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核心种质及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15.31 KB
- 文档页数:5
玉米种植调查报告玉米种植调查报告玉米种植调查报告1玉米产业现状及问题浅析玉米产业:围绕玉米生产形成的产业链,包括玉米生产前的种子、及产出后在产品消费过程中涉及的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化工工业、医药工业、生物燃料等。
一、玉米产业概况1.玉米生产概况在世界谷物总产量中,玉米居第2位,仅次于小麦。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拉美、非洲把玉米生产放在首位;而亚洲则放在水稻、小麦后的第3位。
玉米是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包括53个发展中国家种植玉米。
未来10~20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平均产量持续提高,总产量不断增长;玉米的用途将更加广泛,加工更精细;饲用玉米的数量将占有更大的比例;玉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目前,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玉米生产国,这五国的产量之和达到世界玉米总产量的70%以上。
从数据来看,五国的总产量仍在不断的上升当中。
20xx/11年度(7月到次年6月)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8.253亿吨。
其中,美国玉米产量为3.302亿吨,相比之下,早先的预测为3.363亿吨,上年为3.33亿吨。
预计中国20xx年玉米产量为1.68亿吨,较上年增长2.5%或403万吨。
欧盟27国玉米产量可能达到5560万吨,低于早先预测的5770万吨,上年为5580万吨。
美国和中国的玉米产量占世界玉米总产的60%以上。
预计到20xx/2013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38亿至1.39亿公顷之间,单产将由4.56吨/公顷稳定增加到5.12公顷。
因单产的增加,总产量也稳定增加到8.2亿吨。
年平均增长1.34%。
20xx 年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98万公顷,较20xx年增加18万公顷。
预计20xx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056万公顷,较上年增加10万公顷,增幅为0.3%。
2.玉米消费情况自1999年起全球玉米总需求一直保持在6亿吨以上,并且呈刚性增长态势。
世界玉米消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1期总第301期2021年1月农业科技与装备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ogy and EquipinentNo.l Total No.3()lJan.2021玉米品种硕达709选育研究高守山(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沈阳110300)摘要:以玉米自交系zh81为母本,以玉米自交系snlOl为父本,采用常规育种技术手段和系谱选育法,组配而成中晚熟玉米杂交种硕达709,通过品种试验,考察硕达709品种及亲本特征特性,介绍其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杂交种硕达709的推广应用 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杂交利X选育;硕达709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21)01-0001-03为选育出高产、稳定、早熟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利用地方核心种质资源,引入国外早熟抗病种质,通过常规育种技术手段,采用系谱选育法,选择优良的自交系,组配出H标杂交种硕达7091品种来源1.1杂交种来源玉米杂交种硕达709是以玉米自交系zh81为母本,以玉米自交系snlOl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父母本均为自选系,硕达709于2017—2018年参加沈阳市沈丰种业有限公司组织的品比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玉米杂交种硕达709在2017和2018年分别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22%和8.71%;从区域适应性、品质、抗性等综合表现来看,硕达709具表1硕达709品种试验Table1Variety test of Shuatar709/(kg/667m')承试单位(试验地点)2017年2018年产量对照产量增产率/%产量对照产量增产率/%沈阳市沈丰种业有限公司(沈河区)982.03897.629.40878.42764.4514.91黑山县铁泉种子经销处(黑山县)869.62788.5310.28655.93623.47 5.21铁岭市铁南种子有限公司(银州区)843.53783.957.60621.53556.2611.73沈阳市法库农业科学院(法库县)875.82817.457」4752.07703.05 6.97辽中县福生农作物试验中心(辽中县)1001.94926.608.13814.91752.678.27营口沐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大石桥市)750.45665.6212.74784.95746.36 5.17平均887.23813.309.22751.30691.048.71有适应性好、高产、稳产、抗病、抗倒、耐密的特点,品质中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精播机收型玉米新品种青卓918的选育及应用研究徐青松1 徐劲松2 骈跃斌1 赵 明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太原03003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忻州034000;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太原030031)摘要:山西青卓玉米种子研究所通过收集、整理外来种质资源,结合当地种质资源,经过上千份材料的筛选,杂交改良培育新的组合,新组合培育的杂交种改变了外来品种中表现的不抗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且整体降低了株高和穗位高,增加了次生根的抓地能力,抗倒伏,且果穗成熟时高度整齐一致,苞叶自动蓬松,更适合机械化作业,在苗期单粒播种减少人工间苗,属密植型,改变了传统玉米种植模式,提高单产和效率。
