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37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绿色通道保障协调机制目的:规范急诊手术绿色通道的管理。
范围:手术室定义:急诊手术是指病情紧迫,经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的手术。
特急(抢救)手术是指由于病情危重累及生命而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抢救的手术,如危及患者及胎儿生命、大出血、子宫破裂、胎盘早剥等等。
1.进行急诊手术时各部门人员职责1.1 手术科室医生:决定急诊手术,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
1.2 麻醉科:及时会诊、及时实施麻醉。
1.3 手术室:及时安排急诊手术。
2.工作制度及要求2.1 急诊手术权限:病房急诊手术由病房医疗组组长或科主任决定,夜班节假日急诊患者手术由当天值班最高级别医生决定,并遵照《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执行。
2.2 急诊手术流程2.2.1.经治医生发现病人需要急诊手术,应立即请示医疗组组长或当天值班最高级别医生,必要时应请示科主任。
2.2.2 决定手术后,立即通知手术室、麻醉科。
2.2.3.由经治科室尽快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配血、术前准备。
2.2.4 决定急诊手术后,主刀或第一助手应详细向患者监护人说明病情、手术必要性、手术风险、疗效和预后等情况,征得患者监护人或委托人签字同意。
如患者因特殊原因又无监护人或委托人在身边,应报医务科或院总值班审批备案。
2.2.5.由手术医师、科室护士共同护送病人进手术室。
2.3 手术室急诊手术安排2.3.1 保留一间手术室为急诊手术专用,择期手术不得占用。
2.3.2.非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手术室根据情况安排接台,原则上由本科室接台、病人等待手术时间不得超过1 小时,急诊患者所在科室应在手术室安排手术台后半小时内将病人送至手术室。
3.注意事项3.1 抢救患者的特急手术,必须争分夺秒。
3.2 急诊手术应提前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进行术前准备。
特殊情况下(如需立即手术),手术室可先接受患者,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3.3.是否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的判定,由当日最高级别值班医生负责确定,并电话通报本专业组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复核。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急诊危重患者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争取抢救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各相关科室必须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一)急诊绿色通道服务的范围1、心跳呼吸骤停患者;2、昏迷患者;3、休克患者;4、严重心律失常患者;5、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6、各种急性中毒患者;7、急危重孕产妇;8、其它急症而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及“五无”(无姓名、无单位、无住址、无家属、无经费)病人。
(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基本要求1、对符合急诊绿色通道服务范围的患者,本着“以人为本,先抢救,后交费”的原则。
急诊值班医生先电话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得到授权后开通绿色通道。
尽可能留取患者有效证件抵押。
急诊科医生根据初步判断,尽快下达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各种救治措施及相关检查的口头或书面医嘱。
急诊科护士尽快准确执行。
2、急诊科值班护士除按急诊危重病人抢救、记录外,还应详细记录各种检查项目、使用的药品和材料等。
医生所开的检查单、处方和所用材料收费单原单均应保管好,以作为催缴费用的依据。
确认“五无”病人,所有费用经审核后报医务科和主管领导审批,由医院支出,不扣相关科室成本。
3、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程序的患者,在急诊抢救、治疗、用药、检查等申请单、处方上由急诊值班医生加盖“绿色通道”专用章。
各相关科室凭“绿色通道”专用章优先办理(无需医务科或总值班在申请单或处方上签字)。
4、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首诊医生要执行对患者的抢救、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组织会诊、完成各种医疗文书、必要时陪同患者进行检查或转送患者的任务。
5、急诊科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报告医务科,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医院各种急诊抢救小组参加抢救。
6、对需住院、紧急手术或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急诊科应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并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到达,当面完成与下一个科室的患者病情的交接工作。
完整版)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急诊危重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医院决定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急诊科、手术室、ICU、药房、检验科和功能影像检查等科室必须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病人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为此,医院制定了以下规定:一、急诊绿色通道的服务对象:1、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2、预见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各类危急重病人;3、需要紧急医学处置,但暂无支付能力的病人。
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服务原则:以抢救生命为原则,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与医疗相关的手续补办的原则,先救治,后交费。
