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房建类)报建文件编制技术规定》起草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24.12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房建类)报建文件编制技术规定》起草说明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

2018年12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管理规定》(市政府令第310号)和《深圳市社会投资建设项目报建登记实施办法》(市政府令第311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改进管理方式,优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明确建设项目办理的相关技术要求,指导和规范建设项目申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房建类)报建技术文件和图纸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起草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房建类)报建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一、起草背景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要求,把制度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在“放管服”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营商环境,按照《深圳市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的要求,获得用地后对建设工程做出符合消防、安全、环保等国家强制性要求的承诺,依法依规开展勘察、设计,通过联合审查后开展施工,施工过程接受动态监督,竣工后接受全面验收。通过采取提前介入、告知承诺、多图联审、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等举措,进一步整合审批资源、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审批成本,实现项目开工之前的审批流程优化,着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和透明度,根据国家和本市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技术规定。

(二)深圳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改革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而现行的《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者持申请书、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设计文件、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对施工图的审查意见书,向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申请施工图设计审查。深圳市规土委正在开展《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修订工作,拟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将设

计方案作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申报材料之一。

因此,根据深圳规划管理改革要求,申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设计文件需满足国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深度,同时结合深圳规划管理特点,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房建类)报建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提出相关规定。

二、亮点及特色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房建类)报建文件编制技术规定》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要求和临时建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要求。

本技术规定在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编制深度的基础上,总结了北京、上海、厦门等地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对相关要求进行了细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针对深圳规划管理的特点,增加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条款。与国家现行建筑设计方案编制深度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和创新:

(一)设置八大专篇

根据深圳市规划管理特点,设置了八大专篇,包括核增核减建筑面积专篇、竖向设计专篇、无障碍设计专篇、绿化设计专篇、绿色建筑专篇、海绵城市专篇、景观照明设计专篇(必要时)、装配式建筑专篇(必要时)。

(二)加强公共空间的管理

满足《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相关要求的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建筑面积可以核增,在图纸上需注明公共空间的功能、位置、面积、净宽、净高等;应标注地上、地下城市公共通道的净宽、净高,与相邻城市公共通道连接点的坐标、标高;场地公共空间应标注功能名称、范围、面积、类型、宽深比、占用退线部分比例等。

公共空间应注明开放时段及开放对象。

(三)注重人性化设计

增加了无障碍设计专篇。强化了总平面、首层总平面图应表达场地(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等)无障碍设计;应表达城市公共空间(如地上、地下城市公共通道、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架空休闲等)、各类建筑场地内部、出入口与城市道路接驳处以及三者之间无障碍设施的连接关系,提供公共空间无障碍流线分析图,标注无障碍通行流线、垂直转换设施及位置。

(四)结合城市设计要求,加强建筑形象管理

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以及相关城市设计要求,加强建筑面宽、建筑高度、建筑外饰面材质与色彩、LED显示屏(必要时)、建筑景观照明(必要时)等建筑形象的管理。

(五)对复合开发相关设施提出管理要求

若建设用地内需要设置或预留满足轨道交通、地下公共通道、地下车行道、城市综合管廊等要求的疏散、通风、机电等附属设施,应标注相关附属设施功能、位置、范围及面积。