青卓918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是以自选系X4835为母本、自选系X350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种,于2018年5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180011,适合山西省春播中早熟区域种植,春播生育期128.8d。
2015-2017年参加山西省春播早熟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3033.5kg,2年16点全部增产,比对照大丰30平均增产12.4%。
关键词:玉米;青卓918;精量点播;机收;早熟玉米是目前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禾谷科作物之一,玉米种子因其独特的商品价值造就了一批世界闻名暇尔的种子公司,从玉米种子营业额和玉米品种的知名度来分依次是:杜邦-美国先锋国际良种公司、瑞士诺华集团玉米种子公司、法国利玛格兰种业集团、美国孟山都玉米种子公司、德国KWS种业集团等。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玉米生产国,20世纪80年代,上述跨国公司就开始在我国设立办事机构,聘用技术人员,布置品种试验,努力实现植根本土化,其中最成功的为美国杜邦-先锋国际良种公司先玉335、先玉32D22、先玉696、先玉508、先玉218、先玉420等6个国审品种,以及省审的先玉688、先玉820等一大批先锋玉米品种;德国最成功的特早熟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以及KWS3685耐密抗倒伏玉米新品种,为我国玉米技术创新实现玉米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种质基础,先锋玉米和德美亚玉米代表了当代世界上玉米先进水平,这些玉米材料的品质特征,对于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值得借鉴的[1]。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48]ChenSD,LanYB,ZhouZY,etal.EffectofdropletsizeparametersondropletdepositionanddriftofaerialsprayingbyusingplantprotectionUAV[J].Agronomy,2020,10(2):195.[49]张瑞瑞,张 真,徐 刚,等.喷雾助剂类型及浓度对喷头雾化效果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20):36-43.[50]王潇楠,何雄奎,宋坚利,等.助剂类型及浓度对不同喷头雾滴飘移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22):49-55.[51]FornasieroD,MoriN,TirelloP,etal.Effectofspraydriftreductiontechniquesonpestsandpredatorymitesinorchardsandvineyards[J].CropProtection,2017,98:283-292.[52]赵峻逸,薛士东,宋小沫,等.农药药液物理性质对雾滴空间运行规律的影响模拟研究[J].农药学学报,2020,22(2):306-314.[53]何 玲,王国宾,胡 韬,等.喷雾助剂及施液量对植保无人机喷雾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分布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7,44(6):1046-1052.[54]顾中言,徐德进,徐广春.田间药液用量影响农药单位剂量防治效果的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3):2513-2523. [55]曾 文,邓继忠,高启超,等.用P20型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5):53-59.[56]赵莲英.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防治水稻主要病虫的药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4):144-146,155.[57]沈小英,刘暮莲,罗彩英,等.防治水稻有害生物田间效果评价:基于植保无人机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钻蛀性螟虫[J].广西植保,2021,34(4):6-8.[58]康飞龙,李 佳,刘涛,等.多类农作物病虫害的图像识别应用技术研究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2):22-27.[59]TeskeME,KaufmanAE,ThistleHW,etal.DropletevaporationcorrectionsforaerialspraydriftmodelingⅠ:theoreticalconsiderations[J].AtomizationandSprays,2003,13(2/3):8.[60]田志伟,薛新宇,李 林,等.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1):37-45.张军刚,郭海斌,许海涛,等.玉米南方锈病抗性机制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7):7-14.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07.002玉米南方锈病抗性机制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张军刚,郭海斌,许海涛,冯晓曦,许 波,王成业(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玉米南方锈病是由活体营养型真菌多堆柄锈菌(PucciniapolysoraUnderw.)侵染引起的一种叶部病害,该病害可引起玉米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50%以上。
