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建设内容---重点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277.50 KB
- 文档页数:6
论高校数字化校园及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国际化对全世界带来的影响,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大大加快,企业和高校在不同时期建立的封闭系统,形成了“数据孤岛”。
建立一个共享数据库中心并将核心数据进行集成是突破“数据孤岛”最为有效的方法。
基于这种情形,建立一个高校数字化校园共享数据库有利于完成高校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校数据库数字化信息化一、数字化校园及教育信息化概述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et),是数字化校园概念的最早出现。
数字化校园是由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形成的高度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环境。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数字化校园也可以理解为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有关的资源,以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和后勤服务过程的优化、协调,从而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
高校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高校校园网络化、管理科学化和信息资源数字化。
”其中,校园网络化是信息化的基础,管理科学化是信息化的保证,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信息化的核心。
高校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对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等不断改革和优化的过程,有利于提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数字校园建设方案范本为加快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确保其建设质量,本着“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服务中心,重点应用”的原则,我校根据“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从____年____月-____年____月底,拟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数字校园”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其主要目标是:1、提出并确定“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与应用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
2、建立全校的电子身份体系,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使全校用户在所有的网络应用系统中都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
3、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4、建立一个统一的个性化门户,为校园网上的所有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点,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应用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5、在网络平台不断升级完善、确保校园网络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重点完成校园网平台下网络信息化的全方位应用,构建一个具有渠中特色的数字化空间,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传统校园功能。
6、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整合环境、资源和活动信息,构建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最终实现我校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三、____保障为实现总体目标,学校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全面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作者:王毅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7期摘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都以建设数字化校园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目标。
本文以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具体实践为实例,探讨在高校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系统集成一数字化校园的定义数字化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二数字化校园的意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的便利性、快捷性,基于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人们提供了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学习环境,这给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数字化校园的提出,促进了传统教育在教育的手段、学习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并为教学进行服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项目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及其他一切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基础的综合服务,创造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学习环境。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为教学、学习、科研提供平台,但这一系列的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数字化校园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解决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独立性,即信息孤岛,使各个系统信息孤岛通过系统集成、优化、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使全院师生及校外人员提供统一的服务,使整个学院内各项业务流程统一起来,最终实现教育过程信息化。
