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与日本80年代经济模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发展与日本80年代经济模式分析

内容提要: 80年代,适应制造业发展成长起来的日本市场经济,表现出对制造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优势。而从那以后日本经济出现长期不景气,从深层次看,实质原因是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新经济时代的失灵问题。从调整模式的角度进行制度和结构的改革来对应新经济的挑战,不仅是日本面临的问题,也是值得中国经济发展中借鉴的问题。

关键字:市场经济模式制造业新经济中国人口城市化金融结构

市场经济模式制造业新经济曾被誉为创造了亚洲奇迹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表现出强大的增长和竞争活力,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却显得对应迟钝,缺乏竞争活力。在短时间内将成功与失败两面的先后展现,为我们全面熟悉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提供了正反两面资料。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经济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全面的熟悉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有以下一些特征:

1、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配置方式具有更大的权利。从所有制的角度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市场经济。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从大范围来看,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西欧和北美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市场导向型市场经济,具有东亚文化背景的东亚地区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日本的市场经济则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

2、从国际与国内市场看,是对国际市场高度依靠的外向型经济

由于两大原因,使日本的市场经济表现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靠性:一是国内资源的短缺。二战后日本推进大规模的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大量进口原料和能源。为了解决在大量进口中形成对外汇的大量需求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在增加进口的同时,必须增加出口。所以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靠性,就成为日本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二是二战之后支撑日本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和资本的积累,也需要在引进中进行。这些因素使得日本的市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很高的开放性。

2、从宗法关系与市场关系混合中生成的企业制度,是一种团队精神很强的企业

制度

在80年代,人们总结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功的经验中,曾将布满团队精神日本企业制度作为主要经验予以研究。高度敬业和布满团队的企业精神是如何形成的,这曾是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日本企业高度敬业的团队精神来自其特

有的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从总体上看,是由两种力量或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法依附关系与市场竞争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3、从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上看,是赶超性学习模式

日本产业政策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产业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追求规模经济、鼓励企业间的合并与联合,追求卡特尔效应;二是适应日本经济外向型特点,鼓励出口始终是日本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三是坚持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置于产业政策的核心,使产业推进和升级始终在技术进步的中进行。日本产业政策这三大特点与日本战后赶超性总体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通过大规模生产提高引进技术的重复使用效率,然后在开拓的国际市场中进行销售,在短期内实现赶超西方发达国际的目标,这就是日本战后推行产业政策的核心所在。实践证实,日本的赶超产业政策是成功的。正是这种赶超政策使日本在短期内,创造出了一个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工业制造大国。

5、从经济发展的阶段看,是适应制造业发展的经济模式。

二战以后是制造业迅速发展的经济时代,适应制造业发展成长起来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表现出对制造业适应性和强大的竞争力优势。

在技术上,制造业技术需要两次创新。第一次是属于理学上的原理性创新,第二次是在原理的指导下面向终端产品的属于工程学上的适用技术或工艺流程的创新。二战后建立日本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终端产品的二次技术革新系统。在企业组织方式上,制造业所需要的是“双高式”的企业组织方式。所谓“双高”式是指建立在高度分工基础上中小企业群与高度综合的大企业集团相配套的企业组织。日本存在的大企业控制中小企业的“企业系列”制度,解决了将分散的中小企业纳入社会化大生产问题

综上所述,80年代日本在制造业竞争中所表现的优势,并不是某一个方面作用的结果,而是构成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构。日本在80年代所具有的优势,从总体上讲,是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优势。

相比较当代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1.出口导向 2.高投资、低消费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与中国人口结构是紧密相关的。

中国的人口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巨大的农村人口。

(2)城市化水平很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把进城人口算上也仅达到45%,跟世界平均水平比是比较低的。可比国家是菲律宾,菲律宾人均收入低于我们,我们人均GDP是3400美元,它的人均GDP是2500~3000美元左右;而菲律宾的城市化率是60%,比我们高15个百分点。

(3)人口抚养比低。

庞大的人口基数,纵使GDP再高,人均GDP也是远远低于日本的。

当然中国的增长模式也有问题,一方面,在短期来说我们有高通胀压力;另一方

面我们有太多未加利用的储蓄,这通常被主流媒体所忽视。大量外汇储备意味着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我们的储蓄。原因何在?投资太少!尽管投资占GDP比重很高,但相对于我们的储蓄,投资仍然不足。投资特别是进口性的投资没有相应的政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官方的储蓄在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应该出现这么多的官方储蓄,这实际上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国内投资比较少。

关于解决的办法:

一是继续实行固定汇率,继续坚持出口导向。

二就加大城市化力度。

三是改变金融结构,建立更多中小银行。

四是鼓励私人对外投资。

五是进行一次类似20世纪70年代末期“洋跃进”式的大规模技术升级。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的借鉴与启示:

二战后经历过经济恢复、高速增长和不景气,目前又处于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时期的日本经济,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通过对日本市场经济研修考察,可以发现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某些方面与中国有相似之处。日本与中国都属于东亚农耕文化体系,东亚农耕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组织和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相对较大。日本是亚洲最早进入资本主义,实行工业化的国家,但日本仍属于西方市场经济体系之外的在赶超中实行工业化的国家,目前中国推进的工业化战略也属于这种类型。日本虽然没有像中国那样搞过计划经济,但日本政府对经济治理的某些作法与中国计划经济有相似之处。日本的企业系列制、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制度有某些相似。日本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经验,对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有许多借鉴和启示。

1、面对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在新经济时代的失灵,需要反思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正如没有永动机一样,也没有永远有效的模式,只有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80年代以前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模式曾创造了日本经济增长的奇迹,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是永恒的,面对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就面临着一个改革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经济改革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适应经济的转型,就有一个走出应有的思维定势和改革思路,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知识、新的改革思路进行新的改革问题。非凡是面临即将进入WTO的挑战,更是如此。

2、目前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任务,一是用尖端技术提升和完善中国制造业的任务。尽管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新经济时代对应迟缓,但日本在发展制造业方面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日本在发展制造业方面,通过组建面向国际市场的大企业集团的作法值得我国学习与研究。在发展我国制造业上,应当考虑根据竞争优势组建企业集团,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发展制造业战略。青岛的海尔集团在这方面已先走了一步。面向国际市场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集团,应当成为中国21世纪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之一。此外日本在发展制造业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