拿不到了,所以还是愿意把户口留在家里。
如果新生入学时想将户口迁到学校所在地,只要拿录取通知书在生源地的派出所,按学校要求办理户口迁移证,在开学时,把户口和迁移证上交学校户籍部门,就可以落户到学校。
浅析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摘要】大学生户籍档案管理是高校保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常年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模式、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过去学生户籍档案入学时迁来、毕业时迁走的惯例已显然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因此,改革大学生户籍档案管理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校学生户籍管理一、大学生户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户籍迁移手续烦琐容易出错。
目前高校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均需办理户口迁入、迁出等手续,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存有差异,有的地区手工填写存在字迹不易辨认的情况,其次少数民族学生姓名音译存有差异,还有缺乏更改或管理印鉴,户口迁移证随意涂改等情况,均严重影响户籍管理工作。
2.户籍长期滞留学校不利于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部分毕业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毕业生户籍长期滞留在学校,“持证不入、人户分离”和户口迁移证丢失等现象十分突出,客观上造成户籍管理混乱。
3.户籍变动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
部分学生为了将户口留在大中城市,暂时到一些并不喜欢或专业并不对口而设有集体户口的单位就业。
户口一旦落在大城市,则重新选择单位,户口则空挂在原初选择的单位。
一些专业对口、适合毕业生发展又十分需要这些人才的单位,由于没有设立集体户口,所以不被许多毕业生接受。
造成户籍管理的弊端究其原因很多,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1.大学生对户口迁移认识不到位。
按照公安部2003 年公布的户籍管理七项便民利民措施要求,大中专院校学生入学后是否迁移户口,可根据本人意愿决定。
现实中大学生入学迁移户口的比重仍然在95%以上。
很多学生担心如果户口不迁至学校,会影响到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等。
2.较低的大学生就业率。
高校不断地扩招势必带来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当年很难找到合适稳定的工作,因此不能及时将户口从学校迁出,或由于工作的变动频繁,户籍手续没有及时跟着变动,给高校的户口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基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的思考【摘要】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在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存在着信息不完整、档案管理流程繁琐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措施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等。
本文还探讨了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总结回顾了本文提出的观点,并展望了未来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重申了提高学生档案管理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性,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升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问题、改进措施、技术应用、安全风险、总结、展望、观点。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高校教育管理中,学生档案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学校管理的日益精细化,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学生档案是高校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的重要载体,涉及到学生的入学、学籍、学习、成绩、奖惩等各个方面,对于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管理秩序、提升教育质量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管理的需求,各类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重要问题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学生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成为当前高校管理者和信息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提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目前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个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够准确、及时和完整。
学生档案中包含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情况、奖惩记录等内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
在现实中,由于人工录入的方式容易出现错误,或者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档案中的信息可能存在错误或者遗漏。
第20卷第1期2018年1月大连民族大学%报Journal of Dalian Minzu UniversityV〇1.20,N〇.1文章编号:2096 -1=83(2018)01 -0079 -0=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郭军+,陈明华S,杨树清+,张敬荣H(大连民族大学a.保卫工作部;S.学校办公室;h图书馆,辽宁大连116605)摘要:结合高校学生户籍管理政策的变迁,分析了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认为存在着管理 难度加大、业务性质模糊和服务功能繁杂等问题。