结合国内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宝贵经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由服务器、终端、综合布线、数据库等组成。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目录一、建设背景二、建设基础(一)学院校园网的现状1、建成万兆核心,有线与无线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2、建成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3、建成以校园网服务器集群为中心的共享实验环境4、建成全院监控系统和教学音像系统5、启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在线教学服务6、购买了OA办公系统并部分启用7、启用了财务管理系统(二)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优势1、省教育厅牵头,在我院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2、学院董事会、院务会高度重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3、学院管理体制机制灵活,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开拓能力4、学院有数字化校园建设良好的软件、硬件基础5、有较丰富的重点项目建设经验(三)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问题1、应用驱动不够2、资源共享不够3、信息服务不够4、顶层规划与协调不足5、已有资源利用不够三、建设指导思想及思路(一)建设指导思想1、统一规划2、分步实施3、加强应用4、整合资源5、共享数据(二)建设思路1、了解学院需求2、数字化校园建设目的3、规划与建设的目标4、建设策略及原则四、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具体目标1、网络覆盖无盲点2、管理覆盖无盲区3、服务对象标识化4、一站式服务5、生活消费一卡通五、建设内容(一)数字化校园主要建设项目1、构建统一的学院信息门户应用平台2、制定一整套适应学院的信息标准集3、建设数据中心的公共数据库及数据交换标准4、建成全院统一身份认证、授权和系统安全体系5、构建统一的基础应用开发平台6、改造、集成学院的业务管理系统7、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服务功能8、建立信息中心的基本服务及校园功能9、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二)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结构1、技术路线2、总体构架3、组成原理4、客户端运行环境描述5、HNBDP 开发平台的特点6、运行性能7、教育业务及教学标准8、学院原有系统的集成9、技术小结六、建设步骤(一)一期工程(二)二期工程1、基础网络提质2、制定统一的信息规范3、综合信息门户平台建设4、安装基础通用软件平台,建立全院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5、数据中心及数据交换系统建设6、数字图书馆硬件升级和资源建设7、电子书包工程8、校园一卡通建设9、完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功能10、推动OA系统在全院范围内使用11、启动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系统的建设,并与财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12、启动邮件服务器(三)三期工程1、整合应用系统数据到中心数据库上,形成学院统一的中心数据库2、继续推进其他应用系统建设3、完善综合信息门户4、丰富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5、一卡通系统与合作银行对接6、总结数字化校园建设经验七、运行模式(一)组织机构模式(二)安全管理模式1、安全制度2、安全运行3、安全技术(三)用户服务模式八、项目精细化管理(一)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预算管理(二)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流程管理(三)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成本管理(四)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时间管理(五)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质量管理(六)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组织管理九、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二)制度保障(三)经费保障(四)技术保障(五)实施保障十、预期效果(一)以人为本的用户环境(二)关联的应用环境(三)集成的数据环境(四)高可用的运行环境(五)高可信的安全环境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陈登斌副组长:姜佐澧李伟舵孔东阳成员:瞿佳木张继伟孙瑜陈登贵曹端阳一、建设背景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高校统一数据中心解决方案1.项目背景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管理系统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问题也逐渐显现:由于受系统使用或开发时间、经费、目的等限制,各部门之间的业务系统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彼此之间不能实现数据交换,从而导致部门间形成“信息孤岛”,造成数据无法有效共享、应用缺乏有效集成以及冗余数据无法处理的现象,同时,高校信息化过程当中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顶层设计,以及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导致各种业务系统数据不标准、不统一、质量差、冗余化。
且同样的数据在不同部门的使用过程当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分歧。
因此,学校专属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可持续迭代的数据交换、共享、治理平台、可靠的本地化服务团队显得尤其关键。
因此,构建数字化校园,将全校范围内的各个业务系统进行高效整合,以实现管理的一体化和资源共享,已成为高校信息化的建设重点。
2.统一数据平台概述统一数据平台基于高校管理信息标准体系,结合考虑学校的管理业务域,构建学校的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交换平台、共享数据管理及数据服务平台,支持第三方应用系统数据集成,实现信息的顺畅交换和共享;提供基于主题的综合查询服务,并可按照学校的具体需求扩展业务主题及查询服务;提供基于共享数据的灵活报表,利用现代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可以灵活生成各类报表,为学校各级用户提供便利、多样的数据使用服务。
统一数据平台适合于各种规模、各种性质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教育管理机构。
3.技术核心ETL(Extraction-Transformtion-Loading),即数据的抽取、转换与加载,是将分散、零乱、标准不统一、码制不一致的数据整合到目标数据库中的技术。
它从各种原始的业务系统中提取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数据转换,最后将转换的数据按计划导入目标数据库中。
4.统一数据平台内容4.1统一数据平台架构如上图所示,各层次之间在逻辑上相对独立。
智慧校园“互联网+”网络平台项目建设方案目录1运营维护方案 (6)2.1运营维护方案 (6)2.2.1运营资费 (6)2.2.2用户缴费方式 (6)2.2.3资费套餐设计 (7)2.2.4合作模式 (7)2.2.5后续投入保障措施 (11)2.2.6资产到期后处理 (12)2.2.7违约责任 (12)2.2.8服务保障体系 (12)1.3面对国家政策变化的应对措施 (36)2技术建设方案 (38)2.1校园网总体架构设计 (38)2.1.1建设原则 (38)2.1.2校园网建设内容框架 (39)2.1.3网络架构拓扑图 (41)2.1.4网络设计概述 (41)2.1.5骨干网络方案先进性与可行性 (42)2.1.6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内容 (49)2.2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51)2.2.1无线网络先进性设计 (51)2.2.2无线覆盖方案 (52)2.2.3无线多SSID设计 (58)2.2.4无线接入认证设计 (58)2.2.5无线安全技术设计 (60)2.2.6无线QOS设计 (61)2.2.7无线覆盖指标要求 (63)2.2.8无线方案特色 (65)2.3网络安全设计 (74)2.3.1设备级安全功能 (74)2.3.2防ARP攻击设计 (74)2.3.3交换机IP防扫描设计 (75)2.3.4防DOS/DDOS攻击 (75)2.3.5路由安全设计 (76)2.3.6设备管理安全设计 (77)2.3.7汇聚嵌入式安全 (78)2.3.8接入安全控制 (78)2.3.9IP+MAC+端口绑定 (79)2.3.10防止病毒广播泛洪 (79)2.3.11入网用户身份认证 (79)2.3.12防止对DHCP服务器攻击 (79)2.3.13多元素绑定技术构筑高安全校园网 (80)2.3.14防止用户私设代理服务器 (81)2.3.15恶意用户追查 (81)2.4等保建设方案 (81)2.4.1总体建设目标 (81)2.4.2安全技术体系目标 (82)2.4.3物理安全设计 (82)2.4.4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83)2.4.5系统安全审计 (85)2.4.6数据完整性与保密性 (87)2.4.7备份与恢复 (88)2.4.8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89)2.4.9安全隔离 (90)2.4.10通信网络安全设计 (94)2.4.11网络设备防护 (94)2.5主要产品资质材料 (99)2.5.1出口防火墙 (99)2.5.2行为管理 (101)2.5.3交换设备 (103)2.5.4无线设备 (111)2.5.5节点 (112)2.5.6安防监控 (113)2.5.7IP广播系统 (115)2.5.8认证计费 (117)3规划实施说明 (127)4.1无线网络工程实施要求 (127)4.2项目实施管理 (128)4.2.1项目范围管理 (128)4.2.2项目阶段规划 (129)4.3项目进度管理 (133)4.3.1项目里程碑规划 (133)4.3.2项目进度保障 (133)4.4项目沟通管理 (134)4.5项目风险管理 (138)4.6项目问题管理 (145)4.7项目变更管理 (146)4.8项目质量管理 (146)4.8.1环境要求 (146)4.8.2质量管理流程 (150)4.8.3设备上架安装 (150)4.8.4安装调试检查 (153)4.9工程文档管理 (159)4.10集成实施方案 (161)4.10.1工程情况概述 (161)4.10.2项目建设依据及原则 (161)4.10.3项目实施方案 (162)4.11工程施工管理 (192)4.11.1施工勘察 (192)4.11.2施工勘察工艺流程 (192)4.11.3施工勘察内容 (193)4.11.4设备机柜安装 (198)4.11.5线缆布放 (198)4.11.6管内穿线 (202)4.11.7设备安装 (205)4.11.8综合布线系统 (219)4.12无线网优方案 (232)4.12.1网优内容和方法 (232)4.12.2常用部署优化方法 (233)4.12.3常用配置优化方法 (233)4.12.4网优目标 (234)4.13网络测试 (236)4.13.1测试通过准则 (237)4.13.2设备基本功能测试 (238)4.13.3网络容错性测试 (240)4.13.4出口流量管理测试 (241)4.13.5网络稳定性测试 (241)4.13.6网络管理平台测试 (242)4.13.7无线网络测试 (243)4.14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措施和方案 (243)4.14.1安全施工目标 (243)4.14.2安全守则 (244)4.14.3安全组织措施 (244)4.14.4安全组织保证体系 (245)4.14.5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 (245)4.14.6安全保障制度 (246)4数据处理 (254)4.1云超融合一体机产品特性 (255)4.2融合技术说明 (257)5校园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 (258)5.1前言 (258)5.2系统设计依据 (259)5.3系统功能 (260)5.4系统详细说明 (261)5.4.1IP网络广播系统控制中心 (261)5.4.2IP网络远程呼叫站 (262)5.4.3IP网络有源监听音箱 (263)5.4.4IP网络室外音柱 (264)5.4.5广播话筒 (265)5.4.6无线话筒 (265)6校园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266)6.1概述 (266)6.1.1系统建设目标 (266)6.1.2系统设计原则 (266)6.2总体设计 (269)6.3视频监控系统 (270)6.3.1监控点位分析 (270)6.3.2设备选型 (270)6.3.3监控点位布置 (271)6.4监控存储系统 (271)6.4.1设计原则 (272)6.4.2设备选型 (273)6.4.3存储需求计算 (274)1运营维护方案2.1运营维护方案2.2.1运营资费2.2.1.1收费标准制定规则1、校园网接入业务的资费参照周边高校资费标准以及保留学校原有收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阶梯型的收费标准,校方与对资费标准具有监管权。
大学智慧校园整体建设方案V2在时代的发展中,大学智慧校园是建设数字化校园、方便师生生活的必然趋势。
为此,需要建立科学的大学智慧校园整体建设方案,V2版本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升级和完善。
以下是大学智慧校园整体建设方案V2的步骤和建议。
第一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学智慧校园需要先建立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信息传输的畅通。
应该建立网格化、分布式的大容量校园网,优化网络质量和性能,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
第二步: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大学智慧校园需要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数据汇集、存储、管理、共享和应用。
建议建立一个云平台,实现综合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和应用推广,方便实现对校园内各种资源的智能管理和调度。
第三步:智慧教学建设智慧教学是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应该建立一套智能化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和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资源库,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整合和流通,实现教学过程的网络化和智能化。
同时,借助新兴技术,如VR/AR等,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感。
第四步:智慧生活建设大学智慧校园还应该建立智慧生活系统,以满足学生、教工的生活需求。
建议建立一套手机APP,提供通知公告、课程表、一卡通消费、校内导航、教学辅助等功能,方便学生教工的生活管理。
第五步:智慧科研建设研究成果的转化是大学智慧校园的又一重点。
应该建立智慧科研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企业合作,集成校内外科研资源,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研产出的效益和影响力。
总之,大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教工共同配合,有序推进。
只有整体、系统、规划的建设方案,才能满足校内师生的需求,推动教育发展,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数字校园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大学数字校园方案策划书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了当今大学校园建设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我们计划打造一个先进、实用、开放的数字校园平台。
本方案将对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建设目标1.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2. 提升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3. 改善学习体验:为师生提供便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校园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4. 促进资源共享:搭建数字化平台,促进校内各部门、师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三、建设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升级。
2. 应用系统建设:开发或引入适合学校需求的管理系统、教学系统、服务系统等应用软件。
3. 数据资源建设:整合学校各类数据资源,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4.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实施步骤1. 需求调研与规划设计:对学校现有信息化水平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师生需求,制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