三、急诊绿色通道的工作制度:1、实行首诊负责制,抢救科室及相关辅助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抢救,无条件为患者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延误患者的最佳诊疗时机。
各科室对盖“绿色通道”专用章的申请单、处方须快速反应优先处理。
2、实行医生和护士24小时值班制度,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齐备,随时做好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的准备。
3、在抢救过程中,如需院内会诊,被邀科室医生原则上在10分钟内到达。
4、为保证抢救及时,若病人需要进行有创操作的,抢救医生医师应先留取血样,再送检验科进行梅毒、艾滋和乙丙肝的监测。
5、对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抢救医师必须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及时告知病情及变化,积极进行医患沟通,根据病情发放病重或病危通知。
6、在进行危重病人急诊抢救的同时,必须向医务科或者总值班报告病情及抢救开展情况。
正常工作日报告医务科,非正常工作时间报告总值班,由医务科或院总值班协调有关科室参与抢救,必要时组织抢救会诊。
7、各科室值班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药剂、后勤维修保障人员等)接到急诊科急会诊或其它紧急请求后,必须于10分钟内到达急诊科或请求地点,科室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
四、急诊绿色通道的工作程序:1、急诊科发现符合绿色通道开通条件的患者时,须立即报告医生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程序。
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及服务流程一、绿色通道的含义医院急救“绿色通道”指医院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绿色通道的范围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熏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等患者的急诊抢救。
2. 110、120及其他部门转送的“三无”患者(无钱、无家属、无身份证明)的急诊抢救。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交通事故、中毒等)中患者的急诊抢救。
三、绿色通道的措施1.由接诊医师决定患者是否按照绿色通道的管理服务并上报行政总值班。
2.急诊科实行二十四小时连续应诊制及首诊负责制,有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15分种内到达会诊地点。
3.患者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即应实行先救治,后挂号交款,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药房等)及后勤部门(如电梯、收费处等)根据急诊科的绿色通道印章必须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绿色通道印章由急诊科保管。
4.凡无家属陪伴的患者,急诊科应安排护士、护工等人员办理有关检查、交费、取药等手续。
5.全院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救工作,不得推诿病人,或对“绿色通道”的呼叫不应答。
对干扰“绿色通道”的个人和科室,需追究责任。
6.凡遇涉及多科的复合伤患者,原则上由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值班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会同医务处或行政总值班协商解决。
7.遇到突发事件(交通事故、中毒及其它最大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医务处或行政总值班,迅速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全院力量进行抢救。
四、绿色通道的程序1.开通绿色通道救治的病人在其处方、化验检查单、收费单、住院单等盖上绿色通道印章。
其他相关科室人员见此印章,必须给予紧急优先处置,不得无故推诿。
2.如遇无费用病人,原则上先救治后付费。
白天由医务处签署欠费救治的意见,晚上由行政总值班签署意见。
急诊绿色通道的流程和操作说明The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any healthcare facility, providing expedited care to patients in critical conditions. 急诊绿色通道是医疗机构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为病情危急的患者提供了快速的护理。
When a patient arrives at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medical staff to identify the severity of their condition promptly. 当患者抵达急诊科时,医护人员需要迅速确定他们病情的严重程度。
The green channel is designed to streamline the process for patients with less severe conditions, allowing them to receive treatment in a timely manner. 绿色通道旨在简化对病情较轻患者的处理过程,使他们能够及时接受治疗。
Upon arrival at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should inform the medical staff that they are in urgent need of care and request access to the green channel.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应告知医护人员他们急需护理,并要求进入绿色通道。
Medical staff should assess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determine if they are eligible for the green channel based on predefined criteria. 医护人员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确定他们是否有资格使用绿色通道。