提出了全面清点、核准基础数据,广泛宣传、强化法制 意识,多方沟通、争取合作共赢,内涵提升、满足服务需求,专兼同训、健全从业队伍等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中图分类号:D631.42 文献标志码:A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HouseholdRegistra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 U O J u n a,C H E N M in g- h u a E,Y A N G S h u- q in g a,Z H A N G J in g- r o n g c(a.Department of Security;b.Administration Office;c.Library,Dalian Minzu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116605,China)A b s t r a c t'Combining the changes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policy in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rchiv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sucha s more difficulty in management,fuzzy business nature,and complex service function.S om eadvices were presented,such a s overall check and approval of basic data,widely publiciz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legal system,multijDarty communication for win- win cooperation,improving the connotation and meeting the service demand,and special training for improving the working team.K e y w o rd 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file management高校学生户籍档案是大学生身份识别的重要 凭证,是高校一项既复杂零碎、又具有较强专业 性、政策性的基础服务保障与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之改革邱 河(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1)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户籍档案管理已不适应社会变革发展的需要,现行高校学生户口迁移管理制度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改革高校学生户籍档案,已成为我国户籍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户籍;管理;改革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58(2009)03-0060-02高校学生户籍管理是高校安全保卫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公安部门对户口类别的划分,高校学生既不是外来暂住人口,也不是流动人口,高校学生户口属于城镇集体户口的一部分,与高校人才培养管理目标紧密相联,通常需要高校协助管理。
高校学生户口由于紧密联系着高校的招生、教务、思想政治教育及毕业分配工作,所以除了表现有集体户口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管理要求和特点,从而形成了特定的户籍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高校在办学模式、招生办法、教学体制、就业管理诸方面的改革逐步深入,现有的户籍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及高校发展的需要。
对现有户籍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保证和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就成为目前各高校户籍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1]。
一、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现状及弊端多年来,我国高校一直沿用的学生入校时户籍档案迁来,毕业离校时户籍档案迁走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基于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将城乡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而产生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因为:(1)1997年以前,大学生的入学和毕业分配实行统招统分。
即大学生入学以后,根本不去考虑自己的分配,国家负责安排,接收单位必须照单全收。
这就把大学生本人的家庭出身等个人情况作为了毕业分配考察的重要内容,户籍档案发挥着重要作用。
(2)在计划经济下,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分配都是依据户口来作为凭证,大学生不将户籍档案迁入学校,就无法分配到计划供应的生活物品。
浅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学生档案是一个教育单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学校的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个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且讲究高效率的社会,人工管理文件档案的方式就显得效率低、保密性差。
本文从档案管理的内容、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的意见、措施。
标签:档案管理学生档案问题措施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它作为高校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高校对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做好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高校总体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1 管理体制不规范,管理人员队伍薄弱目前我国还未颁布相应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导致档案管理单位不统一。
有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有的由学生处负责、有的由系部负责、有的由档案部门负责。
如某学院学生档案管理由学生处管理学生事务的老师兼管,整个学院学生人数超过1万人才配备一名兼管老师。
随着学院扩招,新生数量的不断加大,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变的越来越复杂,原有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出现人手严重不足的现象。
加之兼管老师几乎未接受过任何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能自己摸索,现学现用,管理人员队伍相当薄弱。
1.2 管理技术落后,档案存放散乱现阶段学生档案主要以纸质档案为主,并且档案管理还是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在这种管理技术严重落后的情况下,学生要想查看自身档案,必须进行手动查找存放在档案柜里的纸质档案,不能进行信息网络搜索。
而且没有专门的学生档案室,档案只能分散存放在各办公室文柜里,存放较为散乱,不便于档案的管理。
管理方式实属粗放式管理,没能把学生档案管理网络化、科学化、现代化。
浅析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问题随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提出改进和解决方案。
1. 学生档案信息管理不规范在一些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信息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学生的档案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学习信息、奖惩信息等,这些信息的管理关乎学生的个人隐私和学业成绩。
而在一些高校中,学生档案信息的管理不够规范,存在着信息泄露、修改错误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和不便。