玉米种子资源pvp名称解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玉米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极大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玉米种子资源的PVP(植物新品种保护)名称解释成为一个关键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玉米种子资源PVP名称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其命名规则和要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简要概述了文章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PVP名称的含义以及玉米种子资源的重要性。
然后,在第三部分将解释PVP名称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将探讨政府机构对于PVP命名进行监管与审核,并讨论市场竞争中选择PVP名称时所面临的重要性和策略选择。
最后,通过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在玉米种子资源PVP名称解释方面可能采取的一些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玉米种子资源PVP名称解释进行深入研究,加深对PVP名称的理解和意义。
同时,探讨PVP名称在保护与利用玉米种子资源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政府监管与市场竞争对于PVP命名的重要性和策略选择。
通过全面分析和综合研究,期望为未来玉米种子资源PVP名称解释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本部分简要介绍了“1.引言”的内容。
这部分旨在概述文章的背景、目标和结构,并阐明文章对于玉米种子资源PVP名称解释的研究意义。
2. 玉米种子资源PVP名称解释2.1 PVP的含义PVP全称为植物品种保护(Plant Variety Protection),是指对新育成的植物品种进行法律保护的制度。
它旨在鼓励繁育者进行创新并确保其在市场上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项制度不仅促进了农作物的数量和质量改善,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 玉米种子资源的重要性玉米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玉米品种的多样性对于实现粮食安全、经济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玉米种子资源是保证世界各地玉米产量和质量稳定提高的基础,因此对该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一、引言玉米原产于南美洲,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集粮、饲、经“三元一体”的优势作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来,玉米在解决温饱问题、保障粮食和饲料安全、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工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玉米消费量迅速增加,玉米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解决温饱的主要粮食作物,发展成为禽畜饲料、工业原料、餐桌副食、能源作物四位一体的多样化格局,特别是近年来再生能源(汽油醇)与精深加工(化工醇)领域赋予了玉米新的内涵,工业加工比例急速增长,多元需求使玉米成为21世纪举足轻重的战略资源。
近5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玉米品种完成了6次更新换代,并且使优良品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n1。
我国玉米优良品种的广泛使用,加上良好的栽培技术,是我国近年来玉米产量稳步提高的关键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缓解能源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据测算,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如果按玉米占粮食份额的四分之一计算,到2030年我国玉米的总产应达到1.6亿一1.75亿吨。
在玉米播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要求玉米单产在1998年351公斤/亩的基础上,年均增长5公斤庙才能基本满足对玉米的需求乜1。
因此,提高玉米产量对我国农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十分重要。
1.1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1.1.1种质资源的概念作物种质资源(GermplamResources)Y..被称为物遗传资源(GeneticResources),指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n1。
第1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总结时刻。
作为一名玉米育种者,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既要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又要为农民的增收致富出谋划策。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带领团队在玉米育种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研究方向过去一年,我们团队紧紧围绕玉米育种的核心技术,开展了以下研究方向:(1)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以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为目标,选育出适应不同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
(2)抗病抗逆玉米育种:针对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和逆境,选育出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