急诊六大病种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急诊重点病种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争取抢救的时间,进一步提重点病种高危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特制定重点病种患者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重点病种患者的急诊服务流程;一、管理范畴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病人生命;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1、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2、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3、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二、结合我院急诊患者病种结构及我院专科优势特点,以下为重点病种但不限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急性创伤、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三、以抢救生命为原则,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与医疗相关的手续后补办的原则,先救治,后交费;四、实行首诊负责制,实施抢救科室及检验、输血、放射、药剂、手术等相关辅助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抢救,无条件为患者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延误患者的最佳诊疗时机;五、在抢救过程中,如需相关科室会诊,抢救科室呼叫院内抢救会诊原则上相关科室医生在10分钟内,紧急情况5分钟内到达;六、实行上报制度,在进行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的同时,必须向科主任、医务科报告患者病情及抢救及情况,正常工作日报告所在医务科,夜间或休息日报告院总值班,由医务科或院总值班协调相关科室协助抢救,并在必要时组织抢救会诊;七、急诊科、手术室、ICU、药房、血库、检验科和功能影像检查等科室必须对重点病种患者救治的病人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八、各辅助检查科室须及时接受标本和患者;检验常规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30分钟;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30分钟;超声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有关科室在完成上述检查结果之后,须及时电话告知患者所在的科室;九、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本科室重点病种急诊抢救流程和职责;凡需多个科室协同抢救的患者,原则上由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专科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或由医务科或总值班决定;急诊科医师收住病人,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收;十、对突发公共事件如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群体伤等,有3名以上伤病员的重大抢救时,应在紧急救治的同时,立即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十一、对重点病种要及时登记,定期总结、分析、质量评价、反馈,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上报医务科;。
医院门诊急诊紧急重症与绿色通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门诊急诊紧急重症患者的就诊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门诊急诊科室,包含但不限于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等。
第三条医院门诊急诊紧急重症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三个级别。
红色为最紧急、黄色为次紧急、绿色为一般就诊。
病情推断由医生负责,医生需依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评估进行分类。
第四条医生和护士在处理门诊急诊紧急重症患者时,应遵守本制度相关规定,确保及时高效的治疗。
第二章红色和黄色通道第五条红色和黄色通道重要接收病情紧急的急诊患者,包含但不限于心脏骤停、严重创伤、中毒以及其他威逼生命的急危重症患者。
第六条一旦诊断为红色或黄色病情的患者,医务人员应立刻将患者转至红色或黄色通道。
第七条红色通道的诊治有以下特点: 1. 红色通道设有独立的急救室,特地用于接收和处理紧急重症患者。
2. 红色通道急救室内医生和护士应常年24小时待命,确保随时能够及时救治患者。
3. 红色通道内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保证救治的质量和速度。
第八条黄色通道的诊治有以下特点: 1. 黄色通道设有独立的急诊科室,接收和处理次紧急患者。
2. 黄色通道内医生和护士应保持随时待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
3. 黄色通道内配备基本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满足对患者的初步治疗需求。
第九条医院将建立红色和黄色通道绿色通道联动机制,确保患者病情稳定后,能够及时转至绿色通道进行进一步治疗和病愈。
第三章绿色通道第十条绿色通道是为普通病症、非紧急重症患者供应快速、高效的就诊通道。
第十一条绿色通道的就诊流程如下: 1. 患者到达门诊急诊科室后,应先到绿色通道登记台进行登记。
2. 工作人员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合理布置患者就诊次序。
3. 医生对患者进行认真询问和体格检查,并订立诊疗方案。
4. 医生依据患者的情况决议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Ⅰ 目的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挽救患者生命。
Ⅱ范围适用于全院医师、护士。
Ⅰ 制度一、急诊绿色通道的定义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在为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挽救患者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急诊绿色通道工作程序(一)院前急救急诊科调度室工作人员接到院前急救电话后,急诊科接电话后立即(2分钟内)派出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医务人员初步判断病情,给予现场急救。
转运开始后(2分钟内)接诊医师应先与急诊科调度室电话联系,做好绿色通道启动准备工作。