解决方案: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学生档案信息管理体系,采用科学的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确保学生档案信息的全面、准确、可靠,提高学生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2. 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冗余与重复在某些情况下,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信息冗余与重复现象。
由于学生在学校期间参加活动、获得奖项等,导致一些重复信息被反复记录或者信息量过大,造成学生档案信息的冗杂化,不利于信息的查找和利用。
解决方案:高校在学生档案管理中,应注重信息的精简和去重,避免重复的记录和信息量过大。
要规范管理学生档案信息的录入和更新,避免不必要的冗余信息,提高学生档案信息的整体可读性和可用性。
3. 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安全隐患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学生档案信息的管理安全关乎学生的隐私和安全,一旦出现信息泄露、丢失等问题,将会对学生和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4. 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统一标准在一些高校中,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学生档案信息的管理不够规范、统一和有序。
具体表现在学生档案信息的命名和分类不统一,造成信息的混乱和不便。
5. 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互通不畅在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的互通问题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学生的档案信息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共享和协同,但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着信息互通不畅的问题,无法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共享和传递。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方法创新论文7篇第一篇: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方法创新摘要:工程硕士是我国重要的学位与研究生成果,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高校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工程硕士的学籍档案管理也逐渐得到优化,但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即使总体来说工程硕士的学籍档案管理过程和方法趋于优化,有些高校仍然需要利用人力和手工对学籍档案进行传统管理。
本文将立足于当前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的一般形式,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的创新管理方法。
关键词:工程硕士;学籍档案;创新;管理方法一、目前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中依然存在着管理手段落后、职责分配有误等问题,下面结合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工程说是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管理观念与当今社会发展水平不匹配,管理手段落后于科技发展水平过多,至今大多数高校还在采用分部门合作的管理结构形式进行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的管理,这种管理手段缺乏统一的部门调配和信息平台,经常会产生信息传达不及时甚至有误的情况,各个部门都有独立的信息管理体系,表面上看起来具有较强的条理性,而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工作量,管理人员固步自封,极少产生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沟通,从观念到手段都体现出了传统管理的不足,完全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优速发展需要[1]。
(二)职责分配有误。
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的过程需要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和每位学生通力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学籍档案管理的效率,然而目前高校参与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的学生和教师以及高级领导人员都不能明确自身职责,学生只是将自身当做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中被管理者的形象对待,对任何有关管理方面的事宜皆不过问;教师认为对工程硕士的学籍档案管理应当由高效管理部门负责,产生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心态,缺乏责任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秩序,增加了对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的难度,学籍档案的管理流程形同虚设,直接影响了工程硕士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也为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造成了很大不便[2]。
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解析作者:吴凤英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6期摘要:高等院校学生的户籍档案属于国家人事档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重点针对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对策高校户籍档案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专业性、政策性以及零碎性。
随着我国户籍制度以及土地制度的改革,我国各大高校学生的户籍档案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且现阶段,我国全国高校新入学学生的户籍已经不再需要大量的迁移,而是由学生自主决定,自愿迁移。
但是随着我国高校毕业劳动基业、出国留学、社会福利保障等因素的变化,高校学生的户籍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一、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一)管理混乱首先,我国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的高峰期在每年的6月份和9月份。
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过于集中,导致档案管理员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非常庞大的工作量。
而此时涉及到的都是学生户籍档案中的基础数据信息。
而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户籍档案管理人员又十分有限。