(3)玉米分子育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玉米重要基因的功能,为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2. 工作进展(1)选育出多个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队共选育出10个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其中3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
(2)取得抗病抗逆玉米育种突破:针对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纹枯病、茎腐病等病害,选育出抗病性强的新品种,提高了玉米产量。
(3)玉米分子育种取得进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成功解析了玉米产量、抗病性等重要性状基因,为玉米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团队建设1. 人才培养过去一年,我们团队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2. 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分享研究成果,拓展视野,提高团队知名度。
三、存在问题与展望1. 存在问题(1)种质资源贫乏: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相对较少,限制了玉米育种的发展。
(2)育种技术有待提高:部分育种技术仍处于传统水平,难以满足现代玉米育种需求。
(3)市场竞争力不足:部分玉米品种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2. 展望(1)加强种质资源搜集与利用:积极开展国内外种质资源搜集,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
(2)提升育种技术水平:引进先进育种技术,提高育种效率和质量。
(3)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玉米品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玉米品种。
黄淮海南部夏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1)黄淮海地区玉米核心种质资源的发掘、改良与创新利用(2)黄淮海地区玉米重要农艺学性状生物学基础研究(3)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鉴定(4)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研究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设有玉米超高产栽培、玉米抗逆生理与栽培、玉米营养与施肥、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玉米有害生物防治、玉米生产机具研制、玉米品种利用等七个研究方向。
建有玉米栽培、玉米逆境生理、玉米生理生化、玉米有害生物控制、玉米土壤与营养、玉米机械化研制等6个功能性实验室和300亩高标准试验田及650平方米田间实验用房,1100平方米网室和1150平方米全自动旱作棚。
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下设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创新等4个研究室和1个办公室。
建立有生物技术、种质资源创新、抗病虫育种等7个实验室,建有农场实验站和50平方米的低温种质资源库。
分中心在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雄性不育、生物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5项。
在国家核心等学术期刊以及国际、国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26篇。
育成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玉米新品种5个。
其中,豫玉22、豫玉15分别获国家新品种后补助1等奖和2等奖。
豫玉22是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
分中心是国内长期坚持利用轮回选择开展种质创新研究的单位,先后构建和改良了“豫综5号”等不同特色群体及其杂优利用模式。
通过引进大量热带种质,利用温热种质互导,创造了200多份半外来群体。
现有自选优良自交系1000多份;国内外引进自交系上千份;各类遗传材料500多份;各类基础群体200多份。
目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6项。
2.5人工辅助授粉玉米在雄穗开花末期,雌穗吐丝后期对尚未受精的雌穗进行辅助授粉,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2.6去雄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一般能增产10%左右,时期为雄穗刚抽出顶叶而未散粉为宜,采取隔行或隔株拔除雄穗,去弱去劣,选晴天10:00~15:00进行。
3收获适当晚收可增产10%左右,抢晴天及时细收,做到颗粒归仓,高产增收。
种质资源是玉米遗传育种的物质基础,玉米新品种的每次重大突破,都是依赖于种质资源中关键有利基因的发现与利用。
遗传基础狭窄以及种质资源匮乏是玉米育种工作的瓶颈。
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拓宽我国玉米遗传基础的重要来源。
热带种质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温带种质不具备的许多抗逆性,可以拓宽温带地区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基础,创建新的杂优模式。
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是我国较早开展玉米热带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的单位之一,育成的沈137玉米自交系是我国北方最早应用的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之一,也是目前国内玉米种质资源中光合效率最高的育种材料,为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利用沈137又育成了沈3336自交系,组配了沈玉21等系列玉米杂交种,为玉米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1沈137的选育及应用1.1沈137的选育玉米自交系沈137选自玉米杂交种6JK111。
