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42.28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

作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成长和自我发

展的基础,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欢迎参阅。

在中心学校组织的人人讲“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暨“金牌”教师评选活动中,我听了本组

每位教师的课,也参加了十几次的评课活动。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我学到了许多值得肯

定的经验,但是也有些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一、不能片面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双基训练

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就是探究法则公式的课堂,

本身设计的有例题和习题,但是在探究环节使用时间过多,从而导致训练时间不够。并且

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但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探究,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探究活动,不管

是否必要,一节课安排十几个探究活动,接二连三地组织相互讨论,看起来学生都在主动

地学习、探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探究、思

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大多数学生在说笑、看热闹,活动完成以后.还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有些问题一看就懂,一点就明,但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兜了很大个圈子,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

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

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合作交流,不论是否必要,

每常课都让学生合作交流好多次,从外表上看似乎很有实效,如果认真观察和了解一下活动情况,就会发现有学生不能认真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做与合作交流无关的事。有些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赖他人,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交流时只做一个听者,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得不偿失。还有些教师,上课前没有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上课随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没有针对性,有些交流讨论的内容层次浅,没有交流讨论的价值。如果长期采取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又不利

于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不能片面强调能力训练

忽视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建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没有知识不可能形成能力,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教学中,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都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

神的过程,都应受到重视。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不

予关注,对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一带而过,急忙转入解题教学,认为只有通过解题这样的能力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在教学中任意增加例习题的数量和难度,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这种片面强调能力训练的做法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和创新精神.又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并没有要求教师在超出学生认知水平

的条件下,任意加大例习题训练的数量和难度,更没有要求为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使学

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和动手操作来体验感

知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理解、掌握、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得到创新精神的培养。训练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浅人深,让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都得到发展。

总之,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不能搞片面性和形式主义,

要针对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北师大版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

1。根据新课程概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

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

2。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

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活

动中学会运用角平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理念。

3。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

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①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②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合语言表述角平分线性质,并互动说理证

明;③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④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

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

4。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

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

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证明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

5。评价方式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

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华东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十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成功之处:我用一句话来说明本节课中我的成功之处,那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节课我

围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紧扣“方法”二字进行突破;使学生从知识技能到

思想方法上都得到培养;让学生在带着问题自读教材中学会阅读;在小组活动中学会知识的

探索和归纳;在一题多解中训练发散思维,从而使能力目标得以达成,也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为了真正让学习知识落到实处,我又在每得出一个知识点后及时给出专项练习题强化训练;再分别以A、B、C三个水平层次进行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使

知识目标顺利达成,也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足之处:反思本节课的教

学过程,我认为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第一个地方是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文字语

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发现基础较差的同学不太容易

理解,反思之后我觉得:如果老师先把第一个性质的符号语言转化示范出来,再以填空的

形式由学生尝试完成后两个性质的转化可能效果会更好,教学难点更容易突破。第二个地

方是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分组活动折纸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主要还是优等生

控制着整个局面,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只是看和做助手的份。如果我改成每个小组都定成绩较差的那个学生为发言人,使他们有表现的机会,然后成绩较好的一名学生为补充发言人,及时补充和完善小组得到的结论,可能更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是一门遗憾

的艺术,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在反思中消除遗憾,才能不断地改进、完善教学,不断地提

高教学水平。仰望星空,它是那样的辽阔而深邃:教学教育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我学习新课程的这段时间里,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

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成为

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

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