在高峰期进行学生户籍档案管理工作,无论是由专门的户籍档案管理人员独立完成,还是临时调派人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现象,进而造成基础数据的混乱,增加了后期工作的难度。
其次,根据户籍管理制度以及居民身份证的管理制度,只要是年满16周岁,就需要办理居民身份证。
而当新生入学后,就需要进行学校集体户口所属管地的居民身份证的办理。
而当学生毕业后,如果异地就业就需要重新办理居民身份证。
这样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至少需要更换两次居民身份证,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导致了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的混乱。
另外,还有学生离校后会经过多次改派,高校就需要不断的根据情况进行统计数字的变更,增加了学生档案归档流程的复杂性。
最后,“三户”现象业导致了管理混乱。
即高校毕业生在短时间内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就只能将户籍档案滞留在学校;少数高校毕业生到外地打工后者自主就业,户口迁移证由其个人保管,没有进行落户;少数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并未返回原籍,长期不办理户籍档案的迁回,导致部分户籍档案文件发生了丢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沈潇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5期
摘要:档案管理是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2008年,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中增加了“学生类”,并且明确规定了高校学生档案由档案部门负责管理。这体现了国家教育和档案部门对高校学生档案的高度重视,也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19-02 高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就业及今后各级组织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更是每个学生由学院走向社会的重要人生履历。在目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学生档案作为毕业生质量的一项重要凭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有着诸多弊端,严重影响学生档案功能的发挥。如何加强和改革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谈谈我的一点思考。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确实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也存在诸多问题,尚需解决。
1.档案材料不完备。多年来,高校学生档案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致使高校学生档案没有明确的归档范围,收集工作随意性大。目前的大学生档案,普遍存在内容欠全面,材料欠完整,远远跟不上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许多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得不到及时的归档,如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计算机和其他技能等级证书复印件,社会活动材料等都没有收集归档,高校学生档案工作制度不完善的状况亟待改变。
2.师生档案意识淡薄。院系教师和管理人员往往重视学生的教育,而忽视学生档案工作,也没有经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缺少归档工作指导,因此,档案意识淡薄,缺乏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学生在填写归档材料时不认真、不仔细、不按要求填写,用圆珠笔填写,字迹潦草,用纸随意,造成档案材料质量不高
论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革新,管理科学-论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革新王松云1,杜艳2,李雪云31.宿州学院保卫处;2.宿州学院办公室;3.宿州学院人事处,安徽宿州,234000摘要:从高校学生户籍迁移与管理的现状着手,先分析其时间性与周期性、人数多、密度大、管理型与服务性的特点。
再指出现行高校户籍管理模式下存在的弊端,原户籍地—高校—工作单位所在地或原户籍地,在三或四年时间内,高校和派出所要办理学生户籍2次限时集中迁移,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易引发信息误差,这种管理模式已与高校和社会的发展脱节。
最后探讨高校户籍管理工作在政策宣传、业务学习、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革新与完善。
关键词:高校户籍;管理模式;革新策略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1)06-0093-03高校户籍管理是我国户籍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高校协助所在辖区公安机关进行管理。
同时,它也是高校保卫部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密切联系,表现在高校的招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因而,高校户籍管理又有特殊的管理要求。
1 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的现状1.1 从新生户口迁入来看我国高校户籍工作一直沿用的管理模式是新生入校时户籍档案随迁至校、毕业时迁至工作单位或原籍,这种模式基于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因为当时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分配都依据户口,所以大学生实行户口随迁制度。
而且,在当时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差别很大,非农业户口具有多项福利保障优势,在那个国人视“农转非”为香饽饽的时代,农村籍学生考上大学即跳出“农门”,就必然将户口迁到学校转为非农业户口。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扩招及毕业分配制度的取消,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制度也遇到挑战,户口随迁制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被削弱。
因此,2003年公安部推出了“户籍管理7项便民利民措施”,其中,规定大中专院校学生入学迁移户口凭本人意愿,户籍政策趋向宽松。
而且,近年来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强力推行新农村建设,出台了一些有利于“三农”的优惠政策。
若学生的户口留在原籍,在房屋拆迁和土地流转等方面都会获益,“农转非”的吸引力日趋于淡化,大学生户口的迁移量呈下降趋势。
1.2 从毕业生户口迁出来看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1],其中第7条规定: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籍档案保留在校2年。
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就业压力,但这实际上形成了“人户分离”的情况,“人户分离”给已毕业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晋升等也带来一些不便。
在学校方面,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部分毕业生在毕业时工作未落实,将户籍和档案保留在校。