(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病房的衔接院前急救患者或患者自行入急诊科,急诊科应坚持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询问病史、查体,初步判断患者病情,转入相应专科治疗。
凡遇涉及多科的患者,原则上由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专科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首诊医师有权裁决,任何临床科室不得推诿或拒收。
收住困难时报医疗总值班或医务科协调解决。
三、急诊绿色通道协调机制及要求(一)各相关临床科室1.接到会诊通知后,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前往。
2.会诊医师提出本专业内检查、诊断、治疗建议,做好专科处置,提出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建议并实施。
3.患者收住本科室时,如有其他专业疾病,接诊医师负责请相关专科会诊、处置或转科治疗。
4.如遇重大抢救或需急诊手术等情况,值班医师及时向医疗总值班汇报,由当天医疗总值班负责总协调。
(二)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1.患者到达放射科后,X线平片、CT检查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2.超声医师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3.医学检验科接受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等,可电话报告),60分钟内出具生化、凝血结果报告,输血科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三甲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一、急诊绿色通道定义: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流程。
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提供快速、便捷、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急诊绿色通道开通范围:1、需要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包括以下情形:(1)休克、昏迷、心跳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等;(2)无家属陪同但须紧急处理的患者;(3)无法确定身份但须紧急处理的患者;(4)不能及时交付医疗费用且须紧急处理的患者;(5)其他符合急救绿色通道开放原则的情况。
2、急诊绿色通道主要涉及的病种包括但不限于:(1)严重多发伤、严重复合伤、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张力性气胸、气道异物、电击伤等危及生命的创伤;(2)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急性中毒、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3)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
三、急诊绿色通道抢救工作流程:1、院外急救: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及时通知急诊科,由急诊科做好抢救仪器、药物的准备,并通知相关会诊医生。
2、院内抢救:(1)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急诊科护士立即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在10分钟内完成患者合适体位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T、P、R、BP)、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包括常规、生化、出凝血全套、输血前五项和交叉配血标本等)备用,建立患者急诊抢救病历;(2)首诊医师在护士处置患者的同时,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急会诊医嘱、检查医嘱、手术前准备医嘱。
所有医嘱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口头医嘱方式下达,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师确认后执行。
抢救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尽快完成急诊抢救记录和口头医嘱的补记;(3)专科医师在到达急诊科进行急会诊时,急诊科首诊医师需陪同并介绍病情,专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师说明专科处理意见;确定专科诊治的患者,由急诊医师负责将患者、病历及检查检验报告转送到专科医生指定场所,如手术室、ICU 或病区,并进行交接;(4)需要多科会诊的,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的最高职称人员主持,召集相关专业科室人员会诊,必要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参加。
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危重伤病员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诊疗过程。
1、进入“绿色通道”的病员条件
(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者。
(2)无家属陪同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3)无法确定身份(如弱智且无陪人等)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4)无力或不能及时交付医疗费用的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2、“绿色通道”基本要求和诊疗程序
(1)由接诊医生决定患者是否享受绿色通道的服务并报医务部或总值班(夜间、节假日)备案。
(2)绿色通道病人先抢救、检查、用药和手术,后收费条件许可,亦可实行边抢救边收费的办法。
(3)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医院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和部门应实行一条龙服务,必须优先实施诊治和办理相关手续,特别注意各部门间的配合和支持。
1。