2. 项目招标与建设: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实力的承建商,按照规划分阶段进行项目建设。
3. 系统集成与测试:对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确保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同时进行系统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人员培训与推广应用:对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系统使用培训,推动数字校园的全面应用。
5. 运行维护与优化升级: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机制,对数字校园平台进行日常维护和升级优化,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
五、预期效果1.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管理流程,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 提升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优秀4篇)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解决方案篇一一、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现状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配备了电脑601台,其中学生用电脑34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电脑10.1台,建有网络教室4个(新北门1个),建成了100M主干的校园局域网,并且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班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完成了班班通、室室通和人人通“三通”工程,学校信息化发展方案。
信息化建设大大地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网络化。
一方面,应用于学校管理。
学校借助校园FTP或QQ群,进行及时通知,并将所有文件、通知、计划、总结发布在学校网站中供全校教师查阅,并实行教师网上提交材料,在设定的文件夹里上传相关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另一方面,广泛应用于师生教与学。
老师们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全校教师依托丹阳教育信息网,建立个人教育博客,网络备课、办公平台、教学平台等实现了全市城域网优质资源共享,学生利用分配的帐号通过教育网校、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突破时空限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我校实行电子备课,然后要求上传到内部办公系统共享,再是提供下载,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再一次上传分享,同时也进行了网上评课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锻炼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今后三年规划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同时根据镇江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不断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校情出发,依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着眼现在,展望未来,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的深化改革。
三、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目标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学校未来三年的信息化建设。
1、强化校园网站建设。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尽快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集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系统、学生成长系统、家校互动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网站。
数字校园建设方案范本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校园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新趋势。
数字校园可以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提升学习和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的创新发展。
因此,本文将从网络基础设施、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以及师生培训等方面提出____年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1. 建设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采用光纤网络和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覆盖整个校园,提供稳定快捷的网络连接,保证教学和管理需求的顺利进行。
2. 加强网络扩容能力:根据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需求,提前规划并建设网络扩容能力,确保网络能够满足未来学校规模和使用需求的扩展。
3. 构建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建立网络管理中心,对校园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及时解决网络故障和瓶颈问题,提供高效的网络服务。
三、教学管理系统建设1. 建设全面的教学管理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整合,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2. 推行在线教学模式:建设在线教学平台,支持远程教学和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强化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实现个性化评价和辅导。
四、信息安全保障1. 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以及信息资产安全等方面的保护措施,确保校园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加强师生信息安全教育: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防范各类信息安全风险和威胁。
3. 建设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机制和应急响应团队,及时处理和应对各类信息安全事件,降低信息泄露和风险。
五、师生培训与支持1. 提供专业的数字化教学培训:组织针对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支持其在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践。
2. 建立师生技术支持团队:设立师生技术支持中心,为师生提供数字化教学和管理的实时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解决技术问题和困难。
2024-2024年某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一期、二期项目)一期项目:1.建设目标明确一期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2.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网络,提升网络速度,确保每个角落都能享受到高速的网络服务。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安全。