然而新生的扩招和毕业生的保留使得高校学生户口数量增加。
其次,根据政策,毕业生在2年期限已满时,必须自行到学校办理户籍和档案迁出手续,而部分期限已满的毕业生不及时到校办理,其户口变成了遗留问题,学校的户籍管理工作陷于被动,同时也影响高校和公安部门对这部分人员的有效管理。
2 高校户籍档案管理的特点2.1 时间性与周期性高校户籍工作呈明显的时间性和周期性特征,每年6月毕业生户口迁出、9月新生户口迁入。
每年秋季,为缩短师生户口迁入学校过程中的“真空期”,即入户申报过程中,从材料受理到计算机录入、数据核对到最终进入公安机关人口信息数据库真正意义的落户所需的时间,学校户籍管理部门与公安机关在密切配合,加班加点尽快完成。
在每年6月底拿到毕业生就业派遣数据后,到毕业生离校就一周左右时间,这种大规模的学生户口迁移工作,必然要求高校的户籍部门和公安机关加班加点才能及时完成。
2.2 人数多、密度大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户口迁移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当年全国普通高校仅招收新生约160万人[2],而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达639万[3],这给高校及公安机关的户籍管理增加了难度:一是高校和派出所需要足够空间储存学生的户籍资料,二是要投入人力对大量的户口迁移证等材料进行整理、登记和归档[4]。
2.3 管理性与服务性建立户籍档案的目的是公安机关便于对所辖人口进行管理和控制,是国家以户口登记、调查及身份证颁发、查验为手段,收集、确认和提供有关公民身份信息的一种行政管理行为。
纵观我国高校户口管理模式,学生入学后,户口迁入到学校专门设立的学生集体户口,所有学生都使用统一的街道和门牌地址。
从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角度来讲,高校户籍管理作为广泛户籍管理的意义不断丧失,管理功能日渐弱化。
从目前高校户籍管理的实践来看,多数高校保卫部门设一二名专职人员管理学生户口,并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管理工作,户籍档案工作更多的是为师生提供户籍相关的服务。
3 现行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的弊端3.1 “多次迁移”的浪费和信息谬误原户籍地—高校—工作单位所在地或原户籍地,在三或四年时间内,学生将面临2次限时集中迁移,在处理大量户口数据时,容易造成姓名、民族、籍贯、出生地、身份证号码等重要信息出错。
一是户口信息数据量大,难免因核对不细造成误差,二是学生对户口迁移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其本人对迁移证内容不核对。
这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浪费,还给学生以后信息的确认带来一些后遗症。
3.2 已不适应现今高校的发展和改革虽然“学籍、户籍脱钩”是高校发展的方向,但“学籍”与“户籍”一体化仍是现行高校实行学生户口管理的主要办法,即按院(系)、专业和年级分类建档,便于管理和查阅户口资料。
随着高校学科体制的改革,现在有些高校学生在读完一学期或一学年后,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专业就读,在这种形势下,新生入户口时就无法填写其院(系)和专业,分类归档也就没有合适的标准,日后查找户籍资料就相当麻烦。
高校毕业生户口可以在学校保留2年的政策的出台,导致有些毕业生户口滞留学校,目前还呈上升趋势。
而且,高校对其管理权限也无法界定,这就使得高校户口管理工作处于一种尴尬局面。
3.3 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就业形势和人们就业观念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毕业生在私人企业、三资企业就业,自主创业也呈上升趋势。
但受限于落户指标,这部分毕业生很难如愿将户口落到工作地点,而他们又不想将户口迁回原籍,于是出现了“口袋户”,即持户口迁移证不落户,这不利于公安机关的户籍管理,也影响公民义务的履行和权利的行使。
此外,“空挂户”、“人户分离”现象十分突出,有的将户口挂在人才交流中心,有的空挂在学校,有的空挂在家中。
如果他们办理出国手续、开具结婚证明、作无犯罪记录等事宜时,就将颇费周折。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户籍管理制度已经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
4 高校户籍档案管理的革新策略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人口、教育、医疗、社保等多方面的压力,户籍制度在短期内难以取消,所以,高校户籍档案管理工作要逐步革新和完善,使之与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发展相适应。
4.1 加大户政宣传力度户籍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学校保卫部门要及时、有效地宣传涉及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的新政策,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大户籍政策的宣传力度。
如在学校保卫部门的网站中开辟专栏,发布相关户籍管理制度信息,也可在网上进行疑难解答,还可在新生的“入学宣传手册”以及“入学须知”中加以宣传。
通过多种平台,使家长和学生明白户籍政策。
4.2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户籍工作人员要学习相关户籍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还要及时掌握有关户籍政策的变化情况。
通过进修学习、与同行交流等形式,提升业务能力。
与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户籍服务。
同时,明确规定户籍档案归档工作中的职责,做到新生一入学就要及时处理户籍迁移证、身份证等材料的审定工作,并同步做好落户、建档工作。
4.3 推进网络化管理,简化迁移手续如今是网络时代,应逐步推进户口迁移工作网络化,即大学生的户口迁移不再采用学生自己持《户口迁移证》等材料入户,而应利用全国公安人口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共享的资源平台,实行网上迁移,这样,既方便又准确,这一高效的模式将成为户籍管理工作的长期愿景和发展方向。
“网上迁移”实现后,迁移户口只需在迁入地派出所一次性办结,不必像过去那样在迁出地和迁入地两头奔波,各公安机关之间也可迅速查询系统中常住人口的住所、照片等信息,扩展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社会功能。
户口“网上迁移”不仅可以方便学生,也可减少户籍工作人员短期内庞大的工作量,还可有效降低户口迁移中的信息误差。
4.4 建立学生户籍信息管理系统短期内我国还不能彻底取消学生户口迁移的相关规定,所以,高校应努力建立学生户籍信息管理系统,使高校学生户籍管理实现信息化。
这可以借鉴公安部门已经实现的人口信息网络化管理的经验[5],并结合高校自身情况,构建高校学生户籍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该既可以与公安机关实现局部资源共享,同时又应该可以对高校学生户籍单独管理,形成准确完整的高校户籍信息数据库。
这样,户籍工作就能实现高效服务的管理目标。
例如,学生户籍迁入学校,学校可与公安部门进行信息对接,将户籍信息自动接入数据库。
当学生毕业,学校办理毕业生户口迁出时,可直接将数据资料反馈给所在辖区的公安机关。
这样既能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还可以减少户籍迁移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工作效率。
5 结语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同时,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育体制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使高校户籍档案管理积极为高校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