会议、网络方式传达 绿色通道重要性、必 要性;定期培训、考 核;急诊科建立通道 操作流程、规范并人 人熟知 相关科室建立绿色通 道应急预案:包括人 员、仪器、时间等协调 内容7反馈给急 诊科归纳、总结入 PDCA 计划并认真执行各科室认真执行相关计划 工作定期(每月)检查执行情况、找出问题T分析问题T 提出解决方案总结:急诊科总结分析当月执行 情况T 更新、修正PDCA 计划、 相关制度及流程T 医务科报备处理遗留问题及新发现问题 T 进入下一个PDCA 循 环,周而复始,不断完善急诊科绿色通道 PDCA (简图式)现状分析:各科室总体配合积极,但通道停留时间偏长问题一:相关人员对通道含 义、流程不够了解问题二:相关检查 等候时间过长其它问题:急诊科晨会讨 论收集存在的冋题原因分析fJ 原因分析急诊科自身问/ 其它科室冋题相关宣传、培训不到位相关科室未建立绿色通道 人员工作安排应对预案分析 原因反馈给相关科室---------- V -----分析原因提出 解决 万案7提出解决方急诊科绿色通道流程建议图前提:全员熟知绿色通道流程;值班人员在岗并电话通畅;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内网通专用群”用于危重患者情况随时更新发布及追踪出诊医生、护 士相关手续、 记录目标:各科室团结协作、认真协调把各项工作做好!(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化验结果出 后立即截图 发送至专用 群并抖动通 知相关住院 部科室查看患者(转运途中)出诊 医师申 — -----病情了解评估T 病情解释、初步治疗 方案解释T 开化验、B 超、放射等医 嘱T开住院卡 T 所有医嘱加盖绿色 通道专用章T 费用押金问题解释通知相关 住院部科通知B 超、 放射科B 超、放射等科室检查,医师陪同关注绿色 通道专用 群启动紧急 预案、做好 协调及病 人解释工 作出结果后立即截 图发至专用群住院部医师进行住院治疗或手术抢救血送检验 科化验出诊护士到达医院前5分钟检测生命体征并报告记录T开通静脉通道T 静脉抽血通知急诊值班护士。
急诊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急诊科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类急救病患。
为了提高急救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我们急诊科特别设立了绿色通道,并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一、绿色通道的设置1. 绿色通道的标识在急诊科入口处,明显标示绿色通道的标识牌,以便患者及家属快速找到通道入口。
2. 绿色通道的位置绿色通道设置在急诊科的最前方,以方便患者的就诊。
3. 绿色通道的通行条件绿色通道主要面向以下患者开放:(1)危重病患:包括心脏骤停、严重创伤等需要立即救治的患者;(2)孕妇及婴儿:怀孕超过28周、生产即将发生、新生儿突发疾病等特殊情况;(3)其他急救患者:根据医生和护士的判断,确定有紧急需求的患者。
二、绿色通道管理制度1. 登记与初评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由专门负责登记与初评的工作人员迅速进行登记,并记录必要的个人信息、主诉和病情初步评估。
2. 医生快速初诊在初评后,医生要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与诊断,并基于病情紧急程度决定治疗优先级。
3. 快速检查与治疗针对初步诊断结果,医生会快速指导护士完成必要的检查与治疗措施,并及时向其他科室发起会诊申请。
4. 多学科协作对于绿色通道患者,医生需要及时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以协调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救治。
5. 家属陪同与安抚考虑到绿色通道患者病情的紧急性,可以允许一名家属陪同患者入内,但需控制家属数量,并嘱咐家属保持冷静。
6. 优先就诊原则在通道使用期间,其他患者的就诊顺序可以被调整,但不能因此导致其他患者的等待时间过长。
7. 急救结果通知急救结束后,医生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急救结果,包括病情、治疗与后续随访,并提供必要的医嘱和指导。
三、绿色通道的宣传与培训1. 宣传推广通过医院内外媒体、传单、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绿色通道的相关信息。
2. 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绿色通道管理方式的培训与演练,以提高组织协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医疗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急诊医疗救治效率,确保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和《医疗机构绿色通道管理办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医疗急诊绿色通道,是指为急诊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医疗服务通道,包括预检分诊、救治、检查、用药、转入等相关环节。
二、绿色通道管理规定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绿色通道,并明确绿色通道的管理部门,负责绿色通道的日常管理工作。
2.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绿色通道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绿色通道工作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
3.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绿色通道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并确保其熟练掌握绿色通道各项工作流程。
4. 医疗机构应当为绿色通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其能够满足急诊患者的救治需求。
5. 医疗机构应当对绿色通道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救治效率。
三、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1. 绿色通道病情分级(1)一级病情:危及生命的紧急病症,如心搏骤停、呼吸心跳停止、大出血等。
(2)二级病情:需要立即救治的紧急病症,如严重创伤、急性心衰、急性中毒等。
(3)三级病情:需要在短时间内救治的病症,如不稳定心绞痛、中等度创伤等。
(4)四级病情:一般性疾病,如感冒、腹泻等。
2. 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1)一级病情: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优先救治,不得延误。
(2)二级病情:尽快启动绿色通道,优先救治。
(3)三级病情: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绿色通道,合理安排救治。
(4)四级病情: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救治。