6JK111是沈阳市农科院1990年从美国先锋公司引进的普通玉米杂交种,经田间种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遂利用其进行二环系选育。
沈137从1990年开始选育,采用系谱选系法,经沈阳、海南三亚不同纬度严格选择,早代测配与晚代测配结合,并经2次病害接种异地鉴定,连续多代自交,1992年冬其主要性状基本稳定开始测配并应用。
1.2沈137的生物学特征沈137苗期叶色深绿,叶鞘深紫色,叶缘紫色;成株株高205.7cm,穗位94.0cm,穗柄适中,总叶片热带玉米种质资源沈137的创新利用研究王玉全刘元芝(辽宁省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沈阳110034)摘要:玉米P群种质是我国玉米育种重要的骨干种质类群之一,沈137是我国北方最早应用的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之一,也是目前国内玉米种质资源中光合效率最高的育种材料,以沈137及其衍生系组配了沈单10号、沈单16号等33个玉米杂交种,推广遍及国内各大玉米主产区,为扩增玉米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做了巨大贡献。
玉米单倍体诱导选系方法研究进展摘要单倍体诱导选系的方法是一种快速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新方法,可以大幅提高玉米育种的效率。
该文就如何提高单倍体的诱导频率、单倍体的鉴定以及单倍体的加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育种玉米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直接影响到畜牧、轻工、能源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的基础和关键是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
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常规方法有系谱法、回交法、轮回选择法等,但这些方法育种周期长、消耗资源多。
采用单倍体育种,可提高玉米自交系的选育效率,经过1~2代就可以得到纯合的玉米自交系。
诱导产生单倍体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利用单倍体诱导系诱导产生单倍体的方法不仅成本较低,而且诱导频率高。
1 高频诱导系的选育单倍体诱导选系的方法最早是由Chase在1949年提出的,采用人工或自然加倍的方法,将自然发生或人工培育的单倍体植株培育成纯合的二倍体植株,然后从中选育纯合自交系。
1956年Coe发现了Stock6及其衍生系,这种特殊的玉米材料能诱导玉米单倍体,使玉米单倍体诱导选系从理论上升到实际应用的层次。
张铭堂等在1992年将ACR-nj基因和ABP1基因导入Stock6,ABP1基因可控制不定根、叶鞘、茎秆色素的形成,ACR-nj基因能控制籽粒糊粉层、胚芽色素的形成,张铭堂等因此选育出了具有籽粒和植株显性双遗传标记的孤雌生殖诱导系。
导入标记基因后的Stock6存在许多缺陷,如诱导率较低、花粉量很少、结实性差等。
单倍体诱导选系方法的关键环节是单倍体的诱导。
诱导系的诱导率直接关系到单倍体发生的数量。
Krasnodar Markers(俄罗斯)、SW14(法国)、MHI(摩尔多瓦)以及后RWS和UH400(德国)均是通过杂交改良法从Stock6中衍生出的高频新诱导系。
我国利用单倍体诱导选系开展较晚,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国玉米地方品种研究现状及展望作者:董二飞姚启伦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4年第01期董二飞,姚启伦.我国玉米地方品种研究现状及展望[J].南方农业,2014,8(1):15-19摘要从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抗逆性、遗传潜势及改良与利用等方面综述了玉米地方品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关键词玉米;地方品种;研究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1-015-05玉米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400多年,经过复杂的地域环境和长期的人工栽培驯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适应性较好的地方品种,成为我国玉米育种不可或缺的种质资源,改良和利用玉米地方品种是解决当前玉米育种种质基础狭窄和品种适应性差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据调查,我国已收集、保存有2万余份玉米地方品种,这些地方品种在我国玉米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玉米地方品种具有异质性、地域性、多样性和分散性等特点,目前系统地研究我国玉米地方品种的报道较少。
为此,分析总结了我国玉米地方品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希对玉米地方品种的收集、鉴定与利用有所帮助。
1 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1.1 表型遗传多样性地方品种是玉米传入我国后,经过复杂的地理环境气候适应和长期的人工驯化而形成的,在表型特性方面呈现出各具特色的一类品种。
对这些种质的表型特性进行全面的鉴定与评价,再进行选育和遗传改良,是其高效利用的基础[1],并对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Li等[2-3]选取了我国国家种质库中所收录的13521份地方品种,根据品种间的地理来源及表型多样性评价指标,对玉米地方品种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西南地区的玉米地方品种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较高。
刘志斋等[4]对我国玉米地方品种核心种质中所收录的799份地方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的地方品种在抽雄期、吐丝期、散粉吐丝间隔期以及抽雄散粉间隔期等4个花期相关性状上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