(2)教学资源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资源。
(3)教学平台搭建线上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提高教学效果。
(4)管理平台建立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实现教务、人事、财务等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3.实施步骤(1)需求调研深入了解师生的需求,明确建设方向和目标。
(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设计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项目进度、预算等。
(3)项目实施按照设计方案,分阶段、分任务进行实施。
(4)验收与评估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与评估,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二期项目:1.建设目标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园智能化。
2.建设内容(1)智能硬件引入智能硬件设备,如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等,提高教育教学的智能化水平。
(2)大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3)个性化教学基于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智慧校园构建智慧校园,实现校园环境、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
3.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师生在一期项目中的体验,分析二期项目的需求。
(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设计二期项目的实施方案。
(3)项目实施按照设计方案,有序推进二期项目的实施。
(4)验收与评估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与评估,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2.优化校园管理,提高管理效率;3.构建智能化校园环境,提升师生的校园体验;4.为高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陈登斌副组长:姜佐澧李伟舵孔东阳成员:瞿佳木张继伟孙瑜陈登贵曹端阳一、建设背景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
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高校便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各个职能部门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各个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手段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学院以党的十七大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精神为指导,根据省委省政府《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一五规划》和《2008—2015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加速我省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建设“数字湖南教育”的目标,学院决定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启动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构筑数字化校园环境,从而带动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的全面发展。
二、建设基础(一)学院校园网的现状作为一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职院校,学院必须建设一个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无缝覆盖的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平台。
学院于2006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工程投资额达2100万元,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网络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建成了网上共享的数字化实验室与虚拟实验平台;建成了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建成了以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为主的互动教学环境;建成了以三维虚拟演播电视为核心的全院教学监控及音像系统。
1、建成万兆核心,有线与无线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2006年,学院开始建设校园网,确定网络核心节点的传输速度为万兆(10g),同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全院敷设信息点3500个,覆盖全校园;互联网出口带宽300m(中国电信);校园网核心路由器采用华为ne40,连接2根千兆光纤,16根百兆光纤,共计3.6g的上行速率;核心采用两台华为6506交换机互为备份,以双光纤链路连接所有汇聚交换机,在知行楼、格物楼、数字图书馆建立三个万兆节点,形成环行网络,以千兆光纤接通每一栋办公楼、学生宿舍和所有实验实训室;用ar4620作为vpn接入设备;3台h3cns-secpath f1000-e-ac硬件防火墙,一台天融信ngfw4000/p硬件防火墙,一台h3cns-ips400-has1yips入侵检测防御系统作网络安全设备,建成一个高带宽、高可靠性、可应对突发事故的安全校园网络。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数字化校园
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
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
一、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总体框架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是以学校现有网络为基础,以服务于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为目的,建立在学校数据中心之上,涵盖了学校的信息化标准管理、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职工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与设备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数字图书资料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信息平台与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解决方案的重点是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同厂家、不同产品、不同运行环境、不同开发工具开发的应用系统的集成。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如下:
从上图可看出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框架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1.基础设施层:是数字化校园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支撑软件等。
2.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数据库平台、公共通讯平台等。
3.应用系统层:是面向学校各部处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师生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具体如下:
管理中心包括学校现有应用系统和新建应用系统;
资源中心是指整个学校的各类资源库、资源库的管理、资源服务;
服务中心是指提供的各类信息服务和人工服务,包括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提供的信息服务,邮件、短信、即时消息等通讯服务,一卡通服务,软硬件运维服务等。
4.信息服务层:为各级领导、相关管理员、教师、学生提供各种个人业务操作服务、查询、报表、统计分析、决策等。
5.信息安全体系:数字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
6.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
二、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建设内容
1.公共支撑平台建设包括:
①网络硬件支撑平台建设;
②软件支撑平台建设,含数据库、应用服务器、身份认证、门户等;
③信息标准建设,含数据标准、软硬件平台标准及开发规范、信息集成、交换标准与规范、信息化管理规范;
④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为学生、教师、行政办公人员等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⑤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含统一用户管理(LDAP)、单点登入、认证与授权管理、访问控制、审计与监控;
⑥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含数据中心库、数据交换配置、数据交换(数据抽取与订阅)、师生数字档案、数据综合查询、统计分析、报表;
⑦公共通讯平台建设,含邮件、短信、即时消息、通知公告。
2.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就是学校各部处的应用系统建设。
3.数字资产平台建设包括:数字学术资源库、数字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网络教学平台等。
4.学校现有应用系统的集成。
三、信息标准及基础平台
1.信息标准
通过信息标准的建设将为学校建立一个符合国际、国家、教育部和行业标准的,能够用于规范学校应用系统长期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学校信息标准》。
信息标准的建设遵循如下思路:
①涉及到国家和教育部已颁布的标准,要采用已颁布的标准;
②涉及到学校关于信息管理已经颁布执行的标准,要采用学校已颁布的执行标准;
③在参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从学校实际应用需求出发考虑;
④学校后上系统必须符合学校的信息标准--《信息标准》;⑤《信息化标准》可维护。
数据标准的建设内容:
数据标准的内容建设包括数据编码原则和数据标准内容。
数据标准代码集:国家标准代码子集、教育部标准代码子集、学会(或高教行业)标准代码子集、学校标准代码子集。
数据标准内容的建设将从两个维度来进行梳理,一个面向主题对象的人(学生、教师)、财、物,一个是面向管理、教学、科研、生活。
①学校管理数据子集②学生管理数据子集③教学管理数据子集
④教职工管理数据子集⑤科研管理数据子集⑥财务管理数据子集
⑦资产与设备管理数据子集⑧办公管理数据子集⑨校友管理数据子集
信息标准的建设流程:
2.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统一信息门户是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各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构件整合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门户提供学校门户布局定义、内容定义、二级门户网站模板自定义;师生个性化WEB桌面页面风格、布局、内容自定义;师生在各业务系统集成后的功能等方面的定制工具,快速完成后台应用构件基于规划的展现,同时为个性化服务打下了基础。
数字化校园信息信息平台的各类用户可以通过信息门户灵活的得到个性化服务(一站式服务中心)。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包括如下的内容:
①门户支撑框架;
②门户网站内容管理;
③应用系统集成;
④个性化定制功能;
⑤个人办公子系统;
⑥支持全站搜索引擎。
3.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针对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用户身份进行身份(管理人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整合,实现以下目标:
①建立统一的集中身份库(LDAP)--统一身份数据中心;
②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的基础上,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同步处理等功能;
③建立全校的统一认证中心CAS(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
④提供基于单点登录(简称:SSO)的解决方案;
⑤通过认证和授权,用户对于资源的访问受到合理的管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服务的针对性。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将实现如下的功能
①统一用户身份管理:实现用户信息的集中管理,用户信息规范命名、统一存储,用户ID全局唯一,并提供标准接口,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用户身份的同步,支持海量的基于LDAP目录服务器的用户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用户认证采用集中统一方式,支持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等认证方式,支持B/S和C/S等多种应用。
③单点登录:支持多个应用系统(包括B/S和C/S)间的单点登录,数字化校园中所有的应用系统通过SSO单点登录系统来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
④统一权限管理:支持多种权限管理方式,如单独授权、按角色授权和分级授权等。
⑤统一资源访问控制:能够提供细粒度的资源访问控制,包括对网页、按钮、菜单、文件、数据库字段级的访问控制
⑥资源访问安全审计:用户登录应用系统后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按需记入日志,具备完善的日志管理功能,能详细记录对所有信息的操作和变化情况,以便事后对用户操作进行审计,建立完善的事后追溯机制。
⑦开放接口:开放的支持不同开发语言、不同应用服务器平台实现的应用系统的认证集成方式(Java、.net、ASP、PHP 等),包括WebService、API等方式,保证以后应用系统能方便纳入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
4.数据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方案:
①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的集成范围,形成大而全的数据中心,全校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的权威数据库;
②数据库能集成到数据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系统尽可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数据中心可以成为后续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的通用数据库平台;
③对于需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
④制定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实现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的权威数据源。
通过把源数据的数据抽取到数据中心,并转换成标准的数据格式,然后进入目标数据库。
数据综合查询
综合查询共享数据平台从各个业务系统抽取出数据后,使共享数据平台的数据无论是从横向的全校范围内,还是纵向的时间积累上,都是最全面的,最规范的,最权威的数据,供教师、职工、学生、领导查询。
配置与查询的关系图如图所示:
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及其他人员凭系统管理员或各业务系统查询配置管理员设置的账号功能权限和查询配置进行方便的查询。
5.现有系统的集成
现有系统的集成包括数据集成、统一身份认证集成、界面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