3. 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的调整(1)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病情分级,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急诊病情评估小组,负责对急诊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分级。
四、保障措施1.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绿色通道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背景急诊绿色通道是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急救服务而设立的通道,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患者等待就医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焦虑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管理目的•降低患者等待时间:绿色通道是为了满足急诊患者就医的需求而设置的,可以有效缩短就医时间,减轻患者等待时间和痛苦。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引导分流,能够让医护人员有更多时间处理紧急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提高就医体验。
•贴近患者需求:建立起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道设立1.绿色通道位置:设置在医院急诊门口,以明显标识区分。
2.绿色通道标识:设置明显的标识牌和图示,标明绿色通道的作用和功能。
3.病情评估:守候在绿色通道的护士或医生,应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确定病情的紧急程度,以便适时安排优先治疗和救治。
4.措施保障:设立绿色通道办公室,安装一台绿色通道电话和相关设备,负责监管和保障绿色通道的正常运行。
接诊须知1.全天候接诊:绿色通道为全天候接诊,针对紧急情况提供优先急救服务。
2.重症优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实行重症优先原则,迅速进行病情诊断和救治。
3.就诊记录: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和就诊过程,方便后续的医疗服务和行政管理。
4.投诉处理:对于因绿色通道服务引发的投诉,应及时处理并进行反馈,以改善服务质量。
绿色通道管理流程1.病患到达急诊,被引导至绿色通道。
2.病情初步评估后,进行转诊或直接就诊处理。
3.绿色通道办公室负责监管和协调绿色通道运行状况,协调处理各类绿色通道服务事宜。
4.记录患者的就诊过程和基本情况,管理和分析绿色通道运行的数据。
5.定期对绿色通道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绿色通道设施和服务的正常运行。
绿色通道服务流程1.病患到达急诊部门后,应在指定区域等候护士或医生的引导,转至绿色通道。
2.绿色通道护士或医生应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病情的紧急程度和优先级,指导病患进行复诊或直接进入急诊就诊区。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一、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对象:1、心跳呼吸骤停患者;2、昏迷患者;3、休克患者;4、严重心律失常患者;5、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6、各种急性中毒患者;7、急危重孕产妇;8、其它就诊过程中病情变化、突发意外事件而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及“三无”(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病人。
二、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图:三、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1、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病人所有处方、检查申请单、治疗单等需记账项目及入院通知单由急诊科医师加盖“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由急诊科护士至收费处统一记账。
2、各医学检查检验接到加盖“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的检查申请单时必须按照急诊规定时限出具报告并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3、紧急用血时,值班护士将血样标本送入检验科后立即完成配血,及时送血到临床科室;4、需要其他科室会诊时,相应专业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
如决定急诊手术,由会诊医生电话通知手术室,开具急诊手术通知单加盖“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随病人一同送达手术室。
5、药房接到加盖“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的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6、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要尽快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麻醉医师尽快进行麻醉评估并制定麻醉方案,实施急诊手术。
7、在急诊抢救的诊疗过程中,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严格执行《知情同意制度》。
在没有患者家属或委托人情况下,报医务科或总值班批准后执行;8、确定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急诊科医师应及时报告科主任,科主任报告医院(8小时内报医务科,8小时外报告总值班),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1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审核,并组织和协调抢救工作。
9、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接受救治时发生的所有费用,均由收费处人员登记在专用的“急诊绿色通道记账单”上,原则上仅限当日急诊费用,后续费用按相关要求报医院审批。
10、如患者收住院,急诊科应及时通知收费处将费用补录在住院费用中;确属“三无”患者,医务科做好疾病应急救助申请工作。
四、急诊绿色通道记账流程1、预检分诊护士填好急诊绿色通道记账单中患者信息并签字盖“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交收费处,为患者挂急诊绿色通道号,开通急诊绿色通道;2、急诊科医生开好检查、检验医嘱,申请单加盖“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